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义诗是什么意思就义诗杨超写作背景如下: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当北方鞑箕靼族入侵时,诗人力主抵抗、反对妥协误国,因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遭毒刑...
就义诗是什么意思
就义诗杨超写作背景如下: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当北方鞑箕靼族入侵时,诗人力主抵抗、反对妥协误国,因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遭毒刑,被人杀害。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就义诗为明代诗人杨继盛所写的一首五言诗。
就义诗作者为杨继盛,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就义诗赏析如下:
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杨超的就义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为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表现的是革命者面对屠刀的坦然,为革命不怕牺牲个人生命的凛然,和对革命必定胜利的自信!一个革命者的磊落胸怀,乐观精神,视死如归,“慷慨而不可止”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令生者如闻战鼓,奋进不止。
就义诗古诗全部
1、就义诗:杨继盛诗
《就义诗》是一首五言诗,为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临刑前所作。
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就义,是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
杨继盛(1516年[7] -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8]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9] 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2、就义诗:杨超诗
诗文
就义诗
——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2注释
①这首诗,是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
②杨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1923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由党派回江西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后赴德安担任中共县委书记。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杨超同志曾经转往南昌、武昌、河南等地工作;10月,党任命他为特派员再回江西,不幸在九江被特务逮捕。1927年12月27日在南昌市德胜门外下沙窝牺牲。
③这句有时也被写作“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④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一点罪而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起兵打进楚国京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报了杀害他父亲和哥哥的仇恨。这里是说革命必将获得胜利,烈士的鲜血绝对不会白流,具有英雄气概的革命同志一定会向敌人讨还血债的。
3、就义诗:夏明翰诗
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山县,1900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北秭归。1917年春,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夏明翰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日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
红色诗词就义诗
杨超的《就义诗》: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夏明翰《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北秭归,12岁时回到祖籍地湖南。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长,1927年领导发动了平江、浏阳的农民暴动,有力配合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他留下的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