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毛传的读后感(三毛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16 10:10: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7

三毛传读后感《三毛传》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前言引入:我与她相逢在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无所事事的我百无聊赖之下,去图书馆碰碰运气寻找能带给我乐子的书...

关于三毛传的读后感(三毛传读后感)

三毛传读后感

《三毛传》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前言引入:我与她相逢在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无所事事的我百无聊赖之下,去图书馆碰碰运气寻找能带给我乐子的书,我很幸运,起先被这本书精美的封面吸引,随后一看题目便知是本人物传记,再一想三毛,以前看过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但是还没有真正走进这个传奇作家的一生,于是我就带着好奇心“入坑”了,事实证明真香,手不释卷,爱不释手,以至于忍不住我的小手手,摘抄下美文美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精妙处

这本书用很朴实无华的语句写出一些实在的道理,她没有多么的令人震撼,就像是在我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或许是她描述的语气很平淡,让我感觉仿佛是在听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回顾他的一生,那种看淡了红尘,只剩一身潇洒与释怀。但是三毛的爱情、才情是瑰丽的,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她的倔强与执着,她的热情与爱恨分明实在是太过强烈,不得不灼烧烫热读者的心,短短几秒又仿佛引来寒冬冷风,就是这样的跌宕起伏,几经波折辗转的一生成就了她。

正如描述她的那句话:流浪,是三毛血液中无法剔除的因子。

感悟

这本书可谓是诠释了这位才女风风火火的生平事迹,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难怪从小到大不管是课本提到的也好,还是杂志等等书籍提到的,总之我的往年听说过她,那颗小小的种子趁着这次品阅的机会生根发芽,成熟了,圆满了。那段时间我很浮躁,因为考上大学,一下子高考的重担卸下来,整个人都飘的忘乎所以,是这本书,让我有了对人生、对世界新的认识,文章言辞朴实又带华丽,可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结言

在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的一刹那,我闭上眼冥想:或许三毛她就是一颗明亮的星,如此耀眼。往后会有什么在等着我未可知,但是我知道我会像三毛那样做个真性情、敢爱敢恨、敢想敢干的女子。或许我的一生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平淡过完,但是那又怎样,书中有一句简短却让我感触很深的话与大家共勉:

生活可以简单,但不能苍白。

三毛传记的英语读后感

My Friend Xiaoxi is my best friend. She is thirteen. Her birthday is on March 10th. She lives in Haimen. She has five cousins but I have three cousins. Her father and mother are both teachers. Her favourite lessons are English and Art. She likes them very much. She likes drawing and reading after school. She plays with her cousins and does her homework at the weekend. She likes badminton very much. She plays badminton on Saturday. This is my friend.   when reading the book, put down the book, i do not know how, the heart is empty, as if the heart with the end of the book, but also lost. sit for a long time, just managed to remember the time, grabbed the alarm clock - 1 in the morning! also consciously trapped, only to fall asleep. sanmao, you take me prisoner!

《三毛传》读后感

文by希涯

关于,金文写的《三毛传》。
整本书讲的东西,给我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三毛的爱情流浪记。
大学时期和舒凡相恋,想要结婚,但对方不愿意。
她给了舒凡两个选择——要么结婚,要么她远走西班牙……
然后她第一次去了西班牙,在国外经历了三四段恋情。
在第四年一个独身一人待在宿舍的夜里,一个黑人入室意图不轨,最后被她的机智化解了。
不过这件事也吓得她麻溜地卷铺盖回了老家。
回家之后遇到一个颓废画家,在结婚前夕才发现对方早已成家,心塞到哭都哭不出来。
后来被一个德国大叔治愈,两人婚礼都准备好了,大叔突然去世了……心脏病。
三毛自杀,未遂,收到荷西的信,再次远赴西班牙。

之后讲的差不多都是三毛著作《撒哈拉的故事》以及《梦里花落知多少》里出现过的内容了。
老实讲我是不太喜欢作者的行文风格,大量比喻句堆积,好像就是为了凑字数似的,没什么意思。
内容上来讲,三毛这一生经历过的心动恋情也太多了吧,我都没数,但至少十个以上了。
她这一生,好像都在追逐真爱的路上流浪。
到头来追求的到底是安定还是流浪,我不知道。
想来大约如苏轼所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吧。

朋友说,如果她看这本书,很可能会让她不是很喜欢这个人了。
一语道破了我心中那种朦朦胧胧有些奇怪的感觉。
是吧,可能是因为,之前对三毛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她和荷西那段浪迹天涯的完美爱情上,
现在知道荷西好像只是她千帆过尽之后的选择,不免有些失落吧。
又可能是因为,所谓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的爱情,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很难碰到一次,而在三毛的人生里却随处可见,不免让人有些惊疑吧。
但是,大约,传奇的女子自有她特别的地方吧。

一生都为着自己的心,不迎合他人,不屈就形式,虽是薄命,却也,值得。

《三毛传》读感

先来说,此三毛非同彼三毛,彼三毛就是那个头上真有三缕头发的小男孩。我看的这本《三毛传》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陈平的传记,她的笔名叫三毛。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市,出生于重庆后移居到台湾,是中国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也是旅行家 。

我是怎么有了这本书的,这次还真不是室友按京东畅销书排行榜买的,而是我有次无意间听到高晓松的一档节目,那集介绍的是林徽因,我突然对林徽因来了感,就在京东上搜书,正巧《林徽因传》、《三毛传》、《张爱玲传》是一系列,就打包一起买回了家。《林徽因传》拿到手没多久就看完了但那时候还没开始写书评,打算以后补上吧,《张爱玲传》在前段时间已经写过了,现在终于看完了第三本,就是这本《三毛传》。

在说三毛之前我想先说说这本书的文笔。举些例子吧,比如“慢慢旅途中,多少柔情千万,多少痴心等候,多少月下缱绻,多少离合聚散,三毛的努力终究不是一场空,她实现了自己寻爱的梦”。还有“人生似梦,曾经沧海,一尊还酹江月。任凭风吹雨打,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上云卷云舒,沧桑变化,心中的那个梦就是永不调零的花”。不知道是自己年纪大了还是心性变了,这些话读起来总是觉得有些黏腻悲戚还有点说不出来的矫揉造作,在读前两本传记的时候还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觉,文笔也是这种类型,但现在就是莫名多了些厌烦。这应该算是至情至性的美文了,但本人就是有点消化不了,后来又想了想,或许三毛这一生就是带着点悲戚的剧情,就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梦幻人生。

我对女作家最感兴趣的点就情感方面,无一例外。因为我觉得作家这个行当本身就是有着与生俱来的细腻情感,要不怎么写的出动人的作品。而女作家还得加个更字,女人本就容易多愁善感悲天悯人思绪万千,再加之丰富的感情经历就会造就更为丰满的文字表达,这是优秀女作家的标配,也仅是我个人观点。所以,我对女作家情感经历的好奇心远超过她们作品本身,也是实话,因为她们的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绝伦好戏,堪比任何作品。

三毛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生活优渥,所以她的童年是幸福的,直至升入初二。中等成绩的三毛升入初二后成绩突飞猛进但受到了老师的质疑,三毛不满质疑与老师发生争执,竟遭到老师用墨水在脸上画鸡蛋的羞辱,心里出现了严重问题,导致她频繁在学校晕倒然后被父母送进医院进行治疗,而后回到学校开始逃学直至休学。休学后三毛开始跟随油画大师顾福生学习绘画,21岁进入张其昀先生创办的文化大学学习哲学,成绩优异,并与同校学长舒凡(本名梁光明,后成为知名作家)开始初恋。

这是三毛的第一段感情。书上是这样写的:舒凡是个才华横溢内心很有见地的男孩,三毛的偏执和缺乏安全感总是让他心中隐隐感觉有些疲惫。三毛的占有欲来自于内心的自卑和舒凡的才华出众。此时的舒凡在学校中卓尔不凡,所以他一直只是理智而安静地对待这份爱情,但是这样的淡然却愈发激起了三毛那份渴望尘埃落定的心。她无时无刻不想牵着爱人行走在阳光下的人群中,用执着的手和脸上的甜蜜来告知路人他们的爱情。读到这段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有些不平静的,因为偏执和缺乏安全感也是自己最要命的两大特质,我已经意识到了。但自卑并不存在,尽管我好像没什么能拿的出手值得夸耀的东西。曾经,在抖音上刷出过这样的话,说,缺乏安全感的人是极度敏感和焦虑的,但和他们自身的痛苦比起来最难受的并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的伴侣,因为他们要承受与自己无关和无法理解无法体会的疲惫,还要尽可能的去包容和宽慰。这说的确实是事实,这样的包容纯粹是因为爱,但这样的爱就会很累人,很多人就是这样被累跑的。所以,现在的我尽可能的控制自己,弱化这些负面因素带来的表象,至少让别人看起来不会那么紧张,至于内心还是得自己慢慢消化。但是三毛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她没有拘束自己甚至有些纵情肆意,这很可能是她和舒凡分道扬镳的原因。

三毛在大二学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向舒凡提出了结婚,而舒凡没有马上答应,只表示,二人学业尚未完成,不如等些时日自然水到渠成。我觉得舒凡并非是不爱三毛,而是三毛那样炙热和尖锐的爱让舒凡的爱显得苍白和无力了。这样的结果是三毛绝不能接受的,她见舒凡拒绝愈发的不安,开始不停的争执赌气,终于沉不住气的她给舒凡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和她结婚要么自己远走。其实,此话一出便是注定了的结局,不管走与不走,分开是肯定的了。就像爱人移情别恋,你问他,选她还是选我,选了她自不用多说,选了你这人也是要不得了对吧。因为爱情根本就不是选择题,只能是判断题,爱就爱,不爱就是不爱。只要它一变成选择题那肯定一分不得,明明人家让你选是否,你偏给人家选A/B。结局就是这样,在三毛冲动的抛出这道选择题时,她就已经意识到她与他是不可能在一起了,1967年24岁的三毛在台北机场拜别父母远赴西班牙马德里,自此开始了她的“流浪”,为爱情疗伤。

书上说,“爱情就像美丽的婚纱,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会为你锦上添花,但是,你不可日日穿它在身上,因为这样它会迅速破旧,染上尘埃,失去原本的华丽。我们可以将爱情放在心底,偶尔拿出来和爱人共赏它的美妙,但不可日日捧在手上,穿行在阳光下。因为爱情是娇弱的,炙热的阳光总有一日会灼伤它。不仅如此,若你将爱情抓的过紧也会抓疼它。”对于这样的话,理智的讲我是认可的,但内心实在不愿接受,我仍然对理想中的感情抱有幻想和期待。对,我们是常听到一句话说,“爱情就像流沙,握的越紧流的越快”我们还常听到一句话讲“秀恩爱死的快”,但,我想说的是,这是爱情啊,纯粹的爱情不就该是炙热的、毫无顾忌、毫无保留的么,它的美妙就来源于不能抑制的冲动和怦然心动到让人忘乎所以的痴狂。就像最近很火的一部电视剧《乔家的儿女》里的乔四美,那才是爱情最初的样子,我羡慕、欣赏,但却做不来。我想做不到的不止我一个,而是绝大部分成年人都做不到那样的理想境界。或许学生时代还有可能,不用考虑生活不用多想未来,只要纵情去爱就好了,爱到痴缠爱到头破血流但不悔。可是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多了太多的计算和顾虑,计算得失顾虑后果,爱情就失去了原有的样子。不是年纪大了就不会心动了,而是心动过后就已经看到了结局,好的结局过程会被缩减,坏的结局自然就不用再有过程了。

三毛到西班牙后在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节上她结识了她此生最重要的男人,荷西。那时的荷西不过是一名高三学生,经济拮据的两个人只能靠积攒微薄的生活费谈恋爱,但那时的两人也是幸福的。三毛与荷西地域的天壤之别,年龄的悬殊差距在爱情方面其实都不是问题,但是若要在当下许定一个终身之约,对于痴迷爱情的荷西不是太难的选择,然而于渴望流放的三毛却是一件实实难以确定的选项。你看,爱情就是爱情嘛,无关乎家庭无关乎将来,只是单纯的你爱我来我爱你,但如果想把爱情演变成一场婚姻一种家庭生活,那便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六年,结婚。在这样的许诺面前,那时的三毛苍白的像一张纸,我猜她害怕了,害怕自己承担不起婚姻的束缚,也害怕辜负那个痴迷爱情还是高中生的男孩。可能对于三毛来说,她对他的眷恋与不舍和婚姻比起来实在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根本无法抗衡,所以她再一次选择离开,这次不是疗伤而是逃亡。

书上说,“有时候爱一个人不是与他长相厮守,也不是和他执手余生,而是舍弃。为了那个人的未来,为了那个人的安稳人生,舍弃自己的心。这是一种爱情的至高境界,爱到深处,甘愿放手。”我觉得这话说的就有点虚伪了,喜欢一个人怎么能不想和他在一起,怎么能舍得放下呢,喜欢他就是要天天看见,不见便会想念,想念到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这才对。或许吧,有人会为了那个人的未来和那个人的安稳人生甘愿舍弃自己的心,但那一定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这不是什么伟大而是自保。这便是人间清醒,明知道是赴汤蹈火万死都不能得其善终的事,就不如劝自己放手,毕竟舍弃自己的心总好过丢了自己的命。但显然三毛并不属于这种情况,我只能说,她在那时还是不够爱荷西的,或者说她更爱自己吧,人本性就是护己自私求生的,哪有作者标榜的这么舍己为人。

为爱情逃亡的三毛离开西班牙后只身去往德国,就读于歌德学院。随后又前往美国,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图书馆上班,岁末回到台湾,受聘于文化大学德文系和哲学系。1972年,29岁的三毛在网球场上结识了一名德裔教师,自此又一个悲伤的故事拉开了序幕,德国教师第一次看见三毛就认定了她是自己要找的人。我也是很感慨,感情这个东西真是奇妙的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喜欢上什么人了。也许,就是一个回眸一个眼神,也可能是一个细小的举动,又或是一个突发事件,总之一下就能激发出你内心隐藏的情感,而且是你始料不及不可控制的。就这样,在一个简易的饮品店里,德国教师向三毛表白了,他眼中化不开的情愫让三毛不得不动心。与其说他们之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互相欣赏,德国教师是谦谦有礼的君子,温良多才,三毛是清澈纯善的熟女,知性而博学,这就是天作之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即使,没有浪漫的情境也没多情的奔放便也会在一起了。三毛之前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好像自惭形秽般的烟消云散,她动情于眼前这种恬静的美好,不知不觉间她已经学会了宽恕他人,也学着放过了自己。这便是适合吧,适合的两个人在一起就是没有了那些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没有了极致的苦涩可能在感情上也会少了些深刻,但在一起是舒服的,舒服就会长久。毕竟轰轰烈烈你侬我侬是不可能坚持一辈子的,待激情耗尽生活归于平淡,能支撑得起时间打磨的就是那点恬淡的舒适感了。

这么相配适合的两个人如果老天爷愿意给机会就应该是执此之手到白头的结局,但是,剧本怎么写我们永远说了不算。老天爷喜欢开玩笑,而且它还不管这玩笑你受不受的起,总之凭它高兴就是了。就在结婚前夕,德国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了……说实话,读到这儿我就真真不想看了,太堵心。可是有严重强迫症的我是不可能不看到结尾的,于是我憋着一口气还是把这本书看完了。三毛的痛苦,我不想用过多文字去表达,对于这种突然的消失不见,就是再也见不到了,我不敢想,一想就觉得浑身都疼,好像死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我一点也不想再多说了,离别苦,个中滋味自己体会吧。

三毛经不住悲伤,再次选择远走,仿佛流浪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是救命的药。她再度去往西班牙,似乎那里还有一丝牵挂能让她有活下去的勇气。是的,就是荷西,在朋友家中三毛又见到了他。只有这样的剧情才会让人狂喜吧,明明是已经错过的人,有一天突然又出现了,如此的意想不到,不在你心心念念他可能出现的任何地方,却在你身后,你回头的一瞬间他就那样理所当然的把你抱在怀里。如果是我,我一定会狠狠的把头埋在他的胸口,用尽所有的力气抓着他,很久很久……不会放开手。荷西对于三毛无疑是爱情该有的样子了,就是爱她,爱她,爱她,没有怀疑过没有懈怠过,他一直在等她回来,然后拥抱她,时间根本不是问题。1973年,她30岁,他们来到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小镇正式结婚。同年,她第一次以“三毛”为笔名,发表了沙漠题材的作品《中国饭店》。

在沙漠的生活无疑是艰苦的,但再艰苦有了荷西的陪伴也是欢乐,不得不承认爱情是存在巨大能量的,在某一特定时候它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在沙漠中俩人度过了三年甜蜜幸福的时光,然后战乱就来了。他们逃到加纳利岛,同年五月三毛的沙漠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在皇冠出版社出版。后来的两年也是不安稳的,她先是跟随荷西在拉各斯工作八个月,随后又跟随荷西来到特内里费岛工作,终于过了一年安稳又幸福的生活,直到1979年。

接下来的故事我认为真的过于残忍了,我想到此为止。老天爷是有多恨三毛,让她受尽了爱别离的苦。那年,荷西潜水身亡……这本书我绝对不翻第二遍,绝对,我也不知道三毛是怎么活下去的,什么也不想解读了。后来的三毛辗转回到了台湾,用大量的工作和社交麻痹自己直到体力不支神经紊乱,被送进台北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病愈后再度出国。1986年,她将加纳利岛的房子低价卖掉后回国,正式在台北定居。她被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至于三毛和王洛宾,我并不认为那是爱情,只能说是有情,对,是有情不是友情,我没写错。他们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她对他的敬仰和他对她的欣赏吧,在此我也不想多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关于三毛的死也让我瞠目结舌,48岁,她本是因妇科疾病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果却死在了医院卫生间,用肉色丝袜绞颈窒息而亡。书上给出的解释是三毛因注射麻醉剂又同时服用安眠药而精神紊乱,然后就稀里糊涂把自己弄死了……看的我真是心惊肉跳,一口气堵在胸口呼吸困难,但是好奇心还是让我百度了一下。关于三毛的死其实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说是自杀也有人说是他杀,理由是,如果她想自杀又何必去医院治病,多费这番周折,好像听着也有道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我着实是不想再多看下去的,不管三毛是怎么死的,我都当她是得到解脱了……

都说人生苦短,这人生短是够短了,苦也未免太苦了点。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故事里的人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太残忍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以后选书还是谨慎些吧,受不起的还是尽量不要碰,生活本就不易,就不要再给自己找罪受了才好。
本文标题: 关于三毛传的读后感(三毛传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40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关于读后感的作文450字5篇)人生是剧场读后感(2021精选《人生》读后感简单3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