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道:韩熙载目睹了南唐王朝的陨落,又眼见北方权力角逐被命运捉弄了一辈子的他,这一回决定捉弄一下命运。---汝阴(阜阳)一别时...
前文说道:
韩熙载目睹了南唐王朝的陨落,又眼见北方权力角逐
被命运捉弄了一辈子的他,这一回决定捉弄一下命运。
---
汝阴(阜阳)一别时,韩熙载曾跟好友李谷诉说鸿鹄之志。
“如果江南王朝用我为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
韩熙载是认真的。
李谷则半开着玩笑接了一句
“如果中原用我为相,我取南方亦将如探囊取物。”
结果,李谷赢了。
韩熙载的认真,如今听起来格外刺耳。
人,总不能活成一个笑话。
尽管没有活着看见南唐落入赵匡胤之手
韩熙载却早已预言了这一天的到来
他曾跟好朋友德明和尚这样说:
“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
江南弃甲不暇,我不能为千古笑端。”
此时的韩熙载正面临一个选择:
是否当宰相。
韩熙载原本就不看好样貌奇异的李从嘉。
李从嘉就是李煜。
史书上记载,他“广颡、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就是大脑门儿,小龅牙,一只眼睛还重影。
这些有异于常人的特征跟“风流倜傥”不沾边
但却和古代诸多圣贤君主不谋而合
因此,在还是大哥李弘翼当太子的时候
李煜就学会了躲在诗文佛典后偏安一隅
历史的玩笑没有放过李煜
大哥二哥一直到五哥相继死去
一个文艺青年,
就这样被活活逼成了一国之君
---
李煜虽无治国之能,但却知人善用
不然他也不会死气白咧非要韩熙载当宰相。
可此时的韩熙载,却仿佛吃了火药桶一般
他在朝廷上跟严续对怼,话糙到李煜捂着耳朵,不得不给他贬官
官复原职后,又明着讽刺皇帝的小老婆小周后,让李煜下不来台
之后又在皇帝大发慈悲大赦囚犯时,参了皇帝一本,
说,“监狱非君主所应入之地,后主应自罚钱三百万以充军费”
“就当他是发神经。”
李煜这么安慰自己。
李煜继承了李家的宽厚,但凡韩熙载冲着自己来的,能忍都忍了。
可是有人看他不顺眼,李煜没办法回避。
有一次,有人参了韩熙载一本,说他在家放纵淫乐,不知检点:
“听说韩熙载家有歌姬舞女百余人,每到五更时,他就放纵这些女人随意进出宾客房间。做不可描述之事。”
“对呀,去韩熙载家做客简直是羞耻play,他有时候会突然伸手去摸宾客的下体,大声议论那玩意儿的大小。”
“韩熙载有一个小书童叫舒雅,有时候他们俩会一起打扮成乞丐的样子,去各个歌女的房间讨饭吃。简直颜面丧尽。”
这样的传言多了,李煜心里也升起一团忧云:这样的人,能当宰相吗?
谣言正盛时,韩熙载干脆连班都不上了
有一次李煜诘问他为什么不来上朝
韩熙载竟然说自己破产了,生病在家
几番严厉的训斥后,韩熙载竟然哭着把诸伎悉数遣散
后主李煜大喜过望,连连加官
可韩熙载领到工资之后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所有歌舞伎全请了回来
“孤亦无如之何矣(我也拿他没办法呀)?”
后主叹曰。
--千年不散的宴席--
如果说哪一朝的历史完全由口述史建立起来的
南唐算一个
如果可以选择,李煜宁愿跟那场大火一起殉葬
降宋之前,李煜命掌管艺术珍宝的黄夫人将全部收藏全部销毁
其中包括“宫中图籍万卷,尤多锺王墨迹”。
南唐的史官更是在销毁全部文件后以身殉国
从此,宋朝人只能依据徐铉等南唐旧臣的回忆,
“集诸朝野之能道其事者”来记录这一王朝的历史。
口述,就免不了添油加醋。
韩熙载纵情声色,放荡不羁的事迹一传传了一千年。
多亏了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段传说
说李煜想要了解韩熙载的生活到底是不是传闻中那么乱
于是派画匠顾闳中夜访韩府,并创作了一卷“谍报图”
最早正式记录这段历史的是宋徽宗的《宣和画谱》
但有趣的是,这幅画上并没有徽宗的藏印
事实上,流传至今的《韩熙载夜宴图》上
年代最早的印章是南宋中期的宁宗朝(1195~1208)
画面从右至左分五个部分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幅画的叙事结构
是乱的。
第一幕:听乐
映入眼帘第一幕的不是居中而坐的韩熙载
而是那个高耸隆起的床榻,和伸出一截的琵琶
“纵姬妾与宾客互狎”,性事之意赤裸无疑
抚琴的李姬和打节奏的李家明是兄妹俩。
李姬背后的“画中画”,古松飞岩,蓑笠渔翁,画风有着显明的南宋印记。
李家明坐的高椅,首先不同于五代通用的矮凳,同时,也缺了一根横梁,明显不符合家具营造的范式。
画中二人所行叉手礼,也是宋以后才慢慢流行开来的。
第二幕:观舞
这一幕,韩熙载手持鼓槌,面色凝重,与画中德明和尚相呼应
注意,这里韩熙载换了一身黄袍,他所带的帽子正是之前提到的“韩君轻格”,与他人都不同。
画中舞蹈的是王屋山,所跳舞蹈是被称为六幺的软舞。
第三幕:休息
这一幕相对前两幕而言较为清淡,韩熙载只是洗手而已
可象征性事的床,再一次出现
这一幕里,韩熙载又换回了第一幕的装束。
第四幕:清吹
这一幕里韩熙载换了便装,坦胸露乳,手执团扇。
听歌伎吹奏
第五幕:送别
这一幕是整幅画中最“凄凉”的一幕
韩熙载换回了第二幕中的装束,手里还拿着鼓槌。
他目光凝重,挥手向前,似乎在与谁作别,但前后二位宾客都在于姬妾戏狎。
有研究者说,这个手势类似佛教中的“施无畏印”,有似众生心安而无所畏怖之意。
与其说是在送别,不如说是在“劝诫”
如果不小心拿反了,从左向右看去,又仿佛在招呼宾客入席。
韩熙载在画中出现了五次,出场人物多达四十六人。
从他与诸多宾客的表情上来看,这并不是一场欢乐的夜宴。
这幅画的创作年代,似乎也更像是南宋时期江南文人的作品。
毕竟那把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一点点文物而已。
在添油加醋的口述史中,人们习惯了看韩熙载的热闹
将他塑造成一个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王。
但陆游却以自己的处境赋予了他“自污”的深意,
其目的是“避相”不当亡国之宰相。
更进一步地,画家可能希望以前朝故事,点醒当朝统治者
偏安一隅,最终难免如画中人一样荒唐。
现实中的人,又何尝不荒唐呢?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
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韩熙载
(END)
其实这篇东西算不上历史小说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故宫看一下这幅画。
或者点击下面网站,进入故宫的网站(网页浏览效果最佳)
韩熙载夜宴图
这是故宫做的一个超级牛逼的古画还原的项目
有超级详细的视频、音频、图文资料
此外还可以参考看《中华图像文化史(宋代卷)》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
感谢收看。
一场事先声张的聚众淫乱(上)(中)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假作家(xiaobilichi)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