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每个女性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不要依附男人而活

发布时间: 2020-02-21 13:19: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1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语盈的领读音乐|Youdosomethingtome——ConalFowkes麦家陪你读书麦家说:世界很大,但书最大。因为书能让世界变小,让我们长大。【麦家陪你读书】,陪你在阅读中长大,陪你的心去往远方的世界。在昨天的共读里,我们讲

波伏娃:每个女性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不要依附男人而活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语盈的领读

  音乐 | You do something to me——Conal Fowkes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说:世界很大,但书最大。因为书能让世界变小,让我们长大。

  【麦家陪你读书】,陪你在阅读中长大,陪你的心去往远方的世界。

  在昨天的共读里,我们讲述二战结束后巴黎民众的生存状态。

  他们和身处和平年代的人太不一样了,乐观、向上、充满希望等乐观情绪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为战争,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切的成果。

  这时波伏娃和萨特提出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强调个人选择的重要性,为民众提供了一些新的方向。

  紧随而来的是《第二性》的出版,波伏娃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认为女性不应该成为男性的附庸,她们也有追求自由的权利。

  存在主义和女权主义,让波伏娃迅速地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邀请。波伏娃就像一个偶像一样,火了。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支持她的理念,但波伏娃在老年时期依旧不遗余力地,向这个世界宣扬自己所认同的东西。

  在战火四起的20世纪中期,波伏娃会做些什么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又会如何面对死亡的威胁?

  二战的结束意味着巴黎的外部环境暂时安全,这时内部的各种问题随之爆发。

  早在十九世纪,法国就占领了大量的非洲领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充原始积累,法国的殖民地面积越来越大,和英国并称为世界两大殖民国。

  二战期间,为了增加自己的综合作战实力,法国曾向阿尔及利亚承诺,只要帮助法国获胜,就允许其独立。

  但战争一结束,法国就反悔了,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阿尔及利亚人民。

  阿尔及利亚的民众当然不干,各地的爱国者联合发动了大起义争取独立。好不容易迎来的和平局面,就这么破裂了。

  这一次的战争不同于二战,法国由受害者变成了拿起手枪的侵略者。可想而知,法国本土舆论将会多么分裂和纠结。

  作为法国人,要是你反对战争,就等于反对自己的祖国;而你要是支持战争,你不就成为了刽子手的帮凶吗?

  最终,支持的声音占据了多数。大部分不明真相的民众会觉得,法国才是正义的一方。

  二战的结束,让民众对法国抱有极大的期待,他们坚定地相信法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无论它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但波伏娃明白,法国并不像大众所期待的那般美好。她极力地想要阻止阿尔及利亚战争,想要拉动东西方的距离,为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

  而这也就意味,波伏娃在反对整个国家。她又一次经历了众多的嘘声与谩骂,很多人觉得她支持阿尔及利亚,就是在叛国。

  她只好每天躲在家里,避避风声。与此同时,初期反对的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了,阿尔及利亚的革命者也不过3000余人,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

  这让波伏娃有些丧气,似乎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无能为力。

  尽管如此,波伏娃依旧为自己心中的正义坚持到底。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革命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愿意支持波伏娃的人也越来越多。

  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迫于压力,承认阿尔及利亚具有自决权。

  1961年秋,波伏娃、萨特和一些公众人物自发组成反法西斯联盟协会,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活动,旨在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

  第二年的春天,法国终于认同了阿尔及利亚独立。而阿尔及利亚也是非洲第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国家。

  这次胜利让波伏娃越发相信事物的力量,她想要做的,就是分享自己所认同的观念。

  除了努力推动和平,女权主义依旧是她宣传的重点。

  之前出版的《第二性》反映的是她个人情况,后来她扩大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开始关注全世界的妇女状况。

  通过走访,她发现有些女性,会因为与男性生理上的差异而自卑。

  女性柔弱,天然地就该承担生育的任务,进而走向家庭。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是性别歧视的理由。

  她在报纸上指出:“女人不应该成为男人的复制品,男人同样的不应该成为女人的复制品,同等并非同一。”

  女权主义的目的并不是让女性成为男性,而是让女性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力,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让女人获得自我解放的唯一途径就是经济独立。

  现实却是,大部分的工作机会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要走向独立,任重而道远。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女性并不想摆脱家庭和婚姻。在现代礼教的约束下,许多女性是受了蒙骗的。

  她们相信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家庭而活着——这也是家庭赋予她们的任务,她的家庭也乐于接受她的这种牺牲。

  正因为她们的“牺牲”,丈夫和孩子为了唯一的依靠,并最终变成她们肩上的负担。一旦被家庭抛弃,她们将很难独立生存。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女性遭遇家庭暴力时,会选择忍气吞声。因为男性实施暴力并不会损失任何东西,于是家庭暴力就会变得愈加频繁。

  所以,波伏娃认为女性应该拒绝婚姻并解放孩子。在有限的生命中,积极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发挥自己的效力。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波伏娃的观点未免有些激进。相夫教子也可以是很伟大的事情啊,它为什么不能成为女性的人生图景呢?

  但对于那些不想结婚生子的女性来说,她们是否被允许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她们会被社会冠以“大龄剩女”之名,回家时被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催婚。

  一旦她们说不想结婚时,无数的流言蜚语随之而来:“女孩子怎么能不结婚呢?不结婚就是不孝!”“不结婚,那你的下半生谁来照顾?”......

  而要是女性结婚了,“催生的压力”“工作上的歧视”又会令人倍感焦虑。

  波伏娃想要呼吁的是,无论你想要成为家庭主妇,还是追寻自己的梦想,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所说的,都是每个现代年轻女性都会经历的困局。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老年时期就可以安心地颐养天年了。

  在迈入老年后,波伏娃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待遇是极为不公正的。这不仅关乎于女性,也是男性要面临的衰老问题。

  老年人一直是被抛弃的群体。社会的所有失败都聚焦于老年人的问题上,就好像衰老是一种罪过,譬如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劳动力稀缺和养老金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那些拥有高贵的社会地位的人,似乎不会陷入衰老之中。

  他们活着,继续做自己。除了要与疾病作斗争之外,没什么特别的。

  那些社会地位低微的人,则早早地进入了衰老的行列。一到四十岁,他们就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和老年人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只能被迫承受一些繁重的工作,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

  波伏娃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兼容并包的整体性社会,老年人在这样的社会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劳动,不会成为被社会抛弃的人。

  从实用性来看,波伏娃所设想的图景有些理想化。接近六十岁时,缺乏技术和文化素养的老年人,能够做的事情实在有限。

  直到21世纪的今天,大众对衰老的恐惧仍然没有消散,老年问题依旧存在。

  但幸运的是,人们的生活愈加丰富。

  当老之将至,我们还可以用兴趣爱好填满自己的生活,弥补年少时未完成的梦。

  千万不要以为老了是个多大的事,除了要注意保养身体,活得像个年轻人一样自在也未尝不可。

  好了,整本书到这里也就结束了。纵观波伏娃的一生,保持思考和反抗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明天我们就将以反抗为主题,剖析其之于现代社会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

  上期回顾:

  《波伏娃:激荡的一生》精读第5天:人生本来就是苦涩的,要让自己成为光明

  领读人:羊子姑娘,愿笔含情,努力前行。

  主播:语盈。声音与文学的狂热分子,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相信语言自有万钧之力。新浪微博@宇莹儿

  责编:琴叶榕

  插图: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著作版权属于原作者

  文末曲:You do something to me——Conal Fowkes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2019年6月读书打卡

本文标题: 波伏娃:每个女性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不要依附男人而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39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男人抓住女人心的关键,不在于你怎么说,而在于你怎么做所有的故事里,都有黑暗与光明并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