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名著读后感(《长生殿》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1-07 15:16: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8

唐诗三百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

李商隐名著读后感(《长生殿》读后感)

唐诗三百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诗三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三百读后感1

  《唐诗三百首》对我而言,多少会害怕,毕竟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会有一些篇目涉及到,但我仍对他抱深深的敬畏,古人的语言总是短小,却充满了力量,让我们不禁会被深深的迷住,有故事,有情节,有感动,有气魄,有悔恨,有相思之情。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里的诗句。在唐诗里,李商隐的诗歌以用典多、隐晦而著称。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句。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把我们带入美妙的意境。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其实,通过这两句诗,我们还可以发现晚唐衰败的景象。

  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很多,这就是《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读后感2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 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唐诗三百读后感3

  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久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闻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春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具体……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失望。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整。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读后感4

  小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千锤百炼的不朽硕果,更是愉悦我们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上至鬓鬓老者,下到黄发孩提,基本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境界。《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内容都是包罗万象,尽涵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诗,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浩瀚无边的天地,不断领略着人生的真谛,我们本一贫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断接受着冲击,在洗礼中得到充实。

  读《唐诗三百首》里的每一首诗,彷佛都是在阅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从充满诗情画意的字里行间里我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朋友情、母子情、思乡情、爱国情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亦或是豪情壮志的抒怀。下面摘录一些人们朗朗上口的语句回味一番。

  ——朋友情。每每读到李白的《赠汪伦》,我的内心都会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种天真自然,全无矫饰的朋友情谊所触及,朋友间的离别虽苦,但有了你依依不舍的送别,有了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我一定会怀揣着这份深情厚意,昂首前行,虽有丝丝不舍,但内心不在茫然。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之情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自己触手可及朋友是多么值得珍惜。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都会为伟大的母爱所触及心灵,在妈妈给你打点的行装里,在妈妈给你的电话中,充满着妈妈多少揪心的泪、多少美好的祝福。回想一下,我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茁壮成长到成家立业,哪一刻哪一时都离不开母亲的哺育、照料和叮嘱。当我们生病时,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求医问药,忧心如焚;当我们犯错时,她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深怕我们受到一丁点委屈。随着我们不食不语,母亲也懒言少饭。而我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令母亲眉舒目展、喜形于色。再想一想,就算不懂事的我们顶撞过她、伤害过她,而母亲对我们的爱始终不变。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母亲和所有亲人的大爱。

  ——思乡情。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唐诗三百读后感5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

  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书的取材也十分广泛,不拘一格。

  不仅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还有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

  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又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他像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做事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那样含义深刻。

  拿起这本书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

  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吧!

唐诗三百读后感6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

  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

  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绢缎垂挂在山壁上,有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我们应该保护这一切,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

  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

  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已的国家,知道要感谢解放军叔叔们,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焕写的,它让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远、更广,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的,实现自已的理想。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

  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

  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读后感7

  《唐诗三百首》虽然没有童话故事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来了,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如果曾经大受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读后感8

  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唐诗三百读后感9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你若想了解唐朝当时社会,你就得去读唐诗;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读唐诗;你想要去了解诗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读他的诗,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田园诗人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他们都留下许许多多经典的诗作。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出的唐朝读书人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读李白的诗,他的诗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艺术。读杜甫的诗,你就能了解唐朝的历史和社会民生。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体现的是自己人生写照,比如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些诗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了解唐朝社会很好的史料。

  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给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我喜爱唐诗。

唐诗三百读后感10

  一阵阵秋风吹去,如同岁月,一去不返。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给我们就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诵读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诉说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那是我国古代的历史,那是我们中国的成长足迹。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我们从小念到大。小时候我们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说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启示。

  《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中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李叔同的《送别》让我们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别子》它其中蕴含着我们能体会到的母爱,和母亲为孩子的无私奉献。

  当你打开《唐诗三百首诵读本》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本书像有魔力一样,让你百看不厌,里面的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当你合上书的那一刹那,觉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画。这幅画既淡雅又浓郁,既有别离也有相会,既有慈爱又有怨狠,这幅画是多么的真实啊!

  我爱《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也爱留传至今的古诗,更爱我们的中国,没有古代人们的智慧,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庄子寓言学生读后感

庄子寓言学生读后感5篇

这本书让人感受到,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高效率,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时间,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庄子寓言学生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庄子寓言学生读后感篇1

《列子·汤问》中有云:“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而后庄周大笔一挥,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春秋战国纷争不休,洋洋洒洒五百余年烽火迭起,诸子百家各施救世之道。十家九流众说纷纭,或曰“法、术、势”,或曰“仁爱礼乐”,或曰“兼爱非攻”。当后世都以为道家万代的光辉要被珠玉在前的“道法自然”遮掩时,只这一笔,宕开属于庄周汪洋恣肆、瑰丽诡谲的酣梦,将南华真人的“逍遥游”铺陈在众生面前。

鲁迅评论其文字“汪洋捭阖、仪态万方”,光从此句同样能窥探一二。题中“逍遥”二字,悠哉游哉,流转天地不受拘,大可归无为之最高。《齐物论》说秋毫大、太山小、殇子寿、彭祖夭。《人间世》中有支离疏,《德充符》中便以跂支离无脤、瓮大瘿与之相应。《大宗师》里息以踵的真人形象跃然纸上,《应帝王》中儵、忽试凿七窍。再折身来看《逍遥游》,以鱼卵表大鱼、以微小说穷尽。这种种读来莫不叹奇诡!惜我笔拙,借来王蒙一句评说:“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

若说知名度可与“北冥有鱼”相提并论的,不知看官可曾听闻“庄周梦蝶”?

在《齐物论》的末尾记录了一场镜花水月。昔者,庄周梦为蝴蝶。忽忘此身为蝶为周,栩栩然也,蘧蘧然也。这故事不可谓不美,否则何来徐夤的“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清人张潮于《幽梦影》中有一妙语:“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然我不觉。萧纲《十空·如梦》诗说:“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恰是如此道理。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鱼乐否?这是个古往今来无从解释的命题,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逻辑上来看,这场交锋似乎是惠施占了上风,而庄周不过凭诡辩取胜。俗话说得好,此一时彼一时,带入这场漆园梦亦是如此。而今千百年已过,回首那纷乱的世代,先秦百家争鸣的盛况早已凋零,漆园梦中的蝴蝶徐徐陨落,再看那濠梁之上,早已无人结伴同游。天道有常,时光荏苒,不禁叫人扼腕叹息。——究竟是庄周幸,还是蝴蝶幸?

没有说法,毕竟无人参透这大道。《齐物论》中有云:“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不正是印证了他那句“天地与我

庄子寓言学生读后感篇2

四月桃花芳菲之际,我第一次与《庄子》相遇。

那天在图书馆,爸爸执意让我借下这本《庄子》,对于古典名著,我一直提不起兴趣,但是易中天的这部中华经典故事系列,精心挑选23个经典故事,36幅匠心打磨的古典插画,重塑更加现代化的庄子形象。它确确实实地改变了我对古典名著的看法。就在所有诗人都认为是“桃花蘸水,春意将老”的芳菲四月里,我却在书香里找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领域。

庄子,原名庄周。他写这书的时候,已年过七十。庄子一生贫穷潦倒,但在书里却不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不写达官贵族们的宫斗琐事,这个可会讲故事的老头只写了一些大自然中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看似无关联却紧扣着结尾以水为鉴的道教,成为了传世名作中的不朽之籍。再加上易中天先生的现代文注解,让我对这本传世名作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那一个“农场的故事”。这一章概括了整本书中的思想源泉,里面讲了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农场的故事”这一大章里分为几个小故事。以“沉默的猪”为例。说到有只猪要给先祖祭祀,拿去牺牲,于是猪不乐意了,官员劝他说:“猪啊猪,你为什么不开心呢?你将会被庄重地放在雕花的瓷盘里。拿最好的白布铺在桌上,你看怎么样?”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庄子的意思也不难理解,一只猪,最好的待遇就是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而不是什么雕花的盘子。道理人人都懂,但当今社会许多人却做不到。名利是很重要,可在生命面前却什么都不是,但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却为了名利与名声丢掉了本心。他们的结局不也和这头猪一模一样吗?

是啊,在这一章最后的故事当中,庄子拿马举例,最后一句“此马只真性情也”道破了真谛。无拘无束的在田野上奔跑,才是马刻在骨子里的天性。我们不也一样吗?

我认为事实上沉默的猪、飞驰的马,乃至庄子及整个道家要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因此最重要的是无拘无束,活出自己的真性情,那才叫无愧于人生!

庄子寓言学生读后感篇3

神人离形析体,混一无功。无形无相,名实攸同。大者有大之用,小者有小之用。二者各得其欲,是以无用以为天下用。况鳞羽文章而获死,珠玉光明而蒙尘。何弊弊于天下邪?尧犹怅然于姑射之人。有不龟手之药者,于宋则洴澼絖为用,于吴则裂土封邦为用,非无用长于大用乎?黄金者,多于亚墨利加,而输于欧亚之陆,是岂一隅之物用于天下。若大瓠虑以为樽,浮于沧溟之上,因马尼拉航线,易以黄金,岂非大用之用哉。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何故?譬如一人言有甲,而听者亦以为有甲。究此二甲,竟非同甲,故隙生而怨成。且是非之言,多是此类。白所以命色,而马所以命形。命色者非命形也,故白马非马。而庄子则谓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盖马者现量也,非命形也。白者,比量也。非马者,即非以马为马之马也,亦是比量。二皆非马,则争自绝矣。此章炳麟以唯识解之。

使我与若辨,若胜我,则若果是邪?若不胜我,则我果是邪?方始也,若知果胜我,则知之先也。若不知果胜我,则知之后也。果无变也。所谓是不是,然不然,指不指,是以穷年以逐末。丽之姬泣时安知后以为悔也,而李斯安知所求者不过黄门犬也?

昔李君明作准以定数,作六十律以为中吕反生黄钟。乃循蕤宾重上之法,终于南事之率。然则蕤宾下生之法,亦生律吕,何弃之不用邪?盖因蕤宾下生,则减于四寸五分。四寸五分者,清黄钟之数也。夫减于标准者,犹如淮北之枳,其实不同矣。黄钟定九寸,林钟则六寸。黄钟定八十一寸,林钟则五十四寸,余者莫不循黄钟而动。旋相为宫则五音成,五音莫不循宫而动,此所谓反者道之动。夫律吕,皆追黄钟。黄钟乃律吕之定数,衍生之准则也。不知准则不知律,故有道而物成也。

方我之生也,成我之元素亦有,方我之死也,成我之元素亦非无。然则火传于薪,不知其尽,而甲薪之火与乙薪之火焉有同异,又上流之水与下流之水焉有异同。则元素在此与在彼有何同异。若参商邪?四时也,县解也。安期生,王子乔,莫不为世俗所求也。长生也,不可得。长乐也,亦不可得。长乐未央亦一代之精神也。

庄子寓言学生读后感篇4

在那个纷乱的战国时代,诞生了一位神人。他逍遥自在,不惧生活的窘迫,不被名与利束缚,追求心中的大道,他超越了世俗,保持着内心永远的宁静,他就是庄子。

庄子的洒脱,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

庄子的洒脱来自于他对名与利的超越。听过这样的故事:有次庄子去梁国,找他的朋友惠子,惠子当时身居宰相的高位,听到众人说庄子的能力在他之上,可能会代替他的位置,惠子一下子就慌了,连忙派人全城搜捕庄子,可庄子却不请自来,用鹓鹐和猫头鹰的故事告诉惠子自己的志向不在名利。又有楚国人来请庄子出仕,也被庄子用自己宁愿在烂泥里快活的说辞给拒绝。试问天下能有几人能够像庄子一样对名利如此淡泊。天下人大多深陷名利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为着家财万贯,名垂千史,在人世间苦苦挣扎,却在泥潭当中越陷越深,追名逐利的恶性循环永远看不到尽头。可庄子却是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他即使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下,仍是不肯向名与利低头,正是因为他超越了名与利的束缚才达到了自由的境界。

庄子的洒脱也来自于他对生与死的超越。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是气息,居住在形体之中,而死亡不过是又使形体回到了气息,是经历过一生之后的解脱和长眠。面对亲人的去世,他能放声高歌,而不是在亲人离世的悲伤中痛哭,这种洒脱便是来自于他对生死的看淡。生与死连接着两个世界,庄子看透了生的喜悦也看透了死之后的长眠,他一生逍遥自由,既不乐生也不哀死,倘若世人都能像庄子一样看透,生活之中也会少很多哀声吧。

庄子的洒脱还来自于他对道的理解与超越。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他将道的含义尽情诠释。《庖丁解牛》中很好的展示他的志向,那就是顺其自然。当然庄子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过生活,而是跟着生活,从不妄为,只是独处陋室,耕于田野便也同样乐得自在。至于他对道的超越,那便是他那种逍遥不羁的人生态度,那种高深的境界,实在是众人难以到达的地步。

我们虽不是庄子,也很难达到他的境界,但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学习庄子,学习他的洒脱,学习他的超越。摆脱名利与生死的束缚,踏遍红尘看透红尘,永驻内心的静谧。

庄子寓言学生读后感篇5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1

  赋予文字的灵魂 —读《唐诗宋词》有感 在我看来,现代人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古人那种字名经典、扣人心弦的文笔来。 最近我喜欢上了读唐诗宋词,觉得它们字字句句都是在用绵绵不尽的思想情感来写的。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让人一读就感觉到了诗人那种无法言尽的忧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结尾句,更是将心中逆流成河的愁绪发泄了出来!再看看苏轼为悼念元配妻子王弗的词:“……纵使相适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让我想到了他在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中的颓废与失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让读的人也不知不觉掉下泪来,那种渗进五脏六腑的痛,被表现得酣畅淋漓。

  怪不得呢,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的精粹。几十个字,虽短,却成为了被世人赞颂的经典之作。不说诗人词人们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字,单凭他们的真情实感,或是表达了一种哲理,或是一种情绪,一件事,就能打动读者。像“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惆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惘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思念……这些绵绵不尽的思想感情,赋予了文字动人的灵魂。 有些诗或词,则与以上的不同,它赋予文字的灵魂是哲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在一边沉醉在夕阳时的美丽中,一边又陷入已进黄昏的失意。在赞美夕阳的同时,又告诫大家要珍惜时间,不要错过了人生的大好光景。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借景抒情,告诫人们只有努力上进才能取得成就。 你感受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了吗?或大气或唯美的字里行间,都注入了诗人词人们无限的真情,才得以引人入胜。但空有真情不行,得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真正的“文学”。 让我们在阅读《唐诗宋词》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朝着古人们的字名经典迈进吧!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2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rd

  “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3

  古典诗词,是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是流传百代依然至纯的情感。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情感库藏,是历代中国人灵魂深处的至爱。惬意人生,哪能无诗词相伴在这个年代,幸好还有古诗词,让我们去追忆曾经的美好……

  我喜欢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如挟天风雨扑面而来,有谁能写出这样的豪气与悲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曾让多少踌躇满志之人听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纯的爱情,又令多少的青春男女深深向往这就是李白,他有济世之才,也有济世之志,可他一生仗剑天涯,寄情山水,浪漫豪放,酒和诗才是他最好的伙伴。

  我喜欢李商隐的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诗人将浓浓的痴情化作奔流的江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论是锦瑟华年,还是如玉如珠,最终换来的却是一片怅惘。“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感叹贾谊的才华无法施展,也哀叹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叹息,夕阳的余晖悄悄袭来,将世世代代的人击中,引起无数的伤感。

  我喜欢苏轼的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种徘徊在字里行间的淡淡忧愁,是如此震撼人的心灵!“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山水中品咂人生的况味,令人荡气回肠!但苏轼总算是一个重情的才子,“不凄凉,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王弗的病逝将两人的幸福终结。苏轼与王弗,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也算得上是一段人间佳话了。

  我最爱的是纳兰性德,我爱他的文武双全,爱他的虽生于富贵之家,却从不追求声色犬马,从不沉湎于风花雪月的独特。他的词太美了!“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于凄凉清怨的氛围中叹流水落花易逝,孤清岁月无情,真是哀婉动人,情真意切!“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一场古时候的思念,一个谢娘的故事,或许思念真的是从一座谢桥走向另一座谢桥,在不经意间品味思念似醉非醉的感觉。“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每个词、每个字都能让你体会到灵魂深处的战栗,那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这种细腻,这种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他是一个奇特的男子,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他是情深不寿的最典型代表,生命短暂却磨难重重;他是古来难得一见的情种,也是受尽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一尺华丽,三寸忧伤!

  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了。读这些古诗词的时候,自豪之情会油然而生,这就是中国人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4

  我喜欢宋词,喜欢她豪放,喜欢她哀婉,喜欢她清丽,喜欢她壮美……

  宋词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香。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无论是词还是词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词、词如人、人词合一的境界,你须小酌慢饮,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他年重读,更是回味无穷。

  宋词是一盏新沏的茶,芬芳淡雅。“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拂面不寒杨柳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帘幽梦”,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遐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的萧瑟又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种时候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宋词就像是一湾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细雨的古巷中,撑着油纸伞,满怀期待。恰在此时,逢着了一个和你一样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伤,更有丁香花一样的颜色和丁香花一样的芬芳。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心头滴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如一山西大汉持巨爵、弹铁铮,引吭高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数次遭贬,一生飘零,空有满腹经纶的苏轼怎能不感慨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事业无成呢?这时,词人们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随着他们的慷慨激昂,你也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也有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此词不可念,念之人肠断!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入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是良师、是益友、是恋人。她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

  《唐诗宋词》读后感1000字5

  我从5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五年多。在这几年中,我渐渐品味到了唐诗的优美,寓意深厚的宋词我也熟记在心。现在,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去领略唐诗宋词中的古人生活吧。

  快乐孩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宋词。刚开始背宋词时,大部分词句我都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遇见这两句。两位哥哥在劳作,幼小的弟弟在溪边剥莲蓬玩乐。不用看注释、不用问妈妈,读一遍就明白了它们的意思。读着读着,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在那温暖的阳光下,我戴着鲜花和绿草做成的花环和词中的小弟弟一起趴在河边剥莲蓬。啊,那莲蓬怎么那么甜!

  古诗词中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明媚春光中,孩子在追逐一只飞翔的黄蝴蝶,虽然蝴蝶飞入了同样是黄色的菜花中再也寻不着了,可我想那个小朋友一定会愉快地再去追另一只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炎炎夏日,牧童在牛背上放声高唱,歌声在树林中久久回荡,也仿佛荡进了我的心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秋天,夜深人静中那几点忽明忽暗的灯光是什么?那是家中孩子正在斗蟋蟀呢。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照样不闲着,你看“稚子金盆脱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他们将铜盆里的冰凿下来用丝带穿起来当铮玩。春夏秋冬,无论是哪个季节,小朋友们都能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玩耍。

  寂寞佳人

  幼儿园时看《还珠格格》,剧中的小燕子堆着“云鬟雾鬓”的黑发,有着“人面桃花”般的红润脸颊。她每天都开开心心、嘻嘻哈哈,看得我羡慕不已。等读了唐诗宋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代的佳人们哪有这样的自由,她们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受着各种规矩的制约,往往深锁闺房,足不出户。

  秋千应该是古代佳人最爱的游戏了。在那幽居深闺的日子里,荡秋千时偶尔地见一下墙外的景致,对她们来说,也许是像我们出国旅行一样的期待吧。“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如花似玉的佳人坐在秋千上,秋千荡起来了,那长长的裙摆随风飘动,就像仙女下凡一样。那欢快的笑声是不是因为荡起秋千时见到了墙外的广阔世界呢。

  寂寞惆怅是古代佳人的永恒主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14个字把她与爱人分别后内心的愁苦和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无数古代佳人的痛。不得以和亲人们分别,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有的只是一天天一日日无穷地期盼。真愿时空能穿越,让这些佳人们“蓦然回首”时就能在“灯火阑珊处”见到心爱之人。

  真心英雄

  读唐诗宋词,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是诗词中有关英雄的描写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广将军听到了风吹草动中的一声异响。他急忙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去寻找昨夜将军射出的箭,发现箭头已深深地嵌入了石棱中。李广将军随手一射就让箭入石三分,这臂力太令人惊叹了。有李广将军在,琅琊榜上的高手们都得纷纷靠后了吧!

  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英雄的描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壮志豪情; “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这是三国周瑜的智谋与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们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英勇决心。

  诗人们不但用诗词来刻画与赞誉英雄,大多诗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英雄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献身国家恢复故土的雄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爱国情怀。就连瘦弱的李清照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年前的历史已经渐渐远去,但我们仍能从诗作中感受到古人的冲天豪气。我的心中也有一个英雄梦,我将以努力和坚持为利剑成就我心中的梦想。

;
本文标题: 李商隐名著读后感(《长生殿》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24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笔和墨水壶读后感20O字(笔和墨水壶读后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读后感(制止餐饮浪费的原因和好处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