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章节读后感(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读后感300字左右的)

发布时间: 2024-11-09 17:49: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读后感300字左右的急用,谢谢此书洋洋四十万言,内容精深,思辨独到,文采优美。颇得太史公“春秋笔法”之真传,又遵从...

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章节读后感(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读后感300字左右的)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读后感300字左右的

急用 谢谢
此书洋洋四十万言,内容精深,思辨独到,文采优美。颇得太史公“春秋笔法”之真传,又遵从史学研究之严谨;视野开阔,不拘泥于旧有成果和官方表述,另辟蹊径,透过现象寻找更符合逻辑的真由。通过阅读此书有如下感受:
  
   其一,以“新陈代谢”作题十分形象。倘若把历史比做人生,人在经历成长和变迁的同时,其内部也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总趋势为:排除旧物,生长新物。这样人才能正常的生存,历史也就得健康地发展。
  
   其二,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能仅从事件之结果来判定,而要把事件放置在一个相当的时间跨度内分析和考量。以郑和下西洋为例,如今教科书的评价满是溢美之词全然忘乎了郑和下西洋之真正目的:寻找逃亡的建文帝朱允炆。这可以解释为何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陈旭麓先生大胆写道:“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以来已见端倪了。”中国之航海规模远胜于后来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直流,但两者的目的完全不同,我们以俯瞰世界的姿态出行,他们以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者形象出发。一为寻人与招安;一为财富和新大陆。
  
   其三,能够抛除纯粹的民族感情来分析问题。陈先生也说过“历史研究会动感情,近代百年中的这一段至今还能使人听到历史中的呻吟和悲呼。但是,同情和憎恶毕竟不能代替理性分析。对于历史科学来说,后者更加重要。”历史的精神在于理性分析,过多的感情色彩会使其失去原色,好看但不真实。这一点比之如今对历史的戏说和误读之风,来得实在,来的淡定。以作者对资本主义的观点可以看出其理性的思考。资本主义冲入中国,处于隔绝状态的中国被暴力打开了国门,旧的制度和礼俗必然会如“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解体”(马克思语)一样崩溃。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一种痛苦的进步。
  
   其四,变的哲学。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曾经提到“其实历史就是一个变,治史所以明变。”新陈代谢也就是一个“变”字。维新变法期间,当时的改良派代表人物无不以“变”为主题发表观点:梁启超的“变亦变,不变亦变”反映了当时中国已无路可退,只有变化,才能发展。康有为之“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上清帝第六书》)此言出自洋务运动之后,对前者30年不彻底的变革进行了批评。再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出发,后来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主张已在戊戌变法时初露端倪了。这是恒变哲学的又一注脚,“变”的思想一以贯之。
  
   其五,社会与个人之于历史的作用。作者并不否认历史人物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整个社会背景而非人的意志。历史人物永远只是历史剧本中的某个角色,而剧本的书写者是人民。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多人说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真的这么软弱吗?不是,是社会环境使然。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成立,但没有统一全国的能力,兵力不足,势单力孤。袁世凯之所以能够被推上高位有几大优势:“他手握重兵,并且有过庚子之变时在山东“保境安民”的形象;有过新政时期力倡立宪身为名声;有过宣统时被满人排斥归山的历史。”所以说,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不是简单的革命党人退让,而是历史选择了他。但他的剧本怎么写由不得他本人。历史可以选择他,同样也可以抛弃他。袁世凯也最终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沉沙。
  
   综上所述,我们社会的新陈代谢带来的是社会面貌的革新和替换,终其原因,这都是历史的选择。从1840到1949这110年的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太多心酸的往事,去除感情,冷静分析和思考,我们看到了一批又一批时代先锋的抗争与选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通过对百年社会新陈代谢的勾画,陈旭麓先生把我们带回到了百年前的中国社会,用更清晰视野和更清醒的头脑来回望过去并展望未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中国历经晚清、民国两个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和转型,从而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型。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被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在政治方面,中国历经了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的转变。清朝末年,兴起了一系列的维新变法运动,旨在改革封建专制体制,建立新的政治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国政府,实现了政治制度的根本转型。

在经济方面,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封建经济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变。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经历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的侵略和掠夺。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崛起,中国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从闭关自守到开放合作的转变,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在文化方面,中国经历了从封建文化到现代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使得中国文化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文化运动和百花齐放的文化大革命等事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在社会方面,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封建主义下的中国社会是以家族和阶级为基础的,而现代社会是以个人和法律为基础的。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总之,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痛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历程,它为中国现代化和现代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大学人文社科读本)》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

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

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作者简介

陈旭麓(1918—1988),湖南湘乡人。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

著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史思辨录》《辛亥革命》《浮想录》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宋教仁集》等。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晚年以提倡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著称。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复杂性所在。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作者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命题,进行了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辨析,在在发人深省。分析精当,文笔生动。相信通过《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者可以更加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近代中国的历史脉动,进而增进对这段屈辱与奋斗的认知度。

作品赏析:

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

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00字

只为伊人酩醉
关注
成为第3位粉丝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这是一段中国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许多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中国工农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压在我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但是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和解放军在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之久的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本文标题: 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章节读后感(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读后感300字左右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62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见世 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风雪关东读后感2000(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文言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