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读后感200(我心中的梁启超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2-02 20:22: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梁启超传》,1500字读后感本书的传主梁启超先生是活跃于近代中国历史舞台的进步、爱国人士,是政坛和教育界、思想界的巨人。尽管他只在近代的舞台纵...

梁启超传读后感200(我心中的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传》 1500字读后感

本书的传主梁启超先生是活跃于近代中国历史舞台的进步、爱国人士,是政坛和教育界、思想界的巨人。尽管他只在近代的舞台纵横了56个春秋,但他11岁中秀才,其16岁成为举人,25岁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发动戊戌变法,29岁出任《新民丛报》主编。辛亥革命后更是建立政党,出任民国要员,参与组织和发动护国讨袁运动。晚年,对于政治冷淡,“此时宜遵养时晦,勿与闻人家国事”1的他,潜心于学术研究,在清华、南开等大学,日益成为一代宗师。他的人生便是一个传奇,读这么一个巨人的传记必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传记的作者在前言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梁的人生是悲剧还是喜剧”2,循着这么一个主线我读完了《梁启超传》,我的认为是,过程喜剧,他的活动无不在实现他早年的抱负,结果略微悲剧,梁启超文人参政注定其道路不平坦,必要依赖其他实力派,梁启超只能办学会,组政党,造舆论,梁一生对光绪帝等帝党、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心存幻想,但是结果却又是那么现实,他不得不在学术上寻求解脱。梁启超的悲喜人生值得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值得参悟。在时代的浪潮上,梁启超从来就不是一个落伍者。我们要学的就是怎样和他一样,在时代的浪潮面前,争取做一个弄潮儿,而不是弃儿。
梁启超的人生历程是一个喜剧,他一直怀有一颗救国济世的心。并可以为之奋斗终生。 矢志不移的欲望是梁启超前进的不限动力。年少便取得秀才之名,幸得学政使的赞誉,享受众人的艳羡,他“暗下决心向下一个台阶登攀”3。自从遇见了康有为,更是觉得“冷水浇背,当头一棒”。生活道路自此又有另一追求。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远遁日本,而后回国,他的政治欲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的卖力奔走。1912年,梁启超终于结束了他的流亡生涯,他此时满怀热心,欲在政界施展他的满腔抱负,即便是晚年几位依靠对象的凶相毕露之后,依然沉于政界不能自拔,晚年梁启超无奈的宣布不问“人家国事”。但他依然的对时下的政治运动密切关注,例如主编《改造杂志》、鼓吹国民运动,呼吁联省自治,调和“科学和玄学的论战”,甚至幻想组建第三党。
梁的仕途并不平坦,但他永远的保持他的那颗进取心,这在文人群体中是难得可贵的。梁在学术上更有学问欲,他在近代的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宗教学、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不俗的成就。即便是住院时,仍然在伏案作辛弃疾年谱4。
总的来说,梁的生命历程,颇为喜剧,颇有成就,其一大原因,便是他的不变的爱国之心,不变的求知之心。
梁的人生历程中,喜剧的经历大都以悲剧结尾。分析一个人的历史成就应该将传主放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再则就是人物的性格。梁启超在近代特殊的国情下注定难有作为,其创造性的性格,尤其是争强好胜的性格更是让他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屡受击创。梁在政治上极为矛盾,他未有落伍于潮流,但是却又对旧事物心存怀恋,破旧之际,积极进取,保留旧事物、反对革命时也极为卖力。梁的人生“流质易变”,对国家的灾难用尽心血却无可奈何。目睹军阀混战,一直在抑郁中生活,所做之事大都失败,梁的结局是悲惨的。
若果要分析梁的悲剧的根源,本书有意无意的做一些暗示。结合全本,我归纳了如下的几点:客观上,其一,梁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保守势力强大,而其依靠的帝党内部并非是一心革新。再则,就是梁启超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同时没能发动群众。主观上,梁启超未能好好的物色靠山,对保守势力1
2 《梁启超传》,第16章,437页。 《梁启超传》,前言,第5页。
3 《梁启超传》,第2章,第24页。
4 《梁启超传》,第20章,第665页。
百度文库用户有奖调查
1/2
抱有很高的幻想。另一个原因就是梁受社会条件的限制,他更多从事是理论的研究,现实的处理不足,幻想太多。
梁的人生给我们诸多启示,他的求知欲、对国家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矛盾的心境和争强好胜的性格却有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梁启超《公德》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是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虽只有短短五万言,却继承了梁文“笔锋常带感情”的特点,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因此有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作者运用史家之笔法,将乃师的生平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之中来写,深刻展现了梁启超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于情于理,入木三分,发人深剩

我心中的梁启超读后感

读《梁启超传》有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

之所以想了解一些有关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少年中国
说》里的这段话。身为梁启超口中的少年的我们,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
中,又该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真正的中国少年呢?或许通过对《梁启
超传》的阅读,了解他的身处的特殊环境,感受他屹立时代前沿的想法,能让
我收获不少吧。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名字与中
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如公车上书、立宪行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
等等紧密相联。他一生多变,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
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且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在中国近代
史上,他是争议颇多的人物之一。他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
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通过他既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中国近
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一些层面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化的轨迹。

《梁启超传》
是李喜所和元青所著,
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传记。
一方面对其思想文化建树分析评价;另一方面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
余爱好、人际关系,以及后人情况等进行介绍。

读书之前,就曾听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
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
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他的思想,也是在
不断地求新求变,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
“以今日之我
,
与昨日之我战;以
明日之我,
与今日之我战。

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
还是爱国,
强国之梦,
忧国,
忧民之心。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然而最可悲的还不在此,而在于当
时道德的堕落、
思想的颠倒和民智的固陋,
堕入地狱的底层而不自知,
“哀莫大
于心死”

梁氏师从康有为,
率先睁开了眼睛,
为挽狂澜于既倒,
发动戊戌变法,
创学会,办报纸,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然而,诚如梁氏后来所言,
“戊戌
维新之可贵,
在精神耳”

戊戌变法是次很不彻底的改革,
依靠的是绝无寸柄的
光绪帝,方行百日,即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如何不叫人
感到无奈与惋惜呢?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吧。
本文标题: 梁启超传读后感200(我心中的梁启超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73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打造高绩效团队读后感)房产销售读后感怎么写(房地产销售的工作心得范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