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英雄的舞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路翎及其作品和创作风格。,2.领会《英雄的舞蹈》的...
选修《英雄的舞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路翎及其作品和创作风格。
2.领会《英雄的舞蹈》的内容与主旨。
3.把握小说展现的社会环境。
【学习重难点】
领会小说的主旨,把握小说展现的社会环境。
【自主探究】
一、知人论世(勾画出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作品以及创作风格)
路翎(1923-1994),男,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两岁时徐家迁至南京。原名徐嗣兴。汉族。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
路翎2岁时生父就病故了,从母姓。路翎的外公家是苏州巨富,童年路翎经常在外公家生活。耳闻目睹舅妗一辈争夺家产,为他日后创作著名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留下了痛切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路翎曾向胡风倾诉:“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绰号叫拖油瓶,我的童年是在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解的爱和憎恨里度过的,匆匆度过的。”
路翎少年时代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1935年入江苏省立江宁中学后,常读上海文学杂志和屠格涅夫的作品。但是,路翎的求学道路并不平坦。1937年冬天,路翎随家入川,就读于国立四川中学,但因思想左倾,在高中二年级时,被学校开除。年仅十六岁的路翎就离开了学校。路翎没有完成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他读过的文学书籍却比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多得多。
1938年,路翎写了一首长诗《妈妈的苦难》,向胡风主编的《七月》投稿,没有发表,但他得到了胡风的鼓励。1939年,路翎的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之后》被胡风采用。发表在1940年的《七月文丛》。这时用“路翎”作笔名。(“路翎”的笔名,是为了纪念初恋对象李露玲。)
胡风称其为“一个疯狂的文学天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崛起的作家中,路翎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批评家曾唐湜这样称赞路翎:“路翎无疑是目前最有才能的,想象力最丰富而又全心充满着火焰似的热情的小说家之一。虽然他的热情像是到处喷射着的,还不够凝练。但也正因为有这一点生涩与未成熟,他的前途也就更不可限量。”李健吾这样形容路翎的风格:“路翎先生让我感到他有一股冲劲儿,长江大河,漩着白浪,可也带着泥沙……他有一股拙劲儿,但是,拙不妨害冲,有时候这两股力量合成一个,形成一个高大气势,在我们的心头盘桓。”
路翎的作品在四十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有青年给路翎写信,信中这样说:“路翎先生,你底火辣辣的热情,你底充沛的生命力,你底精神世界的追求力,拥抱力,惊人地震撼了求进步的青年人的心。”
主要作品:
第一篇小说《朦胧的期待》
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
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
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爱》
话剧剧本《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
作家风格:
路翎是典型的鲁迅的崇拜者,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他就是鲁迅的“粉丝”。路翎在创作思想上的确深受鲁迅的影响:他九岁时开始接触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十一岁接触鲁迅的杂文,纵使是抗战爆发前夕,他流落到武汉,穷困潦倒之时,但仍搜尽衣兜买了一本《鲁迅自选集》,一直珍藏,抗战以后,他有了二十卷本的《鲁迅全集》,便随时翻读着。由此可见,路翎对鲁迅的景仰已到了顶礼膜拜程度,不论是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具体的创作技法上,路翎多师法鲁迅。鲁迅是“心灵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开创者,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反封建的思想。路翎创造性地继承了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体现在斗争目标上便是具有反封建、反压迫、争取民主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他试图通过“原始强力”的描写,去发掘人民精神中的反抗因子。路翎对“原始强力”的解释是“它就是,反抗封建束缚的那种朴素的、自然的、也就常常是冲动性的强烈要求,这种自发性是历史要求下的、自然的产儿,是‘个性解放’的即阶级觉醒的初呈的带血的形态,它是革命斗争和革命领导的基础”,因此在他笔下的末路英雄张小赖面对“现在的生命、丑恶、失望”时,在遭遇到“伤风败俗”的现代文明时,不像阿 Q 那样运用“精神胜利法”折回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以自己哪怕是微薄的力量去做反抗,于是他会“鼓起眼睛来,用那两颗露出的、巨大的眼珠”,露出“那种轻蔑的、讥嘲的、魔鬼似的神情”,“猛力地拍了一下他的惊堂木,而后就拖着腿,点着头,哼着,不再讲下去了。”抑或“拼命地叫喊了一声”“打起拳来”“挥舞起竹棍”。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祝福》里鲁四老爷大骂新党的情节,张小赖的叫喊与鲁四老爷的咬牙切齿是何等的相似。
二、研读文章
1. 快速默读小说,给生字注音,整体感知小说内容。
亲 狎 ( ) 干 瘪 ( ) 刀枪剑 戟 ( ) 显 赫 ( )
厄 ( )运 瘦 削 ( ) 蹂躏 ( ) 眩 ( )晕 瞥 ( )见
2.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一边读文章,一边勾画表明小说社会环境的语句,试分析小说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社会环境。
2.文中一再强调“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及“毛毛雨”和“何日君再来”,试结合文本具体语句分析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3.阅读作品必须知人论世,而不能只根据作品的内容主观臆测其主旨。路翎是典型的鲁迅的崇拜者,在创作思想上深受鲁迅的影响,结合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等作品,探究本文的主旨。
英雄故事读后感300字
英雄故事总能给我们正能量,鞭策着我们。读完这些故事,读者们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往下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英雄故事读后感300字,希望你喜欢。
英雄故事读后感300字篇一自从我读了王二小的故事,这一篇故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是流着泪把它看完的。
王二小是一名儿童团员,他一边给地主放牛,一边给八路军站岗放哨。有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他们看见了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便把他叫来,叫王二小带他们去卧虎沟。聪明的王二小为了乡亲们的安全,假装给鬼子带路,他心里想,你们别得意,等会有你们好受的。他走在前面,敌人跟在后面。他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里。当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时,敌人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就生气的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八路军迅速地跑下山狠狠地把敌人都消灭了。十三岁的王二小就这样英勇地牺牲了,他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乡亲们的安全。他的鲜血染红了山上的花草树木,映红了天。
我知道还有许多这样的英雄人物,有董存瑞炸碉堡;小兵张嘎;······他们都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不顾个人安危和敌人斗争的革命英雄。读了这些英雄的事迹以后。我觉得,我们在这和平的时代,条件有这么好,真幸福!
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学他们机智勇敢,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学会用智慧战胜困难,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英雄故事读后感300字篇二翻开《抗日英雄小故事》这本书,妈妈给我念了吉鸿昌、姚子青、高志航等一批英雄的故事,但最让我感动和学习的是小英雄夏秋生。1937年8月13日,日本开始攻占上海,11月松江地区沦陷,松江杨家桥小学(现在是中山小学)学生夏秋生目睹日寇烧杀抢掠、鱼肉百姓的暴行,眼看城破屋塌、家毁人亡的惨状,他悲痛万分,在松江方塔壁上写下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面对敌人的屠刀,夏秋生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夏秋生牺牲时只有12岁,为了纪念这位小英雄,在中山小学树立了夏秋生雕像。有机会我一定让妈妈带我去瞻仰夏秋生的雕像,为他献上一束花。我知道我有娇气、爱哭的弱点,我要向夏秋生学习,学习他临危不惧和大义凛然,克服自己的弱点,做一名坚强勇敢的孩子。
以史为鉴,我们要牢记祖国妈妈曾经经受的凌辱和创伤,维护世界和平,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英雄故事读后感300字篇三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则抗日小故事,课文写了雨来掩护革命战士并且与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从小受到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爱国教育,所以会有后来的抗日英雄事迹。
文中“把鬼子领进地雷阵”“巧计护送八路军”“夜送鸡毛信”使我深受感动。年纪幼小的雨来可以为了国家,人民冒着死的危险,他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小雨来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
然而,在那个烽火冲天,硝烟弥漫的时代,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人民,使爱国志士死伤无数,他们多么可恶,可恨啊!同样在一片蓝天下,同样的一片沃土上,同样受着相同的教育,怎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虽然雨来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但是他能认真发奋读书,雨来勤奋学习是为了精忠报国,我们发奋学习也是为了报效祖国,我要向雨来那样,更加发奋努力,不妄费了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建设伟大的祖国。
小英雄和芭蕾公主读后感一百字以内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2008年的5月12日,大地震爆发了,许多人都遇难了。而马小跳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到现在还杳无音信,马小跳十分着急,十分担忧。而就在这时候,报纸上登出了一则感人的小英雄救人的新闻。马小跳仔细一看,这个小英雄居然是他在乡下认识的朋友“小非洲”!去看望“小非洲”的时候,他们又认识了一个女孩,夏林果还把“芭蕾公主”的称号送给了这个女孩子。之后,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在马小跳他们的帮助下,“小非洲”和“芭蕾公主”终于都圆了自己的梦想!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最感动的是“小非洲”的故事:他在那场地震的紧急关头,舍己救人,结果自己的右手被东西压得断了。可是他没有想其他人一样,他不仅没有自卑,而且还快乐地活了下来。这一点,我们要向他学习。
“小非洲”的那种乐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一定会自卑的,不敢面对别人的。可是“小非洲”却用一种乐观来诠释了自己活下去的信心,这太令人感动和敬佩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