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石康

发布时间: 2021-11-09 03:03: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107

请评价一下石康的晃晃悠悠这本书.这他的小说中有哪些看着不错.这本写的很不错。是石康的青春三部曲(其他两部《支离破碎》、《一塌糊涂...

如何评价石康

请评价一下石康的<晃晃悠悠>这本书.这他的小说中有哪些看着不错.

这本写的很不错。是石康的青春三部曲(其他两部《支离破碎》、《一塌糊涂》)里面的一部啊。
讲的是主人公和阿莱之间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完成也是石康成熟的标致。

他的心碎你好和北京姑娘看着也不错,奋斗也是他的作品.

石康的访谈记录

80后的爱情与奋斗
主持人:我就不用介绍了,因为10月份的时候石康老师刚来新浪聊天。聊的是《奋斗》这部剧,跟赵宝刚导演一起来的,这次石康老师带来了新书, 《那些不值钱的经验》。可能和《奋斗》不一样的地方,《奋斗》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现80后这个话题的,这本书是用随笔的形式来阐述这样一个主题的。我想问一下石康老师,在您眼里80后是怎么样一个群体呢?
石康:我觉得80后和一切其他年轻过的群体一样,年轻过的人一样,只是他们比较年轻,他们处在人生的一个上升的周期里,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儿,我觉得。
主持人:就是说70后,60后就是年轻一点。
石康:对,就是年轻,缺乏经验。他有一点好像不同于其他年代的是时代赋予他的特征,比如二几年出生的人年轻的时候,他们会搞革命什么的,就是会极度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极度的现实主义,他的青春暴力直接拎着枪参军打仗去了。现在80后赶上这个时代不是一个战争时代,社会矛盾没那么激烈,视野比较宽,就上网、交友、挣钱,或者去争取当财富英雄。我觉得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特征,但是要从年轻的角度来讲,就是任何一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有年轻人的那种特质,只有这一点是相同的。
我要重新定义奋斗这个词
主持人:您在《奋斗》里面是以80后这个群体为主角的,很多人就说《奋斗》里面的人物其实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奋斗,但是您取了这样一个标题,就是这样一个作品的名字,怎么解释?
石康:我们想重新定义奋斗,就是不再用一个新词,我们还用一个老词,但是赋予它新意,我觉得现在很多80后把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得特别简单,比如他把奋斗就理解成创业,创业和奋斗不是一回事。
主持人:您是怎么定义的?
石康:我觉得20年代的人参军打仗建立新中国也叫奋斗,现在的年轻人去公司当白领,或者自己创业,或者说受雇于大公司,同样都是奋斗。每个人在自己的层面上只要他尽了非常大的努力,努力去把事情做好,我觉得这样的人都叫在奋斗。
主持人:就是您把这个含义扩大化了,只要是自己努力的都可以归纳为这个词。
石康:对,他的目标是不一定的,我觉得现代年轻人特别爱把社会价值单一化,比如奋斗就是成功、出名、发财,就是那几样。
主持人:就是比较具体。
石康:对,你看在《奋斗》那个书里,很多奋斗是内心的奋斗,而且目标不一样,为了得到一段好爱情,我觉得也叫奋斗。甚至对年轻人来讲比事业和金钱重要的多。比如像南方人,他就会说先把家给弄稳当了,这时候你立业起来比较扎实,踏踏实实往上走。如果你老在那儿挑选你的终生伴侣,老在感情漩涡里,你就没时间和精力去干事业,这样你事业就缺少那种可持续性的发展。
主持人:您能不能用一个比较感性的句子来形容?我看到网友最近讨论《奋斗》的特别多,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来形容《奋斗》。比如这一句,说奋斗就好向像驴脑袋的胡萝卜,你觉得你快吃到了,其实人家是忽悠你的,等你走出沙漠才明白奋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们用这种比喻形容奋斗。
石康:我觉得每个人对奋斗的理解太不相同了。奋斗就像对爱情,甚至对数学、科学、宗教、信念,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它是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因为这个词语本身就有一种开放性。我老举一个例子,李嘉诚儿子的奋斗和一个农民的奋斗,或者是一个小白领的奋斗,从外在看那个差别是非常大的,或者再跟一个科学家的奋斗比,或者跟一个宗教家的奋斗比,你几乎很难找到他的共同点,我们能找到的就是他们在努力,在奋斗,在尽力为自己的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每个人面对的最具体的困难是最难表述的
主持人:我之前看您之前那些小说,《晃晃悠悠》,还有《心碎你好》,《奋斗》显得积极很多,这是不是很您自己的成长阶段有关系?
石康:我觉得其实也不全是。《晃晃悠悠》那一系列小说我觉得就是什么人从里边能读出什么东西来,它也是一个含义非常开放的文本。比如《晃晃悠悠》,那个小说里表现出来人的那种面对巨大的世界,或者宇宙的那种负面心情,实际上我觉得它本质上反而比《奋斗》更有一种积极性。因为人了解到自己的位置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它会促使人去做非常长期的、艰苦的、巨大的努力,而不是短期的、心想事成的、梦想成真的爆发性的成功,他知道人生是非常艰苦的。我觉得那些书,像《晃晃悠悠》我是把人在这个社会上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甚至对整个宇宙或者对整个社会相处的那种非常小的,非常脆弱的,非常不堪一击的那个位置做了一些描述。它的本意我觉得描述的虽然有点儿那个,就是从字面看好像是有点儿倾向负面,但我觉得正是因为你了解到你的情况多么不好,所以你才会激起人的斗志去努力,去争取成功。
主持人:那《奋斗》里面的人物可能就更加平顺一点,他没有小到那么低的一个位置。
石康:对,《奋斗》是讲的1975年到1985年的,人群比较特定,是大城市里的一小撮人。
主持人:更加一帆风顺一点。
石康:我觉得不是一帆风顺。一帆风顺是外边的人看一个人,比如我看李嘉诚或者看克林顿,我觉得他们就是一帆风顺:几乎不用干任何事。像两个小肯尼迪,你从外边看是一帆风顺,但是当你真的理解这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经历了很多很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而且那个困难是非常个人化的。这个例子你用在比如《奋斗》里写的那个人身上,如果他细看那个《奋斗》是能看出人面对的精神上、事业上的各种挫败和他如何克服一点一滴的挫败。
其实,个人面对的最具体的困难我觉得是最难表述的。比如讲爱因斯坦,你知道他发明了相对论定律,你只是知道他克服了这几个,比如说前人提出的问题对别人来讲是非常难以逾越,他克服过去了,在你嘴里只是这么一说就过去了,但你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多难,你不知道一个人,一个天才的内心要凝聚多大的力量才有可能翻过那个障碍.这个常人,一,他不了解这个问题;二,他没有经历过跟爱因斯坦相同的努力,所以他怎么说怎么是错的,除非你发现你跟爱因斯坦是同等级别的天才,你才知道他的处境。很多人说《奋斗》那些人没奋斗,我觉得那是一些说闲话的人,他们在博客留言,说你应该写写我们这些白领,我说要真写你们就没人看了,我如果细写你,我一定会写到你为什么会到现在这么惨的位置,比如你小学成绩就不好,为什么你没努力学习,你没当过第一(笑)你就不知道什么叫超级努力,你不知道每天睡六个小时把一件工作做完美是什么意思,我顺着往下写,越写你会发现我要真实地表述一个,比如一个不让人感兴趣的人,他就会变成一个失败者。
主持人:那就不为难你了(笑)。您这本书里面有五个章节,第一个章节就是爱情,里面还分了十个篇章。我认为您有时候会把爱情和欲望等同起来,就是你觉得得不到爱情的时候,可能就觉得这是一种欲望,所以你要去克服。
石康:不是,我觉得我个人从头就是把爱情和欲望分得非常开。我有一本书叫《在一起》,里边花了很多篇章来讲爱情和欲望之间的差别,我觉得爱情是欲望的升华,而且爱情是一种,如果要从一种形而上的观点看,我觉得爱情就是一个生命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而那个感受用爱情的方式表达,它实际上又是一种策略。人面对一个世界他有两种选择,他可以恨这个世界,也可以爱这个世界。而恨这个世界会让人感到不适,是一个坏策略,因为你恨这个世界并不能导致你幸福,并不能导致你快乐,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你还不如干脆去爱这个世界,这是一个更好的策略。而爱情最后它对这么广大的宇宙,山川树木,星星,人,动物,所有这些东西要铺开了的话爱情太广大了,所以人们往往把它落实到非常具体的东西上,可能是一件非常精致的物品,有可能是一件物品,也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兄弟,一个朋友,一个姐妹,也可能是一个情人,或者是一个人生伴侣,都是可能的。无论这个爱情落到什么地方,就是当这种形而上的感情落地以后,落到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上的时候,人会表现出一定的相同的地方,就是当你对某种东西,也就是说我对某种东西产生了爱情。产生了爱情你必然会表现出一个特征,就是爱情有一段会让你产生忘我的感受,就是你突然会失去自我,一切以你的感情所投注的那个对象为转移,你的心随着他的变化而变化。
相反,另一类人是反过来的。当他的表现与你对恋爱对象投注的幻想不相符的时候,有时候你的估计、预判会失误,你恋爱的那个对象会产生出跟你不一样的想法,出乎你预料,往往这时候你就会赖别人,说对方多么不好。实际上是你自己的计算失误,因为你的爱情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专注,并没有那么清楚,那么全面。你只是太封闭了,自己想像的一种爱情,为你的恋爱对象赋予了很多那个东西。
主持人:您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判别自己是不是真的恋爱了吗?
石康: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个人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什么,欲望是什么,欲望多么灼伤人,而爱情又能让人产生出种种奇奇怪怪的感受。
主持人:有网友在您的留言里面讲了,觉得爱情毕竟不是理性能够控制的。
石康:我觉得素质比较高的人——在我理解里就是拥有理性的人,不是不受理性控制。我觉得99.9%的人都不受理性控制,因为他不知道生命就是一种控制,就是一种自我控制,他散漫惯了,他没有受过那种自我控制的训练,缺乏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对他来讲我谈的那个爱情,其实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那个爱情就是想怎么着怎么着,叫非理性,非理性就是人所展现出来的,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动物性的那一面。动物完全没有理性,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但是你不知道动物的存活机率要比人低。
完美的爱情就是分享
主持人:您心目中完美的爱情是怎么样的?
石康:我觉得应该是理性的。
主持人:就是说两个人不会彼此的去占有,有各自的一个空间,自己会足够独立,足够坚强。
石康:有这一方面。我觉得爱情取决于人的能力,而爱情导致的后果我个人认为是享乐和启示。享乐是大家可以一起分享财富,分享每个人对对方的服务,或者说分享每个人的才华,每个人的音容笑貌,每个人的善良,就是分享那些品质。他还有些启示,当两个人都拥有知识的时候还能一起分享启示,比如两个智商非常高的人。我们可以举例子,罗素和他的一个情人,可以分享一种新发现的数学证明,他们会非常快乐。
主持人:但是旁人就无法分享到,只有这两个人才能分享。
石康:没错。因为它又包含着除了两个人高度的智慧,还包含着两个人的情感,是混在一起的,那个我觉得是比较理想的爱情。而我们说的那种两个人在一起,白头偕老,过小日子,我觉得它本质上就是利益最大化,实际上是由两个能力稍微低一点的人,或者是运气比较不太好的人,合作起来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好一些:如果分开了他们可能更不幸福,合在一起稍微能好一点。电视剧《金婚》里那一对儿就属于那种……
主持人:它不属于爱情的范畴吗?
石康:在我的理解里,那完全是非常扭曲的生活。那是我个人看法,你可以有客观的看法。我觉得很多人能过上那种生活已经非常幸福了,你看那俩人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分享知识,就是天天在一起(笑)。
主持人:您要求太高了(笑)!
石康:对,吵架,斗来斗去,是在非常悲惨的生活条件下辛苦熬出来的那么一部分人。我们说他们是值得同情的值得理解的,但我认为那不是所谓人的梦想,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一点的要求。
只有奋斗才能解决人生的空虚
主持人:您书里还写了一个,你说你特别反感年轻人把无聊、空虚、寂寞挂在嘴边。现在很多人时常会有心理上的抑郁,经常会有这样一个情绪,你觉得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来解决吗?从您自己的个人经验来看。
石康:我觉得只有努力、勤奋能解决。如果是由懒惰产生的无聊和空虚,我觉得这就是动物性的无聊和空虚,说明这样的生命是一个在生命竞争中非常容易失败的生命,我觉得这样的生命是把自己放在生命的一个阴影里去进行存活,或者战斗的生命,他会导致的是抑郁和不高兴,缺少活力,我个人不太提倡这种生活方式。
主持人:我觉得有时候他可能不是因为懒惰,也不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他可能就是自己找不着目标,有时候会思考一些人生终极的意义,可能一下子就想不通了。
石康:我觉得这样的思考反而是积极的,你说的这个,如果他是因为他自己很勤奋,很努力,而发现的一种无聊和空虚,正好是跟我的《晃晃悠悠》那个小说碰上了,如果他是一种形而上的空虚,说明这个人正在积极思考,我相信由此早晚他有一天会想明白,然后对他后边的人生产生更强的动力,会推动他的人生往前走。
主持人:那您觉得您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石康:我不相信人生有终极目的,没有所谓终极目的。
主持人:把握好这样一个当下的生活就行了?
石康:不是。我觉得人生它的目标特别逗,当你实现了一个目标,那个目标会又给你产生出好几个分目标来,这就是向上奋斗,我觉得它其实是开放性的,总体上是让人越丰富越好,我觉得。
主持人:您一直在强调奋斗这两个字,您觉得生活是不是本身就是应该辛苦的,所以不应该有特别多的抱怨?
石康:对,我觉得生活本来就是艰难的,是艰辛的,如果我们不认可生活的艰苦和辛苦那一面,我们就会抱怨,而我们认可它了,我觉得反而会把它当做一种乐趣。
主持人:但有时候惰性就是一种天性,他可能很难克服,您完全没有过这样的一个惰性吗?
石康:我当然有过,但是我觉得克服那种惰性是一种快乐。比如,你早上原来起不来,慢慢你能起来了,原来你每天必须睡到10个小时,现在缩到8个小时,这都是一种乐趣,会让人振作的。
主持人:您克服惰性有具体的方法吗?完全靠意志吗?
石康:我觉得基本上靠自我要求,就是你把自己看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把自己看成一个有意志力的理性的人,我觉得是能够克服的,但是如果你自我纵容,那就没有希望了。你要老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对,怎么都合理,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任何人都可以谈论幸福
主持人:我在您的书里面还看到一句话,您说幸福是一种事后的回忆,是一种情绪的总结,人们的幸福是冲突的,社会只能是势利的,让取胜的人去得到幸福。那您觉得是不是只有成功的人才有资格来谈论幸福?
石康:我觉得任何人都能谈论幸福,因为幸福对有些人是已经实现的客观实在,对有些人来讲是一种梦想。而生活的本质我觉得我很难分清,你要说到哲学上的生活,就是从形而上的观点看你很难分清它是真实的还是幻觉,所以每个人谈论的幸福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正确的幸福。如果说只有某种人有某种资格来谈论幸福,我觉得那是一个不公平,或者说是一种歧视的态度。好多人没有资格谈论抽象的幸福,但在具体问题上是有资格的。比如我们谈论一个数学问题,如果一个没有受过初等数学教育的人去指手画脚谈论高等数学,或者再往上的数学问题,那么这个人叫做没有资格谈论,因为他完全不了解,他也没有尊重前人的数学经验,就是自己张嘴瞎说。

作家石康情况?代表作?

  石康,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1993年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

  新锐作家石康最喜欢的一本书居然是一部“二战”作品,这让喜爱他的读者多少觉得有些意外。但就是这样一部出自英国大作家、被美国文豪威尔逊称作“自萧伯纳以来英国惟一的一流喜剧天才”伊夫林·沃之手的《旧地重游》,让石康明白: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更自我、更内在的方式。他相信阅读很独特。

  《旧地重游》成书于1945年。这部小说为伊夫林·沃赢得了大西洋两岸的如潮欢呼,《纽约时报书评》恰如其分地评价道:“《旧地重游》具有那种只有在一个处于创作巅峰期的作家那里才会找得到的深度与分量。”

  毋庸置疑,石康现在就是一个处于创作巅峰期的作家。

  诚实准确无法改变

  和大多数文学青年一样,石康从小学就开始写诗。因为看书早,所以总爱摹仿,看本诗集就写首诗,看本小说就写篇小说。到了中学,他在学校负责出板报,就开始把自己写的东西出到板报上。学校课外活动枯燥,同学们自发成立文学社,石康也积极参与,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开始了写作。

  写第一本书时是1995年,因为写剧本的活儿断了,石康在家呆着没事儿干,有一天晚上,他打算把自己的生活回忆回忆,就趴在桌上写了《晃晃悠悠》,三个月写完,三年后发表,石康成了作家。

  在风格上,石康的作品没有什么变化。包括他的新作《心碎你好》,描写了“我”与少女“袁晓晨”从认识到分手的过程。看似简单,是那种“简单干净,一如原始人”的关系,实际上,“那种关系不是叫人记住什么。而是相反,烦恼与恐惧,希望与受挫,一切都被暂时地悬置……那种靠情欲悬置起来的生活却是短暂的。”

  8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其间,作家石康从青年人变成中年人,写作也从一个青年人的目光开始向中年人的目光转移。心境虽然不同,目光的焦点还是泥沙俱下的人世间———在写作目标上,石康从未改变,他力求准确简洁地复制那些被遗忘的时间与现场,只想写得诚实和准确。事实上,他说:“我一听到有人说他的写作会改变我就想笑,因为只有骗子才会改变,诚实的人如何改变呢?”

  隐私小说不属于我

  “颓废”是很多人评论石康作品常用的词语。有人说:“石康把自己的郁闷发泄了,读者们却颓废了。”对此,石康的解释很坦诚。

  他说:“我从来不觉得我的文字颓废,反倒觉得自己一直积极地直面人生,我盯着生,同时也盯着死,当把生命当成必死的生命来看待时,别人便说那是颓废,我看是说的人简单片面。”他说,他想尽量做到文如其人。个人是遗传、自我与社会三方面综合力量塑造出来的。个人创作也是一样。他觉得真实叫人清醒,叫人更客观,免得对自己对别人想入非非,同时,也叫人更努力。

  有人说:“在古典主义作品中,美人是高尚的。石康小说中的女人,只是在拼命地把男人往黑暗的阴道拉扯,只是让自己同时也让男人完全沉浸在肉体的欲望满足中。”在石康的小说叙事中,读者看不到女人和“我”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却只能看到相互的游戏,调情取乐。

  石康解释:“因为现实生活中就只有这些。我认为,在现实中,心与心的交流是有的,但后一句却是胡说八道,爱情已是最高境界,还往哪里升啊,说是性欲升华成爱情还差不多。我认为,说这句话的人在讲他自己,他是什么人,就只能从我的书中看到什么。如果读者太颓废———无论通过失恋失业或失败都能颓废,但读者选择了看小说,看完就赖到小说头上,结论是,读者们太糊涂了。”石康认为,自己的写作是真实地表现自己,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告诉别人,但并不算隐私类小说,他期望文学能够有自己独立的形式感石康简历:

  继青春三部曲之后,石康再写北京爱情故事,认识新北京就从石康开始。新作《心碎你好》,浓厚的个人风格、真实的青春面貌依旧,不同的是社会历练让他的作品出现时代感 。新作中描写小资阶级,维妙维肖,写女性心中爱情与金钱价值的冲突,精采动人。
石康,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1993年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

评价一下石康,和他的 《晃晃悠悠》

说说他的别的好的作品也可以,
应该是《一塌糊涂》,不过我更喜欢他的《摇摇晃晃》 石康,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1993年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奋斗>>,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 新锐作家石康最喜欢的一本书居然是一部“二战”作品,这让喜爱他的读者多少觉得有些意外。但就是这样一部出自英国大作家、被美国文豪威尔逊称作“自萧伯纳以来英国惟一的一流喜剧天才”伊夫林·沃之手的《旧地重游》,让石康明白: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更自我、更内在的方式。他相信阅读很独特。 《旧地重游》成书于1945年。这部小说为伊夫林·沃赢得了大西洋两岸的如潮欢呼,《纽约时报书评》恰如其分地评价道:“《旧地重游》具有那种只有在一个处于创作巅峰期的作家那里才会找得到的深度与分量。” 毋庸置疑,石康现在就是一个处于创作巅峰期的作家。

一一向前冲的相关评价

媒体评价:余隆:古典也可以很流行,一本好的流行小说同样有可能成为经典,这《S女出没,注意!》很有潜质。
张一白:这《S女出没,注意!》相当“偶像剧”。“电台金三顺”加“中国BJ”,拍出来一定好看啊。这部小说符合我拍电影的调性,高兴,温暖。
石康:要爱情要梦想要成功还要范儿,《S女出没,注意!》成就了很多平凡都市女性的心愿,轻松诙谐,冷不丁还得喷饭。
陈蓉:有的女人,她们走到哪儿,幸福就跟到哪儿。《S女出没,注意!》正是要告诉你如何成为与幸福拥抱的女人。
周瑾:哈哈,看得我兴奋死了,看到了很多熟人。但其实都是虚构的,这就是王芸强悍之处。她给了读者一个很真实的氛围,不愧是编剧。
李菁:周一一说,主持人的姿态很重要,但一个好的主持人除了姿态,还应该让听众本能地感觉到她心中有爱,爱生活,爱别人。周一一就是这样的人。
陈悦家:爆笑之余,励志才是这《S女出没,注意!》的主题。这《S女出没,注意!》亦可作为上海格调去处指南,不经意间传递着一种态度,享受生活从来与年龄、贫富无关。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石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620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求一下娱乐圈破镜重圆久别重逢也行的耽美小说!!!你们觉得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 好看的言情小说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