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2000字《爱的教育》读后感对《爱的教育》说——上学的时候,看到你立在学校的书架上;上班后看到你在单位的书架上;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你在...
名著读后感20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对《爱的教育》说——上学的时候,看到你立在学校的书架上;上班后看到你在单位的书架上;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你在书店的书架上不知道有多少次无动于衷,说不清多少次与你擦肩而过。今天的我,要说得只有遗憾,假如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走进你的世界,我的心会怎样;假如我十二年前就抓住你,能减少我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多少困惑;假如我后来不再错过你,我前进的足迹中又该减少多少个坑坑洼洼、曲曲折折我想说的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幸运的是我今天抓住了你,偶然的幸运使我深深的实实在在的抓住了你,给我们大家带来幸运、快乐、
之所以说偶然,是因为我并没有打算要去细细品读这本书,只因为所教的北师大版的语文三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的注释中写着“节选自阿米契斯(意大利)的《爱的教育》”学习课文时我只是像平常一样的向学生推荐“同学们课下可以找这本书来读一读”便没有再放在心上。幸运的是哪一天我路过新华书店时,走进新华书店,又一次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当时拿出来也只是随意翻翻,真正吸引我走进去的是一封安利柯的父亲写给儿子的信,父亲在信中,很严肃的告诉儿子,为什么要尊敬母亲,怎样尊敬母亲。我读过很多这种题材的书,《傅雷家书》也读过,可是这封朴素的信,使我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想读给我的学生听多么适合。因为他们和安利柯差不多同龄,但是他们有时候对待父母的态度比安利柯的情况要严重的多,有的甚至小小年纪与父母吵架,有的言谈之中不满意,甚至看不起自己的母亲,有的甚至母亲接自己,在深秋的寒风中冻得发抖,儿子却对母亲说出“冻死你才好呢!”我买了不同版本的《爱的教育》奖励给几个爱读书的学生,而且在班里读了这封信,又把个别的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单独读给他听,然后和他交流后来又和家长取得联系,他的妈妈亲口向我说起了孩子的转变。开始,认为这本书是教育孩子有爱心,学会爱父母,爱别人的继续读下去我才发现,这样的认为太肤浅了,因为我从安利柯父母的做法中感受到了,孩子存在一切问题的根源,是因为有时候我们做大人的还不知道,是谁首先缺少了真正的爱心,而需要接受《爱的教育》。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口无遮拦地对老师说孩子的一些缺点,甚至当着小朋友,或客人的面张口就说孩子的短处,当时真的感觉到孩子有时是多么弱小,多么无助,有些做法对他们来说多么不公平或者当父母在质问孩子的时候,“我说了多少遍为什么你忘带?我怎么对你说的,你为什么写不好?我不是让你好好检查为什么还出错?为什么不好好写?我嘱咐你多少遍了,为什么记不住?你为什么不动脑筋?”用孩子自己在日记中的话说“唠叨地我的头都快炸了”我们大人有没有冷静的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问题?”根源在哪儿?三年级的孩子存在缺点,学习中做事中遇到困难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大人给了这幼小的心灵多少力量的源泉,多少耐心的帮助,孩子不如别人,是他自己不想吗?他做不到除了人之间的正常差异,有没有大人的根源呢?我们以一次家长的签字为例,有的家长读了孩子稚嫩的作文,认认真真和孩子分析了原因,帮助孩子改正了不足,还激励孩子的努力方向,签字满满的工工整整的。家长是多付出了一些精力,可是孩子得到的是什么?得到了力量,得到了方法,得到了新的目标,从失败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父母真正的细腻的爱,可以说受益无穷。可是有的家长只写了两个字“读了。”此为惜墨如金者;“写得太少”“不认真”“不会想象”“想象力太差”“不会写”此为批评者;还有“多读多写”“多动脑筋”“多想象”这也可以算指正者了。咱们冷静的比一比,这一次签字给孩子带来的差距有多大。如果说其他方面的恐怕会更多,所以对孩子的爱,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爱,什么时候孩子最需要你的真正的爱有许多困惑在《爱的教育》中能找到现成的答案,从中深刻的思考也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启示。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中更多内容是需要读给每个家长听的,于是我要求我们班每个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爱的教育》,共同接受爱的洗礼。爸爸妈妈孩子都要写出读后感。
二、反思《爱的教育》
这一次许多家长孩子都受益匪浅,使我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爱的教育》还有一篇篇充满真爱的爸爸妈妈的读后感,更有真正沐浴在真爱的阳光中孩子们的幸福和喜悦。慢慢的我们大家都在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使我们面前的一张张孩子的脸,一张张大人的都洋溢制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本书使许多家长,努力改变着自己,从态度上,从语气上,从方法上孩子也丛书中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李依宁在读后感中写道:读了《爱的教育》,我的收获很大,我知道了怎样才是一位高尚的人。如果我是安利柯,我就把杨嘉宁当作代洛西,把王冕卿当作卡隆于老师还是老师,我们一起学,那该多好啊。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学习做事的态度,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安利柯是好小孩,我的理想就是变成和他一样的人。我在加油卡上真诚地写下了我的理想,决心要成为一位有名气的作家。安利柯已经是我的榜样了。他不完美,可是它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杨嘉宁写道: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感觉我与书中的安利柯相比,真是差的太远了,比如说他就很爱自己的父母,而我有时侯却做不到。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可是我们却不太懂得爱自己的父母了,好像有一些事情是他们应该给我们做的一样。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越多,我们的爱却像溪水一样流的越远。难道我们就只知道爱自己吗?这本书悄悄改变了爸爸妈妈,也改变着我,使我们都成为真正有爱心,有快乐的人,让我们共同用爱心来温暖世界吧!王雅楠在日记中写道:读完爱的教育我改变了对同学的态度,比如,我以前从来不帮助同学也不借给别人东西用,现在我不那样小气了,因为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对你好。冯翔宇写道:《爱的教育》中有好孩子也有坏孩子,他们就像两面镜子,映出了我的优点和缺点,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和别人相处。我知道了,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才会成为优秀的人。杨鑫海说:读了《爱的教育》我的变化很大,比如,吃饭的时候,以前我是看着妈妈一趟一趟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来。现在的我可大不一样了,现在妈妈做饭,我就把勺子筷子摆好,妈妈做好饭,我给妈妈递盘子,然后再把饭菜端到桌子上,做好吃饭的准备。
王祎琳说:看了卡隆的表现,我觉得自己差远了,总是有点胆小怕事。我决心向他学习,做一个辨别是非,敢说敢做的勇敢的孩子。
李海舟说:“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觉得自己没有卡隆那么有正义感,没有泼来可西那么孝敬父母,没有代洛西学习那么好,也没有少年鼓手的勇气与他们相比我差的太远了,所以我正在努力学习他们的优点,做个好孩子。爸爸妈妈读了这本书后,也都变了个人似的,经常赏识我了,我一有进步就鼓励我表扬我。我要努力和爸爸妈妈共建爱的家园。
周宇星说,读完这本书我们都很感动,爸爸妈妈对我比以前更好了,过去妈妈要求这要求那,有时候烦死我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现在妈妈像变了个人似的,生气的时候,只是在心里,不批评我,常常会和我商量一下,交流一下,我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每天比原来快乐多了,我真得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更多的幸福。
王成轶说,原来一打上课铃,同学们就一拥而上,挤在门口,像一群狮子在争夺一块香喷喷的肉,我也想快点进去。现在仔细一想,这样挤,大家就容易受伤,每次我都会像卡隆那样提醒同学们。在家里现在也不和爸爸妈妈还嘴了,有什么想法就和爸爸妈妈心平气和的交流。
赵嘉玺说,以前我做错了事情,怕爸爸妈妈批评,总爱说谎。读了这本书我变了因为书中每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谎,连那个最坏的勿兰蒂也没有说过谎,我想他被开除了都没有说过一次谎,我还没有到他那样的地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已经努力改好了,我真高兴。
刘培泽说,现在我去同学家里,都会很有礼貌的摁门铃。到哪里玩,都对妈妈说清楚,不让妈妈着急。但吃饭,穿衣服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我要努力改。
家长的感受也很深赵嘉玺的妈妈刘敏写道,和孩子一起读《爱的教育》,很有感触。反思自己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实在汗颜!失之耐心,不能细致感受一颗童心。浮躁,拿出一副家长的样子来,大有说一不二之势让孩子无条件服从殊不知,孩子很多智慧的火花就这样在我们的呵斥和武断中悄然消失了。我们不知多少次失去一颗颗天真、活泼、积极向上、满是爱的心!
王子煦的爸爸王爱东写道,按照儿子的要求读了《爱的教育》后感触颇深。经常与大家谈起该怎样教育好孩子,但总是毫无章法,说得多,做得少。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因此,倍受感动的是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以前,孩子想买书就买,只是满足他就是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老师在学校对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付出了很多,而当孩子回到家中,家长又不能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楷模的话,单凭老师的努力,成效颇微。读完该书后,儿子得反响也比较大,我们一起交流了四次,让他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改变了他周末、周日爱看动画片的习惯。
周宇星的妈妈展淑萍写道一篇文章中说,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往往越分越多,那是什么呢?那就是爱。是的,爱不只有索取,而是付出、给予及分享。一个人只有拥有爱的能力,才能真正的体会生活的美好。
《爱的教育》中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美文,使我和孩子都感动了。有一次,孩子在读到《卡隆的妈妈》一文时,竟然躲在被窝中哭出声来。我再次深思,是什么使儿子如此动情。读了这本书后,儿子好像长大了好多。让孩子在被人爱中学会爱人,当你摔倒了是谁把你拉起来并安慰你;是谁在你取得好成绩是为你鼓掌喝彩和祝贺;是谁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来和你分享;是谁在你比赛前鼓励你说你能行是同学、是朋友,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你能体会到这所有的爱吗?我希望孩子能在爱中成长,把爱升华到对祖国对社会的爱,从而产生一种责任感。努力做一名好学生是对老师的一种爱;体谅理解家长;能看到同学的优点来改正自己的缺点;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等等。
让孩子在爱的行为中成长,由此产生动力,用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回报爱你的人,给予需要你爱的人。
刘培泽同学的爸爸刘焕三在读后感中写道:“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仔细的想一想,自己还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了一些,而且和儿子交流谈心也不多,有时甚至耐不住性子吹胡子瞪眼大发脾气。这是不对的。儿子已经快9岁了,他在一天一天的长大,慢慢的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儿子的好爸爸,但同时更希望成为儿子的朋友,而且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关于自己的儿子,我认为他还是非常喜欢学习的,而且也能学好。虽然现在有点过于贪玩,但我并没有过多的责备过他,因为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我也没有给他过多的要求,只是告诉他必须做到两条:一是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二是作业必须认真完成。希望儿子能够做到。
薄尊莹的爸爸薄纯杰写道:通过读书中部分内容,很佩服安利柯的父母,每当孩子生活学习中做得不对时,都能及时用书信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引导在以后的生活中改正。反思一下自己,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很多情况下只是训斥孩子,既不能身先示范做好表率,又不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今后自己要不断学习改进。孩子良好品格地养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辛勤地培育浇灌。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受到很多启发教育。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
李明臻的妈妈张燕写道通过阅读,使我认识到,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真心的对待孩子,也会换来孩子的真心。回想九年来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淘气时对他的叱责;不听话时对他的冷淡;作业不会做时对他的打骂;成绩不好时对他的讥笑。我感到深深的后悔和自责,一直以来,特别是孩子上学以来,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总是感觉你已经上学了,长大了,应该懂事了。经常拿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认为是孩子没有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没有专心的去做,进而去批评孩子甚至是打骂孩子,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读了《爱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孩子就是孩子,他不是成年人,要以对待孩子的态度去对待他,要爱他,尊重他,要把他当成一个“人”来对待,而不是把他当成你的个人财产。我相信在以后的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不会再象以前那样对待我的孩子。我会把他当成我的朋友,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也把我当成朋友,而不是只会训斥他的妈妈。当他淘气时,我会心平气和的给他讲道理;当他不会做作业时,我会耐心给他讲解并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当他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会鼓励他继续努力;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给他力量,帮他解决困难。我会象《爱的教育》里的安利柯的父母和老师一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他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善待老人,不忽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因为那些
小事将促成一个人将来的品行。
李明臻的爸爸李振杰写道:当我们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可以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父母的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运用爱的教育,这爱就成了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反思以往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孩子想要什么,就赶紧给他买,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先给他吃,有什么好玩的先给他玩。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养成了孩子以“我”为中心,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坏习惯。孩子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帮助爸
爸妈妈干一点家务活,偶尔干一点
活,也会问,有报酬吗?让家长哭笑不得。
爱孩子是每一个人都会的,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他健康的成长,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通过阅读《爱的教育》我深深的体会到,热爱孩子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正直,诚实,自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学会爱自己,更要爱他人。
李依宁的妈妈张倩红写道,今天,读了《爱的教育》里《我的决心》这篇文章,我被文章里的“我”深深地打动了,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有心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极其普通的事,他感受到了大人在繁忙的生活中给予他的关爱,于是他不再抱怨,而是知道用心去爱别人,要求上进,他的品德是高尚的,我想他一定能快乐起来,而且能把快乐带给别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亲人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很多孩子逐渐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习惯,因此要多引导孩子接受爱的教育,让爱在他们的心里扎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鑫海的家长吕霞丛书中摘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孩子共勉,并运用其中的教育方法。
杨嘉宁的妈妈张学霞写道读完这本书,我被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深深感动着,对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着深刻的反省。
以前我总怪孩子不懂的爱,太自私,从不深入想一想为什么。我对待孩子缺乏耐心,孩子犯了错误,不是静下心来想想原因,告诉孩子以后怎样避免,而是高声呵斥,孩子顶嘴申辩,这样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久而久之孩子对顶嘴吵闹就习以为常。我们虽在物质生活上给孩子的很多,甚至应有尽有,但是却没有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没有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孩子对我们的爱怎么会不打折呢?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在学校里我觉得我很有能力很棒,但是到了家里我觉得我就不那么好了。”我问:“为什么?”孩子说“你光批评我”。我对孩子的要求是缺点越少越好,眼睛老盯在缺点上,每天都是批评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家怎么能有自信呢?安利柯的父母却正好相反,安利柯做出的对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爱,家长就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自己的希望,怎样做才能一步步走进目标。
田晓宇的妈妈崔东梅写道读完爱的教育,才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实在太浅显了,对自己要求太低了,总是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自己又是否能真正做到,做的更好,却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师,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在不经意间的流露,可能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会产生很深的误导,所以说以后,我们做家长的会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教育.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们一刻都不会放松,会试着用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多帮助他,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记得有一次我们俩谈话,他告诉我,当老师在说谁是坏孩子的时候,他的心非常紧张,害怕自己被说成是坏孩子,说明他希望自己是好孩子,只是自制力差点,可孩子这种希望是宝贵的,以后我们会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及时指出他身上存在的缺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不需要训斥,不需要指责与漫骂,他需要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支持与鼓励,这一点我们做家长的也会努力去做到、做好。
王子煦的爸爸王爱东写道,按照儿子的要求读了《爱的教育》后感触颇深。经常与大家谈起该怎样教育好孩子,但总是毫无章法,说得多,做得少。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因此,倍受感动的是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以前,孩子想买书就买,只是满足他就是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老师在学校对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付出了很多,而当孩子回到家中,家长又不能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楷模的话,单凭老师的努力,成效颇微。读完该书后,儿子得反响也比较大,我们一起交流了四次,让他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改变了他周末、周日爱看动画片的习惯。
然而要使每个人的认识转化成行为,还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有的孩子的确注意奉献自己的爱心,但有时候三年级孩子孩子受她的年龄,知识,阅历等认识水平的影响,他们还不会具体的分析,辨别。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别的学科上做小动作,老师批评指正时,他与老师顶嘴了,于是当我一进教室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围过来告他的状,我一听的确是他不对,也批评了他,可是当时的状态出乎我的意外,他也非常激动的和我顶嘴了,。当天中午,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真诚的向我道歉,我们又谈了很久。可是这件事一直压在我的心里,为什么他会如此激动呢?经过再三考虑,我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经过交谈,我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心情非常不好,应该说那时候他是需要用爱心来安抚的,或者说她当时上课走神应该属于正常现象,老师批评指正也正常,同学们告状也是正常现象,我批评教育他要尊重各学科老师,也没有做错可是问题出哪儿呢?当天晚上我经过分析,经过换位思考,觉得心情不好时,走神了,又口不择言,当时他的心理状态可想而知。于是我觉得第二天,我需要进一步处理,我当时问同学们,如果你不小心犯了错误,你愿意所有的同学都去告你的状吗?同学们都说不愿意。我接着问,那昨天的事情,如果你是这位同学,你会什么感受?同学们都认识到这种方式的不当之处,而且还讨论了恰当的方式。后来我总结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我们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
之所以说偶然,是因为我并没有打算要去细细品读这本书,只因为所教的北师大版的语文三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的注释中写着“节选自阿米契斯(意大利)的《爱的教育》”学习课文时我只是像平常一样的向学生推荐“同学们课下可以找这本书来读一读”便没有再放在心上。幸运的是哪一天我路过新华书店时,走进新华书店,又一次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当时拿出来也只是随意翻翻,真正吸引我走进去的是一封安利柯的父亲写给儿子的信,父亲在信中,很严肃的告诉儿子,为什么要尊敬母亲,怎样尊敬母亲。我读过很多这种题材的书,《傅雷家书》也读过,可是这封朴素的信,使我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想读给我的学生听多么适合。因为他们和安利柯差不多同龄,但是他们有时候对待父母的态度比安利柯的情况要严重的多,有的甚至小小年纪与父母吵架,有的言谈之中不满意,甚至看不起自己的母亲,有的甚至母亲接自己,在深秋的寒风中冻得发抖,儿子却对母亲说出“冻死你才好呢!”我买了不同版本的《爱的教育》奖励给几个爱读书的学生,而且在班里读了这封信,又把个别的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单独读给他听,然后和他交流后来又和家长取得联系,他的妈妈亲口向我说起了孩子的转变。开始,认为这本书是教育孩子有爱心,学会爱父母,爱别人的继续读下去我才发现,这样的认为太肤浅了,因为我从安利柯父母的做法中感受到了,孩子存在一切问题的根源,是因为有时候我们做大人的还不知道,是谁首先缺少了真正的爱心,而需要接受《爱的教育》。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口无遮拦地对老师说孩子的一些缺点,甚至当着小朋友,或客人的面张口就说孩子的短处,当时真的感觉到孩子有时是多么弱小,多么无助,有些做法对他们来说多么不公平或者当父母在质问孩子的时候,“我说了多少遍为什么你忘带?我怎么对你说的,你为什么写不好?我不是让你好好检查为什么还出错?为什么不好好写?我嘱咐你多少遍了,为什么记不住?你为什么不动脑筋?”用孩子自己在日记中的话说“唠叨地我的头都快炸了”我们大人有没有冷静的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问题?”根源在哪儿?三年级的孩子存在缺点,学习中做事中遇到困难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大人给了这幼小的心灵多少力量的源泉,多少耐心的帮助,孩子不如别人,是他自己不想吗?他做不到除了人之间的正常差异,有没有大人的根源呢?我们以一次家长的签字为例,有的家长读了孩子稚嫩的作文,认认真真和孩子分析了原因,帮助孩子改正了不足,还激励孩子的努力方向,签字满满的工工整整的。家长是多付出了一些精力,可是孩子得到的是什么?得到了力量,得到了方法,得到了新的目标,从失败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父母真正的细腻的爱,可以说受益无穷。可是有的家长只写了两个字“读了。”此为惜墨如金者;“写得太少”“不认真”“不会想象”“想象力太差”“不会写”此为批评者;还有“多读多写”“多动脑筋”“多想象”这也可以算指正者了。咱们冷静的比一比,这一次签字给孩子带来的差距有多大。如果说其他方面的恐怕会更多,所以对孩子的爱,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爱,什么时候孩子最需要你的真正的爱有许多困惑在《爱的教育》中能找到现成的答案,从中深刻的思考也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启示。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中更多内容是需要读给每个家长听的,于是我要求我们班每个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爱的教育》,共同接受爱的洗礼。爸爸妈妈孩子都要写出读后感。
二、反思《爱的教育》
这一次许多家长孩子都受益匪浅,使我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爱的教育》还有一篇篇充满真爱的爸爸妈妈的读后感,更有真正沐浴在真爱的阳光中孩子们的幸福和喜悦。慢慢的我们大家都在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使我们面前的一张张孩子的脸,一张张大人的都洋溢制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本书使许多家长,努力改变着自己,从态度上,从语气上,从方法上孩子也丛书中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李依宁在读后感中写道:读了《爱的教育》,我的收获很大,我知道了怎样才是一位高尚的人。如果我是安利柯,我就把杨嘉宁当作代洛西,把王冕卿当作卡隆于老师还是老师,我们一起学,那该多好啊。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学习做事的态度,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安利柯是好小孩,我的理想就是变成和他一样的人。我在加油卡上真诚地写下了我的理想,决心要成为一位有名气的作家。安利柯已经是我的榜样了。他不完美,可是它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杨嘉宁写道: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感觉我与书中的安利柯相比,真是差的太远了,比如说他就很爱自己的父母,而我有时侯却做不到。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可是我们却不太懂得爱自己的父母了,好像有一些事情是他们应该给我们做的一样。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越多,我们的爱却像溪水一样流的越远。难道我们就只知道爱自己吗?这本书悄悄改变了爸爸妈妈,也改变着我,使我们都成为真正有爱心,有快乐的人,让我们共同用爱心来温暖世界吧!王雅楠在日记中写道:读完爱的教育我改变了对同学的态度,比如,我以前从来不帮助同学也不借给别人东西用,现在我不那样小气了,因为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对你好。冯翔宇写道:《爱的教育》中有好孩子也有坏孩子,他们就像两面镜子,映出了我的优点和缺点,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和别人相处。我知道了,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才会成为优秀的人。杨鑫海说:读了《爱的教育》我的变化很大,比如,吃饭的时候,以前我是看着妈妈一趟一趟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来。现在的我可大不一样了,现在妈妈做饭,我就把勺子筷子摆好,妈妈做好饭,我给妈妈递盘子,然后再把饭菜端到桌子上,做好吃饭的准备。
王祎琳说:看了卡隆的表现,我觉得自己差远了,总是有点胆小怕事。我决心向他学习,做一个辨别是非,敢说敢做的勇敢的孩子。
李海舟说:“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觉得自己没有卡隆那么有正义感,没有泼来可西那么孝敬父母,没有代洛西学习那么好,也没有少年鼓手的勇气与他们相比我差的太远了,所以我正在努力学习他们的优点,做个好孩子。爸爸妈妈读了这本书后,也都变了个人似的,经常赏识我了,我一有进步就鼓励我表扬我。我要努力和爸爸妈妈共建爱的家园。
周宇星说,读完这本书我们都很感动,爸爸妈妈对我比以前更好了,过去妈妈要求这要求那,有时候烦死我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现在妈妈像变了个人似的,生气的时候,只是在心里,不批评我,常常会和我商量一下,交流一下,我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每天比原来快乐多了,我真得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更多的幸福。
王成轶说,原来一打上课铃,同学们就一拥而上,挤在门口,像一群狮子在争夺一块香喷喷的肉,我也想快点进去。现在仔细一想,这样挤,大家就容易受伤,每次我都会像卡隆那样提醒同学们。在家里现在也不和爸爸妈妈还嘴了,有什么想法就和爸爸妈妈心平气和的交流。
赵嘉玺说,以前我做错了事情,怕爸爸妈妈批评,总爱说谎。读了这本书我变了因为书中每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谎,连那个最坏的勿兰蒂也没有说过谎,我想他被开除了都没有说过一次谎,我还没有到他那样的地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已经努力改好了,我真高兴。
刘培泽说,现在我去同学家里,都会很有礼貌的摁门铃。到哪里玩,都对妈妈说清楚,不让妈妈着急。但吃饭,穿衣服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我要努力改。
家长的感受也很深赵嘉玺的妈妈刘敏写道,和孩子一起读《爱的教育》,很有感触。反思自己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实在汗颜!失之耐心,不能细致感受一颗童心。浮躁,拿出一副家长的样子来,大有说一不二之势让孩子无条件服从殊不知,孩子很多智慧的火花就这样在我们的呵斥和武断中悄然消失了。我们不知多少次失去一颗颗天真、活泼、积极向上、满是爱的心!
王子煦的爸爸王爱东写道,按照儿子的要求读了《爱的教育》后感触颇深。经常与大家谈起该怎样教育好孩子,但总是毫无章法,说得多,做得少。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因此,倍受感动的是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以前,孩子想买书就买,只是满足他就是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老师在学校对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付出了很多,而当孩子回到家中,家长又不能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楷模的话,单凭老师的努力,成效颇微。读完该书后,儿子得反响也比较大,我们一起交流了四次,让他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改变了他周末、周日爱看动画片的习惯。
周宇星的妈妈展淑萍写道一篇文章中说,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往往越分越多,那是什么呢?那就是爱。是的,爱不只有索取,而是付出、给予及分享。一个人只有拥有爱的能力,才能真正的体会生活的美好。
《爱的教育》中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美文,使我和孩子都感动了。有一次,孩子在读到《卡隆的妈妈》一文时,竟然躲在被窝中哭出声来。我再次深思,是什么使儿子如此动情。读了这本书后,儿子好像长大了好多。让孩子在被人爱中学会爱人,当你摔倒了是谁把你拉起来并安慰你;是谁在你取得好成绩是为你鼓掌喝彩和祝贺;是谁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来和你分享;是谁在你比赛前鼓励你说你能行是同学、是朋友,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你能体会到这所有的爱吗?我希望孩子能在爱中成长,把爱升华到对祖国对社会的爱,从而产生一种责任感。努力做一名好学生是对老师的一种爱;体谅理解家长;能看到同学的优点来改正自己的缺点;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等等。
让孩子在爱的行为中成长,由此产生动力,用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回报爱你的人,给予需要你爱的人。
刘培泽同学的爸爸刘焕三在读后感中写道:“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仔细的想一想,自己还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了一些,而且和儿子交流谈心也不多,有时甚至耐不住性子吹胡子瞪眼大发脾气。这是不对的。儿子已经快9岁了,他在一天一天的长大,慢慢的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儿子的好爸爸,但同时更希望成为儿子的朋友,而且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关于自己的儿子,我认为他还是非常喜欢学习的,而且也能学好。虽然现在有点过于贪玩,但我并没有过多的责备过他,因为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我也没有给他过多的要求,只是告诉他必须做到两条:一是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二是作业必须认真完成。希望儿子能够做到。
薄尊莹的爸爸薄纯杰写道:通过读书中部分内容,很佩服安利柯的父母,每当孩子生活学习中做得不对时,都能及时用书信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引导在以后的生活中改正。反思一下自己,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很多情况下只是训斥孩子,既不能身先示范做好表率,又不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今后自己要不断学习改进。孩子良好品格地养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辛勤地培育浇灌。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受到很多启发教育。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
李明臻的妈妈张燕写道通过阅读,使我认识到,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真心的对待孩子,也会换来孩子的真心。回想九年来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淘气时对他的叱责;不听话时对他的冷淡;作业不会做时对他的打骂;成绩不好时对他的讥笑。我感到深深的后悔和自责,一直以来,特别是孩子上学以来,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总是感觉你已经上学了,长大了,应该懂事了。经常拿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认为是孩子没有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没有专心的去做,进而去批评孩子甚至是打骂孩子,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读了《爱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孩子就是孩子,他不是成年人,要以对待孩子的态度去对待他,要爱他,尊重他,要把他当成一个“人”来对待,而不是把他当成你的个人财产。我相信在以后的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不会再象以前那样对待我的孩子。我会把他当成我的朋友,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也把我当成朋友,而不是只会训斥他的妈妈。当他淘气时,我会心平气和的给他讲道理;当他不会做作业时,我会耐心给他讲解并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当他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会鼓励他继续努力;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给他力量,帮他解决困难。我会象《爱的教育》里的安利柯的父母和老师一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他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善待老人,不忽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因为那些
小事将促成一个人将来的品行。
李明臻的爸爸李振杰写道:当我们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可以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父母的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运用爱的教育,这爱就成了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反思以往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孩子想要什么,就赶紧给他买,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先给他吃,有什么好玩的先给他玩。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养成了孩子以“我”为中心,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坏习惯。孩子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帮助爸
爸妈妈干一点家务活,偶尔干一点
活,也会问,有报酬吗?让家长哭笑不得。
爱孩子是每一个人都会的,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他健康的成长,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通过阅读《爱的教育》我深深的体会到,热爱孩子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正直,诚实,自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学会爱自己,更要爱他人。
李依宁的妈妈张倩红写道,今天,读了《爱的教育》里《我的决心》这篇文章,我被文章里的“我”深深地打动了,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有心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极其普通的事,他感受到了大人在繁忙的生活中给予他的关爱,于是他不再抱怨,而是知道用心去爱别人,要求上进,他的品德是高尚的,我想他一定能快乐起来,而且能把快乐带给别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亲人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很多孩子逐渐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习惯,因此要多引导孩子接受爱的教育,让爱在他们的心里扎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鑫海的家长吕霞丛书中摘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孩子共勉,并运用其中的教育方法。
杨嘉宁的妈妈张学霞写道读完这本书,我被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深深感动着,对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着深刻的反省。
以前我总怪孩子不懂的爱,太自私,从不深入想一想为什么。我对待孩子缺乏耐心,孩子犯了错误,不是静下心来想想原因,告诉孩子以后怎样避免,而是高声呵斥,孩子顶嘴申辩,这样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久而久之孩子对顶嘴吵闹就习以为常。我们虽在物质生活上给孩子的很多,甚至应有尽有,但是却没有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没有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孩子对我们的爱怎么会不打折呢?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在学校里我觉得我很有能力很棒,但是到了家里我觉得我就不那么好了。”我问:“为什么?”孩子说“你光批评我”。我对孩子的要求是缺点越少越好,眼睛老盯在缺点上,每天都是批评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家怎么能有自信呢?安利柯的父母却正好相反,安利柯做出的对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爱,家长就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自己的希望,怎样做才能一步步走进目标。
田晓宇的妈妈崔东梅写道读完爱的教育,才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实在太浅显了,对自己要求太低了,总是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自己又是否能真正做到,做的更好,却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师,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在不经意间的流露,可能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会产生很深的误导,所以说以后,我们做家长的会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教育.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们一刻都不会放松,会试着用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多帮助他,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记得有一次我们俩谈话,他告诉我,当老师在说谁是坏孩子的时候,他的心非常紧张,害怕自己被说成是坏孩子,说明他希望自己是好孩子,只是自制力差点,可孩子这种希望是宝贵的,以后我们会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及时指出他身上存在的缺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不需要训斥,不需要指责与漫骂,他需要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支持与鼓励,这一点我们做家长的也会努力去做到、做好。
王子煦的爸爸王爱东写道,按照儿子的要求读了《爱的教育》后感触颇深。经常与大家谈起该怎样教育好孩子,但总是毫无章法,说得多,做得少。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因此,倍受感动的是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以前,孩子想买书就买,只是满足他就是了,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老师在学校对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付出了很多,而当孩子回到家中,家长又不能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楷模的话,单凭老师的努力,成效颇微。读完该书后,儿子得反响也比较大,我们一起交流了四次,让他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改变了他周末、周日爱看动画片的习惯。
然而要使每个人的认识转化成行为,还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有的孩子的确注意奉献自己的爱心,但有时候三年级孩子孩子受她的年龄,知识,阅历等认识水平的影响,他们还不会具体的分析,辨别。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别的学科上做小动作,老师批评指正时,他与老师顶嘴了,于是当我一进教室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围过来告他的状,我一听的确是他不对,也批评了他,可是当时的状态出乎我的意外,他也非常激动的和我顶嘴了,。当天中午,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真诚的向我道歉,我们又谈了很久。可是这件事一直压在我的心里,为什么他会如此激动呢?经过再三考虑,我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经过交谈,我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心情非常不好,应该说那时候他是需要用爱心来安抚的,或者说她当时上课走神应该属于正常现象,老师批评指正也正常,同学们告状也是正常现象,我批评教育他要尊重各学科老师,也没有做错可是问题出哪儿呢?当天晚上我经过分析,经过换位思考,觉得心情不好时,走神了,又口不择言,当时他的心理状态可想而知。于是我觉得第二天,我需要进一步处理,我当时问同学们,如果你不小心犯了错误,你愿意所有的同学都去告你的状吗?同学们都说不愿意。我接着问,那昨天的事情,如果你是这位同学,你会什么感受?同学们都认识到这种方式的不当之处,而且还讨论了恰当的方式。后来我总结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我们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
名著读后感2000字
感受人性美 ——《小妇人》读后感 “别着急,善良的人!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真希望能把我的那束花送给爸爸,我想他圣诞节恐怕过得没有我们这么快乐呢。” “先别告诉妈咪,让她以为我们是为自己准备的,给她一个惊喜。” “特迪,亲爱的,我真希望能……” 这些温馨朴实的话是出自《小妇人》。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当初为了使家庭经济有所好转,她做了很多份工作,最后,她的创作使她解决问题,《小妇人》正是她的成名作。而路易莎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这样写道:“我要以自己的头脑作武器,在这艰难的尘世中闯出一条路来。”也许这正是趋于她坚强的意志吧。 《小妇人》曾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一部优秀作品,我阅读的这个版本是由译林出版社于1997年3月出版的,它的第一部分的译者是刘春英,第二部分由陈玉立负责翻译。 仔细看整本书,就会发现,路易莎写这部《小妇人》有一部分是影射了自己的真实生活,而又有一部分是出于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妇人》讲述的是马奇一家的故事。家里有四姐妹:追求高贵但会照顾人的大姐梅格,充满躁动却关心家人的二姐乔,优雅自私却颇得人爱的艾美以及忘我无私却需要家里人的贝思。她们的母亲是慈祥的马奇太太,父亲马奇先生随军当兵。这样的一家人和她们的邻居男孩劳里、劳里的爷爷劳伦斯先生、马奇婶婶,以及周围的朋友所发生的如家庭日记般简单的故事,却流露着耐人寻味的亲情、友情、爱情。书中展示的是一幅幅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图景,歌颂了永恒的爱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作者路易莎的父亲因为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以至生活重担落入母亲和她手中,生活十分辛苦,马奇一家正是她家生活投影,但现实中路易莎一家的经济状况远不如马奇一家。我想,书中男孩劳里经常帮助马奇一家,也正是路易莎希望现实中也有一位男性可以挑起她家的生活重担,饱含着这一美好愿望,她把自己变成了书中和男孩劳里成为好朋友的乔。 整本书可以说是马奇家四姐妹和男孩劳里的成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更懂得了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更理智地对待它们。乔是一个假小子,喜欢创作、写诗,她喜欢劳里,但这是纯真的友情,她想让梅格嫁给劳里,后来又想让艾美、贝思嫁给他,乔认为他们很般配,最后劳里向她吐露爱意时,她才发现,挡在中间的是自己,应该尽快把自己处理掉。于是她选择了逃避,而待她成长起来了,懂得并渴望爱情时,却永远失去了劳里;贝思最宁静,默默为大家做事,为了帮助别人,染上了猩红热,乃至付出生命,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深受家人爱戴,面对她的死,所有人都伤心欲绝。我想,即使是一个最自私的人,也会为之痛惜;梅格为家负担,外出作家教,虽然她喜欢追求高贵虚荣,但最后,她放弃了马奇婶婶的遗产,嫁给了清贫的布鲁克先生,过着苦中带甜的幸福生活。艾美想作淑女,追求艺术,但一直喜欢和假小子乔吵吵闹闹。后来,她去了世界各国学习,扶弱助贫,变得成熟稳重了,最后,和劳里建立了爱情。 这便是善良仁爱的马奇一家,她们一起为家庭负担,坚强独立,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可以说她们渐渐成熟了,她们的心灵始终是美好的——不管是当初为伙伴写诗的心,为小姐妹的死而流泪的心,而是现在收获的心。 书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语: 贝思患病危在旦夕时,马奇姐妹在祈祷: “如果上帝赐给贝思一条生路,我一定不再抱怨。”梅格虔诚低语。 “如果上帝赐给贝思一条生路,我一定爱他敬他,终生做他的奴仆。”乔说。 艾美伤心地哭了,假如失去温柔可爱的姐姐,即使有一千个一万个绿松石戒指,也不能给她带来安慰啊! 乔交到巴尔教授这个朋友后说:“嗯,冬天过去了,我一本书都没写,也没有发财,但是我交到了一个很值得相处的朋友,我要努力一辈子享有他的友谊。” 乔拒绝了劳里,劳里说:“哦,乔,难道你不能?……” 乔说:“特迪,亲爱的,我真希望能……” 我将这些对话都圈划了下来,总是想回味一下,之所以觉得这本书值得推荐,是因为《小妇人》这本书充满了人性美,是每个人心灵至深处的东西。看着书中人的成长,我们也可以试着正确地处理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感受一下同龄人的喜怒哀乐,感受一下人性美,书中的事也都发生在我们周围。关于爱,其实很复杂,有朋友之爱,亲人之爱,长幼之敬爱。这本书将告诉我们如何怀着一颗收获的心体会,感受并对待它们,并且试着像马奇一家一样,为了这些爱,变得更坚强独立。 很优美
名著读后感两千字
1.儒林外使2.童年3.骆驼祥子4.海底两万里5.名人传6.繁星春水7.安徒生童话8.朝花夕拾这八本书任选一本,要一篇不少与两千字的读后感,最好不要太深的那种。(一定不能少于2000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近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跨越知识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的内心独白
读《童年》有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读过《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印。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那么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惘。这就好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时又接触到了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 读《名人传》有感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近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跨越知识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的内心独白
读《童年》有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读过《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印。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那么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惘。这就好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时又接触到了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 读《名人传》有感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本文标题: 名著2000字读后感(名著读后感2000字左右3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07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