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训读后感100(军训感想作文400字)

发布时间: 2025-02-24 15:16: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3

白芳礼读后感400字昨天,老师播放了有关白芳礼的视频,使我深受感动,看完白芳礼老人的事迹后我便写了这观后感;可是我现在的写作水平一般般,想起白老...

关于武训读后感100(军训感想作文400字)

白芳礼读后感400字

昨天,老师播放了有关白芳礼的视频,使我深受感动,看完白芳礼老人的事迹后我便写了这观后感;可是我现在的写作水平一般般,想起白老人内心十分惭愧…
“白芳礼老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蹬三轮车的老人,但他在天津却是家喻户晓,就是被作为‘当代武训’的人”。看到此,我想:只不过是几十岁的老头儿,为啥在天津却家喻户晓,一位普普通通的蹬三轮老人,为啥被当作“当代武训”的呢?
我便继续看下去,到了最后一幕,我“下雨”了,眼睛里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从74岁开始,白芳礼老人用蹬三轮车攒钱和全部退休金毫不犹豫的资助贫穷学生…….在医院里,他临走前还钱记了麽?资助了麽?”一写到这里,眼泪又落了。
白芳礼老人是在社会、家人不理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去做。因为他认为人生是短暂的,有价值的人生却是永恒的。他抓住了人生的“三天”,不忘今天,奋斗今天,创造明天,铸就无可愧于时代的辉煌。
白芳礼老人的价值是帮助贫穷学生读书,让那些学生读完书后,为国家出一分力量……白芳礼老人肯定自己的人生观,就坚定理想的信念,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全捐出来,为了理想差点和子女断绝关系。
他的女儿下岗了,正好他刚好开了间支教公司,他女儿想进去工作,但他坚决反对,他的目的是想让女儿靠自己的本事去找工作,不要因父亲的关系就搞进公司以便有收入。白芳礼老人是希望她能找到适合的工作,让她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他女儿不了解他的苦处,还与年纪岁大的父亲打架。在此,我想问白老人的女儿,您:“明白了父亲的苦处后该怎做,或与父亲大吵后才明白他的苦处,那么您又该怎么做?”……..
白芳礼爷爷,您虽然悄悄地走了,但您的精神会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那些被您感动、被您帮助的人会以您为榜样,他们会好好地活下去,发扬您的精神,绝不会让您失望的。
白芳礼爷爷,虽然您看不到这世界个美好的未来,这是很遗憾。但您在天国一定是在看着我们努力的奋斗今天,所以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这么多年来的辛苦!
您放心地走吧…...

关于武训的事迹或资料有啥?

武训是清末堂邑县武庄(今属冠县)人,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武训原本没有正式名字,他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都是那种“穷得连名字都没有”的贫民。因在家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武训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个赐名,在他老年时,朝廷为嘉奖他的兴学义举而给他取名为“训”,以示朝廷对他创办义学来训导贫苦学生的支持和鼓励。
  
  武七自小家境贫苦,7岁丧父,随母亲乞讨为生。每次随母亲路过学堂的时候,幼小的武七都要驻足良久,他总是为里面的朗朗读书声深深吸引。然而在当时,就武七的家庭条件,上学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已。
  
  14岁后,武七多次到大户人家当佣工,经常受到欺侮。辛辛苦苦干完三年,到了领工钱的时候,大户人家伪造了一本假帐,欺武七不识字,谎称所有工钱早已支度完毕。武七据理争辩,却被诬为“讹赖”,并遭到家丁的毒打。气得他口吐白沫,大病一场,在破庙里一连三天不食不语。思量之余,武七方悟以往受尽欺辱,皆因吃了不识字的亏。他又想,周围象他这样的穷人还有很多,如果不念书,穷人永远没有出路。于是他萌发了兴办义学的念头。
  
  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一旦建立了自己的目标,武七便以贯穿其一生的苦行和执着来实现这个目标。自古以来,学堂除了官办,就是民间殷实人家集资兴办。以赤贫之身而兴义学之举,旷古未闻,其难度可想而知。一个乞丐,不图名,不为利,抱有这样的大志,固然值得佩服,然而,这个志向对他来说是不是过于“远大”?可以实现么?
  
  咸丰九年(1859),21岁的武七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伟大”计划,到各地去行乞集资。他头发脏乱,面目污黑,烂衣遮体,但却很快乐,一边走一边唱着自己编的歌谣,四处乞讨,“边乞边佣”。几年下来,这个苦并快乐着的乞丐,足迹所至,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每次讨得较好得衣物和饭食,他就设法卖掉换钱。而自己则象一个苦行僧一样,只吃最粗劣的食物,边吃还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他有时还象个江湖杂耍艺人一样表演锥刺身、刀破头、扛大鼎等节目,甚至吃毛虫蛇蝎、吞石头瓦砾,以取赏钱。他还将自己的辫子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装扮成戏里的小丑模样,以获得别人的施舍。
  
  武七白天乞讨,晚上纺线绩麻,边做活边唱:“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在农忙时还经常给富人打短工,并随时编出各种歌谣唱给众人听。另外,他还为人做媒红,当信史,以获谢礼和佣钱。
  经过多年的辛劳,武七终于积少成多,存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由于他居无定所,钱款无处存放,就打算找一富户人家来存放。他打听到本县有一位举人杨树坊,为人正直,名声很好。武七觉得这个人值得信赖,于是跑到杨府求见。由于他是乞丐,主人拒而不见,他便在大门口一跪就是两天,最后终于感动了杨举人。武七把乞讨积钱、兴义学之事原原本本叙述一遍,杨举人大为感叹。杨举人不但答应帮他存钱,并且表示要助他办学。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读后感受

     古谚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追随善如同登峰,很艰难;追随恶如同雪崩,很容易。
      善之大端分明,仁义之士出以恻隐之心、慈悲之意、怜悯之情,成人之美,纾人之困,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其所言(包括文章、著作)所行(包括职业行为、专业行为)有利于个人、家庭、群体、社稷苍生、天地万物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准则,民胞物与,怜贫惜弱,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均为善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善念。善念能够推动善举,善举又能够提升善念,二者的良性循环便汇合成人世间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恶之甚者猖獗,盗贼之徒出以鬼蜮之怀、蛇蝎之衷、豺狼之性,迅速站到善的对立面去抢占有利地形,极尽反人类、反人道、反人性之能事,践踏守法者的权益,掠夺勤劳者的财产,危及无辜者的生命,摧毁善良者的家园,他们受到邪念、贪欲、狂想、魔怔的驱动,所言(包括文章、著作)所行(包括职业行为、专业行为)直接危害个人、家庭、群体、社稷苍生、天地万物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其贻患之烈,流毒之深,就像核污染一样难以降解。
      从善难,并非难在存善念,而是难在有善举;并非难在偶尔行善,而是难在持之以恒。行善犹如攀登陡峭如劈、高耸入云的巅峰,若想到顶,你就得具备澎湃不息的心劲,一旦你意兴阑珊,驻足休憩,山下的种种“好处”就会使你举步踌躇。要将行善由偶尔为之变成终身习惯,要将登高由情绪冲动变成目标管理,这绝对不是短时期的修炼工夫可以奏效的。
      从恶易,乃是因为世间的奢侈享受花样繁多,常人的意志力普遍薄弱。魔鬼手中从来不缺一试即灵的诱饵:重金、丽色、浮名、实权、华服、靓车、别墅、良园、香水、毒品、翡翠、巨钻、游艇、飞机、古董、珍玩、奇技、淫巧、嫖赌、逍遥、盛宴、醇酿、虚荣、幻觉、迷梦、狂想。如果说从善难如登高,那么从恶则易如蹦极,纵然是万丈深谷,只须闭眼咬牙,斗胆一跃,转瞬数秒即可探身谷底,粉身碎骨的可能性究竟会有多大?这个答案倒是相当浅显,中智者即能获得满分,然而上智者常常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为何?从恶危如累卵,但它玩的是精神刺激、欲望膨胀和心理侥幸。这就使上智者执迷不悟,甚至着魔不已。
      从善如登,理所固然。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礼,却四处碰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厄于陈、蔡之间,绝粮迷路,遭罪难言,还被幸灾乐祸的看客嘲笑为“丧家之狗”。但孔子登上了险峰,一览众山小,这位儒家鼻祖比任何帝王将相的影响都要大,受到的礼赞都要多。孔子的好友遽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一直在立德的崎岖山道上奋力攀登,他永不自满的反省精神是从善者的至宝。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出一部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良史,后半生隐忍宫刑带来的奇耻大辱,穷且益坚,老而弥笃,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先行者孙中山一生饱经磨难,为了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为了保全和传递三民主义的火种,他殚精竭虑,至死方休。乐于从善的小人物更是不在少数,汉代孝女缇萦救父,隋代巧匠李春修桥,清代义丐武训办学,当代英模雷锋助人,都是显例。这说明,从善与地位高低、学识深浅无关,只与人的良知良能有关。
      从恶如崩,事有必至。殷纣王、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君王,个个心无敬畏,淫邪残暴,罪恶累累,他们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扮演的是人间魔王的角色,烹醢贤德,屠戮忠良,残害黎庶,奸淫妇女,只为充分享受权力的宰割、欲望的发泄和邪念的刺激。这些暴君死有余辜,身后被斥骂为独夫民贼,被钉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代贪官落马后,起获的赃款动辄八位数,曝光的房子和情妇动辄两位数,至于他们疯狂腐败所造成的祸害有多深,影响有多坏,则是无法量化的。从恶者的崩溃,不仅是其个体命运的大败亏虚,而且其后遗症和并发症会像地震、海啸、山火一般殃及社会群体,造成大面积的灾情。
      三国时期,刘备在病榻前告诫太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是我们攀登高峰必须倚赖的一级级石阶,小恶则是我们维护长堤必须防范的一个个蚁穴。天长日久,累积小善的人将收获大善果,累积小恶的人将吞食大恶果,很少会有例外。我们审视古代暴君和当代贪官的从恶经历,哪个不是积病成痼疾,积恶为巨憝?
      从善者登峰,步履从容,心境平和,虽遇沟坎,无碍前行。从恶者崩盘,则可能瞬间发生,毫无征兆和预警。因为从善者是仰求新生而来,从恶者是俯奔败亡而去,一登一崩,一徐一疾,也就判若云泥了。

http://www.qianchusai.com/v1/article-30042.html

本文标题: 关于武训读后感100(军训感想作文4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035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穷人读后感1000(穷人读后感)老人与海读后感10000字大学(经典书籍《老人与海》读后感优秀范文十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