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涅阿斯纪特洛亚妇女》是一本由[古罗马]维吉尔[古罗马]塞内加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5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埃涅阿斯纪特洛亚妇女》精选点评:●塞内加●Suntlacrimae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是一本由[古罗马]维吉尔 / [古罗马]塞内加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5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精选点评:
●塞内加
●Sunt lacrimae rerum et mentem mortalia tangent.万事皆堪垂泪,凡间事动人心魄。
●收获两点: 1. 《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存在着关联性。《埃涅阿斯纪》上半部份模仿了《奥德赛》,主要讲埃涅阿斯的流浪;后半部份模仿了《伊利亚特》,主要讲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的战争。 2. 特洛伊城毁后,埃涅阿斯和部分特洛伊人逃亡到了意大利,建立了古罗马城,特洛伊人是罗马人的祖先之一。
●以城邦被别族毁坏为开始,以毁坏别族的城邦为结束。
●《埃涅阿斯纪》里几个有意思的点: 译者序讲《埃纪》和荷马史诗是重民族和重个人的区别,我倒觉得《埃纪》同样重个人,人物多,性格不突出不全面,但人人都有一张特写,逝去的都有人惦念。帕里鲁努斯为自己的尸体没有入土而难过,听说有地方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之后「打消了忧愁,不一会的功夫,他心里的痛苦也消逝了,这地方取了他的名字,给他带来了快乐」。 在冥界时,卡隆要渡埃涅阿斯过河,船「经不起生人的重量」,就想到西游记里孙悟空说筋斗云架不动唐僧的肉身。 有些短语反复出现,譬如头发倒竖起来、声音堵在喉咙里,以及人们悲伤时总是扯头发、喊叫,以及很多很多的眼泪。形容战争场面时常常用野兽捕猎作比,讲感受时会借自然风物来表达,面对梦里出现的亲友,总是泪如雨下地试图拥抱幻影,触到的只有风。 狄多在冥界再次出现,安排很巧妙。
●我从头到尾也没有看出埃涅阿斯身上具有伟大王者的心性和品格;反倒是图尔努斯打动了我,明知命数险恶却依然敢于对抗天神的意志,悍然发兵保卫意大利土地不受一群外来者的奴役,到了最后关头用决斗来代替战友的牺牲,临死前仍保持着高贵的镇定,惦念自己的老父和部族安危;反观埃涅阿斯,就是个得到神助佑的于连!我一点也不觉得埃涅阿斯这个形象很高大伟岸:1.他为了事业甩掉了那样爱他并为他付出一切的狄多女王,连句愧疚之辞都没有就夹着尾巴逃跑的做法,跟个渣男有什么区别?2. 军事部署方面曾犯过两次致命错误:(1)去向厄特鲁利亚求援时竟没有料到敌军会来包抄他的大本营,从而预先做好反围剿;(2)最后一役中率军奔袭拉丁姆都城,竟然取道一条狭长的山谷,如果不是因为图尔努斯回师驰援卡米拉女王撤走了伏兵,埃涅阿斯早就全军覆没了
●译本序写得好。埃纪卷十一好。塞内加好好好,看得我凄神寒骨涕泪涟涟。阅读时的心理活动——对前者:这怎么还不结束;对后者:啊,这就完了?
●买这个是看了拉辛的昂朵玛格以后,想看看特洛亚妇女里的背景故事(埃涅阿斯以前看过单行本)。结果嘛反正就是故事知道了,译成散文体也只能这样…
●前半部分模仿《奥德赛》,后面部分学起了《伊利亚特》…漂泊的伊利亚特不就是奥德赛吗?战争场面的描写跟荷马也有差距…还要为古罗马的皇帝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说那都是秉承天意…塞内加的特洛亚妇女也不如欧里庇得斯的震撼…
●用散文来叙述整个史诗感觉更上一层高度,看多了诗歌感觉不如杨先生的实在,虽说有些添补,但是更上了一个台阶。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读后感(一):一部比《伊利亚特》更伟大的作品
当维吉尔还在写作《埃涅阿斯纪》的时候,抒情诗人普罗佩尔修斯就在《哀歌》里写道:罗马的诗人们,还有希腊的,你们让路;一部比《伊利亚特》更伟大的作品正在创造。
史诗的品格是雄伟、浑厚、磅礴、不拘小节的,维吉尔的作品不仅承袭了这些伟大的品格,更把细腻和柔情赋予在这些伟大品格之上,使刚与柔、力与美在深处融合,使这部作品拥有了超越时代的美感与力量。
作品杂糅了荷马的两部史诗,既有如《伊》的战争,也有如《奥德赛》的归家情节。埃涅埃斯作为特洛伊幸存的王子,远赴意大利建立罗马帝国,在途中,他有着类似于奥德修斯的历险过程,但又有不同,与迦太基女王狄多的爱情是维吉尔细腻情感的投射,女王因埃涅阿斯的无情而自焚,埃涅阿斯铁石心肠,不为所动,其一生的目标只是为残存的特洛亚人建立自己的城邦,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抛弃一切。也许诗人写这段的目的是告诉我们:事业比爱情更重要?为了建立城邦,埃涅阿斯可以娶从未见过的拉维尼亚为妻,只因为神的启示。
不可否认,正是因为有了荷马史诗,诗人才能写出这部作品,为什么称《埃涅阿斯纪》为史诗第二,而现代人谈论史诗作品的鼻祖,都是首提荷马而不是维吉尔,就是因为荷马是创作者,维吉尔是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只有荷马史诗出现之后,才有了埃涅阿斯纪、变形记、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等作品。虽然如此,我们不能抹灭维吉尔的艺术成就,他并没有一味模仿荷马史诗,而用了另一种不同的风格来诠释史诗,诗人的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动人,各类比喻用的妙到巅毫。
感谢杨周翰先生,如此优美的文字是由作者和译者共同打造的,致敬。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读后感(二):读后
成功的遵命文学的先驱。维吉尔借古颂今,歌颂特洛伊英雄、维纳斯之子埃涅阿斯历经艰险来到西土意大利,最终与拉丁姆族合并创立罗马的事迹。模仿荷马史诗的痕迹比较明显,有点史诗后转的意思。前半部分像奥德赛,后半部分像伊利亚特。同为海上历险,在奥德赛里是波塞冬怒了,搞事情,把奥德修斯吹到了某女神身边,一待就是九年,奥德修斯天天哭,终于被放了。埃涅阿斯纪里尤诺从中作梗(就因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说她长得寒碜,气的不行),把埃涅阿斯吹到了北非迦太基人的女王狄多身边,英雄他妈维纳斯怕儿子吃亏,给狄多下了爱情药,好端端的一姑娘就被痴情折磨的自焚而死,因为那个男人注定不为爱情所困,要勇敢担负建国使命,抛弃温柔乡,不带半点含糊(虽然又是神的意志使然)。这场恩怨成为布匿战争的伏笔,维吉尔可真能想。既然奥德修斯游过地府,埃涅阿斯不得不去走一趟,从狄斯城中找到父亲,预知自己子孙罗马人的辉煌未来,更加坚定了寻找创业热土的决心。借古讽今嘛!怪不得屋大维如此看中维吉尔。但丁在《神曲》里游历地狱炼狱的向导就是维吉尔,当中引用了很多埃涅阿斯纪的细节。后半部又是两个男人争一个女人,海伦换成了拉维尼亚,埃涅阿斯变成了意大利人眼中的帕里斯第二。不过既然是遵命文学,就得热捧老祖宗埃涅阿斯,那就必然要踩一踩他以前的敌人希腊人。对“希腊人的礼物(特洛伊木马)”的讽刺尤为辛辣,荷马史诗里坚韧不拔、足智多谋、英勇果敢的奥德修斯到维吉尔嘴里就变成一肚子坏水的卑鄙家伙,恐怕只因为他设计了木马,导致了特洛伊的焚毁。阿尔图斯和埃涅阿斯的打斗依然充满了神谕的因果命运的色彩,命里注定的胜负死活不以人甚至神的意志为转移。这场决战跟赫克托耳与阿基琉斯的决斗很像,都是挚友被杀,英雄奋尔出击,最后都是绕着城墙跑,只不过赫克托耳跑了三圈被杀,阿尔图斯跑了五圈以上被杀。遗憾的是打完以后史诗戛然而止,没交代后来正式的结盟婚娶建国等。还有罗马传了三百年后发生的狼哺育罗姆罗斯和雷木斯,到七丘之山创立新罗马(?)的故事细节,好奇的很!翻译的特别好,散文体翻译史诗或许少了诗的韵味,但是很流畅,一点也不拗口,赞!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读后感(三):极佳的文字及其他
关于杨周翰的文字
不成想杨周翰的文字非常之好,没有年代感,没有风格,揣摩不出年龄,看不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清新的“当下”,真称得上中西合璧、融汇古今的一种自然简练。我本猜测他是水相星座,看生日是11月25日,刚刚跨过天蝎座进入了射手座。
关于《埃涅阿斯》
刚读过古希腊人写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再读罗马人写的《埃涅阿斯》,果真应了萧沆对巴赫和贝多芬的差别评价:【泪水的世俗化。。音乐是从贝多芬开始向人倾诉的:在他之前,音乐只跟神交流。巴赫和那些意大利大师就不曾体验过朝向人性的滑动,不曾有过这种从那个聋子开始,便败坏了天下最纯粹的艺术的、虚假的不懈努力。欲求的扭曲代替了温婉;情感的矛盾代替了天真的兴起;疯狂代替了一丝不苟的叹息;上天就从此自音乐中消失,而人却在其中定居。过去,罪恶只散落在一些温柔的抽泣之中;而忽然间它却开始肆无忌惮地袒露自己:慷慨激昂扼杀了殷殷祈祷,堕落那种浪漫情怀击败了颓丧那份和谐的幻想……】巴赫就像荷马,贝多芬就像维吉尔。当然,这么套用萧沆的话有点过分,但也很有几分神似。虽然我早就发现荷马的啰嗦,但是读了《埃涅阿斯》,我才发现荷马的克制。杨周翰在前言里说维吉尔创作的史诗是第一次“文学创作”,那么我当然要将此殊处理解为某些方面的个人成分。他在文字里写入了太多个人情感,这在荷马的史诗里是感觉不到的。荷马的描绘保持了与人物的距离,一种浮雕感,这种距离也形成了叙述上的克制,而维吉尔有时要与这人物离得更近,甚至成了第一人称的表达自我,这就失去了克制,失去了史诗的庄重的画面感。总之,我不喜欢维吉尔的处理。
其次,假如说《埃涅阿斯》美化的是罗马人的历史,那么这就看似是一条规律了,人们总喜欢美化自己的历史。《旧约》是犹太人美化自己的产物,这已经是西方学术公认的事实。其实用屁股想想都会发现其中的荒谬之处,何以那么多人还人云亦云“人家是上帝的选民”?从荷马史诗、维吉尔的《埃涅阿斯》对比《旧约》,人们美化自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已经发生的一切都说成是神的旨意。外加其他惯用伎俩,比如把一百人说成一万人,把铜的说成银的,把银的说成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把大家的说成自己的,把自己的说成大家的……这些伎俩都是人类的本能。反正“我”活下来了,当然是“必然”,当然可以毫不费力地解释为“神的旨意”。听可以,看可以,读可以,但大家可别再信了。多说一句,为什么《圣经》承载了一支宗教,且如今还能让那么多人情愿在某些时候相信,而荷马史诗和《埃涅阿斯》中的神灵如今不再被人信服了?因为基督教搞得更加纪律严明而已,也就是说他们更小气。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读后感(四):由埃涅阿斯想起土家族神话
一
一向不喜欢书的“序言”,但是这本书的序言写的相当不错,很有深度和广度。这也解决了我读书时的几个疑惑:为什么模仿荷马的痕迹这么浓?为什么主角埃涅阿斯如此没有个人性格?为什么如此多的拍奥古斯都马屁的痕迹?
虽然故事原创性一般,基本就是两部荷马史诗《奥德修斯》+《伊利亚特》的罗马版,但维吉尔的文笔相对更加优美的,不过他的节操就不好评价了,可以说是爱国主义,也可以说是官宣文章,拍马屁的典范。维吉尔写作的时候,罗马已经是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为了给罗马人的祖先编排一个显赫的身世,维吉尔也是拼了老命了。但是从他临死前想要焚稿来看,他还是有一定节操的。
官宣文章的主角经常是一种“高、大、全”的形象,也相当脸谱化,没有缺点,但也不近人情,完全不像荷马史诗的人物那样个性鲜明,缺点也鲜明。
二
很有意思的是,阅读时发现很多情节跟我们国家里土家族的起源传说非常相似。
廪君(土家族始祖)乘着他的土船,带着他的部众,顺夷水而下,到达了盐阳。水神的女儿阻止廪君说:“此地鱼盐都有,土地广大,我愿跟您一块生活,不要再走了。”廪君说:“我将成为国君,所以我要寻找能生产粮食的土地,不能停止。” 盐神夜晚跟廪君一起睡觉,早晨离去变成了飞虫。
各种神都跟着盐神,它们飞舞起来遮蔽了太阳。廪君想杀死盐神,但没法分辨,又不知天地和方向,像这种情形持续了十天。廪君就把青线送给盐神,说:“缠上这个,如果适合你,就与你一块生活;不适合的话,我就要离开你。”盐神接过去缠在了身上。廪君到了一块带花纹的石头上,望着飞虫胸上有青线的,跪在石上射它,一下子就射中了盐神,盐神死了,天也开朗了。
廪君又乘上船,下行到夷城。廪君登上去,岸上有平坦的石头,长五尺,面积有一丈。廪君在上面休息,拈阄测算,结果都说建城。于是就在石头旁边建立城镇,靠近石头,在这里住了下来。从那以后廪君的种族便繁衍起来。
三
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个民族,起源传说有这么相似的地方,实在是很有趣。有几点推测:
1、 两个神话都是真实事件改头换面的,折射出一部分真实。
2、 两个民族都是漂流到新的地方建城繁衍,究其原因,特洛伊是因为特洛伊城被希腊攻陷灭亡,至于土家族是因为什么原因迁徙,神话里没有交代,但以我估计,肯定不是想旅个游或者散个心,多半还是原来的地盘被人抢了,很可能是中原部落干的。
3、 两个民族首领在迁徙中都遇上买一赠一的大礼包,女族长(狄多/盐神)都是哭着喊着求献身,还要献出自己的国家和土地。仔细想想,怎么会有这等好事,真实情况应该是双方在迁徙中遇到母系氏族,然后把对方给打趴下了,对方被迫跪着唱征服。
4、 至于为什么没有占据母系氏族的地盘,这是个疑问,两方神话里都语焉不详,埃涅阿斯解释为听从神明命令,这个跟没解释差不多。我猜测,多半是因为对方地盘还不够好,养活不了足够的人口,或者旁边强敌环伺,不易生存。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首领或者祭祀询问天意,占卜结果是让他们继续走,这里还不是流浪的终点。
5、 在两个神话里,首领摆脱母系氏族的方式都比较残酷。埃涅阿斯毫不犹豫的抛弃狄多,连安慰都没有,典型的渣男。廪君就更厉害了,用了欺骗的手段找到盐神的真身,最后一箭射出把盐神射死了。这也反映出,人类社会是提倡首领摈弃私欲、下手无情的。
6、 廪君死后,化为白虎,成为土家族的神灵/图腾。埃涅阿斯也被尊为罗马人的先祖,奥古斯都将维纳斯(埃涅阿斯母亲)追溯为自己的始祖。可见,各民族总是喜欢自称神灵后裔的。
7、 两个民族找到地盘落足之后,都繁衍壮大起来,其中都是一个武力征服开拓的过程。谁的地盘都不是充话费送的。
8、 维吉尔是认为人类是受命运和神灵支配的,所以特洛伊族人迁徙全程都有神灵深度参与。土家族人的神灵更加超然,只负责维护自然界秩序正常运转,接近于“道”,对人类干涉不多,廪君是凭借自己的武力获得首领地位的,也是凭借自己的智力杀死盐神,然后凭自己的实力单身的。
9、 土家族这神话还是写的相当粗糙,流传度也不高。维吉尔这个神话就相当有水平了,加上罗马帝国的光环加持,成功的传承千古。可见,一个民族的历史书写者非常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民族实力。
这么一看,大秦帝国就是一股清流了,在大家都喜欢为自己始祖加持光环的时候,流传很广的大秦先辈还是大周的养马人。不过,后来大秦依旧把自己祖先追溯到了三皇五帝的颛顼。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读后感(五):《埃涅阿斯纪》书评
如前言所述,《埃涅阿斯纪》这部12卷、约一万行的继《荷马史诗》之后又一部史诗级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借鉴《荷马史诗》,故事也是特洛伊战争的后续。前六卷模仿《奥德赛》,写埃涅阿斯在特洛伊战争后带领特洛伊人海上漂流的故事,故事都是在一场宴会上通过倒叙的方式展开,其中与狄多的爱情故事有如奥德赛被仙女卡吕普索挽留七年的情节,以及游历冥府、举行葬礼竞技等地方都大同小异;后六卷模仿《伊利亚特》,展开了一场恢弘的战争画卷,特洛伊人来到意大利,为了重建家园与当地的民族展开战斗,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的对比有如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性格对比。
但与《荷马史诗》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是为了叙述罗马帝国的历史,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丰功伟绩,并歌颂屋大维本人。所以我们会发现,希腊史诗里的英雄是个人英雄,不论是阿喀琉斯参战还是奥德赛历尽艰险只为和家人团聚,他们的目的都是个人的;而埃涅阿斯带领特洛伊人来到意大利重建家园,我们看到的埃涅阿斯的形象是模糊的,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英雄、领袖,一个伟大的组织者。维吉尔与《荷马史诗》还有很不同的一点便是,维吉尔时常在作品里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比如图尔努斯最初并无战斗的想法,是复仇女神阿列克托挑起的战争,这番厌恶或可看作他对残暴的屋大维隐隐的批评。
而前面所说的“歌功颂德”除了表现在将埃涅阿斯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以外,还表现在维吉尔的正义观上。同样为了写一个人的骁勇,在写特洛伊王子在战场上露面的时候,他的描写是“俊美的面容,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在耀眼的黄金上”;而写到敌方杀敌时,他的描写就变成了“张着血盆大口,耸起浑身鬣毛,匍匐着紧紧抓住这顿美餐,把五脏六腑大嚼起来,满嘴流着鲜血,残酷地令人作呕”。这样的情感态度还表现在支持特洛伊的维纳斯出场和敌视特洛伊的尤诺出场上。维纳斯一出场,是“闪着金光”的,温柔地让人怜惜的,而尤诺每次出场总凶神恶煞,宛如更年期悍妇(虽然古希腊神话里她们就是这样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维吉尔是没有太明晰的正义观的,在他这里,己方的就是正义的,而敌方就是非正义的,至于“为什么”己方就是正义,维吉尔并未做出描写。
而埃涅阿斯作为一位组织者,其形象与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摩西异同的地方在于,摩西最初也不敢领受这样的任务,埃涅阿斯也屡屡有不愿继续前行的想法——这是相同的。于是上帝赐予摩西施展神迹的本领让民众相信,可摩西还是常常受到以色列人质疑——这就是摩西与埃涅阿斯不同的地方,埃涅阿斯的受众是信他的,愿意为了他而战斗,换言之,书里的每一位特洛伊战士都是埃涅阿斯,他们都如此英勇;而摩西的信徒们不大相信他们(尽管他们也是善战的,所以才能在迦南地把外族人赶走),可摩西在精神上要比他们伟大,他宁愿自己代民众受罚,愿意顶着一切舆论压力,哪怕民众砸了摩西律法、摩西自己被上帝惩罚不能进入迦南,他也要把以色列人带去流奶与蜜之地,他的行为超越了古希腊的个人英雄与维吉尔笔下的民族主义,摩西的形象是一个充满宗教救赎意义的、隐忍的圣人形象。
在看待命运的问题上,古罗马人与古希腊人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相信人类是受命运支配的。这也表现了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所表现的虔诚与敬畏。不论是俄狄浦斯、阿喀琉斯还是埃涅阿斯等等或大或小的古希腊罗马英雄,我们都看到,这些人物在刚出场时命运就被写了下来,而随着情节推动,他们最后都跪服在命运的脚下。与之不同的是,俄狄浦斯、阿喀琉斯所面临的命运是毁灭,而埃涅阿斯所面临的命运是带领特洛伊人重建家园。
最后谈一谈这部史诗的艺术特色。
首先,后六卷之所以能铺陈开如此恢弘的画卷,我认为最主要是因为维吉尔将每位英雄都描写到位,从他们的背景、装备、形象,到他们在战场上如何厮杀,事无巨细,如此纷杂的人物群像却一一倒在战场上,我们必然能联想到那样的悲壮。以及作者对哀鸿遍野火光接天的战场进行整体的描写,点面结合,激荡着读者的情绪。
其次,作者的描写上天入地,从天神的会议,到地上的战争,以及冥府的景象都有涉及,语言荡气回肠,尤其是狄多为爱自焚的场面感人至深,这样的描写是当时的时代特色,也是作者写作功底的体现。
最后,与《荷马史诗》相比,因《荷马史诗》是根据民间艺人口头的文本整理,所以虽自然质朴,却难免松散,《埃涅阿斯纪》风格哀婉严肃,格律严整,在心理刻画上超过荷马史诗。
德莱顿曾对《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做出如下比较:“维吉尔气质安详、稳重,荷马狂暴、激动、充满了火。维吉尔的天才在思想得体,文字多彩,荷马则思想迅速,语言自由。”“我们这两位诗人在气质方面既如此不同,一个火爆、血性高,一个滞涩忧郁,这就使得他们各有不同的卓越之处。”他们塑造的英雄,“阿喀琉斯暴烈、急躁、报复心重,埃涅阿斯忍耐、考虑周详、关心人民、对敌人仁慈、永远服从天命。”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艺术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滥觞,也是世界文化里灿烂的瑰宝。我们能从中汲取的营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