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利刑侦笔记2》是一本由小桥老树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侯大利刑侦笔记2》读后感(一):【推迷会鉴书团】当刑侦故事写成了网文《侯大利刑侦笔记》在微信读书上一直处于连载模式,所
《侯大利刑侦笔记2》是一本由小桥老树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侯大利刑侦笔记2》读后感(一):【推迷会鉴书团】当刑侦故事写成了网文
《侯大利刑侦笔记》在微信读书上一直处于连载模式,所以微信读书上的更新速度是超过了实体书出版的速度。但也正因如此,《侯大利刑侦笔记》在一度程度上开始有网文写作模式的迹象,比如为了衬托主角侯大利的能力,将其他的公安干警变成工具人;重案组查案时就一定要遗漏一个盲区给主角发现,尽管这个“盲区”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盲。
其实这些也都是网文写作模式的常规套路,如果当做网文来看,其实正常无比,毕竟受限于连载的原因有着时间和字数上的要求,所以很难做到写完后进行打磨的流程,因此网文中一般写刑侦故事都是尽量以一个案件为单元,虽说有些案件之间有关联,但尽量保证单元故事的完整性,这样在写作前将这个单元的故事准备好便足以。但《侯大利刑侦笔记》却有着一个远超出一般作者的想法,那就是案中案,案件牵连着案件,所以经常能看到作者在写主角追查一个案件的时候,其他案件又发生了,需要在不同的案件之中反复横跳。
虽然作者的这想法更加贴近生活,是正常的刑警队查案的模式,但这种模式算是打破了网文刑侦的固有模式,却也给自己带来了弊端,那就是连载带来的不能回头打磨的缺点。
回到故事上来说,其实书中的故事设计得还不错,作为连载来说都挺吸引读者眼球的,光怪陆离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惨绝人寰的命案,这一切都拉扯着读者的眼球神经,但当它从网络连载的网文变成了捧在手上的实体书时,内容却没有进行过打磨和精修,难免在阅读时碰到那些连载时容易出现的毛病会觉得难以接受。
《侯大利刑侦笔记1》大概是因为主要篇幅都是作者策划全书时便进行了反复修改过的,所以网文的毛病基本上都没怎么出现,但到这本《侯大利刑侦笔记2》时,这种毛病就已经初见端倪了,所以随着作者的存稿越来越少,之后的《侯大利刑侦笔记》在连载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毛病可能会越来越多,我希望读客再出实体版的时候能够认真的进行修改。
最后我个人再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自从男主有了女朋友后,啪啪啪的描写在小说中出现的有点太多了,即使作者点到即止,但作为读者还是感觉有些不适,毕竟。。。。。。
《侯大利刑侦笔记2》读后感(二):真相逐渐揭开
关于杨帆的故事还得继续,而侯大利的努力也依旧没有停止,接憧而来的案子让警察局猝不及防,但是我就觉得《侯大利刑侦笔记2》没有1要更好看。
《侯大利刑侦笔记2》没有1那么复杂,而犯罪嫌疑人也没有1那么让人觉得不可恨,在《侯大利刑侦笔记2》中,连环杀人案的犯罪者王永强,仅仅是出于自己丑陋扭曲的心理,对多个女性进行囚禁强暴最后杀害以及抛尸,如果说1中的石秋阳是因为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那么《侯大利刑侦笔记2》中的王永强那就是一个从根上就已经扭曲了的人。
其实很佩服侯大利一点,他有着比别人要敏捷的观察能力,在一场车祸之后,他的观察能力更是敏捷了百分,侯大利成功地将这种观察能力灵活地应用于断案之中,以及在他被指认为嫌疑人的时候,能非常冷静的找出所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有不在场证明。
看过那么多悬疑小说,可以说侯大力利也是一个狠厉害的一个人物了,只可惜,1中侯大利的老师李超因公殉职,2中的黄卫警官也惨遭杀害,是令人无奈的一段剧情, 但是读者最后为他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是人民的英雄。
看完侯大利刑侦笔记2之后,我才开始正视这个作者,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怪不得小桥老树创作的这部刑侦小说如此高度还原的专业性,原来这是因为这部小说是小骚桥老树的精心制作,广泛采用现实中的题材,实地走访专业警察,呕心沥血才创造出这一部小说。
而在这本书里面最大的收获就是杨帆的案件终于有了眉目,埋没在侯大力心中多年的疑惑中有了解释,或者说他终于有了一个理论来支持他心中一直坚持的信念,那就是杨帆是被人谋杀的。
我真是来这么久,终于看到这一刻,我的内心也是很激动的,我说刚开始只是简简单单想看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那么在后来我的心情逐渐变成了,我也想去看,杨帆的死亡真相到底是如何?
可惜的就是看到一页发现原来故事还没有完结,我还是很期待后续的发展,我也希望能看到侯大力和田甜走到最后,到最后杨帆的死亡真相也能够揭开。
感谢这部超棒的小说,非常喜欢。
《侯大利刑侦笔记2》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扭曲的人格,落魄的人生
侯大力非常苦恼和不安,虽然破获了连环杀人案并成功抓到了凶手,虽然犯人提供了杨帆落水溺亡的重要目击线索,但是距离破案还有很远的距离。连环杀人案的侦破给了侯大力足够的信心和经验,再加上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与法医田甜的相识相知相爱,两个人都有悲伤的过往,都一度将自己的情感功能尘封,但随着共同钻研案情和时刻的接触,让两个人逐渐打开了心中之门,互相走入了对方的内心。
但是,作为刑警,根本就没有放松的时刻。又有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被发现了,众人收拾了一下因为连环杀人案侦破稍微松懈下来的心情,重新披挂上阵。小桥老树的《侯大力刑侦笔记2》剧情紧接第一部,顺序开展。5件积案已经解决了3件,还有2件尘封在迷雾当中……
无论如何,不管是什么原因,杀人都是不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浮躁气息逐渐浓厚,信息的大爆炸在带来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很多人的性格扭曲。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从家庭条件、父母教育程度、贫富差距包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注目点出发,尤其是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孩童时期造成的心理阴影程度,都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偏激走向,仇恨人生,报复社会,无论他人如何作为,在其眼中都是愤怒爆发的对象,那种心里严重不平衡的价值观造就了扭曲、险恶的人格,从而走上了一条毫无人生价值的不归路。
这部小说对人格缺陷的的描述非常尖锐,那种不甘心、歇斯底里的病态心理无时不刻都在折磨着凶手,以至于让他铤而走险,走上了邪恶的犯罪道路。关键就在于凶手有文化、安全意识极强,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在白天,是谦谦君子和成功人士,在黑夜,则是人间恶魔。两种面孔迫使凶手不得不在两种环境中来回切换,由此心灵更加极端的扭曲升级,这种行为,对社会而言乃是极大的社会诟病和隐患,而侯大力们就是为了根除这些社会病根的特殊存在。
经过一番艰苦战斗,凶犯落网,这是最接近“杨帆案”的一次,然而,面对凶犯那种特殊的眼神和手指动作,侯大力的内心依然充满了焦躁,侯大力明白:他还需要继续战斗下去,因为他必须要亲耳听到凶犯的认罪供述!
《侯大利刑侦笔记2》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侯大利刑侦笔记2》渐入佳境!
第一部中刚一口气解决了三件积案之后,还没有让人松一口气,偶然发现的一具女尸又陡然使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而新发现的这起案子似乎和另外几件积案有着多多少少的联系,甚至和杨帆案也发生了一定的联系。
于是,侯大利的刑侦故事来到了第二部…
在第二部中,整个情节变得更为紧凑,新案旧案线索交错,这次的迷局更加扑朔迷离,相对于第一部凶手的勇猛,这次的凶手更加聪明狡猾,整个案件的调查更加一波三折,这次整本书几乎是一口气读下来,全程无尿点。
不同于第一部,在这一部中作者加入了部分凶手的视角,仿佛名侦探柯南中的黑衣人,在读者的面前犯下一桩桩残忍的案件,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好多次似乎都融入到书中描写的情景之中,跟随侯大利一起追寻凶手的足迹,在纷繁浩瀚的线索中,找寻那一点稍不注意就会忽视的细节。
当然,在第二部中,保持了第一部中比较好的部分,包括刑侦的细节,这次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又向读者普及了更多的刑侦方法,包括颅骨的复原、脚印的分析等等,仍然是解释地非常详细,而且非常真实,都很切合实际,不同于有些推理小说天马行空的臆想。另外整个刑侦系统关系的展示仍然很详尽且真实,每个位置上的人物都各司其职,各种人物的刻画更加鲜明,毕竟这些都是小桥老树的拿手好戏。同时,侯大利和田甜感情线也是很顺利的发展着,让人感觉暖暖的。
在这一部中,有个比较疑惑的地方,感觉黄卫遇害导致侯大利成嫌疑人这一段与整个案子的关联不是特别大,并且凶手从黄卫处拿走的黄色笔记本也没有交代,有可能又是与我看的马虎有关吧,但是更可能是作者留下的伏笔,或许在后续的故事中会有所提及,在这儿也顺便做个标记,等后面真提及此处时再回来看。
在侯大利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有身边人的牺牲,包括师父李超、黄卫以及大李等,这其中最让我感到难受的是大李的殉职,从一开始大李这个形象出现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真的是勇猛而可爱,但是没想到的是在第二部的时候,大李就领了便当,幸好走的光荣而安详。
此外,杨帆案的真相似乎也已经明了,支撑侯大利做一个刑警的最大动力是否会瓦解,侯大利的心结究竟能否打开,他的心路历程又将有怎样的变化,相信小桥老树会在后面的故事中为我们讲述。
相信这部小说改成电视剧的话,一定也是非常精彩的,期待一下。
侯大利的刑侦故事正渐入佳境!
《侯大利刑侦笔记2》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侯大利刑侦笔记2》:内心的强大与脆弱
在《侯大利刑侦笔记》第一部最后,侦破了“蒋昌盛案”“王涛案”“赵冰如”案的侯大利意外从凶手那里获得了“杨帆落水案”的相关线索。然而那条线索却仅仅只是一个身影,一段片段。侯大利一直坚信,杀害杨帆的凶手就在他熟悉的人当中。 与此同时,这座城市中的罪恶依然在继续,“污水井女尸案”突然发生,随之牵连起一串大案要案,侯大利与其所在的105专案组又踏上侦破案件的道路。 随着案件的频发,侯大利一次又一次的将关注点落在旁人无法察觉到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抓住要害。其他刑侦队成员,心中再不服气却也只有佩服的份儿。 最终“污水井女尸”凶手落网,并且供出了“章红案”等其他案件。但对于杨帆,凶手选择了沉默。杀死杨帆的真凶究竟是不是他?侯大利坚信是,但却没有证据。追查“杨帆落水案”的路还在继续,侯大利的刑警生涯也没有结束…… 说一说凶手:凶手心理有问题,将原因归结于童年时期的经历留下的心理阴影。但家庭经历造成的阴影却形成杀害舞台女人的动机似乎有些牵强。先撇开这个不谈,凶手的心理素质太差。 同样是阴影,有的人却能够引以为戒,对他人感同身受,更好的对待他人,因为他不想让自己曾经的经历再在别人身上重现,所以会更积极的面对人和事。这就是心理强大与脆弱的区别。不要想着报复谁,用自己的善意去对待别人,换回别人的善意,才是消除阴影的最好方式。 《侯大利刑侦笔记》第二部与第一部相比,在案件的难度和精彩度上比第一部有所提高,尤其是安排了侯大利成为嫌疑人的情节比较吸引读者。但遗憾的仍旧是连载同时出版实体的原因,作品中的细节处理的不是很好,行文结构散乱,叙述重复的问题依旧存在。尤其是在后期出现了一个描述和剧情安排中很大的一个漏洞(描写凶手行为时他的想法和最后的结果出现严重偏差)。还有很多剧情安排让读者有很多问号(比如男女主一见面就“为爱鼓掌”,侯大利不断重复出现的内心自责,以及除了侯大利和专案组之外的其他刑侦队员们的描写过于弱化,哪怕他们破了几件大案要案也是一笔带过,有些不公平。) 但需要承认的是,《侯大利刑侦笔记》这部作品,故事绝对是好故事,否则也不会得到网友们如此高的关注度。对于本身就出身于警察世家的作者来说,了解这些知识接触一些案件本身就近水楼台,起跑线比很多作者提前了相当一段距离。而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作者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作者本身就有其他获得好评的优秀作品在先,所以相信作者如果能够利用时间充分的将知识和文笔结合好,细化细节,《侯大利刑侦笔记》系列也能成为大众口口相传的优秀作品。
《侯大利刑侦笔记2》读后感(六):【推迷会鉴书团】够了,等全书完结了彻底修订吧!
紧接着第一部看了《侯大利刑侦笔记》的第二部,感慨良多,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起笔。
地摊文学的网络化这第二部写作难度其实比第一部要稍微大一点,主要是第一部里面已经用过新案件串并悬案的手段了,而且还一下子用一个新案件解决了三个积案,造成原来五个悬案中剩下的两个现在不好处理。如果仍旧用新案并旧案肯定会被读者认为创意不足,那如何找到另两个积案的线索就需要作者的新思路了。说实话,在整本书的前半部分我还是很期待能有新的解决方案,但非常可惜,到最后还是只能走新案并旧案的老路。只不过是用了三件新案并一件积案,可惜。
作者直接在第一部结尾抛出了一个新的案件,而第二部紧接着就对这案件展开侦查。整本书都是围绕着这个案件展开的。这可以说是系列作的最基本的写作手法了,单本有主故事,再穿插着写一些整部作品的关键线索。使用这种方法最突出的就是《名侦探柯南》了。同时,和第一本写法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直接在前面就已经让凶手出场了,虽然用灰衣人这个代称隐瞒了其真实身份。
其实在看到整本书的3/4处时还觉得这一部比上一部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在一些遣词用句上还是留有网文的遗毒,但是整体构架和思路有明显提升。提前设计好凶手,并且让凶手直接出场上演一出《禁室培欲》戏码,都很好地加强了读者对凶手的厌恶度。而且文中还通过陷害他人、误导读者等描写强化了凶手的高智商犯罪属性。我还在想作者总算从官场小说的舒适区中走了出来,慢慢熟悉了刑侦小说的写法,对接下去揭露凶手的段落抱持着很大的期待。
UT!整个案件在凶手绑架宁凌之后急转直下,可以说不仅凶手智商下线,前面描述的那么厉害的主角也是急中生不了智,包括整个公安系统都被降维打击,让我实在是无语。就是抱着这种怨念,完成了阅读,回味整个第二部也越发显得缺点多了起来。
网络连载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叙事不稳定性在本作中还是非常明显。例如在前文中候大利自己说的丁丽案,杨帆案和章红案都不一样,没过十页,又把这些案件当成一个连环杀手作案来画犯罪地图。虽然紧接着候大利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进行了说明,并把所有并不并案的可能性全说了一下,但实际上这种说明毫无价值,这里不需要并案与否的讲义,当然字数确实增加了。还有主角一会儿设想推杨帆的人是坐大巴路过的人,一会儿又坚定地认为是在同学之中,到后来作者自己圆了这个说法,是坐大巴路过的同学。哦,好吧,作者你都是对的。
这一部最过分的是又把杨帆写给候大利的信全文复制粘贴了一遍,这个在网络连载中都没有这样做,实体书中竟然敢这样玩?虽然我可以考虑到这是为了让新读者了解来龙去脉,但难道不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兼顾新老读者吗?
作者在这一部彻底放弃了角色塑造,给我造成的阅读损伤也很大。女主田甜在这一部中不仅没有丝毫表现,而且已经被作者弱化成候大利专用抚慰工具,动不动就是“一夜缠绵”或类似词汇,无聊数了一下,第二部里面就有9次,第一部中的冰山美人设定呢?还有重案大队的口头禅“这次又被105专案组领先,要找块豆腐撞死。”,这不是他们没本事,是作者不知道如何平衡主角和其他配角的关系,只想着让侯大利出风头,甚至到最后警察局的所有领导全部都听侯大利的意见,把其他部下放在何处?难道不能再塑造一个第一部中李超这样的角色吗?
上一部中的宁凌终于在第二部起到了作用,前面作者做的铺垫,包括按照杨帆的样貌去招的人,宁凌特意打扮成杨帆的妆容这些在上一部莫名其妙甚至画蛇添足的描写,也算是得到了回应,但这些都是为了在这一部被绑架?而且,为了方便后文破案,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给了宁凌不易麻醉的体质,如果作者早就有这个情节安排的打算,在前文任何地方发生一件小事提一下是非常容易做到的,所以我只能说这是作者连载到这里突然想到的设定。
作者最后抓住凶手的最重要的一环是宁凌给侯大利打了个电话,这里不说这么谨慎的凶手怎么就忘了把她的手机给没收,单说警察们在宁凌手机后就急得像没头苍蝇一样没招了。这是不是忘了什么啊?没电的手机是可以通过电信公司凭手机号定位到最后一次通话用的是哪个信号发射基站,一般基站覆盖面积大约500米到几十公里,这个范围再结合通话中其他的铁路等信息,警察不是随便找找就能找到了?我就不知道为什么在第二部的结尾部分会有这么大的漏洞,想来想去还是网络连载的锅。再绕回来,前文中的很多关于刑侦,鉴定,法医等专业术语的解释更多的可能也仅仅是直接引用资料,做出来的知识堆积罢了。
这一部中和前一部一样,有一段情节是流离于主故事之外的,那就是关于警察黄卫被杀、候大利成为犯罪嫌疑人,其后黄卫妻子陈萍和一个来访者聊了很长时间后又上访,来阻止候大利继续呆在专案组。这一系列情节和这一部的连环女性监禁谋杀案是无关的,作者的目的应该很明确,不仅仅是为了在连载中过程中给追看的读者留悬念,肯定是想给后面第三部甚至更后面几部做铺垫的。但还是和第一部中宁凌的出场一样,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在单行本中做更大的修订,例如让整个事件的时间节点变化一下,或者真的由于这个事件让侯大利离开专案组,甚至变成通缉犯来展开后续故事,都可以让整体行文更加流畅,故事更加抓人。现在这样没头没尾的来一段是最差的处理方式。
网络连载时的原文“由于不能上网,灰衣人便从外面租了一些碟片在网上播放”,实体书中竟然没有任何修改,这是什么话啊?真的是怒其不争。修订是对自己作品的负责,也是对读者的负责!不说金庸这样的文学大家,就算是漫画,尾田荣一郎老师在出版《航海王》单行本时也会对杂志上连载的有错误的画面做出修订。最近看的郭沛文同学的《鹌鹑》实体书就是修订很好的榜样,拜托好好学习一下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