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经的故事的读后感,《圣经故事》分“新约”和“旧约”两个章节。“新约”中的故事比较多,“旧约”中的故事比较少。下面是有圣经的故事的读后感,...
关于圣经的故事的读后感
圣经的故事的读后感范文1
《圣经》通常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历代人们的无尽的价值与影响,历史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到目前为止,《圣经》已被译成2021种语言,每一年的销售量比任何一本书的年销售量都要高得多。
我读完《圣经故事》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一本历史书,里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纷繁复杂,只通读一遍是很难完全理清头绪的。但是它所分的《旧约》和《新约》这两个部分是非常清晰的:繁杂的《旧约》就是一部犹太家族史,讲述的是犹太人和“他们自己的”严厉的上帝耶和华;而《新约》则是几个犹太人把“他们自己的”上帝变为全人类的上帝,把一个严厉的上帝变为一个博爱的上帝耶稣的过程。死亡和矛盾无处不在。上帝爱人类,那为什么又一次次只因为违背他或者拜了别的神而摧毁人类?在同一个“博爱”的上帝名义之下,善和恶都在进行着,并且是假以相同的借口。所以我感到这是很矛盾的故事。信仰是一种精神控制,所以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相信上帝。
读完《圣经故事》我看到教师和同学都缺少的东西—--爱。耶稣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为万能的上帝,在基督徒的眼里他又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在此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耶稣,一个充满善良,正直,纯朴,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伟大木匠.现在的教育是缺少爱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和媒体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干扰下,有的同学更自私和没有同情心了。他们不爱父母,老师,更爱变形金刚和明星偶像。
读完《圣经故事》我发现犹太人真聪明。他们不仅发明了控制人精神的上帝,而且当今的犹太人还非常会赚钱,如果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个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国人都很自豪。那么,无论从整个历史还是现在的世界形式来看,不得不承认犹太民族的确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造就了历史上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所罗门和耶稣这样一些伟大的先知和君主;马克思可以说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犹太人;其次是作为科学楷模与象征的爱因斯坦;又在经历了百般困苦和不公的待遇之后成为当今控制世界经济的强族。《圣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部最璀璨的杰作之一。《圣经故事》开卷有益。
圣经的故事的读后感范文2
《圣经的故事》这本书和中国、希腊神话一样,都是神话故事,而四大古国的神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两本。其中,我们还有古埃及和古罗马还未了解,《圣经的故事》是古罗马的神话。
这本书分为两个大故事:旧约故事和新约故事,这两个故事中旧约故事就占了整本书的四分之三,在古罗马,人们把上帝认为是古罗马的神。在没有人的时候,上帝花费了六天的时间创造了日月、植物、动物不包括人。
第七天,上帝休息了,他说:“要把这一天定为圣日。”后来他们把星期定为七天,并将一周的最后一天定为星期天。这天人们放下工作,用这一天来休息。
后来上帝发现大地上还缺少一样东西,就是人,于是上帝找了一块泥土捏成了一个人,取名为亚当,又建了一个果园,名叫伊甸园。园内有好吃的果实和一些动物。亚当生活在这里,生活很优闲。几天后上帝发现亚当缺少了一个同伴,上帝麻醉了亚当,从他身上取出一根骨头,造了一个女孩,取名为夏娃。
在伊甸园中的一棵树上,种满了禁果,上帝嘱咐亚当,让他不要吃禁果。后来夏娃听了蛇的话后,他们吃了禁果。上帝知道了去掉蛇的翅膀,将亚当与夏娃赶出了这里。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要守好纪律,违反了将会没有好的下场。
圣经的故事的读后感范文3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圣经的故事,的确不错。
圣经的故事,它讲述了从起初,世界被水覆盖,沉寂在一片黑暗混沌之中,然后耶和华六日创世,又创造了人类,诺亚方舟,和犹太人从古到今的“旅程”。
但也有很多我觉得无法理解的东西,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犯下的原罪,原罪是什么?知羞耻有欲望吗?如果没有撒旦的诱惑,他们是会继续在伊甸园快乐生活吗?除了无忧无虑还有什么在他们的生活中?饿了要吃东西这不也是人最原始的欲望吗?欲望和欲望之间还有区别吗?为什么它就是罪?!
上帝不忍看见人们互相残杀的罪,于是决定重建人界,只有诺亚一家获救,人类互相残杀最差的结局也无非是全部的毁灭,上帝只是一句不忍就把几乎所有人置于洪水暴雨之中,这是何种的不忍?!人们造通天巴比伦塔,想去看看上帝耶和华的家园,上帝担心人们再犯罪,遂让人们语言不通因此不再团结不能再继续造塔,人想参观上帝的家就是罪,上帝偷窥人的隐私就是照顾?!
圣经,几乎把犹太人从古到今的故事都描绘出来了,当热,我从不相信有耶和华,也不相信六日创世。我从不迷信,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能从一些迷信的事物中找出一些真理。
看过圣经的故事的读后感的人还看了:
圣经读后感例文500字
圣经 读后感 范文500字
《圣经》被当今人描述为“最伟大的书”,原因是它对历代人们无穷无尽的影响。以下是我整理的《圣经》 读后感 范文 ,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圣经读后感
《圣经》通常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历代人们的无尽的价值与影响, 历史 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到目前为止,《圣经》已被译成2021种语言,每一年的销售量比任何一本书的年销售量都要高得多。
我读完《圣经 故事 》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一本历史书,里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纷繁复杂,只通读一遍是很难完全理清头绪的。但是它所分的《旧约》和《新约》这两个部分是非常清晰的:繁杂的《旧约》就是一部犹太家族史,讲述的是犹太人和“他们自己的”严厉的上帝耶和华;而《新约》则是几个犹太人把“他们自己的”上帝变为全人类的上帝,把一个严厉的上帝变为一个博爱的上帝耶稣的过程。死亡和矛盾无处不在。上帝爱人类,那为什么又一次次只因为违背他或者拜了别的神而摧毁人类?在同一个“博爱”的上帝名义之下,善和恶都在进行着,并且是假以相同的借口。所以我感到这是很矛盾的故事。信仰是一种精神控制,所以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相信上帝。
读完《圣经故事》我看到教师和同学都缺少的东西—--爱。耶稣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为万能的上帝,在的眼里他又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在此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耶稣,一个充满善良,正直,纯朴,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伟大木匠.现在的 教育 是缺少爱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和媒体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干扰下,有的同学更自私和没有同情心了。他们不爱父母,老师,更爱变形金刚和明星偶像。
读完《圣经故事》我发现犹太人真聪明。他们不仅发明了控制人精神的上帝,而且当今的犹太人还非常会赚钱,如果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个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国人都很自豪。那么,无论从整个历史还是现在的世界形式来看,不得不承认犹太民族的确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造就了历史上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所罗门和耶稣这样一些伟大的先知和君主;马克思可以说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犹太人;其次是作为科学楷模与象征的爱因斯坦;又在经历了百般困苦和不公的待遇之后成为当今控制世界经济的强族。《圣经》是世界 文化 宝库中一部最璀璨的杰作之一。
圣经读后感
读完《圣经故事》我看到我们有时候缺少那么一样东西——爱。耶稣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为万能的上帝,在眼里他似乎又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却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耶稣。现在的教育偶时候缺少了爱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和媒体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干扰下,学生更自私和没有同情心了。许多同学对身边人的感情不深,反而更爱那些不可触及的明星,成为追星一族。他们失去了爱和被爱的能力。他们所预期的那么容易。显而易见,激怒耶稣是不可能的,他从不对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从容地走出每一个陷阱,当他被逼到一个角落的时候,他就讲一个简单的 小故事 ,使所听故事的人转到他这边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教学方法 。他希望人们爱自己的友邻,他恳求人们停止战争。眼看着人们互相残杀,冤冤相报,耶稣痛心疾首。他本来是个快乐风趣的人,生活对于他来说是快乐的,而不是负担。他爱父母,爱家庭,爱朋友,村子里的活动,他没有不参加的。他自己不是隐士,也不赞成别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灵魂。可是这个世界却似乎到处都是荒凉,暴力和混乱。耶稣以他那淳朴而伟大的胸怀贡献出一剂医治这些创伤的良药。他把这剂良药称作为“爱”。有这个字眼就是他所教导的核心内容,而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最大精华所在。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年轻的大卫》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少年,名叫大卫。他很勇敢,他曾经把巨人歌利亚都打死了。而且他只用了五颗石子。扫罗很妒忌他,因为他没有大卫厉害,他便想把大卫杀死。幸亏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保护了大卫,大卫才没被杀死。还有一个原因,神永远与大卫同在。
我读了这个故事,感想很深刻。我知道了,一个人必须遵守应该遵守的规矩,否则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谁从困难中解救了我们,我们就应该相信他,赞美他。不能忘恩负义,应该知恩图报。
这位神以仁慈、耐心、宽容、博大、善良的精神来对待每一个人。不管那个人是善良,还是邪恶,神都会宽容他。
当然,在这里读《圣经故事》,并不是说我要去信奉上帝,只是让我觉得,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某些宗教的某些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只是,我们必须学会审视,批判接受。
我知道,信仰是一种精神控制……似乎每个国家都在试图用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来束缚自己的臣民。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如中国古时候的汉朝主张的儒家思想,宋朝时候主张的理学思想……
在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遵循在弘扬主旋律基础上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无产阶级是无神论者,然而我们也应有博爱的精神。并不是说要去信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应当汲取宗教中适合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圣经读后感
《圣经 神话故事 》迄今为止,它已被译为2000多种语言,其抄写印刷次数之多,拥有读者之众为有史以来所有书籍之最,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最多的一部书。
书的内容主要讲:上帝创世、上帝造人……发生的神话故事。
故事让我最难忘的是:“天空的彩虹”。这主要讲:挪亚一家人来到了一个岛上,上帝对他们说:“我将赐予你们白天与黑夜、温暖与凉爽、炎夏与寒冬……。”上帝把彩虹赐予他们就象征上帝时刻保护他们。下雨后,出现了彩虹表示上帝一直在保护他们,每当彩虹出现时,还可以对着彩虹许一个愿,寓意愿望成真。
这个 传说 到现在还保存着一个说法,当人们看到彩虹就可跟它许愿。但是现在出现彩虹的时候很少,如果真的有见到彩虹,就真诚的许愿吧,说不定上帝真的能让你如愿以偿。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想让自己的愿望实现,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圣经神话故事》是一部记载古代亚、欧、非一些国家 政治 、经济、文化、 民俗 等诸多方面的典籍,是生活在这三大洲交界处的古希伯来民族在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对整个西方乃至人类的宗教、哲学、思想、风谷习惯、 自然 科学、文学艺术等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去阅读。
圣经读后感
很早就有把《圣经》读一遍的想法,毕竟这是世界上20多亿人共同信奉的经典。好几次拿起又放下,因为它实在是太长了,这次终于逮到机会过了一遍(其实也有很多内容跳过去了)。
《圣经》分两部分,《旧约》和《新约》,《旧约》是犹太人的经典(不承认新约),《新约》是的经典(也承认旧约)。从篇幅上来说,旧约占大部分,新约大约只占旧约1/4的篇幅,而且新约的四大福音书内容还有很多重复。旧约新约的信仰其实有很大差异,老实说这是两个不同的信仰。犹太人信仰的是上帝耶和华,旧约从头到尾都以耶和华为主线。信仰的是救世主耶稣,新约是以耶稣的 事迹 和教诲为主线,上帝则成为一个隐形的存在。
《旧约》中的耶和华,与我们印象中那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形象相差甚远,分别心极重、暴戾爱杀戮,仅仅是犹太一个民族的战神。对于不信奉他的,不遵他旨意的,一概降祸。觉得人类行为败坏,一场大洪水就将人类灭绝,仅留下挪亚一家;为保摩西和犹太人出埃及,在埃及降下十大灾难,在红海将法老军队全部吞没;帮助约书亚攻城略地,屠戮迦南地区的其他民族。对于信奉他的、尊他旨意的,则赐予胜利、财货、权力。从字面上看去,就是咬牙切齿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似乎反映了犹太人早期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民族性格的残忍(其他民族如果看到犹太人的旧约书,确实不太可能待见他们)。犹太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中,有1800多年到处流浪,残酷的现实逼迫他们必须把趋利避害的本能发挥到极致。没有这样一位直击人性弱点的上帝存在,犹太人或许早就已经四分五裂,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有了这种信仰,犹太12部落才能团结一致,在周围层出不穷的强大帝国夹缝中生存下来。有了这种信仰,犹太人才能在灭国一千多年后,不可思议地重建以色列这个犹太国。
如果你信仰上帝,《旧约》中所记载的事迹虽然精彩,却不过只是上帝的注脚,所有的生、死、祸、福,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至高无上、无所不能,以及上帝律法的神圣。如果你不信上帝,则可以把《旧约》看作犹太民族的历史。这个苦难的民族,通过一代代拉比的口口相传,传承了自己的历史和民族精神。那些历代积累下来的生存智慧、伦理规范、生活律令,也一并融入这本旧约中,滋养和支撑着一代一代的犹太人。
与《旧约》相比,《新约》则少了很多暴戾之气,更多的强调信与爱。篇幅中充溢着耶稣的奉献精神,以及对民众的谆谆教诲。耶稣并未想到开创一个新的宗教,他只是根据自己对旧约的理解(或许还有神秘宗教的体验),传播有别于当时主流的思想,强调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教会则被撇在一边,当然就会受到犹太教会的忌恨。这似乎和后来马丁.路德对的改革类似。因此可以把耶稣看作一位宗教改革家。
把耶稣当作救世主传播的是他的门徒,而奠定新的基础的则是使徒保罗。从使徒行传可以看出,保罗对早期的传播居功至伟。《新约》的书信部分,记载的大部分也是保罗的书信,我甚至怀疑新约就是保罗的弟子所编撰的。从这一点,你甚至可以把保罗看作第一任教主。
抛开宗教的因素,《圣经》中闪烁着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一些箴言和警句流传久远。你可以把它们当成上帝的启示,承认只有那些超越的存在才能为我们指点迷津。也可以认为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人类的飞速进化,靠的就是一代一代人的积累与传承。不过,只要你能从中获益,谁说的是不是就不太重要了呢?
《圣经》中也记载了许多神迹,还有一些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地方。信仰的人会说,这正是上帝存在的证明,由此只会更加坚定信仰。不信的人会说,这怎么可能,过时的伎俩只能骗骗那些没有理性的人嘛。当然,我们要认识到,理性有它的边界,人类的认知也是明显受到自身条件约束的,因而也是有限的。理性认知不到的领域,又该怎么办呢?或许,这也是在当今科学如此昌明的情况下,宗教信徒不减反增的一种解释吧。
圣经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圣经的故事,的确不错。
圣经的故事,它讲述了从起初,世界被水覆盖,沉寂在一片黑暗混沌之中,然后耶和华六日创世,又创造了人类,诺亚方舟,和犹太人从古到今的“旅程”。
但也有很多我觉得无法理解的东西,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犯下的原罪,原罪是什么?知羞耻有欲望吗?如果没有撒旦的诱惑,他们是会继续在伊甸园快乐生活吗?除了无忧无虑还有什么在他们的生活中?饿了要吃东西这不也是人最原始的欲望吗?欲望和欲望之间还有区别吗?为什么它就是罪?!
上帝不忍看见人们互相残杀的罪,于是 决定 重建人界,只有诺亚一家获救,人类互相残杀最差的结局也无非是全部的毁灭,上帝只是一句不忍就把几乎所有人置于洪水暴雨之中,这是何种的不忍?!人们造通天巴比伦塔,想去看看上帝耶和华的家园,上帝担心人们再犯罪,遂让人们语言不通因此不再团结不能再继续造塔,人想参观上帝的家就是罪,上帝偷窥人的隐私就是照顾?!
出埃及记读后感
《出埃及记》原是《旧约》中最重要的一卷,讲述了希伯来人(犹太人)同古代埃及人之间的矛盾起源,下面给大家分享出埃及记的读后感,欢迎借鉴!
出埃及记读后感1埃及法老把流浪到埃及的犹太人当奴隶,当时,出现了一个杰出的犹太人领袖摩西,他请求埃及的法老释放犹太人,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迦南,埃及法老不同意,并继续做着奴役犹太人的事情,这时,上帝发怒了,给埃及人降下了“十大灾”,以示对埃及奴役犹太人的惩罚,这十大灾分别如下:血水灾、青蛙灾、虱子灾、畜疫灾、泡疮灾、冰雹灾、蝗灾、黑暗之灾、长子灾。
这个故事,让人对万能的上帝有了更大的恐惧和害怕,上帝似乎就是一个顺我者昌而逆我者亡的暴君,虽然,上帝如此惩罚是事出有因。不过,我们从这个神话传说中貌似能得出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恐吓”是所有宗教的一种手段。试想一下,哪个民族、哪个国家能经受得起这十大灾难。一个可以摧毁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神,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更是随意地可以支配个人的生命与祸福荣辱。因此,所有的宗教都在宣扬神的善的同时,还附加着如果背弃信仰或者阻碍宗教传播时,将受到神的惩罚,这个很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信徒,总是恩威并用,胡萝卜加大棒,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第二,《出埃及记》中可以看出上帝的厚此薄彼。出埃及记中,上帝为埃及人布下的十大灾难,很明显上帝作为宇宙的创造者,对于他所创造之物的厚此薄彼:虽然犹太人是上帝之选民,可是,埃及人亦是他所造之物,原则上来说,甚至,埃及人所信仰的埃及之神亦是他所造之物,为何对他所造之物如此残酷?当然,从理性的、历史的看待这些神话,那么,很明显,犹太人是上帝信仰的常随众,因此,上帝当然会厚此薄彼,就像一个议员要选举总统,如果有幸当选后,他当然要考虑对于支持他、给他竞选资金、给他选票的人,宗教亦是如此。
第三,摩西与埃及法老斗法,探讨宗教的神迹问题。摩西与埃及法老斗法的故事,有点像《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杨戬之间的苦战。据史学家的研究,犹太人是否在埃及生活过,至今,在埃及的历史遗址中没有找到丝毫的证据,因此,《出埃及记》有可能是完全没有历史根据的文学作品,出于《圣经》作者的想象。如果,这部分故事让埃及人叙述,我想斗法结果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一定会是埃及法老的御用法师们斗败了摩西等人。
可是,我们这些想要探讨的是神亦的问题,摩西在斗法中借上帝之力量显了神迹,而后来的传教者,耶酥及基督的神及所有的代理,为了增强信徒的信心而可以随进随地地显神迹,并证明,上帝及主耶酥基督这三位一体的真神的真实的存在。可是,却将他教他方之神之代理人的这种方式,直接诬陷为巫术、附魔。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是宗教排他性的集中体现。这里面就出现一个悖论:如果他教他派不能显神迹,则说他教他派无人无神;若他教他派也变了相同的法术,甚至更高,则斥之为魔鬼撒旦的能力。那么谁是上帝谁是撒旦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普遍的标准则在于谁行人道、天道,行仁爱、博爱、大爱、大善等这些普世的价值,但人的目光总浅短的,因此,谁是真正的大善、大爱,还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体认物外之理,才能辨诸有情是否符合道的原则。因此,这又似乎上升到了哲理的思辨上,因此,抛开神,寻找人类的理性力量又显得是如此的重要。可是,人类往往是胜者王侯,败者寇,而宗教的竞争也是如此。在西方,宗教的冲突,往往通过宗教的.战争去解决,相比较而言,中国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温和。
结论,不可否认,基督教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宗教,在西方世界有着国教的地位,武汉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在一次关于国人信仰的演讲中,对基督教的评价非常高,不过,他说自己不会信仰基督教。不过,在他的演讲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还是很多,或者说,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吧!既想信仰又怕他不灵,没有中国传统宗教中的神实心实意,还怕信仰了上帝不能信仰其他的神,比如佛菩萨、宙斯、雅典娜等,简单来说,也是他对西方文明的不放心,这也可以说是他爱国性的另一种体现吧!不过,宗教是超国界的,甚至超四万八千阿僧祇劫和三千大千世界的。
总之,如果未来基督教欲在中国和平传播,那么,包括基督的信仰者和其他教派、非宗教信仰人士必须增加沟通,认识到宗教之间的和谐远比对抗好,对话远比隔阂好,不能将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凌驾于其他宗教之上,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出埃及记读后感2出埃及记是一本故事性十足的书,每一段落都充满了神圣启示的异象。是犹太人称为摩西五经的第二本书。其重要的地位诉说了神整个救赎的计画,并且与人互为居所的重要启示,可以说是神经纶构成的主要蓝图。若能充分了解此书,对我们完整的认识神的建造,可起到结构性的果效。此篇心得得到生命读经的帮助甚大,许多观点脱胎于它,弟兄姊妹若愿意更深切的认识神经纶的奥秘,我强力推荐生命读经成为你读圣经的辅助工具。
以色列人因着饥荒下到埃及已过了许多代了,由原本的70人到如今的富庶的生活常让人乐而忘忧,甚至得意忘形,我想以色列人一定作了什么,以至引起埃及新王的侧目,进而引发杀机,只因没有正当理由,就借着苦虐的方式,慢慢的把他们消磨怠尽。反观我们今日的生活,每日被世界的娱乐捆绑,日子好像蛮快乐的,你若问大多数人生存的意义,没几个能确定的回答你,纸醉金迷的生活,早以让我们迷失了本性,忘了为什么来,为什去。感谢主!我们还生存在这地上,完全是因着神的宽容怜悯,以色列人越是受世界的欺凌,越是发旺昌盛,乃是因为神记念对亚伯拉罕的约。神不会忘记我们的。,若说以色列人因着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神为了自己的公义,不得不整救以色列这悖逆的百姓。同样我们因着信入主耶稣之名的人,也被带进神的救恩中。得以因信称义,称义只是救赎的第一部工作,好像一份合约签字生效,接下来就是执行合约的内容,圣别的工作就是这合约的内容,创世记是这份合约签定的记载,出埃及记则是这合约执行的详细步骤。圣别顾名思意就是分别为圣归给神,神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嗣要称为他的子民,他要称为他们的父。。神是圣的,他决不容许不洁的俗物来玷污他,所以圣别是他执行救赎的必须手段。我们也许只看到埃及人的迫害,殊不知一切的环境是因为我们远离了神,而他为了他爱的盟约不得不出此下策,今日我们虽然已领受了这救恩,但实在说我们还正在埃及到美地的途中徘回,40天的路程,以色列人花了40年。旷野里的甜酸苦辣每经历一次,就教我们把天然老我脱掉一层,直到我们全部旧人都倒毙在旷野,穿上基督耶稣这新人复活的大能。
现实生活常逼的我们不得不向环境低头,可以有不为5斗米折腰的志向,但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不是高挂在口中的理想可以填饱的。面对埃及的奴役,以色列人非但没有造反,反而帮着这世界的系统造了两座积货城比东和兰塞。这两个名称在原文分别意,正直的口,和标准的雷;指明这两座城是为骄傲和夸耀而建造的。
出埃及记读后感3有一种力量,能凝聚民族的力量,让族人的血液沸腾;有一种信仰,能颠覆暴政的信仰,让失意者找回自己的梦想;有一种毅力,能回到家乡的毅力,让坚强者夺回家乡的斑斓彩云……
这是什么?犹太人告诉了我们答案——对自由的呼唤。以色列人在《圣经》中有很高的地位:摩西在《圣经·出埃及记》中,接受上帝的托梦,带领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一步一步脱离险境,来到了美丽富庶的巴勒斯坦土地之上……这也许只是神话传说,但以色列—犹太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与财富。但是这却引起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嫉恨,所以犹太人的社会形象一直不是很好,却和其他民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有一天,西班牙—英格兰殖民者闯入了巴勒斯坦的土地,将犹太人全部赶出了巴勒斯坦这片净土。但聪明的犹太人很快在西欧找到了落脚点,又活跃起来。可是,拿破仑说的好——“一个没有国家庇护的民族是脆弱的。”所以众所周知,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成了希特勒独裁的牺牲品。
在战争中,犹太人受得了惨痛的教训。也开始醒悟到犹太人需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与邻近国家阿拉伯结怨太深,加之巴勒斯坦地区控制者——英国为了其中东之利益,也和阿拉伯建立外交关系,犹太复国运动的实行困难重重。《出埃及记》作者里昂·尤里斯站在一个新高度,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希伯来·犹太人历经千辛万苦建立以色列国的过程。这部书借用了《圣经·旧约》中的许多典故,使得《出埃及记》和出自《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同名同义,让小说主题更加深化,让人回味无穷。
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阿里·本·迦南为了希伯来·犹太复国运动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与女主人公,美国人基蒂·弗利孟德一心只想收养犹太姑娘安娜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时势等方面生动地描写出了以色列建国一路的艰辛与泪水。
一个民族两千年梦想的追求啊!六十年的努力,两千年的血汗,这些都多么让人黯然失色!《出埃及记》歌颂了犹太人为国家不懈地努力,也公正地批判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些错误。这部书让人感动:感动两千年的坚持;同时也给予人启迪——自强的民族,需要每一个族人的努力:挺起胸膛,追求自由;才能强盛不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