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时,村村大喇叭上唱的最多的是“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那时候对歌词似懂非懂,但对这首歌的旋律耳熟能详。于是,就萌发了“
读小学时,村村大喇叭上唱的最多的是“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那时候对歌词似懂非懂,但对这首歌的旋律耳熟能详。
于是,就萌发了“军人梦”无数次想像着自己穿上军装后的英姿飒爽,想像到部队后所从事的工作,是文艺兵?医护者?通讯员?接下来,无论是读书还是看报,特意多去留心部队女兵的生活。然而,憧憬总显得美好,现实总会击碎不现实的梦。
记得,我已经读初中了,有一天放学回家,刚进院子就听到哭诉的声音:“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去看儿子,我听说了,部队马上就打仗了。你现在就给我写介绍信……”走进正房,看到父亲一脸凝重坐在椅子上,我称呼大娘的那个人,正一把鼻子一把泪的央求父亲。我打了个招呼回自己屋就没出来,至于后来她去没去看她儿子,我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娘说,父亲给她家一些接济,她至死都感激不尽。
再后来,我村这个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荣归故里了。他只手炸死一窝越南兵的事迹传遍十里八乡。当他来我家和父亲当面致谢,感激对他家庭照顾时,我和妹妹热情地请他给我讲述参战经过,他声情并茂的讲着,我们认真专注的听着,顿时英雄身影高大起来,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再后来,他因为战功显赫,被当地政府安排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尊严的生活着。自古,英雄是被后人所尊重的。
再后来,才知晓军人的伟大,因为世界并不完全太平,时刻还有战争,有战争就有流血和牺牲。清楚记得,读初二时,邻村一名战地英雄牺牲了,我们班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去参加了追悼会。具体流程大都淡忘了,临别前他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却烙下印痕。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只有亲历者体会最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些英雄将永远载入史册,被后人感恩、铭记、怀念。
乐陵作协一位叫谢洪祥的作家,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专门走访、看望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及家人们,最可敬的是他还饱蘸真情之笔写下了八万多字的纪实文学——《老山军魂》。我感觉,谢作家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因为英雄不能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年的浴血奋战,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他们立下的汗马功劳应该被世代相传,被历史铭记。写下即是永恒,谢作家,你是好样的!我会成为你纪实文学的忠实读者,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凭吊那些亡灵,在文字中流露对英雄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