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武汉新年》经典观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4-29 12:09: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4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是一部由孙虹付曼菲执导,纪录片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观后感(一):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这是一部碎片化组合起来的纪录片,一部让人看着哭,哭着哭着就笑了的片子,短短18分钟,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经典观后感1000字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是一部由孙虹 / 付曼菲执导,纪录片 / 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观后感(一):手机里的武汉新年

  这是一部碎片化组合起来的纪录片,一部让人看着哭,哭着哭着就笑了的片子,短短18分钟,记录了疫情期间真实的,日常的,令人感动的武汉,我们在这期间,只知道武汉疫情很严重,病毒很可怕,防护服很闷,口罩戴一天很憋但不知道这几个月武汉到底经历了什么,一桩桩的小细节直击人心,这个视频可以说不是很专业,还有摇晃的镜头,但正是这样的手法,记录下了最真实的武汉,看到往常人来人往的街道,却变得十分空旷,武汉作为一个大城市,最不缺人,但大街上却空无一人,往日最平常的喧闹已成为梦想。学生们的勇敢,做出了许多专业媒体都无法做出的事情,他们甚至都没有专业的防护服来保护自己,但却为人们记录下了最真实最宝贵的画面。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观后感(二):千里共江城

  在鱼龙混杂的快手上能搜集、整合出这么些关于武汉新年前后的小片段,并通过剪辑,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感动、有力量的武汉,不得不佩服制作团队的用心。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平民百姓手机镜头下的记录有机会展现在更多国人的面前,了解到一个更加全面的疫情之下的武汉,每个人都可以是历史的记录者,每个人也都应该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一个视频画面里剪进三个镜头,画面中清晰明了的分割线也暗示了不同人关于这次疫情不同的状态、心情和视野,更强有力地告诉观众:这就是疫情之下真实地武汉。同时,对于剪辑者而言,这一种方式无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容纳下更多的镜头内容,使画面的展现更加的丰富,有感染力。历史终将成为历史,但历史永远都值得我们反思、铭记,手机里的武汉新年,有悲伤、有无奈,但更多的还是希望,也告诉着那些正处于疫情高峰期的国家和民族的人们:看吧,这是我们的武汉,我们都在朝着光明努力着。只要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总能战胜病毒,光明终将会到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江城。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观后感(三):感同身受,身处其中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我想置身于外,用理智的眼光看这部片子的制作手法,材料选择,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感同身受,因为本身,每一个中国人在这场疫情中都无法置身事外。 分三屏的呈现方式就让整体的表现方式更加灵活和多元。在同一时间段可以组合出更加丰富的内容。两边分屏为背景,中间为内容,或者营造望向窗外的意境,亦或是将碎片化的内容集中展示,更具匠心的是左屏作为一个时间线,同时展现激增的感染人数。较之单屏内容更适合在较短时间内展示大量内容。 疫情相关的短视频鱼龙混杂,在这茫茫视频中,寻找这么一大批真正能表现百姓现实生活的视频,没有太多技术难度,但是真的需要这样的有心人,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最让人感到敬佩的,是主创团队所使用的这样一批视频,都经过了原作者的授权,这样的版权意识,这样巨大的工作量,这样的尊重,使人动容。 这部片子使人感动,戳人泪点,大概是因为作为疫情战斗下亲历者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历的这些生活中的困境的我们,在看到“暴风眼”中的武汉,那个将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小困境无限放大的地方,看到“战场”中心的艰难,感同身受。有感动,有敬佩,有同情,因为这部片子所表现的,不是以往纪录片中那些“他们”,而是这三个月中的“我们”。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观后感(四):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quot;希望四月武汉樱花烂漫时,它不再封城,像往年那样,千千万万人在树下看樱花,樱花在树上看遍千千万万的人。 "

  今天是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的第一天,这一天,是千千万万的武汉人盼望的一天,不少人踩着零点的钟声出门,行驶在路上的车鸣响着喇叭,仿佛在向人们表达战胜疫情的愉悦心情。再看这部片子,心里有着不同的心情。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武汉终于回来了,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这部片子是由77位作者拍摄的112条短视频组成,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疫情期间武汉的种种事件,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既关注社会现实,也记录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导演选择的素材既有普通人记录自己平凡的生活,也有航拍机拍摄的武汉空荡的街道,视角由小“我”上升到“大我”,每一个渺小的人,都是组成武汉的一部分,他们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却乐观又坚强。

  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两个片段,一个是小区的人们在深夜互相鼓励;另一个是一个女孩在超市里听到《武汉伢》忍不住流下眼泪的片段,她说:“听到了吗?这是我们的歌,这是我们武汉的歌。”又听到她含着泪说“太难了,太难了。”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武汉人民这段时间有多辛苦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切体会到。但是你看啊,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即使再漫长的冬天也会迎来春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江城。等到春暖花开之际,见面一定热情相拥。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观后感(五):收集希望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概括十八分钟的影片,我会选择“希望”。

  新年伊始,人们相聚广场,从放飞气球寄托期望,再到百姓菜园里的蔬菜成熟,最后以新生儿的诞生结尾,十八分钟的短片都在尽力诠释“希望的诞生”这一亘古不变的经典主题。

  影片采用了将碎片化片段组合的方式,将看似不相关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抗疫期间的生活片段进行连接,进而记录了一个特殊的武汉新年。三个画面同框,左侧配以日期及实时确诊人数,大大增加了生活感,拉近与观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影片中的大部分片段更接近于百姓自拍的vlog,而制作者则像一个收集者,将这些琐碎的素材拼接起来,有目的的选取捕捉需要的片段,进行加工再剪辑,这种做法很聪明,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又有效的拓宽了素材渠道,我将此理解为纪录片的制作上的一种创新。

  再说选材,正如我上文提到,我认之为这部片子的主体可以理解为“希望”相关,是因为作者在选材片段中似乎有意挑选了那些内含正能量的片段作为主要内容,观者能在片中捕捉到百姓情绪的变化。比如从“看见120就紧张”,到小区居民群声呼喊“武汉加油”。也正是因为这些微小的片段被组合放大后,使身处异地却共同经历的这些人产生了强烈的同理心,整部影片的基调才不会过于消极,反倒呈现出一种希望将至的积极调性。

  最后作为观者,对于直观表达出来的内容是有相当大的需求的。对比官方新闻报道和那些没有情感的白纸黑字,观众更希望可以和疫情中心建立一种空间感,从而得到更真实的体验。大到对整座城市的航拍,小到百姓用手机记录的自拍,这些都使内容更丰富饱满,足够立体,足够打动人心。

  我想,每一个片段都值得被珍藏,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关注,他们是收集者,把这些珍贵都小心储藏起来,成为永恒的回忆。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观后感(六):碎片化的记录时代,碎片式击中内心

  这短短18分钟的纪录片并未曾有任何完整的一分钟是亲临现场拍摄的,它却没有一秒不在叙述“武汉”,不在叙述“手机里的武汉新年”。

  在2020年的这个新年里,武汉绝对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它是这场席卷世界的苦难的漩涡中心。武汉在这短短三个月内,被封城、被质疑、被推上风口浪尖,人情冷暖、世间苦乐皆犹如走马灯花般汇成一片,让旁观者心口犹如压上一块巨石,难以分辨。

  而清影作为学生团队,与快手合作,广泛收集武汉的素材,做到“身不曾亲临,可心紧系江城”。

  他们以时间轴线为主要载体,在这“漫长”的两个月时间内(从2019年末直至2020年元宵节)填充收集来的素材,试图展现疫情的发展过程、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全中国与武汉站在一块儿的决心。

  个人观感来说,纪录片分为三个阶段:疫情全面开始前武汉人民的生活、心态以及疫情开始的数据展示——疫情开始初期的时候武汉人民的生活状态——疫情全面爆发后全国给予的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前线志愿者的人格高光。

  整部纪录片进行到中后段起了高潮,我从第八分钟开始掉眼泪,一直到片子结束都没有缓过来。说到底大家都是疫情的亲历者,如今中国仍处于风口浪尖,被全世界关注着,有许多难听的质疑声,也有许多温暖的支持。随着纪录片可以回顾整个事件的发展,伴随着我自己的记忆填充进时间线,更加感同身受,更加百感交集。

  视频里有人因为自己确诊而哽咽着向亲友道歉,有人经过治疗终于出院戴着口罩欣喜万分,有全国各地600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有十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还有医护人员被民众送花致谢…

  在这个冬天,有许多的苦难与不堪发生,伤透了人心;可《手机里的武汉新年》却告诉我,疫情面前众生皆苦,可中国仍伟大,可中华民族仍有不屈的脊梁,而世间温柔总可以治愈狂风暴雨后破碎的心。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观后感(七):隔得开的,和离不开的

  武汉的清晨,薄雾,朝阳,车流,鸟鸣。缓缓地,两条黑色的粗线冷冷地出现,顶天立地,将超宽画幅的世界均分为三。这是影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开片的第一个镜头。突兀,也自然。

  通常看电影,普通观众经常会习惯性地忽视所谓的“构图第一要素”——画框。电影画面周围那四根清晰的线,经常如同隐身一般被观影的我们忽略,当然,画面中心的变幻光影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很显然,《手机里的武汉新年》年轻的创作者们在制作的起点时就拿定了主意,要“逼迫”观众意识到画框的存在、边界的存在、隔离的存在。这个强而有力的形式,也的的确确成为了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并为观者提供了巨大而深邃的解读空间。

  单从技术的角度而言,选择这种形式是安全且聪明的。试想一下,一部几乎所有素材都来自武汉普通人手机镜头的纪实作品,如何平衡不同用户手机拍摄海量素材,且这些素材画质、画幅和构图天差地别,肯定是第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麻烦”。选择分割画面,无疑给后期制作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面对这种并不常见的影像样式,许多人在开始观看时,多半是不适应的——你甚至不知道该看向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流动、疫情数字的增长、音乐画风的转变、以及疫情不同阶段的生活画面呈现,你开始发现,数字不再是数字,画框也不仅是画框。数字背后,是人生,是原本鲜活的生活,是有人挂念的牵绊。画框的分割线,分隔开的是不同的日常状态、情绪体验和生活视野。一幕一幕都那么鲜活,那么打动人心。于是,你开始走进武汉这隔离线背后的世界,开始思考“隔离”这个词在影片内外对你我的意义。

  隔离,本就是反常规的,万物自由、无序、混沌才是物理学铁律。但新冠肺炎暴发仅几个月,“隔离”忽然就成为了我们那么熟知的名词:医学隔离、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片子里,画面和画面之间,就如同我们这段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隔离开来,又互为关照。这与我们疫情暴发以来最强烈的心理体验,形成了完美的互文。那时,面对看不见的危险,人和人难以相见,流言、数字、破碎的画面,通过网络在你我的手机屏幕间流窜,无法确知真假;那时,人人都渴望上帝视角,想知道病毒从何而来,又将何时退潮。

  很显然,这种三幅并列的、“隔离”的画面,为我们回望这场疫情,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角。你能看见不同场景里不同的人,在同一条时间线甚至同一个时间点上,所做的选择、发出的感叹。每个手机镜头都是一双眼睛,这些眼睛最初按下拍摄键的时候,没有约定,没有策划。但在创作者的调度下,它们可以隔着线框互相对话,共同还原某一刻的武汉生活。这时,画框是灵魂,亦是纽带,是把眼睛和眼睛彼此相连的粘合剂。影片试图用影像而非言语告诉我们,隔离与连接,呈现出了多么奇妙的辩证共生关系。它提醒你,要透过三个镜头,你的观察才变得更加真实。

  当然,谁都知道,这还远不是我们希望拥有的“上帝视角”——太多的悲伤、太多的痛楚被有意无意的隐藏了。这个问题,必须要回归影片的创作过程来回望和解答。

  这是一部特殊的“纪录片”。片子是由一群学纪录片的在校大学生剪辑制作的。在无法去到武汉现场的情况下,这群年轻人决定单凭一腔热血,自发志愿地组成团队,用所学专业为你我正在共同经历的历史保留一段影像的切片。片子素材来自合作方快手,因此,基于你懂的原因,大量素材必然“先天的缺失”了——这也必然地导致片子得到一些网友的质疑和差评。有人说,你如果早就预想到成品会是这样,大可不必做。我以为,这也实在有些求全责备,既会让这些一腔热情的孩子们心凉,又完全否定了一部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可取之处的良心之作。在国内互联网令人窒息的传播条件下,这部影片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展现了疫情初期官员的躲闪隐瞒,武汉封城中的悲欢冷暖,以及对文亮医生的深情致敬。这的确不是我们经历的全部,但这些日子的种种,又岂是一部区区18分钟的短片能承载得下的呢?要永远铭记这个春天,我们要做的、可做的工作,怕是还有很多很多。

  影片的结尾,婴儿在这个令人忧心的时刻诞生,明月仍旧徐徐升起。你看,说到底,真正掌握着全知全能上帝视角的,只有片尾打破条框而出现的,这轮庞然的月亮。月亮看见苦难,看见失职,看见混乱,看见反击,看见离别,又看到重聚。到这里,影片悠然地把这份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希冀也传递给全世界,传递给那些与我们远隔千山万水的城市,那些与病毒斗争着的人们:看吧,你们的头顶,也有这一轮明月,这月亮照耀着坚强重生的武汉,也照耀着同在地球村中的你们。

  有的东西隔得开,但更多的和更重要的东西,谁都离不开。

  但愿人长久,明月照寰球。

片子最后这个动人的彩蛋,你看见了吗?
本文标题: 《手机里的武汉新年》经典观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478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第1150期 | 男神&女神《家有女友》经典影评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