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真的是那种可以为所欲为的人吗,想杀谁都可以?当然是不可以,虽然君权至上,但是说句实在话,皇帝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想杀谁就杀谁。...
君王真的是那种可以为所欲为的人吗,想杀谁都可以?
当然是不可以,虽然君权至上,但是说句实在话,皇帝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想杀谁就杀谁。凡是都要有规矩,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凡事皆以礼及理。
先说皇帝的身边人,皇族的人。皇帝没有办法处理皇族的人,也没那么随便。要是皇帝想动皇族的人,有个专门的机构叫宗人府或者宗正寺,会去处理相关事宜。这些机构也不会只听皇帝说杀谁就杀谁,也是要调查取证的。若非实在是罪大恶极罪不可赦,基本上都没有丧命的危险。
后宫的人员,除了太监宫女其他的皇帝也没有办法处理。先来说说太监,这个皇帝是想处理就处理的人群。因为太监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家奴,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处理一个小小的家奴,真不算个事儿。后宫的嫔妃皇帝也不是说处理就处理的,嫔妃说句实在话没有一个足以赐死的理由,一般皇帝都不会过问,朝堂的事儿都还忙不完,后宫的事儿皇帝真不好过问。
文武百官,这个更让皇帝抓脑袋了。要处理一个文官,皇帝不可能说砍人家脑袋就砍人家脑袋。若真的是皇帝这么残暴,惜命的文官阶层老早就不伺候了,或者干脆就换个皇帝推上去。皇帝要想砍文官的脑袋,先要经由吏部刑部等等一系列机构,然后定下罪名皇帝朱笔批红才能处理,根本就不是影视剧中皇帝一声怒喝退出去砍了这么简单。武官就更简单了,要是不想军队造反,皇帝就不能这么毫无理由的砍武将脑袋。
平民百姓就更加没有理由被君王随意处理,因为根本就见不到皇帝的面儿。皇帝也不想在民间留下一个残暴凶戾的名头,要知道虽说平民如猪牛,但是皇帝也想在史官笔下留下好名声。况且阶层不一样,眼界也就不一样。作为万民之主,哪好意思弯下腰来处理在他们眼中微不足道的平民。话说回来,要是君王想处理平民,怕是一个眼神多少人都跳出来帮皇帝处理。
古代君王杀人有什么奇葩的借口?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就是古代皇帝掌握生杀大权的的最佳诠释。但是事出必有因,师出必须有名,无论是多么残暴嗜杀的皇帝,就算是掌控着生杀大权,杀人也必须要有理由。在历史上的那些君王杀人时,最常见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无非就是臣下犯了一些诸如“大逆不道”“意图谋反”等的大罪。也有一些君王随性而为,杀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可以说是非常的奇葩。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看看奇葩到什么程度。
南朝刘昱闻蒜味杀人
刘昱南朝第八位皇帝,此君在位其间凶狠残暴,终日以杀人为乐。有一次他去到将军萧道成的府中,由于事先并不知道皇帝大驾光临,萧道成袒腹露肚正在家中静卧,忽然听报皇上驾到,萧道成慌忙之中来不及整理衣襟,只能急忙站起来相迎。刘昱看见了萧道成的大肚子,说了声“好大的肚子”。萧道成听着尴尬不已,接下来刘昱所做的事让萧道成魂飞魄散。刘昱居然命人在他的肚皮上画了了一个靶心,然后刘昱亲自弯弓引箭想着射上一箭,幸好侍候刘昱左右的侍从提议用布条将箭头包裹起来,萧道成才得以逃过一劫,避免了利箭穿肚的厄运。
(刘昱)
又有一次,一个命叫孙超的亲信,在刘昱身也侍候的时口中有蒜味,刘昱不胜蒜味侵扰,于是下令左右待卫抓住孙超,用刀残忍地将孙超的肚子剖开,行起了“剖腹之刑”,只是为了看清楚孙超的肚子里究竟有没有大蒜。
关于刘昱的残暴事迹多不胜数,刘昱也将“伴君如伴虎”这句古时朝代的至理名言体现得淋漓尽致。朝中大臣萧道成、杨玉夫等人人自危。为了自保,杨玉夫在趁着刘昱熟睡的时侯杀了他。刘昱死的时候才十五岁,成了历史上少有的,无关谋朝篡位而被谋杀的皇帝。
(刘昱)
北齐酒鬼皇帝高洋醉酒杀人
北齐文宣帝高洋嗜酒如命,每日无酒不欢,而且逢喝必醉。嗜酒本来没有什么,问题是高洋的酒品特别差,每逢喝醉了必定会丧失理智杀人。
乐安公主是高洋的侄女,嫁给了尚书右仆崔暹的儿子为妻,此时的崔暹已过世。有一次高洋问乐安公主生活是否美满顺意,乐安公主随意说道:“生活上都过得去,就是婆婆不是很喜欢她”。很平淡的一句话就让高洋怀恨在心,高洋去到了崔暹家里,亲自将崔暹的发妻李氏一刀砍了。
(高洋剧照)
高洋有个很漂亮的妃子薛氏,高洋平常对薛妃百般的宠爱,不过之前薛妃和清河王高岳相好过,所以高洋经常在喝醉酒的时候疑神疑鬼,总是认为薛妃和高岳藕断丝连,越想就越像有那么一回事,于是高洋就用毒酒毒死了“情敌”高岳,然后又用刀把薛妃残忍的杀害。不仅如此,高洋还把薛妃的人头抛在酒桌上,让参加宴席的一干人等全部都吓得大惊失色。
等到酒醒以后,高洋又捶胸顿足,作出一付追悔莫及的痴情模样,另一边又命人把薛妃的尸体“拆解”,将腿骨做成琵琶,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弹唱“斯人已逝”的煽情戏码,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高洋)
前秦厉王苻生做“媒”不成,一怒之下暴起杀人
前秦厉王苻生也是奇葩皇帝一个,而且视人命如草介芥,一言不合就暴虐杀人,杀人的理由更是将“奇葩”将行到底。
有一次苻生宴请群臣,为了喝的尽兴,特意让尚书辛牢做为“酒监”,并下令一定要尽兴而归。这辛牢战战兢兢,怕群臣喝醉了出洋相,惹恼了苻生这位“杀神”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在劝酒的时侯不是很积极。谁知这恰恰引起了苻生的不满。苻生也不说话,默默随手从旁边取来了弓箭,残忍地射杀了辛牢。
(苻生)
苻生的残忍好杀不仅是在宫内,在宫外也是如此。有一个苻生出游的时侯遇见一男一女,也不知抽的哪根筋,苻生忽然“媒”兴大发,认为这一男一女是“天造地设的一双”,理应结为夫妻,并且命令二人就地“洞房”。这一男一女解释说两人是兄妹关系,对苻生的“赐婚”抵死不从,这就惹毛了苻生这个暴君,拔出剑将二人活生生砍死。
结语:无论是南朝皇帝刘昱、北齐酒鬼皇帝高洋、还是前秦皇帝苻生,都是喜怒无常,滥杀无辜的暴君,杀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极度奇葩。也是因为如此,这仨皇帝的下场都好不到哪里去。南朝刘昱、前秦苻生都是死于手下大臣之手。刘昱被杀时年仅15岁,苻生被杀时年反22岁。酒鬼皇帝下场比前二位好一些,死于长年累月的酗酒,终年34岁。
古代时期皇权至上那么皇帝能不能随便杀人?
古代皇帝肯定不可能动辄杀人,昏君杀人取乐不过是极端时期为震慑群臣的做法,根本不可能长久,更不可能出现在稳定王朝。
我们知道今天的死刑案件除了一、二审,还要经历最高法院的复核程序,确保没有问题后,才能予以执行。
这种死刑复核程序并不是新鲜产物,而是古已有之,我国古代一直对死刑奉行审慎原则,轻易不判处死刑,如果要判,也要奏报中央,由皇帝亲自复核,这种制度叫作“三复奏”、“五复奏”,一听就知道,有可能要报请复核三次、甚至五次。一般而言,死刑复核是由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进行,也有皇帝亲自过问的。
一些著名的皇帝,比如赵匡胤等,都有亲自办理死刑复核案件的经历,历史上也曾流传过一些成功翻案的死刑案件,而之所以能够翻案,完全是因为这个报请中央复奏的时间差。
因此,我们想象当中的,犯罪之后,马上判决死刑,插着杀头签押送菜市场,刀斧手准备,再来一位钦差大臣骑马高喊:“刀下留人!”
这显然就是戏剧化效果了,漫长的复核程序下,该喊冤的、该留情的都做了,实在不必等到最后一刻。
另外,古代执行死刑也是讲究季节的,秋冬主肃杀,所有死刑案件都是秋冬执行,而不是即判即死。根本古代的风水五行等理论,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要顺应天时,响应自然的生命力,这时候杀人是不人道的。
而秋冬肃杀,所以狩猎也好,杀人也罢,都选择在瑟瑟冷秋寒冬。不将就的皇帝,才跟妃子一边喝酒作乐,一边杀人取耍呢!
正经的稳定王朝,是不会干这种蠢到家的事情的,至于许多知名帝王也躺枪,要么是敌人造谣编黑料,要么是事出有因、特殊情况,一般而言,杀人还是讲究章法的,不会未审先判、未判先杀。
经常看历史剧的朋友可能记得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这也是许多人误以为封建帝王顺便杀人的原因,推出午门就杀了,这还不随便?但其实这是个谬误。
历史上并没有推出午门斩首的事情,而只有推出午门打板子的说法,明代赫赫有名的廷杖,正是朱家老祖宗朱元璋发明出来,收拾大臣的,明代皇帝们试用后均表示:很满意!
廷杖属于法外之刑,更像是一种治安处罚,为维持朝堂秩序、规范大臣行为的即时强制措施,就好比课堂上扰乱纪律,老师打你手板心,是一种惩戒措施。
当然,惩戒过头,就可能把人打死、打残了,但这不能说皇帝的本意是杀人。另外,明代厂卫机构的诏狱,也经常死人,但那仍属于侦查手段使用极端过度,而不是刑事责任追究。事实上,对于一些重要案犯,厂卫们也会掂量着使手段,不小心打死了,结不了案,也很麻烦。
小结:从法律而言,古代皇帝并不能随心所欲杀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人治大于法治,因皇帝个人意志而践踏法律规定的行为时有发生,不过,即使如此,动不动杀人的皇帝也是非主流,并非历史常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