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命之学原文与读后感(读《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有感)

发布时间: 2024-09-08 04:12: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读《了凡四训》之“立命之学”有感【原文】,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立命之学原文与读后感(读《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有感)

读《了凡四训》之“立命之学”有感

【原文】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

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译文】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错,你自己理解错了。你没听过六祖慧能大师说,每个人的福田,全在自己的内心。

只要从心里去求福,就没有感应不到的。从自己心里去求,不只是道德仁义可以求得,身外的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到,这种内外双得,是有利于得到的。

如果不能自己反省自己,而是盲目地追求身外的名利福寿,那就只能像孟子所说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了。

最终内外都有损失,因此没有什么益处。

云谷禅师认为,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真正的意思是说仁义道德,是内心追求的,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虽然是外在的东西,但是它的本质未尝不是内心所追求的,所以应该也是可以获得的。

只要真心去追求,不论是内在的精神追求还是外在的功名利禄都是能够得到的。

只有用真心去求取才能算作是真正的追求,才能真正帮助人们得到所追求的东西。

写作也是如此,你首要需要知道的是自己的目的,要的是什么,是投稿变现,还是单纯我手写我心,只有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始终如一。

听从自己的内心,坚定下去。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地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了凡四训》之立命之学,第一

我们直接进入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总共分为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学,第二篇改过之法,第三篇积善之方,第四篇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立从字面意思理解不动的意思,命是命运。学是学问。连起来就是让我们的命运不动的学问,听起来好像很牵强。我们的命运总是时好时坏,或者遵循着一定的轨迹在运行。让我们无法把握和掌控。立命,就是让我们的命运变的可控,往好的方向运行。不往不好的方向运行。有点和易经里讲的趋吉避凶的意思。(个人理解如有不对请多多理解)接下来我们看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余是了凡先生自己称呼自己,他说,他童年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童年丧父最辛苦的还是母亲,要把孩子含辛茹苦的养大。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们要特别的敬重,我们都要额外的关心和帮助。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仁爱之心。

老母命弃举业学医,举业就是考取功名,母亲希望他放弃学业来学中医,一来可以维持生计,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他人。可以帮助人拜托病痛的折磨。也可以帮助一些看不起病的穷困百姓。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妇女,在教育子弟时时时不忘导人向善,实在是让人佩服。想我们现在的父母都时时把孩子引导像名利的路上。我在想如果房子当今社会,做母亲的估计会说,学医可以赚很多的钱,无论做什么生意都有讨价还价的,你见过几个人跟医生讨价还价的。孩子的未来全靠父母长辈引导。所以为人父母者不得不注意。

了凡先生的母亲给了凡先生分析,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说你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夙愿,希望你能学一门技能,学好中医在社会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俗话说,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家财万贯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有一技在手可以服务大众,就可以谋生。从此处可见古人看的深远。

东汉光武帝时代有一大臣生了十三个儿子,十三个儿子都有特殊的技能,他是大臣,有很高的俸禄,但他不把这些留给孩子,而是让他自己谋生独立,说我当官我儿子不一定当官,我带着他生活变的很奢侈,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害了他一生吗。

我们学习古文,学习古人的智慧,也要学习他们教人育人的智慧。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我们一生兴衰之由。

好今天先分享到这里明天分享:“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士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读《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有感

【原文】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

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译文】

地上的污秽能衍生出很多生命,水太清澈却常常不会有鱼。

我非常喜欢洁净,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一种缘故。

和气才能孕育万物,我非常容易生气,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二种缘故。

仁爱,是生命的根本,残忍是不能生养的根本;我只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肯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三种缘故。

言论太多容易伤气,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四种缘故。我喜欢喝酒,过度消耗精神,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五种缘故。

我喜欢整夜不眠长坐,没有保养元气,安定心神,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六种缘故。其他的过失和罪恶还有很多,无法全都说完。

这一节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敬,了凡先生听信孔先生为他推算的一生,而云谷禅师的问话又让他开始反思自己,可敬之处在于,了凡先生特别诚实,对自身的认识十分全面,也是后来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根本原因。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是那个时代的固有思想,而了凡先生虽相信孔先生为他推论的人生,却并不把自身的原因归咎在命运上,他深知自己的短板,自知甚深。

云谷禅师这样说,知道原因就应该为此而做出改变。知而不为,反而违背孟子所说。

佛门讲“忏除业障”,只有真心忏悔,才可以把自身的业障除去。

能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这叫“开悟”。

觉悟以后又能把所有的缺点改正过来,这叫“修行”。

倘若连自己有什么不足都不知道,那该从哪里修起呢?

“修”是修正,“行”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思想、行为修改过来,这就叫“修行”。所以修正行为最关键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

知道错误,在行动中去改正,才是真正的修行。

读古训,为的是明理知义,把一本书慢慢琢磨透,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长的就是修为。

共勉。

《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三十二)

原文:远思扬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译文:

往远处说,要发扬祖宗的德行,往进处说,要掩盖父母的过失;往高处说,要报效国家的恩德,往低处说,要为家族造福;往外说,要考虑在别人困难时周济别人,往内在说,要防止自己走上歪路。

一定要每天都知道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每天都要改正这些地方;一天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这一天就会安住在自以为是的状态;一天没有修正自己的过失,这一天就没有进步。

天下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那些德行没有修养,事业没有长进的人,就因为“因循旧习”不求进取耽误了一生。

云谷禅师传授的人要自己掌握命运的学说,是最精髓、最长远、最真切、最正信的真理,你一定要认真运用、努力去做,千万不要自尊自大!

注释:

愆(qiān):过失,差错,罪过。

内思 闲 己之邪,闲:限制,防止。

邃(suì):深远。

熟玩:认真钻研,认真实践。

《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一)

【原文】: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 ,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文】:我童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老母亲让我放弃科举考试的学业而去学医 ,说学医可以养活家庭,同时也可以用医术来救济别人 ,而且精通一门手艺并以此成名 ,这也是父亲平素的心愿 。

【点评】:《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写来训诫和勉励子孙后代的,开头就以自己的经历讲起。

了凡先生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困。但历史证明很多古代贤人都有着坎坷的身世: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六祖坛经》中记载佛教六祖慧能: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了凡先生童年时期,为了维持生计,母亲让他学医,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掌握精湛医术成为一代明医也是他父亲生前夙愿。

古时候读书的人始终以步入仕途、兼济天下为人生最高追求,但是要考得科举进士谈何容易呀,路途艰辛漫长。《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从二十岁开始考,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中,真是“赚英雄尽白头”啊!

古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其实治病救人和读书救国,在古往今来的爱国知识分子的心目中,是有相同之处的。

宋朝名相范仲淹小时候的志向就是做宰相和医生,因为他觉得这两个职业都能救人。后来他果然做了宰相,而且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近代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早年也是立志学医救国民于疾病之中,后来他发现,精神的麻木和灵魂的无知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可怕,所以毅然弃医从文,发起了唤醒国民灵魂,心怀家国天下的“呐喊”。

这就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内在精神品格。
本文标题: 立命之学原文与读后感(读《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093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的板块(读后感包括哪些板块)可怜的挑食大王读后感(二年级读后感200字左右8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