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多过浪”文张荆棘b站上次跨年晚会刷屏后股价直接冲上20元,美股几次熔断都没有让它掉下20,市值也因此达成了陈睿的百亿目标。?2《后浪》刚发布时,大多数都是支持的声音,呈现出一种“热泪盈眶”的即视感。到了今天,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反对声音,说什么“这是一场
“口水多过浪”
文 / 张荆棘
b站上次跨年晚会刷屏后股价直接冲上20元,美股几次熔断都没有让它掉下20,市值也因此达成了陈睿的百亿目标。
? 2
《后浪》刚发布时,大多数都是支持的声音,呈现出一种“热泪盈眶”的即视感。
到了今天,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反对声音,说什么“这是一场中年人对年轻人的献媚”,“就是这一群后浪把前浪举报在沙滩上”。
这就是此时此刻的互联网现状,大家的标靶似乎都是一概而论,支持的人看见的是何同学这类有意思有自己坚持的年轻人,反对的人看见的是“动不动就举报”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似乎是同一批人,但谁都清楚他们不是同一批人。
但除了“后浪”,“年轻人”,“90/95/00后”,我们似乎除了用时间相关的词语去划分,没有其他办法。
这就导致了今天这个“割裂”的局面。
我认为这跟囚徒困境差不多,当信息不流通的时候(之所以不流通,是因为我们没法找到一个足够多人认同的新词汇组去概括新生群体),大概率会出现不合作的结果。
所以互不顺眼,互相憎恨的氛围只会继续下去。
? 3
我所认识的年轻人(杂乱无章做了六年,内容一直以讲年轻人的感受为主),应该比之前几代人都更关注自我。
体现在一个小细节上,多年经验告诉我,当标题同时存在“你”和“我”的时候,打开率会更高。
年轻人关注“我”,其次再关注与“我”有关的“你”。
而关注自我的可能结果是,我们比起以前更容易意识到自己情绪上的难过。
? 4
微信朋友圈上的一个细节也能反应上面所说的“关注自我”。
当你点进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别人的发布时间,不是依照“自然时间”来标注的,而是“1小时前”,“20分钟前”,这里省略的主语是“你/我”:
“你点开朋友圈的20分钟前”/“你点开朋友圈的1小时前”。
同样,抖音的界面设计也弱化了发布时间,而别人的评论时间(在同一天内)也是以上述方式标注的。
我想,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会像今天那样注重个人感受。
这是技术对个体的献媚。
? 5
最早一批90后已经三十岁,最年轻的90后也已经二十一。
我不上不下,二十六。
跟网络里看见的各种“勇敢活出自己”不一样,我在现实里看见了现实:
在二三线城市生活的年轻土著意外怀孕后摆酒结婚;在一线城市奋斗的北上深广“飘”拿着父母的积蓄去买房;因为疫情停课的大学生每天都在玩游戏跟上B站...
我并不觉得以上是颓败的表现。
因为有了小孩后他们更加奋上工作;买了房的“飘”们也帮助父母打赢了通胀;而大学期间,是最后一段玩游戏玩得自在又快活的时光了。
什么是真正的颓败?
我认为是那些把现实藏着掖着,明明大家都看见了,都感受了,却仍然矢口否认,甚至去给别人扣下“别有用心”的帽子的行为。
? 6
向上,活力,善良,这些词语用来形容“后浪”们当然浪漫。
我觉得这才是那部分年轻人交出的答案,且可能是唯一的答案。
作者/ 张荆棘
歌曲/ 长河 - gai,bridge,大傻
插图/ 无
问两个问题:
点在看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
立志成为,较温和(柔)的年轻人公众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