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4分钟的暖心短视频。视频里讲了3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晚上11:40,一位姑娘刚下飞机,客户就打电话来沟通工作。这个时候,着急的母亲连续发了好几条微信给她,问她有没有到。这时,微信的提醒声打断了她和领导的对话,姑娘很不耐烦的忽略掉母亲的微信。电
01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4分钟的暖心短视频。
视频里讲了3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
晚上11:40,一位姑娘刚下飞机,客户就打电话来沟通工作。
这个时候,着急的母亲连续发了好几条微信给她,问她有没有到。
这时,微信的提醒声打断了她和领导的对话,姑娘很不耐烦的忽略掉母亲的微信。
电话挂断后,父亲发来一条微信:
“今天是你妈的生日。”
当她再次拿起手机给母亲打电话时,听着母亲那头着急的声音,她强忍着眼泪不敢说话。
第二个故事:
一位父亲,特意亲手包了饺子给在异地工作的儿子送过去。
可儿子面对父亲的到来稍显有些抗拒,于是随口问了父亲一句:
“又出差啊,最近工作不忙吗?”
父亲迟疑了一下,告诉儿子他今年60岁了,上个月已经退休,这次过来就是特意来给他送饺子的。
一盒15个在保鲜盒里码放的整整齐齐,刚好是他一顿的量。
第三个故事:
女儿准备结婚,于是买了一件新的西装让父亲出席她的婚礼。
父亲说,穿旧的就可以。
可女儿却嫌父亲的旧西装太老土,于是把新的西装强塞给他。
可谁知道,这些年父亲的腰围变粗,原来36码的裤子,现在早已经穿不下。
看到父亲系裤链的艰难样子,她眼泪就流了出来。
回想父亲送给自己结婚戒指,不大不小正合适。
可她却连父亲身材的变化,都没关注到。
为人子女,很是惭愧。
这一幕幕,我不知道你们觉得非常熟悉?
因为成长、因为学习、因为工作.......
扪心自问,这些年来,我们对于父母的需求重视多少?对于父母我们又了解多少?
不说别的,仅仅只是父母生日,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
更别说父母喜欢干什么,喜欢吃什么。
02
今年1月份,朋友的一个同事辞掉了月薪2万的工作,回老家当起了一名中学老师。
当时朋友对他离开北京的做法一万个不理解。
想当初他来北京的时候,为的就是给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
无论有多苦,他都咬着牙忍了下来。
好不容易熬了6年,才有今天的成就,放着大好的前途不走,为啥非得回去挣这7千块钱的工资?
原来,这位同事的母亲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因为乳腺癌住院动手术。
恰好那段时间,他正在日本出差,母亲为了不打搅他的工作,加之肿瘤是良性了,索性就先瞒着。
等到手术成功了,父亲才给他打电话报平安。
当时他在电话里就火了起来,怪父亲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也不通知一声。
可是去到医院看到母亲瘦弱的样子,鼻子上还插着氧气管,父亲也因为照顾母亲,几天几夜没怎么睡,眼睛也红了一大圈,他的眼泪立马就掉了出来。
他觉得自己很不孝,不配为人子。
在北京这几年来,他基本上很少主动给家里打电话,都是父母主动打过来,说不到五分钟就挂了。
有的时候碰到出差,看到父母的电话都会先挂断,可每次忙完想回的时候,已经是凌晨。
到了第二天,回电话这件事情也忘在了脑后。
长期以往,彼此也都心照不宣的开启了互不打扰的模式。
一边是怕麻烦,一边是不敢麻烦。
他没想到,这些年自己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已经那么深。
在这一刻,他决定回来照顾父母。
回去以后,他把手头上的工作交接完,把房子退租,年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对于他的辞职,父母嘴上也说着让他回去,别担心家里。
可是他心里却知道,父母其实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现在,他上班的地方离家骑车十分钟就能到,晚上吃完饭还能陪父母散散步。
偶尔还给父母制造一点“小麻烦”,让他们操操心,过过嘴皮子,让他们感觉被需要。
他说,虽然现在挣的钱没有在北京多,但比起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在一起,钱倒也显的不那么重要了。
人生兜兜转转,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家,为了生活在奋斗。
可是若这个家,没了父母,没了欢乐,又何谈为家?
最大的孝顺,莫过于子欲养,亲尚在。
03
曾在网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视频,讲的是关于亲子默契度的测试。
一共有5对亲子家庭,背对背在答题板上写下主持人问的问题答案。
当主持人问到子女们喜欢什么时,父母答案的正确率基本都在90%以上。
可子女回答父母的需求时,正确率却不到30%。
其中,有一个男生被问起母亲为什么问喜欢吃地三鲜时,他说:
“因为妈妈基本上隔个两三天就会做一次。”
可母亲的回答却是炒豆角,之所会频繁的做地三鲜,是因为儿子爱吃。
如果儿子不在家,她基本都不会做。
还有一位姑娘,被问起父亲为什么喜欢去看电影时,她说:
“只要一有新片上映,爸爸就会去买首映场,然后第二天跟她打电话讨论剧情。”
可是父亲的回答却是钓鱼,看电影是因为女儿喜欢,只有这样每次通话才能是半个小时以上。
是啊,我们总以为很了解父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但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因为我们喜欢他们才喜欢,因为我们高兴他们也跟着高兴。
为的就是能和我们有共同的话题,交流起来才会显得不太冷场。
就好比,玩智能手机,玩微信,其实他们大可不必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去学习。
有什么事情,一通电话就能解决。
但是,我们宁愿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却也不愿和父母多说一句。
没办法,他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旁敲侧击的来了解我们的生活,知道我们的需求。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在一直追寻着我们成长的脚步。
即便距离越拉越大,可他们还是要坚持活成我们眼中毫不费力的样子。
为什么?
因为,孩子永远是孩子。
父母最大的需要并不是子女能给予多少,而是他们能够被子女需要。
可是我们呢?
自认为成年了,应该是父母有求于我们,而不是我们再继续给他们添麻烦。
自认为挣很多很多的钱,给他们安逸的生活就是,就是身为子女最大的孝。
努力给父母好的一切,固然没什么错。
可如果连他们最基本的需求都被我们剥夺了,他们感受不到我们的存在,这个时候所谓的孝顺还有什么意义?
人呐,最怕的就是得不到重要的人认可。
04
可能我现在说这些,很多人没办法感受到父母对我们渴求的程度。
但与其去揣测父母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倒不如让他们感知到子女的存在,参与进子女的生活。
就拿最基本的来说。
有多少人的微信朋友圈是把父母屏蔽,或者是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把父母设置成不可见的?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是害怕父母误会了我们朋友圈的内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或者,害怕父母过度的去干预我们的生活。
其实,我还是希望大家在保留自己私生活的同时,也给父母留出一丝空间。
偶尔发一条,让他们可见的朋友圈,让他们点赞评论,满足他们心中小小的窥探欲。
对你而言,也许是无关痛痒的一个小情绪,可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一个日常中的你。
别让他们,显得太没有存在感。
也别让我们自己,显得太过于冷漠。
我们终将也会有为人父母的一天。
也会希望自己不被孩子忽略,永远被孩子需要。
所以将心比心,好么?
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其实挺触动的
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全世界
长大以后,子女是父母的全世界
我们终其一生希望给父母最好的生活的同时
却忘了父母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
切记
别让父母活得太没存在感。
「你还可以随便看看」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