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精神分析》读后感要写一篇心理学的读后感,我选的《后现代精神分析》,有看过的吗、?来一篇读后感,讲下这本书讲的大概是什么?重谢!,本书以...
《后现代精神分析》读后感
要写一篇心理学的读后感,我选的《后现代精神分析》,有看过的吗、?来一篇读后感,讲下这本书讲的大概是什么?重谢! 本书以哲学和自然科学为背景论述近代心理学历史发展,对近代心理学的产生过程及各心理学流派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本书论述较广,内容丰富全面。特别对东方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专门论述。全书共分四篇二十七章。第一篇:近代心理学的前驱;第二篇:研究精神的兴起;第三篇:现代的入口,二十世纪的心理学体系;第四篇:当代心理学的趋向与学科。本书对于研究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全书共分四篇二十七章,对于研究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一篇:近代心理学的前驱;
第二篇:研究精神的兴起;
第三篇:现代的入口,二十世纪的心理学体系;
第四篇:当代心理学的趋向与学科。
加德纳·墨菲
加德纳·墨菲 [Gardner Murphy 1895.07.08-1979.03.1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奇利科西(Chillicothe),逝于美国华盛顿。
他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度过大部分童年时光,深受其母亲家庭的强烈影响。1919-1923 年就学于浩其柯斯学院以及耶鲁、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1923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1925 年担任过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员职位。1926 年和后来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露易丝(Lois Barclay, 1902-2003)结婚。1920-1940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0-1952 年在纽约市立大学创办心理学系,并任系主任。1952 年起任门宁格基金会研究所所长。1967 年退休后,又接受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职位,直至 1973 年。
墨菲在心理学界的影响最初是通过他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随后他便转入了社会心理学研究,1931 年出版《实验社会心理学》一书,获哥伦比亚大学的巴特勒奖。墨菲从社会心理学入手,深入研究人格问题,提出了“生物社会的人格理论”。认为将心理学与生物科学或社会科学分离的做法不仅是武断的,而且可能是有害的。心理学研究整个人,所以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在人格中是统一的。他企图以此理论为基础来整合所有的人格理论。
墨菲还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史家之一。其《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与 E.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齐名。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由于他善于启发学生的研究精神,据统计,他创办的纽约市大学心理学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同美国各大学心理学系比较,是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最多的一个系。
他是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1944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 年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章。他还曾任美国东部心理学会、美国西南部心理学会、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伦敦心理研究协会和美国心理研究协会主席。他的出版物包括 25 本书和 100 多篇论文。
全书共分四篇二十七章,对于研究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一篇:近代心理学的前驱;
第二篇:研究精神的兴起;
第三篇:现代的入口,二十世纪的心理学体系;
第四篇:当代心理学的趋向与学科。
加德纳·墨菲
加德纳·墨菲 [Gardner Murphy 1895.07.08-1979.03.1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奇利科西(Chillicothe),逝于美国华盛顿。
他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度过大部分童年时光,深受其母亲家庭的强烈影响。1919-1923 年就学于浩其柯斯学院以及耶鲁、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1923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1925 年担任过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员职位。1926 年和后来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露易丝(Lois Barclay, 1902-2003)结婚。1920-1940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0-1952 年在纽约市立大学创办心理学系,并任系主任。1952 年起任门宁格基金会研究所所长。1967 年退休后,又接受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职位,直至 1973 年。
墨菲在心理学界的影响最初是通过他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随后他便转入了社会心理学研究,1931 年出版《实验社会心理学》一书,获哥伦比亚大学的巴特勒奖。墨菲从社会心理学入手,深入研究人格问题,提出了“生物社会的人格理论”。认为将心理学与生物科学或社会科学分离的做法不仅是武断的,而且可能是有害的。心理学研究整个人,所以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在人格中是统一的。他企图以此理论为基础来整合所有的人格理论。
墨菲还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史家之一。其《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与 E.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齐名。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由于他善于启发学生的研究精神,据统计,他创办的纽约市大学心理学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同美国各大学心理学系比较,是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最多的一个系。
他是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1944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 年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章。他还曾任美国东部心理学会、美国西南部心理学会、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伦敦心理研究协会和美国心理研究协会主席。他的出版物包括 25 本书和 100 多篇论文。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读后感想。
日更小说没得时间了,就更新一下日记。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看完了,从昨天开始,趁着下班后的三个半小时,以及午休、上下班通勤地铁上的几个小时,23万字的书两三口气读完了。
原以为是一本真实的精神病院医生手记,但书读到最后,越看出了书存在的戏剧成分,看完整本书后,花了点儿时间查了一下作者。
原来作者不是精神病院实习医生,而是心理学硕士,但这本手记里的几个故事取材于真实案例,只是贯穿全文的人物“齐素”、精神病院的几位医生护士、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是虚构的,是作者对精神病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的一个意象。
作者用真实素材,把自己对精神病和社会的思考融合成中心人物,揉进故事里,去升华主题,让读者以精神病医生的视角,在充满对精神病患者的仁爱宽容的氛围下,去理解精神病患和精神病医生的世界,去思考整个社会与精神病的关系,去思考在并不对精神病宽容的社会,精神病患者何去何从,精神病医生何去何从的问题。
故事讲到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本质的问题,一个把既是“深渊”又是“神泽”的天赋精神大师“齐素”逼至绝境的问题:
即使是“正常”人甚至是快乐中枢神经异常发达的人(比普通人更易感到快乐),都能被社会上“正常群体”的异样目光和对待逼至绝境,那些在精神病医生的治疗下痊愈,重新走进社会的精神病患者,该如何抵挡得住“正常群众”的疯狂?
到最后,这个问题都没有答案。
精神病医生一次次地治愈来到他们面前求救的患者,患者出了精神病医院,回到群体里,又再次被群体的眼神议论和行为逼疯,于是患者一次次地回到精神病院,有些患者甚至不再自救。
精神病医生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劳?
精神病的治愈,究竟何去何从?
是不是当“正常群体”意识到,精神病并不罕见,精神病就在身边,甚至自己身上就多少有点儿精神病时,他们才能对精神病患者更宽容呢,他们才能接纳那些被治愈的重新回归群体的精神病患者?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看完了,从昨天开始,趁着下班后的三个半小时,以及午休、上下班通勤地铁上的几个小时,23万字的书两三口气读完了。
原以为是一本真实的精神病院医生手记,但书读到最后,越看出了书存在的戏剧成分,看完整本书后,花了点儿时间查了一下作者。
原来作者不是精神病院实习医生,而是心理学硕士,但这本手记里的几个故事取材于真实案例,只是贯穿全文的人物“齐素”、精神病院的几位医生护士、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是虚构的,是作者对精神病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的一个意象。
作者用真实素材,把自己对精神病和社会的思考融合成中心人物,揉进故事里,去升华主题,让读者以精神病医生的视角,在充满对精神病患者的仁爱宽容的氛围下,去理解精神病患和精神病医生的世界,去思考整个社会与精神病的关系,去思考在并不对精神病宽容的社会,精神病患者何去何从,精神病医生何去何从的问题。
故事讲到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本质的问题,一个把既是“深渊”又是“神泽”的天赋精神大师“齐素”逼至绝境的问题:
即使是“正常”人甚至是快乐中枢神经异常发达的人(比普通人更易感到快乐),都能被社会上“正常群体”的异样目光和对待逼至绝境,那些在精神病医生的治疗下痊愈,重新走进社会的精神病患者,该如何抵挡得住“正常群众”的疯狂?
到最后,这个问题都没有答案。
精神病医生一次次地治愈来到他们面前求救的患者,患者出了精神病医院,回到群体里,又再次被群体的眼神议论和行为逼疯,于是患者一次次地回到精神病院,有些患者甚至不再自救。
精神病医生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劳?
精神病的治愈,究竟何去何从?
是不是当“正常群体”意识到,精神病并不罕见,精神病就在身边,甚至自己身上就多少有点儿精神病时,他们才能对精神病患者更宽容呢,他们才能接纳那些被治愈的重新回归群体的精神病患者?
结合精神病学写关于《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疗师本身,这是两个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个是国王,一个只是普通
的治疗师,
国王的性格不仅内向,
还容易愤怒,
总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这种因为身份差异带来的个性碰撞也成为影片的亮点。
治疗师罗格的
角色在这个碰撞过程中显得尤为出彩,
他并没有因为治疗对象是国王
而卑躬屈膝,
他要求国王打破常规,
到自己简陋的治疗室来接受治疗,
一副
"
我的地盘听我的
"
的架势,
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诚恳,
最
终打开了国王坚固的心扉,
找到了国王幼年的心理阴影。
他甚至故意
激怒国王,
让国王流利地说出骂人的话。
而正是这种不卑不亢的真诚
交流,让莱昂纳尔获得了尊重,国王也把他当成了一生的好友。
但最重要的还是约克公爵自己,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约克公爵,后
来的乔治六世国王,正是他的坚毅、勇敢、自信,他的坚持不懈,不
甘于向命运屈服,才成就了自己伟大的命运。相信自己,别说自己不
行。有时,自信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穷水尽为柳暗
花明,
让你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海伦·凯勒克服身体的残
疾,成就了一个作家的梦想;贝多芬双耳失聪,却用自己的心灵去捕
捉音乐的灵感,
谱写出震撼世人的交响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
说过:“没有信心,人什么也不能做,甚至连一步也动不了。”影片
中的主人公约克公爵正是靠自己的自信和罗格医生的帮助,
才成就了
伟大的国王的演讲。
首先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乔治六世为克服口吃所做的努
力以及对国家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他是我在这部作品中最敬佩的人。
而《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大奖,我想主要也是
看在其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和责任感。
乔治明知自己口吃,
但是还是执意要发表圣诞演讲。因为这对于鼓舞士气,稳定民心,战
胜法西斯德国很重要。
看起来只是一篇演讲,
其背后体现的是国王的
国家责任感。
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是他战胜自己的动力源泉。
这
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有责任感,要敢于担当,不要轻言放弃,只要
努力就会有奇迹。其中有一个场景,乔治在排练圣诞演讲的时候,矫
正师故意坐在几任国王坐过的椅子上,
来挑战乔治的价值观,
让他看
淡。乔治被激怒了,后来矫正师站起来说“你有高贵的品格,过人的
勇气,我相信你会称为一个好的国王”
。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如果
想做成一件事,不一定品格多么高贵,但是要具有良好的品格。推而
广之,口吃者的心理不是很健康,人格也不是很健全,但是可以通过
努力,使得自己心智成熟起来;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人格健全起来,
这样就会有勇气去担当。
无形中就会有一股力量来促使着你,
帮助着
你把事情做好。不管是谁,克服内心的恐惧,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战
胜自我,很多时候,就在于坚持。
另外从乔治六世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
时自己怎么无面对,
坦然自信乐观的心理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或多或
少都有心理缺陷、
胆小、
怯懦、
不自信等等。
问题在于是否敢于面对、
是否担当。
有时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
只有我们自己愿意敞开心
扉,才能让愿意帮助你的人窥见、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影片中艾伯特
在父亲的光环下胆怯寡言,
在兄长的不屑和嘲笑下丧失信心。
因而他
害怕面对父亲、兄长和公众。所以,首要因素就是自己必须愿意解开。
的治疗师,
国王的性格不仅内向,
还容易愤怒,
总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这种因为身份差异带来的个性碰撞也成为影片的亮点。
治疗师罗格的
角色在这个碰撞过程中显得尤为出彩,
他并没有因为治疗对象是国王
而卑躬屈膝,
他要求国王打破常规,
到自己简陋的治疗室来接受治疗,
一副
"
我的地盘听我的
"
的架势,
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诚恳,
最
终打开了国王坚固的心扉,
找到了国王幼年的心理阴影。
他甚至故意
激怒国王,
让国王流利地说出骂人的话。
而正是这种不卑不亢的真诚
交流,让莱昂纳尔获得了尊重,国王也把他当成了一生的好友。
但最重要的还是约克公爵自己,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约克公爵,后
来的乔治六世国王,正是他的坚毅、勇敢、自信,他的坚持不懈,不
甘于向命运屈服,才成就了自己伟大的命运。相信自己,别说自己不
行。有时,自信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穷水尽为柳暗
花明,
让你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海伦·凯勒克服身体的残
疾,成就了一个作家的梦想;贝多芬双耳失聪,却用自己的心灵去捕
捉音乐的灵感,
谱写出震撼世人的交响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
说过:“没有信心,人什么也不能做,甚至连一步也动不了。”影片
中的主人公约克公爵正是靠自己的自信和罗格医生的帮助,
才成就了
伟大的国王的演讲。
首先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乔治六世为克服口吃所做的努
力以及对国家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他是我在这部作品中最敬佩的人。
而《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大奖,我想主要也是
看在其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和责任感。
乔治明知自己口吃,
但是还是执意要发表圣诞演讲。因为这对于鼓舞士气,稳定民心,战
胜法西斯德国很重要。
看起来只是一篇演讲,
其背后体现的是国王的
国家责任感。
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是他战胜自己的动力源泉。
这
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有责任感,要敢于担当,不要轻言放弃,只要
努力就会有奇迹。其中有一个场景,乔治在排练圣诞演讲的时候,矫
正师故意坐在几任国王坐过的椅子上,
来挑战乔治的价值观,
让他看
淡。乔治被激怒了,后来矫正师站起来说“你有高贵的品格,过人的
勇气,我相信你会称为一个好的国王”
。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如果
想做成一件事,不一定品格多么高贵,但是要具有良好的品格。推而
广之,口吃者的心理不是很健康,人格也不是很健全,但是可以通过
努力,使得自己心智成熟起来;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人格健全起来,
这样就会有勇气去担当。
无形中就会有一股力量来促使着你,
帮助着
你把事情做好。不管是谁,克服内心的恐惧,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战
胜自我,很多时候,就在于坚持。
另外从乔治六世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
时自己怎么无面对,
坦然自信乐观的心理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或多或
少都有心理缺陷、
胆小、
怯懦、
不自信等等。
问题在于是否敢于面对、
是否担当。
有时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
只有我们自己愿意敞开心
扉,才能让愿意帮助你的人窥见、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影片中艾伯特
在父亲的光环下胆怯寡言,
在兄长的不屑和嘲笑下丧失信心。
因而他
害怕面对父亲、兄长和公众。所以,首要因素就是自己必须愿意解开。
本文标题: 精神病学读后感(结合精神病学写关于《国王的演讲》的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340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