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读后感8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2-02 02:3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这篇文章自古以来都是儒家必读经典,解放后历次被选入中学教科书。为您整理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读后感8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这篇文章自古以来都是儒家必读经典,解放后历次被选入中学教科书。为您整理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欢迎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一)

   崇尚儒家学说的封建王朝之历代新君“大赦天下”,贤明智慧的李世民也明确提出“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等,这无不重视人的重要因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里的“人和”是指团结、求大同存小异:“道”是指统治的方向、方法和道理。其次是其文学性强,言简意赅:

  一、作者经过精雕细刻,恰倒好处。增之则累赘,删之则意疏;

  二、骈散结合,琅琅上口。阐述观点用骈句,分析论证用散句;

  三、例证、类比推理的完美结合。既通俗易懂,又韵味无穷;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阐释主张,语言简约,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四、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起承转合,行文流畅,过渡自然,一气呵成;

  五、对比强烈,形成反差,褒贬适宜,泾渭分明。“环而攻之”与“委而去之”,“天下顺之”与“亲戚畔之”……,其韵味无穷,无不突出了“人和”与“道”的重要,更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集中反应。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去思考,面对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特别是面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兜售其“自由”、“人权”的单边主张,大有一统天下之野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它可以狂轰南联盟,审判米洛舍维奇;可以滥炸伊拉克,逮捕萨达姆。侯赛因;可以支持以色列,软禁阿拉法特;可以干涉北朝鲜,制造“威胁论”;。一言以蔽之,“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只要有霸权主义,世界就不会安宁;只要有强权政治,世界就没有绝对的人权。钢舰利炮航母群,战斧爱国隐形机。压迫愈剧,反抗愈烈。恶性循环,恐怖四起。道之何在,权之何存?一贯主张“仁爱、和平”的中华民族韬光养晦,静观其变。武力征服是野蛮,统一天下靠人文。顺应世界潮流,讲求平等互利。我们应继承传统,冷静对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史为鉴,对于帝国主义,我们要从“对着干”、“摸着干”、“韬着干”做起,无论是“唬着干”、“哄着干”都成。只有我们强大了,“道”才能推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才会有希望。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结合我国的改革开放去思考。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增强国力、启迪竞争、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不改革,优胜劣汰便无法实现;不开放,先进技术就无法引进。“三个代表”是对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科学总结和论断,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不囊括了“人和”与“道”的丰富内涵。发展了先进生产力,物质便文明了;掌握了先进文化,精神便文明了;保障了人民群众利益,政权便稳固了。我国几十年的建设飞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无不显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和英明。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还要结合个人的修身养性去思考。莅事者要平安一方,为人者要豁达处世,都要讲“人和”。和蔼可亲、和平仁爱、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是国人有口皆碑的。“广交天下客”、“朋友多了路好走”是和的效应,“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是和的结果。“和”就是同舟共济、通力合作,众志才能成城:“和”就是上下一心、令行禁止,步调才能一致。只有和,道才能实现。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小康社会也才能达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二)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但是这并未阻止他推行“仁政”的脚步,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依然执着的提出 “仁政”。指出“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治国之道。“人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为了进一步说明“人和”的重要性,孟子找到了两种人:“得道”的人和“失道”的人。这两种人都不是普通的个人,而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今天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当今社会上这种“得道”的人实在不在少数,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行走在各行各业,虽然他们不是君主。相信,孟子的思想在今天异彩纷呈,以后更会发扬光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三)

  人活在世间,就应多行善事,广行仁政。事不能做尽,凡事皆要以大众利益为主,这样的人就是得道者,助人者人助之。如果坏事做尽,不休会他人的感受,把一些有害他人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样的人不但害别人也害了自己,最终会导致众叛亲离,人人得尔诛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四)

  曾国藩说过:“成大事者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怎样才能多得助手呢?孟子早在2 300多年前就给出了一个答案,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是说,如果你懂得真正的管理之道,就会有很多人忠诚地支持你,帮助你,甚至连全天下的人都愿意追随在你的身后;否则,就不会有多少人对你忠诚,甚至连夫妻这样的亲人都会与你同床异梦。

  爱是唯一的管理之道。如果你能够懂得爱,你就能够深谙管理学的奥秘。所以,孟子又 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作为一个企业家,你的强大,不是因为你的企业规模有多大,也不是因为你的产业有多么朝阳,甚至也不是因为你的市场营销有多么强势,而是因为员工们和顾客们对你认同、爱护与支持。当一个懂得爱的君子和一个不懂得爱的势利小人对弈的时候,就会因为这样的认同、爱护与支持,出现仁者无敌的文化现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五)

  孟子得出一个结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我不能说刘备在每一件事情上面都做得对,但作为一个义无反顾的反曹英雄,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以赤壁大战这个案例而言,刘备和孙权面对气势汹汹的曹操,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了。

  赤壁大战成就了孙权,成就了周瑜,也给刘备的事业带来了迅速发展的机会。正是因为这次机会,才使得刘备从一员寄人篱下的客将,迅速成为三分天下的王者。不幸的是,刘备并没有最终实现他复兴大汉王朝的梦想。公元223年,汉昭烈帝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他因为痢疾并发症,病逝于白帝城。

  汉昭烈帝是刘备的谥号。为什么称他是汉昭烈帝呢?因为在曹丕篡夺了汉献帝的皇位之后,诸葛亮等人在成都拥立刘备继续做大汉王朝的皇帝。所以,汉献帝并非是大汉王朝的末代皇帝,刘备的儿子刘禅才是。大汉王朝的历史,也并非只有426年,而应该是483年。

  有人说,刘备只是汉献帝的远房亲戚,从血缘关系上,似乎不宜把他看作大汉王朝的皇帝。我却以为不然,因为汉光武帝刘秀,也曾经有过和刘备一样的经历。刘秀在幼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刘备也是从小就成了孤儿。刘秀在少年时代做过农民,刘备在少年时代做过小商贩。刘秀是前朝汉平帝和孺子婴的远房亲戚,刘备也是汉献帝的远房叔叔。刘秀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光武中兴”,如果刘备能够多活20年,谁说他不可以创造出大汉王朝的第二次中兴?虽然刘备在军事谋略方面不如曹操,也不如诸葛亮,但他的领导力却足够与汉光武帝刘秀比肩。从这两位皇帝的谥号上讲,汉光武帝的“光武”与汉昭烈帝的“昭烈”几乎就是同一个意义。只要大汉王朝的国号在继续沿用,以仁爱治理国家的施政纲领还在一脉相承,我们当然应该把蜀汉的历史看作大汉王朝的延续。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皇帝、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而不是什么皇室的血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六)

  读了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觉得孟子真不愧为“亚圣”,对战争的胜败分析得蛮透彻的。遍观此文言文,哲理深刻,文采飞扬,不失为一篇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看都非常精彩的好文章。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当然不会提倡战争。所以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战略后,话题一变,强调“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从而得出“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结论。

  1, 黄沙百战,“人和”至上

  这是孟子所强调的第一点——“人和”至上,不难理解,得人心者得天下嘛!“天时不如地利”这句话说得就有些勉强了。当年诸葛孔明把司马懿诱到一条山谷中——对于诸葛亮来说,这可是绝佳的“地利”:蜀军点燃大火,眼看进退不能的司马懿和大批曹军就要被烧死在山谷中,可此时突然天降大雨,把火浇灭,使曹军得以逃脱,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由此可见“天时”与“地利”是相辅相成的。但“人和”是绝对至上的,没有“人和”的战斗是很难胜利、得民心的。正所谓“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所推崇的“不战而威天下”正是儒家所推崇的。通俗点说,“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跟“强扭的瓜不甜”“致人而不致于人”有点相似,提倡以“仁”或“德”威天下。虽说秦横扫六国、元铁骑踏遍亚洲,二战时德国想以闪电战征服世界,都是以兵革之利威天下的,想“不战而胜”好像不可能。但唐太宗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的人们尊称为“天可汗”,从而完成了唐朝大一统局面。唐太宗没有“动兵革”却“威天下”,正所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是失道寡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得道多助。隋炀帝暴政,游江都、征高丽、修运河,人民怨声载道,于是农民起义不断,国家狼烟四起,隋不久便灭亡了。袁世凯不顾人民的反对,龙袍一披就人模人样地由大军阀变成了皇帝,想维持我国几千年的“帝制”,结果龙椅还没坐热就被赶下了台。寡助之至,一事无成。而中国红军、解放军因为是正义之师,纪律严明,所以有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爱戴,取得抗日、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真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必压邪。正所谓:“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篇文言文,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得“人和”终不还!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七)

  今天在骑车上班的途中,听下载到MP3上的古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有“域民不以封彊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对“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突然联想到建国初期,我们与临国边界划分上有个特点,几乎都是以“山溪之险”为界,尤其是与缅甸、越南、前苏联等国,有些甚至不惜搬回国民为代价,如缅甸。说明我们对古人心得的理解还不够。

  对“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我想应该改为“威天下不仅以兵革之利”才对。如现在的美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

谢谢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别又写孟子的什么东西。谢谢,快啊,
《孟子》读后感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句知看似现在的社会分工关系。想想看,远在古代的人就能有这种思想,能让人不敬佩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感想

如题有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句的感想,要有事例~
2001年5月,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背向的重要规律,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正如本文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如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后果就不堪设想。由词可联想到本文的孟子的两句话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这充分证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革命队伍不断扩大,正是因为他的指导思想深得民心,得人和,所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取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才能成就事业。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作到取信于民。

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有感-450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作者:孟子(约前372——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认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暴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并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达到“黎民不饥不寒”,以缓和阶级矛盾。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教人注重“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形成了唯心主义理论体系,有“亚圣”之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这篇文章自古以来都是儒家必读经典,解放后历次被选入中学教科书。它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其主要的特点是:首先是其思想性强,寓意深远。它告诉统治者要“施仁政,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崇尚儒家学说的封建王朝之历代新君“大赦天下”,贤明智慧的李世民也明确提出“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等,这无不重视人的重要因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里的“人和”是指团结、求大同存小异:“道”是指统治的方向、方法和道理。其次是其文学性强,言简意赅:一、作者经过精雕细刻,恰倒好处。增之则累赘,删之则意疏;二、骈散结合,琅琅上口。阐述观点用骈句,分析论证用散句;三、例证、类比推理的完美结合。既通俗易懂,又韵味无穷;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阐释主张,语言简约,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四、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起承转合,行文流畅,过渡自然,一气呵成;五、对比强烈,形成反差,褒贬适宜,泾渭分明。“环而攻之”与“委而去之”,“天下顺之”与“亲戚畔之”……,其韵味无穷,无不突出了“人和”与“道”的重要,更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集中反应。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去思考,面对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特别是面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兜售其“自由”、“人权”的单边主张,大有一统天下之野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它可以狂轰南联盟,审判米洛舍维奇;可以滥炸伊拉克,逮捕萨达姆。侯赛因;可以支持以色列,软禁阿拉法特;可以干涉北朝鲜,制造“威胁论”;……。一言以蔽之,“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只要有霸权主义,世界就不会安宁;只要有强权政治,世界就没有绝对的人权。钢舰利炮航母群,战斧爱国隐形机。压迫愈剧,反抗愈烈。恶性循环,恐怖四起。道之何在,权之何存?一贯主张“仁爱、和平”的中华民族韬光养晦,静观其变。武力征服是野蛮,统一天下靠人文。顺应世界潮流,讲求平等互利。我们应继承传统,冷静对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史为鉴,对于帝国主义,我们要从“对着干”、“摸着干”、“韬着干”做起,无论是“唬着干”、“哄着干”都成。只有我们强大了,“道”才能推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才会有希望。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结合我国的改革开放去思考。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增强国力、启迪竞争、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不改革,优胜劣汰便无法实现;不开放,先进技术就无法引进。“三个代表”是对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科学总结和论断,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不囊括了“人和”与“道”的丰富内涵。发展了先进生产力,物质便文明了;掌握了先进文化,精神便文明了;保障了人民群众利益,政权便稳固了。我国几十年的建设飞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无不显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和英明。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还要结合个人的修身养性去思考。莅事者要平安一方,为人者要豁达处世,都要讲“人和”。和蔼可亲、和平仁爱、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是国人有口皆碑的。“广交天下客”、“朋友多了路好走”是和的效应,“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是和的结果。“和”就是同舟共济、通力合作,众志才能成城:“和”就是上下一心、令行禁止,步调才能一致。只有和,道才能实现。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小康社会也才能达到。
本文标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读后感8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80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药补益读后感(《本草纲目》读后感500字)315晚会5毛辣条读后感(饮食安全作文20 3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