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有感的作文800字,清明节那天,我吗去祭扫烈士墓,看着这烈士墓碑,突然感受到这些烈士为祖国捐躯的无所畏惧的勇气。下面...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有感的作文800字
清明节那天,我吗去祭扫烈士墓,看着这烈士墓碑,突然感受到这些烈士为祖国捐躯的无所畏惧的勇气。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有感的作文,大家一起来阅读吧!
篇一: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有感的作文踩着一条补满光斑的林间大道,听着风吹过树枝独有的“沙沙”,我们庄严而又悲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伐,到府山祭扫烈士墓。
来到烈士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银白色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在一排排傲然挺立、苍翠欲滴的松柏下显得格外庄严。上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雄浑有力的黑体大字。它直挺直挺的,仿佛在为人民撑着一片天,碑的顶端刻着两只象征这自由的白鸽。这是先烈们放飞的,因为是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抛头颅撒热血地毅然奔赴在抗日的最前线。他们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为我们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安眠在这里的革命先烈们啊,是你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时进行着斗争!先烈们啊,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生命建立了新中国!先烈们啊,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也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我低着头默哀着,悲伤着。耳边小鸟的鸣叫不断变换着,它是战场上轰鸣的战火声,是领导人一道道急促的下令声,是烈士们面对敌人不畏的心跳声,更是他们受以极刑时的不屈声……
小的时候曾经听妈妈老师说过国旗就是用先烈的鲜血所染红的,小的时候我还不太懂,直到我渐渐长大,并上了中学我才深深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正是烈士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取了我们现在的和平与安定,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快乐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我们现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虽然离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年代很远了,也许无法体会那时的.艰辛,但我们已经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
先烈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他们,无私奉献的英雄!
最后,让我们恭恭敬敬地向他们献上花圈,我们也面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将一朵朵洁白的小花放在了烈士墓前。在主持人的宣读声中,扫墓活动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烈士墓.在离开烈士墓之际,又是一阵微风吹来,吹进我们的澎湃的心中。
让我们高举中国的旗帜,继承烈士们的遗志踏着他们永恒的足迹走,照着他们的样子做,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篇二: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有感的作文今天,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了丰县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事后我深有感触。丰县是抗日战争时期着名的湖西革命根据地中心区,有1200多名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长眠于祖国各地。
李贞乾就是其中之一。李贞乾(1903-1942)名秉刚,字贞乾,江苏省丰县李新庄人。1928年任丰县师范校长。1938年9月经王文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抗日战争开始,他就与王文斌等积极组织抗日武装,转战以单县为中心的湖西地区,创建湖西抗日根据地。历任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队长,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队长兼政委,苏鲁豫边区后方司令部司令、抗日办事处主任,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湖西专署专员,,湖西中学校长等职。深受湖西人民爱戴。
1942年12月,日军在32师团师团长石井一郎统一指挥下,纠集济南、徐州等地日伪军一万余人,分七路“铁壁合围”进攻湖西根据地。这次“万人大扫荡”对湖西来说是空前的。115师教导第四旅首长和地专领导共同商定,决定由十团掩护专署机关向单县东南方向突围。由于专署机关没有按时出发,在马桥一带被敌包围。李贞乾同志果断决定:警卫连一、二排掩护干部群众和伤病员突围,他带领留下的干部和战士打狙击。激战中,李贞乾身负重伤,在同志们的搀扶下,他艰难地爬上马背,深情地看着面前的同志,向前一指,大喊一声:“同志们,前面庄子没有敌人,冲进庄就是胜利。”人们都向村子冲去,他却掉转马头,纵马冲向敌人。敌人慌忙调转炮口,一声巨响,白马淹没在血与火之中。一位民族英雄就这样逝世了,享年36岁。
他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精忠报国的英雄,在漫长严酷的革命斗争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我们以他们而自豪,更应以他们为榜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奋学习,刻苦向上,将来为祖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三: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有感的作文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民群众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为纪念这个有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月4日,经济管理学院26名青年志愿者组织了一次“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活动。目的是让志愿者通过缅怀民族英烈的英雄业绩,更清楚地认识到奉献精神的意义,更好的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列东麒麟山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先排好队,然后在墓前默哀,鞠躬。我们衷心地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青年。随后,大家就四周参观烈士陵园,在此过程,我们看到很多军人拿着
花圈来祭祀烈士们,最后,以大家合影而结束活动。
此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在默哀过程中,有些同学们在讲话或有些同学东张西望。
烈士们那种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而我们的幸福是他们赐予的,我们该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
清明节扫墓作文
1 全体肃立2 出队旗,唱队歌,敬队礼3 向烈士墓敬献花圈4 向革命烈士致哀5 少先队员代表讲话6 学校领导讲话7 少先队员宣誓8 呼号9 绕墓地一周10 宣布清明节扫墓活动结束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清明的竹子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场大雾里。 曾祖父的坟墓在深山里,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长的山路。当天凌晨,大雾漫天,几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出门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今天得去好几个山头祭拜先人。只记得,当天早上,父亲挑着祭品走在后边,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边,如一只脱笼的小鸟。嘴里似乎还在哼着曲调吧,或许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长到我的胸前。我们经过了田野,绕过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过几个山头,终于来到一条峡谷里。父亲轻轻喊了一声:“别跑得太快,前边是一片竹林了。”我应了一声,却一个劲地往峡谷里跑。父亲在后边摇了摇头,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欢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风中吹来一阵沙沙的轻响,在弯角处我终于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绿色般的潮水,从此在我的人生里扎了根,再也无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叶子雀跃地随风倾倒,发出寒战的声音,宛如一片绿色的急流,所有的叶子都朝着一个方向。那修长而青翠的叶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争渡。我站在万千的竹子当中,只觉得自己已被绿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耸云霄,一直长到了峡谷的顶端,遮没了天空,嬉戏着白云。细小的竹子,刚刚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绿地,也在枝头泼洒出一簇簇细小的舟子,加入这雾中的争流。绿色的震撼铺天盖地,万千的翡翠招摇在我的面前,我抚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间绕来绕去,只觉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亲放下肩头的祭品,站在林间,也有点出神。 林间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那是山雀吧,在绿色的枝头上跳跃着,尽情地享受这天地的气息。潺潺的声响,那是从岩缝里渗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莹。寒雾在竹子身上渗出一颗颗的水珠,有的顺着竹节轻滑而下,留下溪流走过的痕迹;有的从叶尖晃了几晃,便顽皮地荡了开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坠而去。 后来,或许是第一缕刺破林间雾气的阳光唤醒了父亲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递给了我。轻轻拍了拍我的小脑袋,唤道:“走吧,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或许是年幼吧,也或许是不对先祖们感情不够深沉。荒山中的孤冢总让我感觉阴森,要是没有父亲在身旁的话,我敢担保我会吓哭的。那年的清明没有留下太多关于祖先的记忆,却永远铭记了那片竹林,那片绿色的,空灵的世界。也记得了父亲削给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里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亲唇边吹响的竹子。那一缕悠扬而深邃的声音,就这样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也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是的,后来我长大了。读到了许多关于竹子的诗句,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的吧,又读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王维的吧。读了很多很多,也见过许多人画竹,如郑板桥的画,但却总觉得失落。那片空灵的世界,没有任何诗句,没有任何画笔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里是这样的。
清明节扫墓有感的作文
绵绵的雨丝,携清明的到来悲从心起,碧绿的青蓬,挽幽然的哀歌景物飘絮。以下是我整理的清明节扫墓有感的作文,欢迎参考!
清明节扫墓有感作文14月11日上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方家坝烈士陵园。从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使我再一次感受了烈士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一早,全年级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坐着车,举着少先队队旗,来到方家坝烈士陵园,师生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向刘慧馨,何功伟烈士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少先队员们面对鲜红的队旗,进行了集体宣誓: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誓词在烈士纪念碑前久久地回荡。
我站在烈士墓前,脑海中不禁浮想联翩:轰轰随着几声炮响,战争又拉开了帷幕。看啊!我们的勇士们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奔波,在枪林弹雨中奋斗。烈士们突出重围,在生命关头,永远坚定着这么一个信念:勇敢地冲过去,你就有生的希望;向敌人低头,你就注定失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不可灭。没错,也正是这种力量,给了中国人民自由,使新中国成立。但你何曾想过,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新中国的成立是多少革命先烈宝贵的生命换来的;祖国今日的辉煌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青春和热血换来的.
回来时,我瞻仰着烈士墓边那一棵棵四季长春的松树,仿佛那永垂不朽的身影就在我们身边。在一次又一次的严寒酷暑中,那一棵棵松树依旧屹立在石碑边,高大而又笔直,这正是当年烈士们不屈服,为人民努力奋斗,为了革命事业宁愿牺牲的精神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中国人民的光明,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没有烈士们的奋斗哪来今日美好的家园。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离开烈士墓前时,我胸前鲜红的红领巾随风飘扬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奋斗,为祖国的辉煌做出贡献!
清明节扫墓有感的作文2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爷爷奶奶带着我到丹阳火葬场的公墓上去扫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公路两旁,有嫩绿的麦田、腊黄的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爷爷奶奶隔夜就准备好了上坟用的供品,烟,酒,打火机,并准备了一些纸钱。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我听见爷爷哽噎的声音对着太爷爷太奶奶的墓碑说些什么,只见他的眼中泛着泪水。后来,爷爷让我给太爷爷太奶奶磕头,爷爷给太爷爷太奶奶斟上一杯酒,洒在墓前,然后点上一支烟,放在墓前,然后爷爷低下头,站在墓前许久。最后,我们把纸钱烧在指定的地方,爷爷说:“你们拿去用吧,明年我还来看你们。”
回家的路上,爷爷开着车,我突然问爷爷:“你们烧的纸钱祖上们真能拿去用嘛?你倒的酒太爷爷真能喝到吗?太爷爷会抽烟吗?”爷爷低沉的说:“不,不能,我们这样做,只是表示对祖先的一种悼念,尊重,表达了思念和感激之情。这就是人类延续的一种习俗。”的确,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就像江水流过去的一朵小浪花,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把我的一生过的精彩。
清明节扫墓有感的作文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到唐代大诗人写这首诗时。我就想到,清明节马上就要来了。
外公告诉我:“清明节的故事:“马上清明了,很多人可能要回家扫墓,但是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很多人是不清楚的。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我们今天去烈士陵园就是像晋文公一样给两位烈士送上美丽,漂亮的小白花,以表我们的敬意。两位烈士的名字叫安俊同志和王定学同志。我们一起对着他们宣誓:勿忘先辈,牢记使命,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奋发有为,誓做栋梁,再创辉煌,振兴中华。
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真希望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