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小年,在老城区文昌阁的人行道上,卖春联的摊位如一夜之间盛开的桃花,突然一下子把春天带到你的眼前。从西到东将近一里地全是挂满了红彤彤的春联、绣球、灯笼,喜气洋洋的气氛包围着感染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可是当你走完这条街,接下来依然如昨,人流车流匆匆而过。只是到了晚饭十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告诉
昨天是小年,在老城区文昌阁的人行道上,卖春联的摊位如一夜之间盛开的桃花,突然一下子把春天带到你的眼前。
从西到东将近一里地全是挂满了红彤彤的春联、绣球、灯笼,喜气洋洋的气氛包围着感染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可是当你走完这条街,接下来依然如昨,人流车流匆匆而过。只是到了晚饭十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告诉你今天——祭灶了。
物质丰富的现在好像把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冲淡了不少,跟我小时候那可是天壤之别。那个时候的农村,一到祭灶,“年”就真的进入日程安排。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厨房,把土锅土灶上上下下清扫一遍,条件好的还要弄些石灰涂刷一遍,然后“请上”灶神,当灶神被恭恭敬敬地贴在锅灶边的墙壁上,这才是真正“祭灶”的意义。
我还记得那时我们的邻居是个队长,他特别讲究,现在看来他简直太“注重”传统文化了,到了晚上他家燃上香烛,点响炮仗,然后他双膝跪地,嘴里念念有词,大概是祈祷一年之中家里平安之类的吉祥心愿。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