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文如其人。”我认为这句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众所周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所选鲁迅先生的篇目都不少。且鲁迅先生的文章大都比较厚重、有深度,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社会阅历的巨大差别,有些篇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大凡选入课本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
俗话说:“文如其人。”我认为这句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众所周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所选鲁迅先生的篇目都不少。且鲁迅先生的文章大都比较厚重、有深度,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社会阅历的巨大差别,有些篇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大凡选入课本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老师一般都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解读。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坚老师对鲁迅先生名篇《孔乙己》的解读,很受启发。结合自己是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鲁迅先生文章的解读经验,认真反思,我突然认识到:要想真正读懂鲁迅先生的作品,牵住鲁迅先生作品的“牛鼻子”,一定要观其文,知其人,会其义,走进鲁迅先的的心灵世界,去亲身感受鲁迅先生的歌与哭。下面,我就以鲁迅先生“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为例加以说明。
在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先生以其哀婉、细腻的文字,不动声色地叙述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从而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小说中的孔乙己形象就像是当时社会的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那个“吃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众生相,可谓是入木三分。
正是由于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多义性,我们记住孔乙己这个名字容易,但要想真正意义上把握这个矛盾重重而又张力无限的人物,我们就必须“披文入情”,穿过鲁迅先生瑰丽的文字丛林,抵达鲁迅先生的丰富心灵世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拨开文字的重重迷雾,看清一个真实的孔乙己呢?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叶一花总关情。”鲁迅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可能是那种“横眉冷对”、不易亲近的人。但别忘了,鲁迅先生有其“秋风扫落叶”的冷酷,但也有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热忱。因此,我认为鲁迅先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然后才是文学家、革命家等。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人来说,他胸怀社稷,心系苍生,一生呕心沥血、忧国忧民,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
因此,我们只有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读懂了他一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良苦用心,才能懂得他那被情感浸泡过的文字,然后顺藤摸瓜,逆流而上,一步一步靠近他那颗伟大的心灵。在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文字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辛酸的小人物。乍看上去,孔乙己十分可笑,不仅是咸丰酒店的所有人会笑他,就连我们读者看了也会不由得发出会心的笑,当然,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审美的愉悦,但如果我们从文字中仅仅是看到了一个可笑、可悲的孔乙己,那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没有真正触摸到鲁迅先生那颗火热的心灵。也就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样,我们看到的孔乙己就会模糊不清。
其实,只要我们在阅读《孔乙己》的时候,能及时回望一下就站在文字背后的鲁迅先生,想一想鲁迅先生对这个饱经世态炎凉的小人物的深情关怀,然后再看一看眼前那衣衫褴褛的孔乙己。也许,我们为孔乙己洒下的就不仅仅是那廉价的同情的泪水;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内心深处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声的呐喊,走进鲁迅先生那无限柔情的心灵世界,也就走进了孔乙己的心灵世界。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