《惊爆点》是一本由[日]松本大洋等编绘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惊爆点》精选点评:●头两篇很惊艳,然后略走下坡,到结尾三篇又提升了●小池桂一让这本书值五星!●吓
《惊爆点》是一本由[日] 松本大洋 等 编绘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惊爆点》精选点评:
●头两篇很惊艳,然后略走下坡,到结尾三篇又提升了
●小池桂一让这本书值五星!
●吓死人的阵容,绝对有够惊爆的点。14种不同的画风,有写实有绚烂。漫画家是纸上王国的主宰者,他可以大到创世和灭世,让读者惊讶甚至恐惧。又能将微小而细腻的情感以几何倍的数据膨胀,使我们对这个爱恨交织的人生欲罢不能。虽为一座大拼盘,但每道菜都值得反复咀嚼,个个不辱大师名号。相对而言,个人最偏爱《大难临头》《孤单英雄》和《鱼》这样或黑色幽默或猜不到结局的末世寓言。
●花子的屁跟觉醒最好看,孩子和鱼也不错,其他大部分都挺无聊的,毫不惊爆
●日本作者特别喜欢循环,欧美则偏向某个改变角色人生轨迹的事件。惊、爆、点三者皆爱的唯有小池桂一的《鱼》。在有限篇幅里创造了足够的震撼。巴斯蒂安•维韦斯的《孩子》,虽然梗不新,恐怖的点却真的让人印象深刻。松本大洋与其说在画故事,不如说画出了一首众生百态的短诗。浦泽直树的反常结局则是让人哭笑不得。
●日本的漫画真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又出类拔萃。放在一起平行看,非常突出。
●《革命之路》作者画的《觉醒》,《来自地狱》作者画的寻猫故事,《波丽娜》作者画的异形(画风依旧清新小可爱),《无信仰者》《愿信其有》和《鱼》。在彩虹气泡里面飞~
●对漫画产生深远影响的法国漫画出版社人联社40周年纪念之作,邀请了14位来自欧亚美的当代漫画大师以“惊爆点”(原意为一切倾覆的那天)为命题进行自由创作。《惊爆点》是14位漫画大师庆祝人联社40周年的献礼,也是献给第九艺术读者的一份大礼。
●《花子的屁》《觉醒》《孩子》《鱼》都挺好,这几篇就够满足了,好喜欢巴斯蒂安!!但最惊爆的是浦泽直树画的彩漫
●短篇显功力,喜欢《孤胆英雄》《无信仰者》《愿信其有》的荒谬和可笑。松本大洋之前因为《乒乓》已有所耳闻,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浦泽直树,值得关注。
《惊爆点》读后感(一):一篇作品,一句话评述
在漫画阅读过程中,才慢慢关注到像恩基比拉、松本大洋、寺田克也这些名家,所以重读这部《惊爆点》或许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很想试着用一句话去分别概括13位名家面对同样的命题作文——惊爆点(tipping points)是如何完成的: 1松本大洋——地球这一刻,不同人的一个瞬间。 2勒巴热——十岁夏令营开启同志DNA的经历。 3兼子笃——人类的争斗,在某一刻定格为永恒。 4约翰卡萨迪——拯救黑奴是信仰的转折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埃迪坎贝尔——生活的彷徨与失落,恍若陷入死胡同一般。 6浦泽直树——执行冒死任务挣钱的咸蛋超人忽然成了被人类踩在脚底的小强? 7鲍勃芬格曼——无神论者不受人待见,神憎鬼厌! 8布莱——网络的不真实,或许就是扯淡的梦境之旅吧? 9保罗波普——战斗女神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浮出水面远去的背影。 10巴斯蒂安维韦斯——救援任务中人面蜘蛛出没ing 11小池桂一——(个人认为最惊艳的一篇)鱼的记忆、万物相连、石屎森林下个体的顿悟。 12佩特斯——苏联太空狗莱卡升级版重返地球! 13寺田克也——插画家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绘于笔端的一瞬。
《惊爆点》读后感(二):生命中一切倾覆的那一天
《惊爆点》,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三大洲十四位漫画大师的合作。虽然故事各异,但都展现了画家自己对于“惊爆”的理解,也就是说,生命中“一切倾覆的那一天”。这种短篇合集的形式,我之前在电影中看见过,漫画形式看还是第一次。
所有的漫画家都成名已久,风格迥异,日漫和美漫的风格还是比较明显的,对于转折点价值的表现超越了不同的国家文化。故事有一个倾覆点,一切到达反转的顶点时刻,这些时刻可能非常具体真实,也可能迷幻莫名,甚至有一些让人费解的比喻和象征。
很喜欢开篇的松本大洋作品,《花子的屁》。它没有描述什么具有故事性的转折点,而是讲述了许多的人生片段。如果有电影镜头开表示,这个故事就只有两个长镜头。第一个是超级长的慢镜头,小姑娘花子在游戏时候悄悄放了一个屁,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一个老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另外一个地方,一个棒球手打出了全垒打,另外一个地方,一个男孩在放声大哭,另外一个地方,一个女孩失眠……镜头无限地延伸出去,无穷无尽中,人们在自己的空间中欢笑,哭泣,激动,沮丧,怀疑,痛苦,茫然……第二个镜头是花子放屁之后一小会儿,她差不多忘记了自己的屁,开开心心地继续玩耍了。就是这样,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悲欢同时发生,各不相干,彼此隔绝却又融合成了我们的世界。这就是惊爆点吗?对于松本大洋来说,可能一个个平凡的瞬间都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这些平凡的人,他们自己就是一个宇宙和世界,而他们合在一起,就是整个宇宙啊。
勒巴热的《觉醒》切题多了。夏令营中,一个孤僻少年初尝同性之爱,因为无力反抗,他不得不接受。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挺喜欢。不料,当他期待着再次见面的时候,前一晚狂暴有力的少年因为得了胃病,苍白无力得像一张纸,在夏令营的班车上连看也没看自己。原来,前一晚那看起来无法逃脱的压迫者,也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这样尴尬的开端,让少年开始了探索同性爱人生的崭新一页。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有些日子具有历史意义,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因为篇幅短,本书说的都是小品一般的段子,甚至是电影片段。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小小说,作者精心构建了一些特别有意味的片段,构成强大而让人回味悠长的戏剧冲突。当然也有些故事好像是作者的恶作剧,比如《孤胆英雄》:在外星,一个努力赚钱偿还房贷的超级英雄飞来地球执行任务。外星超人飞到了一个看起来像东京的地方,却不料遭受了不测的命运ԅ(¯ㅂ¯ԅ)……不过,即便有令人错愕的结尾,我们合上书之后,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深意:这世界是如此的广大,充满着差异性。一旦脱离了现实,从更高的层面去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对重要性和意义的追寻,并不一定就真的那么重要。
有不少画家脱离现实的生活,画出特别神异的故事。超喜欢波普的《与毁灭者同行》,一个健美而充满野性力量的女毁灭者,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超酷。还有些可能是科幻小说了,比如《孩子》:两个科学家在爆炸毁灭后的天坑中发现了一个一脸无辜的孩子,可是当他们靠近他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看完本书,有点被轰炸了之后的茫然失落感,那些精彩的篇章,不管是个人的体验,还是神经元的作乱,真好看,就是太短了,啊哈哈哈!!我可以无穷无尽地看下去!
《惊爆点》读后感(三):收录的短篇之一:小池桂一的《鱼》
《惊爆点》这个短篇合集是给14位来自三大洲的漫画家的命题作文,每个短篇都酷到炸裂。
这里放一篇小池桂一的《鱼》,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这篇无字漫画的视觉震撼力。
目前亚马逊有预售:
https://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asc_df_B07DXQHH252965832/?asin=B07DXQHH25&tag=douban-23&creative=2384&creativeASIN=B07DXQHH25&linkCode=df0
《惊爆点》读后感(四):《觉醒》——我最喜欢的作品
就像图里说的,“有那样美妙无比的一天,让你只要一想起来,就两眼放光。” 跟被压在身下即将觉醒同志潜能的主角不同,我的惊爆点释放在了一本 “新概率”作文大赛 作品选上......是啊,“有些日子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我相信每一个眼神惨淡,沉默不语的人其实都身怀一颗细腻得如同天鹅绒一般的心,柔软,真切却又轻呼即去。是啊,这样的人一定从小就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或者说,是个单调的孩子。
(原谅我片面单调的截图,故事其实还有很多细节)
还有人记得惊爆点释放时那种欢悦全身的快感吗?就像有疑难解,心生吱声,凌晨两三点蹬起来挑灯夜读时——豁然开朗!所有的困倦与疲惫,头晕与心绞都一瞬清空,炎凉之气,袭面送来。
那种感觉,是一生仅有一次的体验,你再也不能在这颗惊爆点爆炸后找到。
不过还是有点副作用的......
世界不就是由这么一个接着一个惊爆点组成的吗?
(用松本的地球跑一手题)
《惊爆点》读后感(五):一点,包罗万象——全明星作者阵容,一本满足的漫画短篇集!
(本文为《惊爆点》的后记,原标题为《一点,包罗万象》)
出自 艾玛纽埃尔·勒巴热的《觉醒》一切倾覆的那一天(注①)? 一个小机灵鬼可能会回答,那首先是人联社向十四位作者建议思考同一样东西的那一天,尤其还让他们把它画下来。小机灵鬼说的也许不无道理。从今往后,漫画就是一门“艺术”。这您已经知道,阅读完这本书让您对此更确信无疑。换言之,它是这样一个时空背景:在一个全民普选、多数原则和人民主权支配的世界里,最后的贵族们有权利创造(写作、绘画,总之是想象)他们想要的东西。是的,我知道有人会跳出来反对我说,所有这些艺术家都是按订单来工作的。但这又有何不可?与正统的历史,即所谓的“艺术史”,试图介绍给我们的内容相反,按照订单工作是艺术创作的条件之一。莫扎特对此略知一二,他整整一生几乎就在做这个。漫画家则更深谙其道,与其他有资质的艺术家群体相比,他们一直接受在不同的框架约束下创作,其中有来自系列、期刊、类型原则等的约束,试想没有这些制约的话,至少漫画界的两大支柱——美漫和日漫——将是无法想象的。
出自 兼子笃的《大难临头》然而, 不仅如此, 此次订单所带来的倾覆并非仅仅是一次类比创作的现代变形。 故事情节的急转直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叙述上的转折:漫画也许是一种图像艺术, 但它同时也是一门叙述的艺术,否则它应该被称为素描、细密画、油画。那么,推动故事铺陈下去的最经典、最普遍的原动力是什么?难道不是这些反转的时刻、这些绊脚石、这些关键事件、这些惊爆点(tipping polnts)吗?于是,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自问:这份订单难道不是给出极大的自由来让你创作“你认为好的东西”吗?事实上就是这样……
出自 保罗·波普《与毁灭者同行》无论如何,本书中的某些艺术家凭借这种自由便想到了运用“从此不同以往”的概念。我们的人生由一连串关键事件构成。例如,兼子笃(Atsushi Kaneko)就尝试以另一种形式的蝴蝶效应来向我们解释这一点。人类的生命就由这些分岔编织而成,并且每一个分岔都同等重要。因为生命是完全相互依赖的个体,所以这种观点就不足为奇了。其他人则直接把这种决裂之美用图画和场景表现出来,就像保罗•波普( Paul Pope)笔下的女主角,或食肉者利爪下的食肉者,他们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决裂的元素。
出自 巴斯蒂安·维韦斯《孩子》在这一方面,松本大洋(Taiyo Matsumoto)的贡献说明了一切:每个人都是社会不可分割的原子,那些在他们生命中看起来如此重要的时刻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这里,一位老人行将就木,他的孩子和孙儿环绕着他,场面庄严肃穆,这是一个临界的时刻;同样的主題可以是,一个小女孩在课间休息时内心深处的窘追,她停留在“放了个屁”的时刻,一个她可能永远不会忘记的时刻。尽管如此,作者同时向我们展现了死亡或耻辱这两种痛言形态并非永恒存在。
出自 松本大洋《花子的屁》然而,决裂的形式何其之多,还原为个人体验是普遍的手法之一。其中不乏一些共同点。于是,有几位作者表现的这个决定性瞬间发生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通过自己经历过的一次“启蒙”或“启示”,艾玛纽埃尔•勒巴热(Emrnanuel Lepage)在本书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典型的故事。就其本身的定义而言,这些关键时刻只有在事后,有时是临终前,才具有意义,它们经得起松本所记录的岁月侵蚀。
出自 布莱 《愿信其有》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细节,所有这些故事都只是故事而已。即使是那些最明显的自传性质的故事 (勒巴热, 坎贝尔[Campbell])也都经过了虚构加工。那戏剧的规则是什么,悲剧、冒险小说、爱情小说、侦探电影和恐怖电影的规则又是什么呢? 一种规则必将包含很多种特殊情况,而每种特殊情况又反过来让规则得以加强。这种规则可以被称为戏剧结,在某个结点,尚未成形、不确定或分散的情节突然串联起来。一道闪电(就字面上的所有意义而言),手指一动(就绘画而言,指创作者),背后一刀或一声巨响:任何类型的冲击都是可能的。我们应当明白的是:这本书里不是纯粹、简单的“死灰复燃”,那是连载作品必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所指的是那个十分特别的时刻,更常出现在故事开头而非结尾,那个时刻所发生的事情被作者赋予一种特定的意义,是从其他无限种意义中任意抽取出来的一种意义。确实从那个时刻起,一切都有了关联,准确地说,至少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它永远不会完结。当然,传统意义上的“结尾”则另当别论。英雄的失败或成功、死亡或结婚、自杀或孤独不会终结任何东西,它们以某种形式仍保留着原先的结点,这种形式必定是愉悦身心的,这就够了。
出自小池桂一 《鱼》以希区柯克为例。他的经典剧本非常知名。 一个相对普通的小人物被身不由己地卷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他很难脱身其中,故事以老式的基督教原罪为背景。接下来,故事的妙趣取决于这位主人公的特点:男人还是女人,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普通、非常普通亦或有点点疯狂,是否拥有一个想要回去的复杂过去,等等。故事的好坏其次才取决于利害冲突, 是的,是其次:希区柯克研究者们承认运用了麦高芬理论(注②)。这种情节上的借口通常不值一文,因为故事的魅力靠的不是它,而是表现手法,因为一切都与场景、情境和风格有关,这就是《西北偏北》与《迷魂记》之间、《年轻姑娘》与《群鸟》之间的区别,也是它们相似之处,更不用提《惊魂记》中那个疯狂的结点:女主角在开头的20分钟就彻底死去了,观众不得不进入一段新的(?)故事。在紧要关头,让观众大饱胃口。、
出自 艾玛纽艾埃尔·勒巴热《觉醒》我们当然不能止步于这些几乎纯技术层面的评论,这只是专业讲故事的人关注的方面。相反的,社会科学家在分析中给出的评论则对人人有益,因为在解除故事疑惑的过程中,他们的评论为谜团增添了一层色彩,一层理智的色彩,一层有学问的色彩。 换言之,所有这些结点,所有这些转折或爆发的时刻告诉我们很多关于一个时代或一个领域的重要信息,特别是通过其表面的幻象。这里汇集的作品不仅讲述了“我们社会的现状”,更讲述了我们内心的现状。一个典型的反乌托邦式的科幻故事, 一种灾难性的生态学,一只从太空返回的莱卡母狗“学会了控制我们的网络”并用它来“毁灭我们”,还有埃迪·坎贝尔(Eddie Campbell)的淡淡的忧伤,正如甘斯布(注释③)所说:一种“被掏空的”状态,这是一种归零的精神状态。
出自 松本大洋《花子的屁》这就是嘲讽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发现它的价值超越不同的“国家文化”,获得普遍承认。鲍勃•芬格曼(Bob Fingerman)描绘的将死之人就与浦泽直树(Naoki Urasawa)的超级英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个故事都有某种至关重要的事物,而主角对这种事物却抱着讥讽或玩笑的态度,事物的重要性与主角的态度之间的反差让我们会心一笑, 但同时引人深思关于存在的某些问题。在这一方面,布莱(Boulet)的故事展示了双重意义,他成功演绎了互联网这块沃土所孕育出的偏执狂, 让我们贴切地感受到当今社会这种明谋的幻象之猖獗,人们选择相信的意愿已经被爆炸的信息击败,不得不紧紧抓住反对的说辞,为所有人的忧虑和恐慌寻找一个借口。
出自 寺田克也《天狗》说到底, 这可能是对“惊爆点”的一个定义:以最快、最清晰和最优雅的方式给出生命的意义,没有它们的话,生命不过是某种存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老电影《北方旅馆》说得太好啦,它讲述了一个老派的故事,借爱开玩笑的阿尔莱蒂之口说道:“存在,存在,我有一副存在的嘴脸吗? ”
帕斯卡尔•奥里
① 译注:即法语书名直译。
②希区柯克自己解释为: 一种旁敲侧击,一种敲门砖,一种手段,通常人们称之为“魔术的机关”(gimmick),通俗地讲,可理解为引起人好奇心的悬念。
③塞尔日•甘斯布(Serge Gainsbourg,1928-1991),法国歌手、音乐家、诗人、画家、编剧、演员和导演,他身上荟萃了诗人的气质和法国人的幽默,是法国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本书作者简介:
恩基•比拉( EnkiBilal)——封面绘画
法国漫画家、导演。1951年出生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曾获1987年安古兰漫画展大奖。代表作有《尼可波勒三部曲》——《诸神混乱》、《女人陷阱》和《寒冷赤道》。其作品黑暗的氛围深受欧美日漫画爱好者喜爱。
松本大洋( Taiyo Matsumoto)——《花子的屁》•第5页
日本著名漫画家,196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 , 代表作《乒乓》《恶童当街》《花男》《竹光待》等。《竹光待》在2019年获手冢治虫文化赏。松本大洋年轻时热爱运动,曾梦想当一名足球运动员。运动对他的影响也可以体现在他的作品里。《STRAIGHT》《ZER0》《乒乓》都以运动员作为主人公。他在漫画杂志《Morning》开始了创作生涯,到现在创作了许多成为经典的作品。
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Emmanuel Lepage)——《觉醒》•第17页
欧洲一流的漫画家. 1966年9月29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的圣布里厄。 16岁时发表了第一幅画作,从此展开了漫画创作生涯。1994年创作了以史实为基础的《无恶之地》,勇夺瑞士谢尔漫画节大奖、连环画出版人奖、普公奖等大奖。六年后,荣获2000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漫画奖。2004年,《革命之路》问世,艾玛纽埃尔凭此书获得该年度法国索列斯维尔漫画节最佳画册奖、尚贝利漫画节最佳画册金像奖及舍维尔尼最佳历史连环画头奖等重要奖项。
兼子笃(Atsushi Kaneko)——《大难临头! 》•第29页
1966年出生于日本,代表作《Soil》《血色班比》《死亡舞曲》。他的作品风格狂野,具有邪典气质。《Soil 》《血色班比》在法国出版并有一定影响力。此外,《Soil》改编成了八集日剧。
约翰•卡萨迪(John Cassaday)——《哈克贝利的朋友》•第39页
(信仰的转折点,谦卑地改编自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
1971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著名画师。曾经为DC和漫威创作过多部连载作品。代表作《行星小队》《非凡X战警》《美国队长》。并凭借《行星小队》《非凡X战警》获得两届艾斯纳奖最佳铅稿画师和一届鹰奖最受欢迎铅稿奖。
埃迪•坎贝尔(EddieCampbell)——《死胡同》•第47页
苏格兰漫画家,1955年出生在英国格拉斯哥,现居住在澳大利亚。他最早以自传性漫画《亚历克》闻名。后来创作了共一千多页的《酒神》。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与阿兰•摩尔合作的《来自地狱》。获得过艾斯纳、伊格纳兹、哈维奖等漫画重要奖项
浦泽直树( Naoki Urasawa)——《孤胆英雄》·第55页
日漫著名漫画家, 1960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明星大学经济学部毕业。1983年以《BETA!》出道,多次拿下漫画大奖,并于1999年与2005年两度拿下手冢治虫文化奖。目前单行本发行累积数量已经超过1亿本。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是《Monster》和《20世纪少年》。 此外,浦泽直树还是揺滚爱好者。
鲍勃•芬格曼( Bob Fingerman)——《无信仰者》•第65页
1964年出生子美国纽约皇后区。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最著名的作品为漫画系列《最低工资》。代表作还有《来自尘埃》《恋爱中的光头族》等。除了创作漫画外,他还著有小说《贱民》。
布莱( Boulet)——《愿信其有》·第75页
原名吉尔·鲁塞尔,1975年出生于法国莫城。他是最早因网络漫画成名的法国漫画家之一。 他早期在个人博客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很受读者欢迎。曾参与2008年“24小时漫画”活动并获得成功。、
保罗•波普( Paul Pope)——《与毁灭者同行》•第83页
197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现在在纽约工作和生活。作为漫画家和设计师,他用作品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声誉。他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漫画,并同时参与意大利时尚品牌迪赛以及美国的DKNY的设计工作。他的客户包括卢卡斯影业、派拉蒙影业、 DC、漫威等。代表作《蝙蝠侠:100年》《战斗小子》《100%》。并多次获得艾斯纳奖。
巴斯蒂安•维韦斯( Bastien Vives)——《孩子》•第95页
198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被称为“法国漫画未来”的天才漫画家, 25岁的作品《氯的滋味》一鸣惊人,斩获2009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新人奖,并迅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三年后,作品《波丽娜》又获安古兰漫画节评审团大奖。
小池桂一 ( Keiichi Koike)——《鱼》•第107页
196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都。在1976年,他获得了影响力巨大的手冢奖,当时他只有16岁,代表作《天堂之门》《极端天堂》。他的作品多表现致幻体验,风格迷幻,多描绘意识、心理学、梦等内容。
弗雷德里克•佩特斯( Frederik Peeters)——《莱卡》•第119页
瑞士著名漫画家,1974年生于日内瓦,1997年, 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漫画作品, 此后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漫画创作中,至今已有近20部作品问世。佩特斯的作品风格多变、题材迴异,受到瑞士及法国漫画界的一致好评。2001年出版的《蓝色小药丸》曾获得当年“日内瓦市青年漫画奖”。
寺田克也( Katsuya Terada)——《天狗》•第123页
日本著名插画家、漫画家,1963年出生于日本区冈山县玉野市。寺田克也毕业于阿佐谷艺术专门学校,深受大友克洋、墨比斯的影响。他曾参与多部动画和游戏的艺术设定,包括《血战:最后的吸血鬼》《勇者斗恶龙》《塞尔达传说》等,漫画代表作有《大冒险王》《大猿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