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058天01最近,综艺节目《我最爱的女人们》正在热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婆婆、儿子、儿媳妇一起出去旅行,然后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不同家庭的相处模式。不得不说,这个节目很会抓住观众的痛点,不但频频问出“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这样的送命题,还时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058天
01
最近,综艺节目《我最爱的女人们》正在热播。
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婆婆、儿子、儿媳妇一起出去旅行,然后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不同家庭的相处模式。
不得不说,这个节目很会抓住观众的痛点,不但频频问出“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这样的送命题,还时不时“制造”点小矛盾,观察每个家庭的反应。
比如,节目组为四个家庭准备的居住地,就不尽如人意,环境脏乱差,逼得每个家庭不得不亲自动手打扫。
这个时候,各个家庭几乎都开始分工做家务,而袁成杰的老婆陈芊芊却不停地跟老公抱怨:“我就说让你带吸尘器,你不带……”,和一旁拿起扫把默默打扫的婆婆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举动,引来许多人质疑,说她“作”。
而许多网友对陈芊芊“作”的印象,是始于先导片中的经典一幕:
陈芊芊刚起床,就叫唤了袁成杰50次,一会要喝45度的水,一会要他帮忙找粉扑……
除了不停地被老婆使唤,袁成杰还要接受老婆无数次的撒娇式盘问:“你想我了吗?”、“你爱我吗?”
有这样一个作天作地的老婆,换个人,或许早就无法忍受。
但袁成杰却对这种“甜蜜的负担”甘之如饴。
在节目中就表示,自己很享受被老婆这么使唤。
当陈芊芊被众人骂上热搜后,袁成杰更是第一时间发微博护妻:“结婚6年,自己宠的老婆,跪着也要继续宠下去……”
从他们的婚姻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每个人最终都是和伴侣的缺点结婚,互相包容着一路向前。
婚姻中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无论外人看来多奇葩,只要两个人能够找到这段关系中的平衡点,彼此都感到幸福,那就没问题。
就像一篇文章中说的,所有的婚姻都逃不过“你有病,我有药;你能‘作’,我能治”的相处模式。
02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李维榕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理想伴侣的假设,男人希望娶一个美丽温柔的公主,女人希望嫁给一个英俊富有的王子。
热恋的光环消散时却发现,丈夫原来不是王子,而是个青蛙;妻子也不是公主,而是巫婆。
这时候,我们就倾向于去将青蛙变成王子,将巫婆变成公主,而不是改变我们心里对王子和公主的幻想。
但这样的改造,最终伤的却是双方的感情,因为所有的改造都是在告诉伴侣:“你不够好,我嫌弃你。”
在亲密关系中,被嫌弃是一件很受伤的事,所以到最后,许多婚姻就落下了一拍两散的结局。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世界最难离婚的国家”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
在爱尔兰,离婚必须分居四年才能申请,即便是家暴中受虐的一方也无法免除该等待过程。
不少爱尔兰民众认为,缩短等待期是对婚姻双方的解脱。
当然,这一规定有其不合理之处,但也对许多夫妻提了个醒:婚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解决,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了令人后悔的决定。
毕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就显示,95%的婚姻都是可以修补的,我们要对婚姻多一点儿信心。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90:情商性别差异》中也提到,冲突本身就是促进亲密感必不可少的工具。
只要通过积极的方式调节和滋养,走出婚姻的误区,青蛙和巫婆,也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比如,好的婚姻里,通常就不会做下面这三件事:
03
一、好的婚姻,从不做没有情感的回应
台湾心理专家张怡筠曾讲述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和大部分女人一样,她也喜欢说一些婆婆妈妈的事。
一般的男人都会觉得这样很无聊,根本没在听,但张怡筠的丈夫会很专心地听她讲。
有时候张怡筠录完节目回家,一边卸妆一边说,今天有个女人来上节目,她怎样怎样。
讲着讲着,她就觉得,干嘛把这个故事讲给丈夫听?反正他也不会感兴趣,于是马上住口了。
这时,她的丈夫会突然抬起头来,问:“后来那个女士怎么样了?”
张怡筠顿时来了兴趣,然后接着讲下去。
张怡筠知道,其实丈夫根本不关心这个故事,他之所以会听,是因为讲故事的人是她,他在乎她的感受。
这种爱的方式,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情感性回应。
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情感性回应,是婚姻生机的来源。
人和人的感情本质是一种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是通过情感性回应建立起来的。
比如,母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这样建立的:婴儿看着妈妈,妈妈也看着婴儿,婴儿笑,妈妈也笑。婴儿由此确信:“妈妈喜欢我。”
婚姻中恩爱的夫妻就是能够在妻子提出问题后,做出像张怡筠丈夫这样的回应。
不恩爱的夫妻通常是这样回应的:
妻子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很可怕。”
丈夫漫不经心地说:“这有什么关系,不就是一个梦嘛!”
妻子马上知道,丈夫对她说的事情不感兴趣,不耐烦听下去,她也不想说了,这就是没有情感的回应。
夫妻之间的情感性回应频率越高,婚姻质量就越好。
如果没有情感性回应,或者情感性回应经常中断,那么夫妻就会在婚姻中常常感到孤独、焦虑和不安,因为他觉得对面那个人不理解自己。
二、好的婚姻,从不强迫另一半
我有一个闺蜜,结婚后总是跟我抱怨,自己的丈夫很不好相处,感觉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
我问她是怎么个不好相处法。
她说,丈夫特别偏执,经常什么都不愿意去尝试一下,就下定论说不行。
比如两人一起逛街,闺蜜看到一件很好看的衣服,特别适合丈夫,但丈夫不喜欢那种风格,说什么都不愿意试穿。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让闺蜜很无奈,也觉得丈夫很无趣。
我说,你总是强迫他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许他也觉得你偏执呢?既然两人审美不同,就尊重各自的喜好,这样大家都轻松。
闺蜜听完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再也没强迫丈夫。
还听说一个故事,是说一位妻子,她的丈夫每次用微波炉热菜都不盖盖子,她认为这样不卫生,而且热菜的质量也不好。
但是丈夫觉得热菜只需要一分钟,还要盖上盖子太麻烦,总是忘记盖。
夫妻俩几乎每天都要为这件小事吵架,吵到感情都快没了。
专家问这位妻子:“在婚姻中,你最想要什么?”她说:“我当然想要亲密与和谐啦!”
“那盖盖子有那么重要吗?因为这种事破坏你的亲密关系,到底值不值得?”
她想了想,问:“那我看着他不盖盖子,心里特别难受怎么办?”
专家说:“所以,你要有一个选择:是生活习惯重要,还是婚姻的亲密和谐重要?你要在自律和尊重别人之间做出选择。
选择虽然困难,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难以舍弃和承受,但是生命就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为了婚姻和谐,就要承受一点儿不习惯和不舒服。”
的确如此,尊重对方的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好”,才是婚姻和谐的根本。
三、好的婚姻,从不过度强调“我”
家庭和婚姻专家柯维夫妇发现,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夫妻俩最爱用的词汇,就是“我”。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讲的是一对小夫妻去吃夜宵,妻子说:“我要吃麻辣烫!”丈夫说:“我要吃烤串!”
争来争去,谁也不肯让步,最后饭没吃成,直接奔民政局离婚去了。
表面上看,两人是在为吃什么而争吵,实际上则是在争“怎么做对我是好的”。
一件小事尚且如此,平日相处时类似的争吵可想而知。
这就是很多婚姻不幸的通病,婚前说什么做什么,想的都是“我”,婚后依然我行我素,经常把“我”挂在嘴边。
她说:“钱得归我管。”
他说:“这个家得我说了算。”
她说:“房子要买小的,不用还贷。”
他说:“我就要买个大房子,住得舒坦。”
柯维服夫妇表示,过度强调“我”,就意味着另一半的需求和感受被忽略、被压抑,时间久了,关系必然会失衡。
美国一所大学访问了154位中老年夫妻,记录下每对夫妻长达15分钟的对话。
结果发现,在交谈中频繁使用“我们”的夫妻,他的表情和语气更相似,讨论更积极,生活更幸福。
而总爱说“我”的夫妻则更容易争吵,且争吵时间更长。
可见,夫妻在说话做事的时候,应该转变思维,从只说“我”转变为多说“我们”,从只思考“什么对我是好的”转变为多考量“什么是对我们好的”。
适度地放下“我”,有条件地成全“我们”,才是幸福婚姻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离婚往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就好像,如果你在广州不会游泳,到了北京也一样不会游。
你需要的是提高游泳能力,而不是换游泳池。
好的婚姻,要放下对另一半的幻想,多一些包容,多想想自己能为改善婚姻做些什么,而不是总想着改变对方。
把自己做好了,就可以为婚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关联拓展阅读
236:接受8:习惯190:情商性别差异327:亲密关系65:兴趣
↓怎样不知不觉,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