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孔子世家 读后感(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有感)

发布时间: 2024-09-22 17:48: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读《史记》孔子世家感悟,路庙中心小学,罗世睿,司马迁记述了孔子一生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介绍并高度评价了他的思想学说,对其坎坷、困顿...

史记 孔子世家 读后感(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有感)

读《史记》孔子世家感悟

        路庙中心小学  罗世睿

    司马迁记述了孔子一生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介绍并高度评价了他的思想学说,对其坎坷、困顿不遇的一生寄寓了极大的惋惜和同情。司马迁认为孔子是我国古代足以称为“周公第二”的大圣人、大学者。

    我读孔子世家记忆深刻的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大家都知道南国夫人美貌都想去看她,卫灵公还特意邀请孔子去看他的南国夫人,他们一同乘车招摇过市,这个行为让孔子很羞愧懊恼,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明这一地区的人更好女色不好美德,就离开了卫国。

    第二句是子贡在说到孔子理想太高太远太伟大,以至于天下人都容纳不了,接受不了时,孔子说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丁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荣。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说明孔子对自己和弟子的要求非常之高,而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去迎合别人。

      在孔子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大丈夫的形象,用在我们生活工作中,我认为更多的是教到我修身养德,做最好的自己,严以律己,不去迎合别人,讨好别人,坚持自己好的思想永不放弃!

读《史记 孔子世家》

    这是史记世家体例里唯一一篇为知识分子而作,记录了一个没落贵族出身的人如何学习知识、利用知识、教授知识的历程。

    孔氏先祖由宋国迁鲁国,繁衍到了孔子时代已经没有什么政治经济地位了,贵族季氏宴请士人,孔子前往,居然被季氏门人阳虎拒之门外,所以史记用“孔子贫且贱”来描述他青年时期的境况。然而少年孔丘身上那种好学向上的品质是被一些有远见的贵族认可的,大夫孟釐子认为“孔丘年少好礼”,必有腾达之时,让儿子师从孔子。以孔子当时的地位只能从贵族季氏家的小吏开始做起,管理粮食、畜牧,在日常工作中学习,不断提升,逐渐为上流贵族认可。可谓风起于青萍之末,人起于草莽之间。此后孔子获得了去周朝首都洛邑游学问礼的机会,受到当时主流知识界大咖老子的指点,留下金句“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游学归来的孔子,已经逐渐成为鲁国知识界一颗闪亮的新星,更多的人师从孔子。

    三十岁的孔子,有机会获得来鲁国访问的齐景公召见,讨论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的对答颇受景公欣赏。后逢鲁昭公时期内乱不止,孔子因此到了齐国做了贵族高昭子的家臣,仍然秉持了好学的品质,向齐国太师学习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召见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答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春秋乱世,下克上,臣弑君,不可胜数,孔子提供的这套规则能维持君臣父子间稳定的统治秩序,于是齐景公动心想重用孔子。然而齐国自姜太公立国,就奉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之道,通鱼盐之利,孔子这一套政治治理体系有其生存土壤吗?果然,晏婴听说齐景公要用孔子,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儒家繁文缛节,崇丧厚葬,于天下形势无益,于齐国民情不符。齐景公接受了晏婴的意见,不再重用孔子,孔子只好返回鲁国。

    此时的鲁国政治纷乱,陪臣执国政,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整理古代经典,收徒授业。知道鲁定公时期,孔子受到重用,官至大司寇,主持国政,期间齐鲁夹谷会盟,孔子展示了自己的外交场面上的控制能力,会盟现场按照传统礼节推进,奏乐,斥责齐国不遵守礼法,大壮鲁国之威,齐国因此退还侵犯鲁国的城池。此后孔子堕三都,诛杀少正卯,鲁国有成长为一方霸主的趋势。卧榻之旁,齐国不会允许一个强势鲁国出现,于是使出了美人计,使鲁国国君和执政大夫季桓子无心国政,孔夫子面对如此局面,只能再次离开父母之邦,寻求施展抱负的新天地。

    五十多岁的孔子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周游列国生涯,卫、曹、宋、郑、陈、蔡、楚都留下了他和弟子们的足迹,最艰难时曾断粮三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这时期的孔子展示出了一个伟大的知识分子的品格。在匡地,被误认为阳虎而被匡人拘押,他坚定而自信,自负斯文之道,不惧艰险。向师襄子学习鼓琴,以《文王操》明志。自述“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断粮时仍然弦歌不断,面对子路的疑问“君子亦有穷乎”,慨然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十四年的游历丰富了他的阅历,坚定了他的品格,此时的孔子已经名扬诸侯了,虽然他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然而孔门弟子已经成为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鲁国此时的执政季康子派人迎接孔子会国,不过也没有重用他,孔子在花甲之年勉力搜集整理古代书籍,保留优秀的文化火种。

    《孔子世家》比论语里更系统的讲述了孔子的生平,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位圣人的成长历程。司马迁本人可谓是孔夫子的小迷弟了,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史记《孔子世家》概括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处处碰壁,但仍然执着追求。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史记《孔子世家》概括,欢迎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概括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首先,孔子据有极高的政治热情。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处处碰壁,但仍然执着追求。

  其次,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突出表现了孔子“有教无类”、教学相长(zhang)”的教育思想,以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突出了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第三,具有渊博知识和高度文化修养的孔子,整理和编篡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文化典籍,对古代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贫寒,仅短暂的做过鲁国的司寇,按说不应列入公卿列侯类族的“世家”的。

  但正因为他具有以上的诸多贡献,而且对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因此,完全可以与“世家”中的其他人物相比肩。

  一 孔子学琴: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天,熟悉乐曲,没掌握技法——没领会情感意蕴——没体会出作者是怎样的人——周文王。《文王操》

  【问题】师襄子作为教授弹琴的老师,为什么要给作为学生的孔子下拜?

  孔子学琴,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孔子好学孜孜以求,深鉆精研,堪成大器。

  二 孔子做官:孔子家穷,地位很低。给鲁国贵族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做过管理牧场的小官;51岁时,被国君任命为中都长官,先后被提拔为司空和司寇;55岁时国君让他代理宰相,上任后,杀了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 

  【精华采撷xie】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问题】孔子参与朝政后,社会风气有了哪些显著变化?为什么后来又离开鲁国而周游列国呢?

  (1)参政三个月:商贩不漫天要价;路不拾遗;男女在街上自动分开走路;国外来客不用给官员请客送礼都能得到照顾,鲁国地位大大提高。

  (2)齐国深惧,送80名歌舞美女,120匹骏马,配锦绣绸缎给鲁国君臣。君臣安于享乐,孔子劝谏不见,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三 孔子周游列国:卫国,住十个月,卫灵公听信他人,派人监视孔子——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住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到了蔡国第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派兵救援陈国,楚昭王派人请孔子去楚。

  陈、蔡两国围困孔子于荒郊野外。(照样讲学、颂诗、唱歌、弹琴。子路-子贡-颜回)孔子派子贡向楚王求救,才摆脱困境。——楚国——卫国——回到鲁国(68岁),结束了14年的游历生涯。开始兴办教育、整理古代文献,编修史书。

  【问题】孔子为什么会被陈蔡军队包围?

  楚国国君楚昭王派人请孔子去楚国参政,陈、蔡贵族害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所以发兵围困。

  四 孔子编修:“六经” 孔子晚年整理文化典籍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立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

  【问题】孔子晚年在整理古代典籍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孔子整理编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为“六经”。它不仅是我国的珍贵史料,而且也是世界上富有学术价值的古代文化瑰宝。

  【相关连接】韦编三绝: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有感

  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岁返鲁。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伦理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孔子叩心自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渭分流?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太平平?自己虽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邪恶,但是自己有知识、有智慧,可以用教育开启人的心智,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造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于是孔子不怕困难,如流水般,坚持自己的信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下定决心,走上杏坛,传先王之道、授六艺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当时60岁。孔子周游列国到宋,和弟子们在大树下“习礼”。桓魋扬言要杀孔子时,砍倒大树。弟子们让孔子快跑。孔子却安慰弟子们,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后,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秘密地离开宋国。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师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赶时,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孔子师徒先后来到新郑。当时孔子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非常狼狈。子贡等人四处寻找孔子。有一位老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老头,长相不凡。脑门子像尧帝,脖颈似尧时的名法官皋陶,双肩类似郑国大夫子产,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丧家之犬。”子贡见到孔子后,便把老人的话学给孔子听。孔子听后,见大家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禁大笑,说:“说我形状像贤相,那可不敢当。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这种坦坦荡荡、从容不迫地对待挫折、坚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最后,假如将孔子和庄子相互比较的话,在主观上,我更向往庄子那样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观上,我更提倡孔子的处世智慧。尽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这一不平等的法律。但人生孰能无过?孔子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孔子的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人处世的智慧,给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绝,激励着万代子孙。
本文标题: 史记 孔子世家 读后感(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16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小狐狸买手套仨读后感五十字(读后感的作文)四年级读后感芦叶船300字(以芦叶船为例写作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