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秋》读后感(巴金《秋》读后感500字7篇)

发布时间: 2024-09-22 13:33: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巴金《秋》的读后感秋》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

巴金《秋》读后感(巴金《秋》读后感500字7篇)

巴金《秋》的读后感

秋》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1] 

作品名称

作品别名

激流

创作年代

1940年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作    者

巴金

字    数

426000

目录

1 内容简介

2 创作背景

3 人物介绍

▪ 高觉慧

▪ 高觉民

▪ 高觉新

▪ 淑华

▪ 淑英

▪ 克明、克安、克定

4 作品鉴赏

▪ 作品主题

▪ 艺术特色

5 作品影响

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编辑

《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主要讲的是高家大家庭最后的结局:觉新的妻子瑞钰难产死去,儿子海臣也因抽风死了。觉民和琴小姐结婚,搬到了外面。淑英在他们的帮助下逃走。高家三老爷克明在女儿走后,终于醒悟,而他的两个弟弟却如同往常,他俩总是在家打架,有时还吵着要分家。最终,克明被他的两个弟弟气得去世。高公馆被卖掉了,高家家业被搞得四分五裂的,人人相视如同敌人一般。[1] 

创作背景

编辑

1929年7月,巴金的哥哥李尧枚自川来沪看望巴金,谈了家庭里的种种事情,气愤而又苦恼。巴金告诉他,要写一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说。作者不要单给他们的家庭写一部特殊的历史,他所要写的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那些家庭里常常见到的,他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他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他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这就是《秋》的创作动机。[2] 

人物介绍

编辑

高觉慧

他是一个新人的典型,这个形象是活生生的,富有真实感的,他身上的那些长处和短处都是那个时代的先进青年所特有的。他爱国,追求科学与民主,因而他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他平时不乘轿子,并能爱上婢女鸣凤,归根结蒂还是出于民主精神的指导。但是,他并不是已经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彻底背叛地主阶级的英雄,他的思想里仍然有少剥削阶级的东西,比如,他对鸣凤的爱情就远不及鸣凤对他的爱那么坚定和忠贞。[3] 

高觉民

觉新的二弟,他的性格其实是介于觉新与觉慧之间的,为人沉稳却又向往新生活。曾经的他也一样的迷茫过,但他最终选择了抵抗。他积极参加社团工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说地。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当他二妹淑英遇到困难时,不顾一切地帮助她,挽回了一个在悬崖边徘徊不知所措的青年,让她接受新的生命,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在那个社会里,做到这些都需要勇气的,但他做到了。与表妹琴相爱。[3] 

高觉新

高家的长房子孙,他是高家上上下下的希望,但是“双重”性格使他既在幻想改变摧残人生的旧势力,又在旧礼教面前唯唯诺诺,对立的矛盾让他生活得苦不堪言。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3] 

淑华

高家三小姐,长房的女儿。心直口快、爱说爱笑,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也有天真的一面。不过总是无意间说出伤人的话。喜欢拿觉民与琴打趣。同时也经常和亲哥哥觉民、堂弟弟觉英拌嘴皮子。同时她也有做姐姐的责任感,对觉英顽劣的性子很不满,时常斥责他。[3] 

淑英

高家二小姐,三房的女儿。原本是一个跟淑华一样心直口快,爱说爱笑的女孩儿,因为近年来发生的事情(如嫂嫂瑞珏的死,爷爷的死),尤其是要嫁给陈克家的二儿子陈文治的事情,使她变得多愁善感、慢条斯理。对于要嫁给陈文治的事情,她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她刚开始很消极,觉得只能认命。但是在表姐琴,堂哥哥觉民觉慧的鼓舞以及新杂志的熏陶下,尤其是表姐蕙的惨死终于有了逃出家庭的决心。最后在剑云、琴、觉民、觉慧、觉新的帮助下逃到了上海,得到了觉慧很好的照顾,逃离了悲惨的命运[3] 

克明、克安、克定

三兄弟是高老太爷的继承人,但具有不同的性格。克明的作风比较正派,克安、克定是地主阶级"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典型,在父亲的荫庇下,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挥金如土,把父亲的那种淫秽的行径完全继承、效法了下来,平时对高老太爷敬重的唯恐不周,但高老太爷刚刚去世,这些人就为财权族权争闹不休,演出了一幕幕的丑剧。[3] 

作品鉴赏

编辑

作品主题

《秋》,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折,“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这主要是通过对高家第二代,第三代的道德加速腐化以及整个高家已后继无人的描写显示出来的,作品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到第三代的命运上,描写了周枚与高淑贞的悲剧以及觉英、觉群的堕落。在这里,着重抨击了专制主义假手封建礼教腐蚀、摧残青少年的罪恶。随着第二代家长克明的死亡,整个大家庭的重担已经找不到任何人来承担了,因为就连长房的承重孙觉新也起来反抗,《秋》的主题可以说着重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支柱的崩溃。[2] 

《秋》从季节上来看是凄凉的,它往往能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它常常代表事物的衰亡,这是诗歌散文中是经常见到的。那么,本小说在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秋天,是不是也意味着它的衰亡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衰亡,尽管身在其中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情愿,但历史的潮流是势不可挡的,革命的激流是永远向前的,这一点任何人也无法改变!旧世界的衰落,意味着一个新世界的到来,让那个没落的家随着秋天的落叶一起随风而逝吧!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个崭新的未来。

巴金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向读者展示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的在动荡,作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垂死的封建统治力量疯狂地吞噬着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深为革命潮流所吸引的青年一代开始了觉醒、挣扎与斗争的悲壮历程。[4] 

艺术特色

《秋》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巴金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秋》这部小说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鲜明的语言叙述出来,就表达出了真挚而强烈的感情,从而形成独特的美学特征。[4] 

巴金在青年时代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对政治抱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的小说创作与其说是文学活动不如说是社会活动或政治活动。《秋》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代的目光来审视这个即将崩溃的家族,用他的视角对全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4] 

巴金创作《秋》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小说正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专制之害的青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秋》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作品影响

编辑

在《秋》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群体中,高觉慧无疑是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他是一个新人的典型。 他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的面前,最后又走向社会斗争。作者通过这个思想发展过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秋》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3] 

《秋》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秋》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一块丰碑,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3] 

作者简介

编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人士。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

巴金《家春秋》读后感

  巴金《家春秋》读后感【一】

  《家》、《春》、《秋》这是巴金的代表作,我看了以后,心底不禁为他人感叹!

  这三本书都是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从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事实上这个大家庭里处处充满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真是个虚伪的大家庭!

  因为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也认识了许多人物:怯弱而背贞压力的觉新;充满正义感的进步青年觉民、觉慧与张蕴华;敢于抗击命运的淑英、鸣凤;花天酒地的克明、冯乐山、克定,还有高老太爷……这些性格与行为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勇于进取、勇于抗争的觉民、觉慧、蕴华……他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就像蕴华所说的,这是一条路,一条充满了危险与挑战的路,这路上到处横着青年们的尸体。如果不搏一搏,坚持着,怎么会拥有自由、美好的青春呢?这条路,淑英、觉慧自由走过了,走到了上海……

  该走的走了,该留下的留下了,残存下来的高家哀嚎着,有的为旧时代的终结的害怕;也有为新时代的到来的惶恐。最终高公馆散了,可那个时代人再继续,挣扎着他们的命运,失去的已经是永远的消逝,活着的仍在挣扎。

  巴金《家春秋》读后感【二】

  《家春秋》,早就有所耳闻,就是一直没能把它看完,近日看到室友带了一套,延续着原来的激情,我一口气把它看完了,家春秋读后感。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一些见解。

  高家是封建守旧的大家族,高老太爷、姨太与五个儿子媳妇及孙辈们共处一堂,各房时常为了利益搬弄是非、争吵不休。觉新、觉民和觉慧三兄弟是高家长房之孙,皆为崇尚新思想之有为青年,却受到封建家庭的戕害。觉新身为长孙,被迫承担振兴家业的重任,放弃出国留学的理想,更因长辈阻挠,无法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梅芬结合,又被长辈逼迫娶了瑞珏,终日郁郁寡欢。觉民曾逃婚抗拒长辈安排的婚姻,觉慧则与婢女鸣凤相恋,高家将鸣凤嫁给冯乐山做妾,鸣凤投湖自尽,觉慧悲痛离家追求自己的志业,觉民与觉新一起面对家族纠纷的考验。

  梅芬另嫁后病故,瑞珏也因怀孕待产,被迷信的高家视为不吉,驱离高家导致难产死亡,只余一子海臣与觉新相伴。海臣患病,死于高家坚持不请西医的固执之下。一连发生厄运使觉新心灰意冷,一味顺从长辈而无力振作,更拒绝周蕙表妹的爱意,周蕙另嫁后忧抑病死,读后感《家春秋读后感》。婢女翠环对觉新由同情关怀而生爱慕,最后觉新为了三爸的遗愿娶了翠环,重获崭新的生活。他们终于起来反抗长辈们种种不合理的压迫,高家走上分家一途,觉民与挚爱的琴表妹共谐连理。

  矛盾的觉新,他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新的思想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定的烙印,但是他又同时受到封建孝道的束缚。所以他的一生就注定是悲剧。从小就是长辈眼中的“宁馨儿”,事事为别人着想,逆来顺受,默默地承受着命运安排给他的一切。每次读到觉新的时候都感觉心里发闷,为他的逆来顺受和不反抗感到难过。值得高兴的是最后他终于在父辈面前反抗了。也许很多人和事造就了他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则让人觉得既可怜又可恨,而在我的眼里他只可怜不可恨。

  不屈服的觉民,毕竟是个新时代的人物,比较反对旧礼教,从反对爷爷安排的婚礼到结束时痛骂克定、克安等,他是一个不为旧势力屈服的青年。自助者,然后天助之。他与琴有情人终成眷属,是爷爷蒸蒸日上。

  敢作敢为的觉慧,他是一个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老大和他的两个兄弟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部小说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制度,展示青年们被制度残害白白牺牲的悲剧,以及觉醒了的新青年的迷芒,挣扎,愤怒,控诉,反抗,斗争。小说中的每一个突出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一类人的鲜明的典型。《家春秋》控诉了封建家庭,批判旧的社会制度,希望青年一代争取自由向往光明。我貌似没有太多的苦恼,我的生活平静安逸,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苦恼,但愿每个人都能把问题最好的解决,平凡的生活。

   我精心推荐

巴金《秋》读后感500字7篇

巴金《秋》读后感500字篇1

很久没有读书了,很有没有读一本纸质书籍了,很久没有读一本纸质的名著书籍了。随着生活的循规蹈矩,随着理想的淡化,随着奋斗的缺失,心也逐渐苍老了,人也已经懒散堕落了。读一本书仿佛也不如看一会电视、上一会网感觉更惬意一些了,此心此意下,断断续续地看完《家》这本书。

就这本书的给我的第一感觉,思想是赤裸裸地、叛逆的,文笔是文艺气息很浓的,总让我有种不自觉的感觉,感觉书中充满了青涩。后来得知是巴金老先生二十七时作品,写作手法当然也和当时的时代特色有关。我理解书的内容大都是对旧的封建家族、封建旧思想进了批判,书中觉慧对旧势力的抗争与觉新的顺从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度。

那曾经封建旧家族压力就有如此的巨大,作为当代的我在读该书前是不曾了解的,幸好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时代毕竟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然而,就现在而言,婚姻生活中来自家族的压力也并非完全杜绝,来看家庭地、社会地压力的依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前天刚从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说是一对新人刚结婚五天,新娘便割腕自杀身亡,原因是男方在婚前已经买了车房,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给了女方十五万财礼,女方父母也承诺婚后嫁汝返还,结果婚后女方父母不想返还,想留给自己将来的儿子做结婚等费用,在此情况下,新娘面对父母的失信及男方的追讨,为了区区十五万元,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了结此生。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悲剧,“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就现在而言,家族、家庭的影响是有利也有弊,多少有缘人因为家庭的因由而未能牵手。

书中也多少写到了许多对军政府的黑暗、社会的腐朽,报社的被禁,理发的被批,思想无法解放,人权无法获得,时到如今我们究竟进步了多少呢?

书中觉慧的叛逆很容易让我想起上初高中对学习及家长压力的叛逆,虽然我们为的目标不一样,我的目的也不宏大,但是有几分象书中的那种心理-不服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工作,融入了社会,有了孩子,激情也少了,思想也固化了,不知在将来,儿子是不是象我之前的逆反一样对抗着我,我是不是也会象许多无奈的父母一样,只是一味地管制呢??

巴金《秋》读后感500字篇2

记得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约里唯一一条也是永远都会存在的那一条无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条款”我一直不相信这句话,甚至是不同意的。

我始终坚信着:生活是可以靠人来改变的,人是可以做生活的主人的,因为“人定胜天。”

?家》这本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描述了高公关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

作者写作这篇小说,一是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

二是为青年一代呼吁,“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由于岁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

对广大青年的诚挚热爱,作者通过《家》向旧社会旧制度进行猛烈抨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并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

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使《家》充满了信心,希望和力量。

作者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达了这种不屈于命运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创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巴金《秋》读后感500字篇3

锲而不舍的终于看完巴金先生的名著《家》,下面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对于结尾,我是始料不及的,感觉就像是吃到一块很美味的蛋糕,很想再吃第二口的时候就突然没有了,不见了!原以为还能看到觉慧独自去了上海后能等来觉民和琴相聚,然而,巴金先生就这样停笔了,或许故事还没有结束,看着先生写的后记,他说他不是一个冷静的作者,我想我也不是一个冷静的读者!

?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我请求今天的读者宽容地对待这本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写的小说。我自己很喜欢它,因为它至少告诉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我简直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想笑,我又想哭,我有悲愤,我也有喜悦。但是我现在才知道一件事情: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不错,我会牢牢记住: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那么就让它作为我的鼓舞的泉源吧。

先生二十七岁写下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我这个小小的读者在二十七岁被他的精神所鼓舞着!

没错!我是爱阅读的!书不是胭脂,却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能带人飞翔。你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不会荒废,某一天,它会以你意想不到的形式回报于你。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巴金《秋》读后感500字篇4

最终读完了《家》的最终一页,心中澎湃的浪花却没有平息。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带给了我欢笑,悲伤,气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个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争暗斗,纠纷,不公与压迫。但又因为身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期,却也有令人感到惊奇的反抗。

在封建社会的残酷迫使下,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带着血和泪,带着控告与悲愤的呼声。把斗争的剑刺向了极度腐朽的封建社会以及害人的封建礼教,并暗示它走向灭亡道路。

我觉得书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觉慧一群象征着一端,觉新连同老太爷一群象征着另一端。关于觉慧的个性,第三回就已经明显了——幼稚、叛逆、热情。刚在督军暑怀着满腔活力抒发了多时积累下的愤慨,却又在家里和老太爷吵上了一通。

于是,觉新的话语在旁边构成了鲜明的比较:“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简单吗?”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击。

说到觉新,便让我想到了梅:在觉新明白自我的订婚日后,“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苦。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我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在父亲告诉他要去西蜀实业公司,在他面临着一生的梦想被强制剥夺之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打转:‘一切都完了。’他的心里藏着不少的话,可是他一句也不说。”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击。

巴金《秋》读后感500字篇5

巴金笔下的《家》描述了一个五四时期封建的大公馆里。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个三兄弟,姓高,名叫觉新,觉民,觉慧。高老太爷是这个家庭的权威。三兄弟都有着创新的的精神。

大哥觉新是一个忍受者,他虽然有着新思想。他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待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重担子都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忍受着家庭里任何命运的不公,忍受着自己心爱的梅表姐默默的守寡而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忍受着爷爷的任性妄为……他只是一个忍受者,仅仅只是一个忍受者。

和觉新比起来,觉民就比较开放多了。他和弟弟觉新一起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不久后,觉民爱上了张太太家的女儿,琴。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觉民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

觉慧是这三兄弟中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

最后觉新终于领悟到了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和他的前途。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觉民一起,助三弟觉慧终于逃离了这个家,使他们被束缚着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我认为觉新,觉民和觉慧就是现在社会中三个不同的人群。觉新就相当于社会中刚刚毕业求职的大学生们,他们不停地去聘职,而他们只能听公司老板的命令。对于这些,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他们不敢对老板倾诉,也不敢反抗,他们就像觉新,在这个大公馆里面,不敢说话,不敢反抗。觉民觉民就像现实中的中年人,非常稳重,成熟。而三弟觉慧就像冲动的青年,不顾后患地去追求。这样虽好,但是不顾后患未免表现得太冲动了。

?家》是巴金的著作,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中旧制度的无情,它给我的印象很深。

巴金说:“我不要单给我们的家庭写一部特殊的历史,我所要写的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我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

巴金《秋》读后感500字篇6

昨晚一夜终于把家的最后几章看完,很有想法,觉慧走了,在封建制度下,我佩服觉慧,他是迈向他的美好的未来,他自由了!

在这个封建礼教的家庭中,各人物我大致留下了这些印象:

觉慧:一个有着新时代思想以及敢于挑战权威心态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从不坐轿子,因为他信奉人道主义,他不分尊卑,因为他和仆人鸣凤恋爱,他参加游行,他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办报,正是这样的青年才为封建和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敢想,敢干!

觉民:有着和觉慧一样的思想,却终日想着他的琴,他深爱着琴,甚至为了琴在觉慧的帮助下逃婚,幸好老太爷病重。

觉新:三兄弟的老大,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就是这两个主义,害了两个风尘女子,梅和瑞珏,因为父亲高克文死了,所以他要照顾整个家庭,他的这个公馆,好似一个小贾府,关系很复杂,所以觉新就像林黛玉进贾府那样,步步留心,听从长辈的一切吩咐,他因为听从长辈的要求,娶了瑞珏,害了梅,他因为听从了陈姨太的要求,把怀孕的妻子送到了又冷又潮湿的产房,结果连妻子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其实他心里也不好受,总是默默哭泣,尽自己最大努力承担一切,到最后,他终于醒悟了,帮助弟弟觉慧走向了光明!

琴:一个有着先进思想的女孩,却为母亲而牵绊,她热爱她的母亲,怕母亲被别人说闲话,所以连短发也不敢剪,她的家庭很不幸,只有她和她母亲相依为命。她和觉新相恋,是信任支持着这份荆棘丛中的爱。

徐倩茹:剪短发,有一个词概括,洒脱

鸣凤:命很苦,自幼沦为人奴,在高公馆伺候了七八年,最后还是被无情地抛弃,她因为秉持着觉慧的那份爱,所以几度抱有希望,但最后才明白,没希望了,她跳进河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老太爷:害人不浅,整个一封建老混蛋,为了面子,他害了多少人,整日做着四世同堂的美梦,年纪这么大了,还娶了个姨太,自己不够,还把鸣凤送给冯乐山这个王八蛋做姨太……

陈姨太:年纪应该不大,却乐此不疲地伺候老太爷,做他的姨太,还整日胭脂水粉,把脸涂得红扑扑的,走过就飘过一股不自然的香气,还扭着腰,恶心死了,老太爷死的前后,她想透了脑筋,终于想出了请巫师驱鬼和把瑞珏移到过城门又过桥的鬼地方的办法,他大概整日跟着老太爷,思想也腐朽了。

剑云:印象不深,他很自卑,喜欢琴却不敢说

瑞珏:很贤惠的一个女人,身为人妻,她体贴丈夫,却不知丈夫心中已有别人,知道后,她也坦然面对,身为人母,她疼爱海儿,最终却只落得个死……

黄妈:一个和蔼的女仆,深受觉民觉慧两兄弟喜爱

整个故事应该是以觉慧为主线,诉说了一代人在封建制度下受到的压迫,他们有的崛起,有的却永远地倒下。

巴金《秋》读后感500字篇7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 秋 的读后感

要文笔流畅的,原创复制都可以,字数1000字左右
――读巴金《秋》有感
最近在阅读巴金老人的名著《激流三部曲》之三《秋》时,脑海里总是时不时冒出“天凉好个秋”这五个字。秋天本该是个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季节。可是说心里话,在阅读过程中,我却总感觉心里很憋闷,有几次不得不放下书,走到外面透口气。读完后,我昨晚一夜无眠,有很多话是不吐不快。
高家大少爷觉新的窝囊、懦弱、作辑主义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他以为抱着“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这样的愚蠢念头,别人就会谅解他,感激他;他以为他的唯唯诺诺可以讨好身边所有人,可是他真的大错特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退缩,一次又一次的充当老好人,不仅没有得到别人应有的尊重和感恩,相反换来的是别人的鄙视和愤懑。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别人又怎么能把你当回事呢?面对别人的故意刁难不是去反驳而是默默承受,时间长了,别人不自觉中就把你当成软的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堂堂高家大少爷,在整个公馆人的眼里也许连一个丫环都不如。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固然与那个陈旧的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有关,还有他遭遇的太多灾难共同造成他那个样子。可是同样一母所生,又在一个公馆里长大的其他兄弟姐妹为什么遇事态度和他截然相反呢?二弟高觉民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他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虽然有时过于偏激,但总比逆来顺受强百倍。三妹淑华敢说敢作,天不怕地不怕,按自己的想法活着,虽然也因此遭到不少人的为难,可也没见到她少一根毫毛。所以高新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罪魁祸首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做人没有个性和自己的原则。每次面对那些所谓的长辈们的羞辱选择忍气吞声,以为像鸵鸟那样遇到危险把头埋在沙子里面就可以躲过这一劫。结果呢?“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不是说善良不好,但是无原则的善良就是对坏人的姑奸养息,对恶势力的推波助澜。退一步也许会海阔天空,可是一味的退避就是自寻死路。人就是这样,你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必在沉默中灭亡。
那些陈旧制度和吃人礼教就真的那么可怕吗?那些道貌岸然的长辈就真的值得去尊敬吗?鲁迅笔下的“旧礼教吃人”真的在《秋》中出现了。丫环倩儿生病了,主人不是去请大夫来救治,而是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最后活活病死。倩儿死后连入土为安的待遇都没能得到,只落下一个被席包裹扔落荒外的下场。四小姐淑贞最为可怜,她善良、敏感而又懦弱可怜。每次她父母吵架,她都不可避免地充当她们的出气筒,无辜被辱骂和殴打。身边那么多人同情她,可是面对她孤独的求救,他们只是礼节性的安慰她,许下的诺言却一直没有人去兑现。指望那些兄弟姐妹们来搭救的希望破灭了,无奈之下,她选择了跳井来结束她年轻的生命。觉新有善良、觉民有信仰、淑华有胆量、琴有细心,但是都有什么用。他们都没有真正的伸手去拉他们的妹妹一把,我感觉他们是那么的冷漠。每个人都只关心他们自己的事情,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派头,让人作呕。
我在阅读时真的好恨那个人吃人的时代,也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倩儿、淑贞还有很多人的宝贵生命就这样被那可恶的旧礼教吞噬了。看起来,吃人礼教还真的满吓人的。难怪每次别人规劝觉新不要害怕,要起来反抗时,他总是念念叨叨:你们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苦,我的处境有多可怕,想以此来搪塞和逃避。其实那些旧的制度和礼教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们就像毛主席当年的豪言“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你一打它就倒”。可惜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觉新还没有那样的觉悟。他遭遇的苦难太多了,一次一次眼睁睁看见自己心爱的人被剥夺生命,而自己却无法救助她们。也许是对自己太失望了,他变的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哀莫过于心死”。他如僵尸般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变的悲观厌世。他带着有色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难怪在他眼里,秋天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到处是秋风扫落叶般的萧瑟凄凉。可在有信仰和追求的觉民眼里秋天却是另番景象,而且他坚信:秋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看来环境一样,心境如果不同,那他所看的世界也必定迥然不同。
合上书本后,我脑海里总是拂不去对高觉新这个大少爷的厌恶和愤怒。他的唯唯诺诺和老好人面目不仅害苦了周围人,更重要的是害了他自己。他天真得自以为自己多吃点苦,多遭点罪,就可以换来别人的谅解和同情,就可以挽救那个已经摇摇欲坠的高家大梁。他以为别人会明白的良苦用心,他打碎牙齿吞在自己肚里,就可以换来所有人的满意。也许他到死都不不明白,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悲。你可以在某一时刻让所有得人满意,你也可以在所有时刻让某一些人满意,但是你永远不能在所有时刻让所有的人满意。你如果太在意别人,必然就会迷失自己。
幸好巴金老人在结尾让觉新也反抗了一回,顶天立地的当了一次男子汉。也总算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不然非得被这个高家大少爷憋死不可。原来人被逼到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反抗的,正验证了那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觉新的爆发警告了所有不把他当一回事的人们:不要欺人太甚,逼急了我也不是好惹的。觉新的反抗不仅让自己心情舒畅了一番,也让我们这些读者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在《秋》序言里,巴金告诉我们,本来他安排的结局是:高觉新自杀,高觉民被捕入狱,那样太悲剧了。所以他善意的修改成:觉新和翠环走到了一起,觉民和琴也有情人终成眷属,算是迎合了中国人的大团圆结局。《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做人不能没有个性和原则,按自己的想法去活,外在的阻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最重要一点是,你只有先自救,别人才可能救你。就像《国际歌》里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求:巴金秋的读后感

最好是真正看过的,而不是网上拉的。。谢谢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这是《激流》三部曲中最后一本《秋》中的中心句。
在《秋》里,发生了几件大事,但是都是悲剧,这些悲剧也揭示了高家这个大家庭正在逐步走向灭亡——不仅仅是高家,每一个旧社会的封建大家庭都在渐渐地变得枯竭,不公平的制度使得整个家庭逐渐瓦解。
第一件事,是周家的枚少爷结了婚,新娘是最古板、卫道、残酷的老头在冯乐山的侄女,又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我发现了旧社会的婚姻与现代的婚姻的区别:
1.旧社会的婚姻完全是由长辈操控,真正结婚的幼辈却不得过问——那到底是谁结婚呀?于是,年轻人们就成为了傀儡。而现代的婚姻则不同,自由恋爱、结婚,完全是有年轻人的来争取,有更多的自由、幸福。2.旧社会的婚姻崇尚“先结婚后恋爱”,必须结了婚,剩下的事情,才能自己决定。这样,结了婚也一辈子夫妻不和睦的也大有人在。可现在好多了:只有相爱,才会结婚,一对夫妻会更加幸福美满,也就不存在“妻妾成群”了。
第二件大事,是四小姐淑贞跳井自杀。因为五爸克定公然把丫头收房、闹小旦、乱花钱,导致五婶沈氏总是跟可定吵架。但是,每当沈氏没有地方发泄怒气的时候,就会打、骂、惩罚自己的亲生女儿淑贞。所以,淑贞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打骂之后跳井自杀。这是一声警钟,告示世人。
第三件大事,是三爸克明的死亡。克明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卖公馆、分家,这些都是四爸克安和五爸克明的主意。这样一来,一个好端端的家就在老太爷和兄长死后,变得四分五裂。这也是封建大家庭最终的必然结果。每一个人都尔虞我诈,每一个人都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贪得无厌,每一个人都笑里藏刀,这样的家庭,怎么能维持下去。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都是在激励我们: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大风大浪之后,必有属于我们的春天!
可是,很快,才过了不到一年,枚少爷就因为肺病死去,留下一个年轻、有孕的寡妇。这都是因为枚少爷的父亲周伯涛明知道自己的儿子非有问题,却死活不肯请医生,最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还害了儿媳一生。真荒谬!
本文标题: 巴金《秋》读后感(巴金《秋》读后感500字7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16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个臭皮匠读后感翻译(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是什么意思)普罗米修斯盗火读后感550(《普罗米修斯盗火》课文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