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的门道读后感3000(读《养花》有感)

发布时间: 2025-01-07 11:00: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读后感,踩着周六加班的点才鼓起勇气敲下这文章的第一句话。学习这件事果真不是跟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学习贵在坚持,难也在坚...

评课的门道读后感3000(读《养花》有感)

《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读后感

  踩着周六加班的点才鼓起勇气敲下这文章的第一句话。学习这件事果真不是跟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学习贵在坚持,难也在坚持。你看,我的本书读书时长7时6分,当前进度才82%,但其实呢,这本书我却是看了大半个月了,真的很惭愧。学习上我真的没有那股狠劲。我还总是喜欢废话连篇的抒情,还是就着当前进度写写读后感才实在。

  《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这本书从产品作为互联网企业长期跑赢的核心和基础入手,从而引出互联网产品经理承担着“设计好的互联网产品”的伟大使命,如此全文便围绕着产品经理这一视角切入。从三圈定位的产品经理模型分析、小白产品经理、到理想产品经理的诞生,发展成为执行力驱动,有产品视角的一年级产品经理;用户价值驱动,有沟通能力的二年级产品经理;再晋升为具备产品运营和规划视角的三年级产品经理。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做、看、悟产品,由浅入深,让我对互联网产品经理以及互联网产品的各个环节有了完整的认知。

  “产品是手段,人是目的”用户是目的,不是去改变的对象。用户也是价值诉求的重点,不是证明能力的某种手段。用户越来越多的被产品定义了,同时也在让产品更加趋于社交化,服务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往往是这样的产品,才越来越有价值。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技术来赞美生活,让产品微笑价值最大化。

  互联网需要产品经理,从美国互联网创业者乔布斯,到中国创业者腾讯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天使投资人蔡文胜、58同城姚劲波等,他们是中国草根互联网的崛起。说起中国的互联网,我们就不得不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他们分别代表了互联网的三种盈利模式。所谓盈利模式即向谁收钱!百度是向企业收钱(to

  B),腾讯是向用户收钱(to C),阿里巴巴是企业和用户进行交易,他来收取佣金(B to C)。

  而当你决定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之后,你需要对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做出分析。你要有一个的职业规划。首先,选一个你喜欢的行业;其次,在这个行业中选一个你的职业;最后,选一个公司起步。

  其实职业起步很简单,做一个面试官没法拒绝的人。而你需要这些能力:如下图。从这些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产品策划、运营和项目管理好像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沟通、执行力、学习能力等次之。官方说法,产品经理是产品的第一负责人,调研用户、确定需求、规划产品和执行落地等。但事实上,大部分产品经理做的是打杂的事情,70%的时间在抢资源、做沟通,还有30%的时间做一点儿我们认为的“正事”。都说阿里是运营驱动,百度是技术驱动,腾讯是产品驱动。在BAT,产品经理的权限和职能也不相同。

  一个职位的核心能力是能够让你区别于其他职位,并且能让不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看到的门槛。这种门槛或者叫做不可替代性,其实就是职业价值。我们试着从主流的三圈能力模型去分析,一个初级的产品经理需要准备的能力:用户体验,技术能力,商业思维。

  用户体验。在场景、需求和动机三个维度进行培养用户体验能力,能够还原场景,通过用户需求了解动机。同时提升一些专业的技能。

  技术能力。懂技术=沟通能力。基本上,我们认为产品经理必须具备用户调研和需求分析、PRD/MRD撰写、原型绘制、流程绘制和数据逻辑处理的能力。在计算机方面,建议大家至少要学会HTML、CSS和JS的知识,在数据字典、数据架构和服务器配置方面有所了解,知道所谓的“发布上线”是什么意思。

  商业思维。它比产品思维涵盖的更多,需要看行业、格局、生态,并且通过产品打出自己的空间。其中雷军的“口碑”和周鸿伟的“免费”最具代表。

  当你开始准备做一个产品经理之后,那么你就开启了产品经理之路,而破除小白产品经理的视角是通往一个合格产品经理的必由之路。多尝试,多体验,不要怕,不紧不慢,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出产品的感觉。广泛的体验产品,庖丁解牛一样去观察产品,是从一个小白用户转化为职业产品经理的重要一步。

  理想产品经理为自己做产品,以自己为中心。产品经理应有3个认知阶段: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用户,意识到自己是用户并力图剥离用户视角,意识到自己是用户并融入用户的真实视角去考虑问题。不要再把无知当创意了,需要走上正确的产品经理学习路径:认识产品(Recognize)、还原产品(Analysis)和创造产品(Creative)的RAC模型。通过RAC培养产品感觉并达到以下目标:

  破除小白产品经理视角和理想产品经理思维后,我们来看看晋级后的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一些能力。

  一年级产品经理:执行力驱动,产品感培养。执行力是你的价值所在。说到执行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简单的事情,然后将每件事情做好。至少在时间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4个方面开始改变自己,并为自己构建一个Knowledge

  Map。在这些基础上,再通过上面说的RAC模型培养产品感觉。

  “产品更像种韭菜,种下去,给肥料和水,长出来一茬儿,剪下来,再长一茬儿”一年级产品经理在懂得管理需求的`同时,更需要懂得管理版本。版本需要封闭,没有封闭的版本是永远无法完成的版本。MVP(最小可行化产品)是一个比较符合产品发展规律的概念,设计原则有用户排序和功能排序两个部分。

  二年级产品经理:用户价值驱动,沟通能力培养。学会定义流程和产品,把用户需求翻译成产品需求你需要具备(1)讲故事的能力,(2)抽象能力,(3)逻辑能力,(4)文档写作能力。其中针对第四点写作能力提出翻译神器PRD的几点原则要领,如下图。当二年级产品经理在具备以上几点能力时,同时应有好“人品”,一个不能保护研发、不能管理需求的产品经理是“不被需要的产品经理”。沟通能力≠会说,要换位思考,用技术、运营的思维去沟通。

  “没有丑死的产品,只有难用死的产品”,对于产品来说不是外观是否好看,而是核心流程是否坚挺。流程是骨,交互是肉,肉可多可少,可美可丑,但骨不能歪,不能断。

  三年级产品经理:运营和规划。从更加广泛的用户、市场、未来、竞争者和合作者视角去考虑产品发展,通过运营让产品微笑价值最大化。

  高阶产品经理应具备对BAT和行业生态的认知与迅速“阅读能力”。应更关注横纵向的产品变化,横向即指竞争对手的产品、行业格局和蓝图,纵向即指产品前世今生、未来规划。而用户体验要素的分析法则把产品分为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表现层是指视觉体验;框架层是指页面设计,也是我们说的原型;结构层是指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范围层是指我们对产品的范围定义,通常是PRD和内容需求;战略层通常是指产品的整体目标、用户需求和在行业中的机会。

  产品设计与迭代视角做产品。我们常说,0到1是本质的改变,因为你破壳而出,成为一个可以不断迭代的存在。而1到N是随着环境和时间自然而然地生长。就像人一样,分娩是伟大的时刻,成长是不断迭代的结果。而互联网的一个思维就是,一边做一边改进,一边改进一边寻找机会。互联网从来不不谋求从0到N的改变,我们只追求从0到1的改变。

  不尊重产品的规律没有关系,多交点学费而已。除了要遵循从0到1的产品设计规律,产品设计还需要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大公司大部分标榜敏捷开发(Scrum),它的做法是先有场景和故事,通过故事拆解出功能点,最终归入某个版本。而小公司推崇“MVP”模式进行迭代的应该是最好的一种迭代方式。故事脉络清晰,功能点燃烧层次分明,容错和纠错成本低,但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决策者能否耐得住寂寞。

  运营视角看产品。分为大运营和小运营,大运营更加偏整体,收入和用户总量、付费率与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值成正比。小运营更加偏具体,一般目标聚集在拉新、促活和留存,可以看出小运营的指标其实描述的是一个产品的质量和黏住用户的能力。而追根到底,产品运营的核心价值就是微笑价值增值,应紧密围绕产品的微笑价值展开,让产品卖点更突出,让用户更爽。

  运营是产品的用户价值最大化的手段,那么话题和品牌也要坚持这一理念,将自己的服务和话题结合起来。总结出早期运营要点。

  操盘与人性视角悟产品。听所有人的意见,看用户的数据,自己做决定。你要做这样的有魅力的操盘手,这样你的产品可能更性感,让人有欲望探索下去,而不是赤裸裸。

  发现需求、优化流程、提升体验,是我们通往产品的自由之路,一切都是从发现需求开始。

《TED演讲的力量》读后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以前从未认真探究过演讲,自然不知道演讲的“门道”。 我以前认知中的演讲不过是一个人在台上手舞足蹈,而台下的观众就冷漠地看着他表演。直到看到那么多的演讲视频上讲者的挥洒自如,面对几千甚至几万人侃侃而谈,如何不让人神往?             
这份感觉在我看到孔子游说众国,诸葛亮舌战群雄之后便更甚了。
      可归根结底真正让我了解演讲喜爱演讲还是这本《TED演讲的力量》。 这本书的题目很有意思,什么事“演讲的力量”?法律的力量是约束,武器的力量是客观上的力量,而什么是“演讲的力量”?“演讲的力量”可以鼓舞人心,也可以让人丧尽斗志。《演讲的力量》是一本由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

读了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也有许多感触,今天就和大家来谈谈我的理解。书中有这样一句引言:受佐伊·安德森之启迪 “生命转瞬即逝,唯有思想、灵感与爱永存。” 而传播这句话的,是语言。我们需要相信这一点,即当我们运用语言的时候,都并非没有力量,相反,任何语言,都拥有力量。而演讲,则是将语言集中起来,释放出能量,从而引起他人共鸣。一间你所熟悉的普普通通的多多媒体教室,学生们依次上台汇报。其中,有一位手指微微蜷起,他的心在以远超出平时的心率不规则跳动。当他踏上讲台,U盘中的PPT完美无缺,一切变得胜券在握。 他笑了。他的声音逐渐变得自信,变得大方,甚至越加流利。那一个个专业的名词术语、那些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理论知识,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难以抗拒对他的敬佩。在讲台上,他如鱼得水,像一位大师的个人秀。他成功了。然而,他失去了听众。作为一个演讲者,他失败了。 ——观众开始抗拒起他做的演讲。

《演讲的力量》一书中所列举的众多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便有以上这种情况在列。“如何让你的演讲变得有力量? “让你的听众接受它。” 正如同赵冰老师说的:在演讲之前我们要把所有的书面语言化为口头语言,应为口头语言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在演讲之前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下同音字的情况,以免引起大家误会,让场面失控。

这本书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阅读去思量,那些我们不曾发现的在公众场合与他人交流时的缺陷都会暴露在眼前。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把书本上的东西看懂熟记,很简单,也是不足以支持你演讲的,若是要想达到“知行合一”即真正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不仅要深思其中的套路,更要付之于实践,这样一定能让你的演讲有所提高。

    “善读此书,并于所行之事,子之说力必有重” 这便是我的读后感,若有不足,敬请大家补充,谢谢大家!

(蔡二少爷)读后感

《蔡二少爷》是一部描述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地主家族的兴衰历程的小说。通过蔡家的二少爷——蔡庆德的视角,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权力腐败和人民的苦难。
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荒诞。在这个社会中,人被分为三六九等,权力和财富决定了一切。蔡家的家族地位高贵,但是他们并没有为人民谋福利,而是以剥削农民为生。他们生活奢侈,道德沦丧,权力腐败,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毒瘤。
另外,书中也展现了人民的苦难。农民们被剥削,被迫为地主阶级服务,生活贫困艰难。在这个社会中,人的尊严被践踏,生命被轻视,贫穷和苦难是人民的常态。
从这本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落后。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同时也要反思我们的社会是否还有封建主义的残余。只有通过不断地进步和改革,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

《养花》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养花》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养花》读后感1

  读《养花》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到老舍爷爷多么爱花呀,虽然他不是专门养花的丁,但他像专门养花的园丁,一样爱花。

  “看着一棵好花因病而死,是件难过的事。”好花要死了,的确令人伤心,不光老舍爷爷这样,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养了好几年的一盆吊兰,不知为什么要死了。我真不希望它死,因为它毕竟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现在要死了,我怎么不伤心呢?

  “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他们。”老舍爷爷的这句话也说得非常对。一般的花草都要人天天来照管,如果你几天不去看它,它就会枯萎。我就有过这么一会经历:爸爸要出差了,再三叮我看管好花草。我嘴里答应得好,可爸爸一出门,就把这件事忘得一干净了。过了几天,我想起了爸爸的叮嘱,连忙去看。糟糕,除了仙人球还活着以外,其余的去全部枯萎了。

  这不正应了老舍爷爷说的“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这句话吗?

  老舍爷爷还有一句话,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就是“看着友人拿自己的成果,心里自然特别喜欢。”我的夜来看吐子了,邻居要我给他们几粒种子,我同意了。看着邻居拿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里的确有说不出的高兴。

  读了《养花》这篇文章,联系自己有喜有忧的实际,我更觉得老舍爷爷讲得有道理。

《养花》读后感2

  《养花》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老舍先生通过自己养花的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我学习了这篇文章,不仅了解了一些养花的知识,而且懂得了一些生活的道理。

  没想到养花也是有大学问的,要根据花的特点来管理,正如作者从实践中摸出的门道那样:“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这些门道,花草养活了,新鲜茂盛,为室内室外增添了美感。我也喜欢养些花草,可我却不注意摸索“门道”,不管“喜阴”还是“喜干”,只一味浇水。只从学了这篇文章,我也懂得了一些养花的知识了。

  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了知识和乐趣,并从中引申出一个哲理——“不劳动,连棵花草都养不活”。使得,劳动创造一切,劳动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这一点我也有过体会。有一次爸爸教我做饭,那一连串的过程搞得我手忙脚乱,但我最终亲手做成了米饭,得到了家人的夸奖,我自己也觉得很好吃,以为那是我自己亲手做的。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有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养花》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老舍写的作品《养花》,读完了这篇文章,使我有了许多感想。

  这篇文章讲的是老舍把养花当做乐趣,通过亲身去做,得到了许多知识。

  确实如此“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以前在我奶家,有一个宽敞的大院子,我奶就在院里种点花或草,但并不种那些名贵的花和草,因为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但如果真让花草自生自灭,那草和花长的也不会发那么枝繁叶茂。我奶家的花草长的茂盛也有一份功劳。在平时,每天写完一篇字,我便到院中浇水施肥,不几天那些花草就长一大块。

  记的有一次,我买了一料丑菊的种子,我便把它种下,天天浇水,盼着它快点大,因为我倒要看看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可产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也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拨子了,可又舍不得。终于在“五·一”节沉睡了,一年的丑菊忽然打了苞,真庆幸没把它扔掉。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养花也想有耐心,从这里也想到老舍也一定是一位有耐心的人,丑菊的花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它娇小美丽极了。

  是啊,种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养花》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养花》这篇文章,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细细地读着,体味着,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的养花实践所体会到养花的乐趣。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收获很大。

  老舍在文章中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这使我感触不小,确实如此,只有喜爱,才会有兴趣。我从小就爱听讲故事,渐渐地喜欢上书。书里不仅有许多我喜欢听的故事,更让我惊讶的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奇花异草。它们为我展现了丰富的大千世界,从此,我便和书成了亲密的好朋友。不过,我看书的时候,不仅是看内容、人物和情节,而是一边看,一边注意优美的词句。这样,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也为自己写作文积攒了一些素材。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是的,花不是一下子能养好的,需要精心挑选花种。动脑筋摸透花的脾气,要天天照管,要浇水施肥,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哪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养花是这样的,学习何尝不是这样。以前,我很懒,连课堂笔记有时记,有时不记,到了考试,东抄西抄,蒙混过关。抱着这样一种态度,结果,我的成绩不是很稳定,这就是我没有付出劳动的缘故。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辛苦的劳动,结果才有一个好的收获。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苦有辣,有酸有甜,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我学习的兴趣。我并不以为学习很累,也并不厌烦学习,因为和老舍养花得到的乐趣一样,我已经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养花》读后感5

  学完养花这一课后,我发现这篇看似只是写花的文章,却饱含着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作者老舍爷爷在文中对花倾注感情,所以他才会因花的病死而伤心,才会把花带入到自己的情感生活里。可见,老舍爷爷是一个多么重感情的人啊!在文中作者写了不少养花的乐趣,老舍爷爷把养花当作了一种娱乐,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些普通的花草虽不名贵,但养起它们却乐在其中。它们是非常普通的花草,它们自己会奋斗,它们不像奇花异草那样娇惯,它们是坚强的花草。人就要像这些花草,会奋斗,会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崎岖不平,处处都面临着挑战,处处都会碰到困难。如果我们全靠着别人的搀扶,即使走到了人生的最高点,也小学读后感作文毫无用处;反之,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挑战重重困难,来到顶点,那么学到的会更多。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老舍爷爷在文中如是写道。人需要奋斗,不能太依赖别人,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有时也需要帮助。人类之间的互爱互助同样也能使我们“更上一层楼”。人要学会奋斗和努力,终究有一天,你也会成功的!

《养花》读后感6

  《养花》主要写老舍先生在自家的院子里养花过程的真切感受,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老舍爷爷的这句话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其实,我也经历过这种事情。那时候我正读三年级一个暑假的下午, 我正在拼装着拼图,太阳火辣辣的,热的人直叫,蚊子“大军”更是令人烦恼不堪,但是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拼装我的拼图,天气太热了,拼装起来相当困难,劲儿使大了,零件往两边滑;劲儿用小了,又粘不牢。涂胶均匀也很难做到。第一次失败了,但是我毫不泄气,再来第二次。我把胶水均匀地抹上拼图,使劲地按在手心下,毫不放松。一秒钟过了、两秒钟过了……一分钟过了、两分钟过了……我的手心里积满了汗水,手又酸又痛,脸上还不停的滴着汗水,我还是坚持不懈地挤压着,连拼图的锐角划破了我的手也不在乎。终于,一幅美丽的拼图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我愉快地想:虽吃了些苦,也是值得的!

  还有记的有一次,天气很寒冷。我家院子里的一棵树被一股寒冷的风吹的垂下了头。我赶紧把绳子把叶子绑在门上,让风吹不到树,我为了不这棵树被风吹到,我几乎把自己的手冻伤了。但是想了一下, 虽然是吃了些苦,但是也值得的!

  读了《养花》这篇课文后,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

《养花》读后感7

  寒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老舍爷爷的作品——《养花》。《养花》这篇课文,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与热情,老舍爷爷对花倾注了很多的感情,把养花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使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多得些知识并不是坏事。“是啊!有知识怎么会是坏处呢?要想尝到学习的甜头,就得要劳动,要付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甘甜。人们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若不劳动,不付出,不尝尽酸甜苦辣,那怎样掌握更多的知识呢?

  ”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没有不劳动就获得的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爷爷的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先苦后甜,我写作文不也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吗?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是多么甜呀!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这句话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试问,不劳动又哪来什么作为呢?

  读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酸咸苦辣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

《养花》读后感8

  学完老舍的《养花》一文,我收获很大。

  “在我工作的时候总是歇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和体力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对于文章里的这段话,我深受感触。现在我们小学生非常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上那么多辅导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钢琴……好不容易做完辅导班的作业,又要做学校作业,等全部完成了,家长还是不放过我们,让我们做好几套习题,使得学习效率极低,甚至有的学生都厌学了,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我觉得,在我们学习累的时候要像老舍先生那样,养几盆花草,浇浇这棵,搬搬那盆。这样会使我们的身心和脑力得到非常好的恢复和调节,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对于这点,我的体会就更深了。以前我不爱学习,看别的同学考九十多分,心里只有羡慕的份。我认为我是个笨蛋。到了考试的时候,拼命复习,蒙混过关,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成绩总不稳定。上五年级的时候,我知道世界上没有笨蛋,只有懒蛋。后来,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在学习上多付出,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坚固学到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会使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在,我的成绩已名列前茅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既懂得了道理,又领悟了好的学习方法。

《养花》读后感9

  今天,我看了著名作家老舍爷爷的一篇散文,《养花》,受益匪浅。觉得劳动是最伟大的,最光荣的,也是最快乐的,不愧把五一称为国际劳动节。

  老舍爷爷在养花中写道;‘花分了根,一棵分为几根,就赠送给朋友一些。看着别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高兴。觉得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这一点,我也是有体验的。我家养了一只母羊,一直是爸爸照看的可我看了《养花》这篇文章,也想亲手养一养这几头牛崽,爸爸说;‘既然你想尝试一下劳动的感受,我就把这一只母羊的饮食起居交给你了。’为了让他们吃好喝好,我总是挑选精美的饭菜给他们送去,可不知怎么,他不吃不喝,整天无精打采,好像有病似的。

  后来,在爸爸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摸熟了羊的生活习性,原来羊最喜欢吃草,我总是到山上去割草,然后亲手喂它们。我从不嫌麻烦。终于有一天早晨,我的劳动获得了回报,这只母羊生了几只小羊羔,我抚摸着小羊羔,这就是我用泪水和汗水换来的成功。

  当伙伴来我家看羊时,我心里美滋滋的,这种快乐不劳动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因为有苦才有甜,有泪更有笑。虽然累些,可看到自己的成绩,也会感到欣慰的,这时往往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劳动是快乐的,这是真理,做一个爱劳动的人吧,它会使你的一生更有意义。

《养花》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一篇著名作者老舍写的文章,名叫《养花》。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通过亲身的养花实践,所体会到的养花的乐趣。读了以后,我有所体会。

  文章中提到了"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以前,我总认为把书本上的知识弄懂了就行。但是有一件事,使我改变了这种想法。一天,我在街上买了几条小金鱼,回来饲养在个玻璃缸里。开始它们成天无忧无虑地在缸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好不得意。可隔几天换水后,却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我有点急了,但又不知为什么,只好问朋友,才知道是换水换得多的原因。这时,我真恨自己,老舍先生就能把几百盆花养得好好的,而自己却连条金鱼也养不活。从此,我更知道生活常识的重要。

  "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文章的这句话,我也是有体会的。每当期末考试前,学习非常紧张。放学回家后,我二话没说,就拿出书本来做起功课来。这种紧张的学习,使我头昏脑胀。不知怎么好,只好到阳台走走,给花除草,给鹦鹉喂食;看看楼下的芳草。也会觉得舒服多了,做功课也似乎特别有灵感,很快就完成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确收获很大,不仅知道了生活常识的重要性,还知道了许多学习的好方法。

《养花》读后感11

  自从我读了老舍的《养花》这篇散文,我不仅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还从中体会到花儿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

  文中“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养花,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做事一样,都要把它当成一种乐趣,要用一种欢快和愉悦的心情来迎接它,不管做的好还是坏,只要你认真做了,你就会为此感到高兴。

  我能把作文写的十分精彩,同学们都很羡慕我,我也为我写的作文感到自豪,骄傲,每次别人不会回答的问题老师们都回让我来回答。在期末考试的成绩通知书上,老师这样写道:“圆圆,你的作文写得很精彩,每次老师让你回答的问题你都能流利地回答出来,你能把人物的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你是我们班的小才女!”,我这小才女的名字可来之不易呀,小时候,别的小朋友刚刚会说话,会认字时,我就写些简单的日记了。有时我没写好,但我一想,我虽然写得不够好,但我已经尽力了,只要我能天天坚持不懈地快乐地写,我一定会写得更好!

  我不聪明,但我很努力,我的成绩都是我努力的结果。我真正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写的“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的深刻含义。

《养花》读后感12

  今天我又学习了老舍写的一篇文章——《养花》。在这篇文章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还明白了一些道理。

  文中“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只有辛勤劳动才有收获。

  养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精心挑选花种需要天天照顾……不付出劳动,那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呢?养花就是这样学习同样是这样在学习的道路上,如果不下苦功,怎么取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呢?

  我能画出那么好看的画。同学们哪里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艰辛!我从五岁起便开始学画画,到现在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当中,每一天我都练习一个小时的绘画,我画过的画都能能装满一屋子呢。

  去年暑假,我在学英语时,记不住单词就早早起来背单词,一背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实在记不住的话就拿起英语本,开始抄英语本抄了一张又一张,眼看着就要抄完了,心里开心极了。打开一看,英语本已经抄了半个本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开学了,同学们听说我记住了那么多单词,都羡慕不已。

  我并不怎么聪明,但我努力,我的好成绩都是通过努力的得来的。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写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的深刻含义。

《养花》读后感13

  读了老舍的《养花》我略有感悟。

  该文记叙了作者老舍的养花经过,之后赠与有人自己的果实,到最后得到的那一句话——“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

  我个人认为,作者说的这句话并不仅仅只是那简简单单的种花乐趣,而是无论你做什么事,只要认真,是出于真心的(喜爱),那么我相信这句话足够作为你成功的原因和之后的总结或是感悟。

  如果说你一个人专心致志的做一项工程,即使是再艰巨,你也只需一心将它当作一种乐趣罢了,当你突破或是完成了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后,你就会感受到那句话中的“喜”和“笑”。然后,又因为中间的某样东西发生了怎样的问题,此时你又会了解当中的“忧”与“泪”的滋味,那是因为悲与喜总是共存的。

  最后,当你杰出并高效率的完成了任务,并得到上司的认可或是称赞,此刻你便有品尝到了“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不知过了多久之后,当你明白了做一件事虽然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但你却可以得到一些知识这个道理之后,也就是明白了最后一句“既需劳动,又长知识”以后,一盆“花”你就算是养成功了。

  感的不多但有这些,也便够了。

《养花》读后感14

  学了老舍先生的≤养花≥后,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更没有一劳永逸的字眼。"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多有哲理呀!不仅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做事的真理。“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就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是呀!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没有不劳动所得的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先生的经历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吗?“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这说得多好呀!同样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永远无法遨游知识的海洋。我以前在写作文的时候,只会胡编乱造一气,草草了事,从来没有真正体会到自己写出一篇作文的成就感。现在,我只是有感而发,真情流露,而不是乱写一气。这样一比较,我觉得我的作文的确比编的略胜一筹,也许这就是写作文的甜头吧!

  学了≤养花≥,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劳动的真实含义:在历尽了众多苦难后,绝对会有幸福降临在你的身上。

《养花》读后感15

  老舍爷爷结合自己养花的实践和体会,谈了养花的乐趣,其中有些地方对我启发很大。老舍爷爷在文中写他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我在班里学习属于中等,妈妈一心想让我挣上游,什么活儿都不让我干,总是说:“你去学习,家务活你别管!”可是我学习了一个钟头后脑子嗡嗡的,学习效果就差了。读了《养花》这篇文章后,我也像老舍爷爷一样,学一个钟头就出屋活动一会,果然效果不错。

  老舍爷爷在《养花》中还写道:“他家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夜里秉烛赏花;花分根,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到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感到特别喜欢。”读到这里,我心想老舍爷爷把自己的东西白送给别人,心里还“特别喜欢”。这不是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吗?我在家里,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属于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疼我、惯我,使我养成了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坏习惯。这怎么和老舍爷爷比呢?今后,我做事心里要想着别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养花》这一篇文章我没白读,老舍爷爷不仅教给我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教我怎样做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读后感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六百字内!要有生活实际!过4个小时就要用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能否治天下姑且不论,那是治国的事情;但是我受到的却是关于治学、读书的启示。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鹤林玉露》(宋·罗大经)卷七(或乙编卷一):
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可见其本义是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赵普的文化水平不高,读书也不多。这从《宋史》(卷二百五十六)的本传中可以知道: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邸,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的读书面十分狭窄,但他的精读《论语》让人感受到读书的真谛,让人知道怎样读书,让人获得建构性阅读的快乐。
何以见得?
先说其精读而感受读书的真谛。一个正常的人一生总要获得一点读书的切身体会吧,获得读书体会的方法自然很多,非赵普一种。可是,赵普精研细读,能化为己有,至于为我所用。他读了《论语》之后,“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这就是学以致用的说明。
一般说来,读书要善于将人家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见识,而“转化”这种“暗箱操作”在心理学上尚不明确是怎样形成的;但是考察赵普“输入”——《论语》和“输出”——“处决如流”,他的这个“暗箱操作”肯定是对《论语》的仔细品读和精细加工。当然,对我们并不直接“治天下”的语文教师而言,选一部有价值的经典进行赵普似的精读,对你的语文教学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这样说自然也源于对语文教师读书现状的考虑。去年年底我应邀到辽宁省的一所著名重点中学评课,上课的老师是我的同龄人,讲《史记》选修课,分析《史记》的人物和语言特点。这种课型我在东北师大附中的时候(2002年)就搞过,请学生课外查找相关文献,课堂上分小组展示研究成果。这位老师的做法和我们当年的做法十分相似。在评课的时候,这位老师总觉得不满意,认为这样的课好像是在骗人。我在交流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大约是1999年的时候,东北师大附中轮值召集东北三省三所著名中学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东北师大附中的课是讲《赤壁赋》,我们就是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做专项研究,课堂汇报学习成果。结果,一个班级40多人,却提交了68篇学习报告,学生在课堂上异常活跃。一位语文出身的校长评价说:“学生要是在中学阶段有这样一次体验,语文还能学不好?”我把这个评价送给了沈阳的这位老师,她勉强同意了我的看法。她的学生为了学习任务,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可以说是对《史记》及其研究的精细阅读,让许多研究成果为我所有,在课堂上又为我所用,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当然,我最看重的,还是学生从中得到了读书的感受。要知道,我们惯常的语文课,很难让学生获得如此真切的读书体会;前提当然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自己就不曾有过这样的体会。
再说让人知道怎样读书。从《鹤林玉露》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可知,他读书面很窄,从《宋史》“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知,他是闭门竟日读书,心无旁骛。
或许,我们在读书面上比赵普宽吧;或许,也有人读书面和赵普差不多的吧!那么,有没有像赵普那样心无旁骛地读书呢?
我若干年前曾在《中国剪报》上看到一幅漫画,就是用线条一笔勾勒出的一本翻开的书,下面写着一句话:“什么是书恐怕谁都知道,但书是什么恐怕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这句精妙的哲理之言道出了读书人的独特感受。
看着张翼健先生手抄的《论语》(他抄了三遍)和给我手抄的《老子》,以及他在抄《论语》时写的感想,我悟得了这样一个门道:读书先抄书。其实这个做法我也是早就体验过的。在大学时,我手抄《孔雀东南飞》并做集注,手抄并翻译《楚辞》,就是这样的尝试。在一线教学时,我总是把课文自己抄写一遍,然后自己分析,把感想写在抄本上。去年我写《忍叫神枪自断魂》一文,为了细读文本,我把老舍的《断魂枪》抄写了一遍。抄写的过程就是精细读书的过程。
古人也常常在读书的时候做标记,记笔记,做卡片。顾炎武的《日知录》就是读书笔记。今人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也是读书的记录整理成的名著。读书的结果可能是美好的,但读书的过程不全是美好的。感受读书过程的美好,需要你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教学中我很关注读写一体。我曾要求我的学生每读书必动笔,也真有一些学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
再说让人获得建构性阅读的快乐。我们从上面引述的《鹤林玉露》和《宋史》中可知,赵普的读书功利性很强,这对于读书而言不是最高境界,甚至连较高境界也算不上。最高境界的读书是不计功利的。但是,在俗世,功利性读书都不易得。
姑且就从读书的功利性谈起吧。读书总是要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见识吧,那就先要知道自己缺什么。在一些场合,总有青年教师向我索要读书目录,我从来不敢给人家开这样的书目。一则自然因为我的读书面和赵普差不多,而且真提出读《论语》这样的书目,人家也未必肯读(因为读细了《论语》的人根本就不会提出让我开书目的要求),一则因为每个人的学养积累都不同,没有一本书或几本书可以解决你的需求问题。
既然每个人已有的学养不同,去读同一本书,收获也因人而异。文化积淀好的,获得的收益大,反之收益就小。当人接受新东西的时候,每个人的学养在起主要作用。学养越高,吸收别人东西的机会就大,反之就小。为什么有时会有“不可理喻”的现象?就是其学养太少,不能被感化,所以“不进盐酱”。
说到底,不管读什么书,都是为了积累自己的学养,这也是功利目的吧。有时倒是这个目的性越强,读书的效果越好。
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件事情。1995年,我工作了十年的时候,愈发感到自己的“存货”不多了,要赶紧“进货”。但当时因为换教材了,最紧迫的就是怎样以教材为核心进行积累。我就把初中、高中的文言文进行了一次梳理,大约耗时一年,手抄了初、高中全部的文言文,还做了对译,写成了《初中文言文学习手册》和《高中文言文学习手册》,共计近70万字,交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朱绍禹、张翼健两位先生在给我写的序言里表扬了我,认为我这是扎实读书。当时我教初中,但高中的文言文我也没有放过。这个做法,当然有功利性,目标十分明确,因为还算扎实地下了笨功夫,收效还真是不错,从此,文言文的功底越发扎实了,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的对象了。
最后我要说,如果语文教师中有人真像赵普那样读书的面很窄,不妨像赵普那样认真精读一部经典,从中真切感受读书的味道、读书的门道,以提升教书的品味,总是好的。
本文标题: 评课的门道读后感3000(读《养花》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23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学校的十周年读后感(校庆心得感想3篇)淘气的泡泡读后感(小淘气的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