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父母在工作之余应该多多关心孩子,在这些方面我们...
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父母在工作之余应该多多关心孩子,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宝宝,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下面我分享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方法。
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1
我念幼儿园的儿子看起来比同龄的小朋友高,也比较成熟。儿子在家会发脾气,会不高兴,但是一到学校,却总是任凭同学捉弄、欺负,连跟老师告状都不敢。我该怎样让儿子学会对别人说“不”,甚至反击,以保护自己?一味逼他要勇敢,有用吗?我们家长的态度究竟应该如何才比较妥当?
在人际相处中,如何自我主张和拒绝的表达技巧,确实非常重要。家长除了不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欺凌,更不希望孩子因此失去自信,甚至因为不懂得说“不”而盲从。
尽管近来人气日剧让“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观念大行其道,但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反击”通常不是保护自己最理想的方式,还可能伤到别人。
此外,一味逼孩子“要勇敢”也没什么帮助,因为“勇敢”两个字对小小孩来说太抽象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从一次又一次的“case study”中,学到未来可以运用的观念和技巧。
孩子平时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平时在家中,父母若能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讨论,就是培养自信,并学会应对问题最好的练习。
我想您需要先想想,当孩子对家人发脾气时,他的意见可有得到充分的表达?当孩子的想法不对,您不允许他照自己意思做时,您有没有适当地说明,让他理解,并指点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若孩子想法正确,您是否接纳,并肯定他的意见?
如果您觉得自己并不专制,也没有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在外的表现还是退缩,那有可能是孩子的个性使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比较成熟,比同龄孩子早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阶段,已经懂得考察同侪关系和他人感受。
无论如何,这一类的经验,对孩子的人际相处都是学习机会,因此除非事态有相当的严重性,父母最好不要因为急着保护孩子而大惊小怪,更不要动不动就出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协助孩子厘清捉弄和欺负的差别
当孩子来抱怨或求助时,请给孩子轻松、理性的谈话气氛,针对每一个事件“案例”,协助孩子厘清所谓的捉弄和欺负,有没有“立场”不同的问题?孩子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究竟是对方因不懂事而有的不礼貌言行,还是真正的.恶意攻击?
让孩子学习揣摩别人的想法、心情,也弄清楚自己的情绪,学会分辨事情的对错和严重性,知道哪些可以包容不理会,哪些得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必须立即向老师或父母求援。
如果只是孩子间常有的嘲弄或摩擦,则应提点一些实际的说话技巧,让孩子练习沟通、表达。只要孩子做得好,就要立即给予鼓励,帮助建立自信。
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2与孩子分享个人经验
父母成长过程中若有类似的经验、心得,可以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来说应该很受用。我记得我幼儿园大班时,我那一桌的六位小朋友中,有一个像大姐头的女生,她做事情和吃点心的速度超级慢,但她总是很凶悍地要求我们全桌人都要等她,不准我们先出去玩。大家忍耐很久以后,有一天,我终于受不了,鼓足勇气去跟老师报告她的霸道言行。
在我的印象中,我紧张到语无伦次,那几分钟的告状经验真是无比“漫长”,幸好老师非常有耐心地听我说完。事后,老师并没有把大姐头叫去骂,而是在上课时对全班列举了几项老师不欣赏,也不允许的行为,结果那位同学吓得立刻收敛,从此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就轻松、愉快多了。
耐心陪孩子练习人际关系
成功的经验就是最好的鼓励,这样的例子或许可以让孩子知道,值得信任的大人其实是很好的求助对象。如果您没有个人经验可以分享,您也可以找这类主题的书籍或绘本给孩子读,比如《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和《你不可以欺负我!》这两本绘本,应该都可以让孩子从有类似遭遇的故事主角身上得到启发。孩子不会天生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请您一定要耐着性子听他说、鼓励他,并陪他练习哦!
教养TIPS
1、让孩子在人际相处中,学会如何自我主张和拒绝的表达技巧,其实非常重要。
2、孩子最需要的,是从一次又一次的人际关系“case study”中,学到未来可以运用的观念和技巧。
您可以这样做
父母请先想想,当孩子对家人不高兴时,他的意见有得到充分的表达吗?当孩子想法不对,父母有没有适当地说明,并指点正确的想法和做法?
孩子来抱怨或求助时,父母请针对每一个事件“案例”,协助孩子厘清所谓的捉弄和欺负。
父母成长过程中若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来说应该很受用。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一这是我刚参加工作,一们朋友介绍给我的一本书,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一本书,告诉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些经验。我告诉她,我现在面对学校教育,我需要的是教育类的书籍来充实自己。朋友告诉我,不管是做为家长还是做为老师,面对的都是孩子,此书值得一看,我欣然接受。
本书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的,他们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子女的经验,他们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孩子刚满三周,我记得他能稳稳地在广场上小跑,可以清晰说话了以后,就不像在我怀里抱着时那样好管教了,有很多时侯,我让他停下不要跑,他却偏不听,一定要远远地跑在前面,我允许他跑时,他却在停在我的前面,抱着我的大腿,求抱抱。有很多时侯,我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冲着孩子大声喊叫,我常反醒,他只是孩子,喊有什么用呢,可是到了下一次我还是没能忍住。我很自责,我不是个好妈妈,至少不是合格的妈妈。
一、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之尊重孩子
现在的父母大多在有了孩子后工作生活会更加的努力,因为父母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受到很好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父母会变的更优秀,变的更好。
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你认为最好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呢?案例中的父亲他爱孩子,他也想陪儿子打球,想和儿子聊天,显然这们父亲总是以父亲的身份自居,总是对儿子指手划脚的教训,于是,儿子惭惭远离他,疏远他,父亲也很委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在我看来,父亲缺少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
孩子做为独立的个体,希望和大人同样得到平等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要重从平视开始,不要总以父母的身份俯视孩子。尊重孩子的过程中,民主是尊重的最佳土壤;协商是尊重的最佳捷径,倾听是尊重的最佳表现,做到了这几点,我想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就能很好的相处了。
读了这个案例,反思我的工作,“尊重”也更适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过程。
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基础,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一言一行中,学生的心理细腻,教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射在学生的心里,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学生能深切感受老师是否关注自己、尊重自己。 那么,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尊重学生: (1)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2)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不板着脸训斥人,多谈心;(3)要言而有信;(4)不要总把学生当小孩子看待;(5)要批评就直截了当,不要讽刺挖苦;(6)对学生的错误应该批评,但不能因此而对犯错误的学生有成见;(7)不要认为学习差就是因为笨;(8)要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信任,是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学生喜欢老师真诚地对待自己,讨厌老师动不动就怀疑和否定自己。只有对学生的信任,教师才能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源泉,从而自觉地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发展。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二、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人们总要为生计日日奔波。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这样的错误我一直在控制却又控制不住的在犯,反观我们的工作,教学中,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常常,我们费了好大功夫准备了一节精品课,当自己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常常,正当我们满怀激情的讲课时,几声学生的低语嬉戏,让自己高涨的激情一落千丈。这时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往往,我们可以听到“闭上你们的嘴!”、“死都不改”、“喜欢讲话就站到后面去!”、“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的反映太慢了!”等等严厉的词句。很多时候,教师是在被学生激怒的情况下才会说出过激之词,等到事情过后,冷静下来,发现不妥,再去设法补救。但“覆水难收”,伤害已经造成。因此,这时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这个主导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这个主体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情绪的控制,使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呢?一、保持积极乐观,不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二、尊重学生自我意识,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教师放下架子,在人格上与学生平起平坐,而减少或避免“语言伤害”的发生。同时,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完善,因此,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力差,所以会不断的重复犯一些类似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作到“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和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呵斥。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
三、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
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做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讲,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更是这个职业中的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就如同是一面镜子,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小学生有着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从语言、行动各方面进行模仿。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教师必须做一个“真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做学生的楷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表率和楷模。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道德他律逐渐走向道德自律并最终实现主体对道德自由把握的过程。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践行,养成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及时的、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做到监督固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二初冬,冷冽的风在窗外呼啸,因为孩子不稳定的学习状态而勃然大怒,心情瞬间到了冰点。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到了今年教育局推荐的书目之一,《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清冷的空气中,在阵阵墨香里,烦躁苦恼的心,渐渐沉淀,而同时,我也对儿子的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自我反省。
一翻开书,纪伯伦《先知》里头的诗结尾已经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带着心灵的激动,我细细地咀嚼着这书中的真意。这本书是三位加起来足有75年家庭教育的育儿专家所写。一个个朴实却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朴素却又发人深省的观点,都在告诉我作为家长如何保有一颗平常心;如何耐心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情绪;如何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我们都该走进孩子生命的每一天,积极参与他们的成长,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珍惜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次体验,在在时间里慢下脚步,等待他们的成长。
我想孩子,就是上天赐予的宝贝,是他让我逐渐懂得教育要掌握度,在爱与怕、自由限制中,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孩子一直是个心思细腻的宝贝。他乖巧懂事,体贴入微。所以在同学眼里,他属于比较乖巧的好同学。在我同事眼里,他是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到了四年级,随着学业的加深,作业量的加重,宝贝开始也有种种偷懒的念头出现了,并且在学习上有诸多的粗心与不认真的表现。在又一次错的一塌糊涂的数学卷面前,我再次失控了,严厉的指责如暴风骤雨般爆发,孩子知道自己表现不好,哭了。那一晚,我和孩子都在凄风苦雨中度过。就连躺着入睡前,我也不断思索,深深地希望他能够有改观。
这一切看似朝着我所认为的、希望的方向发展,看似是做家长的我胜出。但当平息了心情,翻着书页的我也开始细想,就因为错了5大题,到五点还没有开始做回家作业就引发的风暴是否有意义?再想想,或许这周是因为孩子感冒严重,所以课上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听不进上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或许,他真的是累了,发了会呆。可是,就在那天,作业到五点的孩子没有能吃上我特意留给他的一块奶油蛋糕,也再没有心情一起分享为他藏了一整天的姑姑特意送来的饭团。虽然,当时批评的畅快淋漓,也特别觉得不该给他好吃的,但事后内心也真的懊悔不已。我内心是知道这些客观原因的。而我自己其实也忙于工作而没有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作为家长的我其实自私地希望他能不要在我付出太多精力的前提下,安稳地,正常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可是,事实上孩子太小,能力有限。一旦有所差错,已经精疲力竭的我的管教自然就变成了无情的体罚。
文中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能得到的启示也是各不相同,值得细细品读。读了这本书后,我更明白:如何去爱孩子、保护孩子。绝不要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对孩子狠狠责打。倘若孩子因此就变得沉默少言,几乎不愿意和大人交流的话,真的是得不偿失。事实上,孩子真的很稚嫩,他们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 如果我们父母自己都无法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或许会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以后他也可以如此。所以假如长此以往,你今后再要求你的孩子好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这样描述他与女儿的关系: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而这本《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给了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宝贝,是你让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我不要做自以为是的家长,而应不断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亲子关系,真正地俯下身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陪伴你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三《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也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的确如此,作为教师,我接触过很多学生,每个学生兴趣爱好习惯各不相同,性格脾性品格更是截然不同。然而在我的眼里,只有两类学生:家教好的,家教不好的。彬彬有礼的孩子,他的父母必然也是温文尔雅;蛮不讲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中必有不讲理的;爱打人的孩子,家里定有时常动手打人的长辈。其实,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他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如要改变,绝非易事。所以,是时候,咱们家长得将目光转向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为人父母?有人总结了这样六个境界。第一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第二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第三境界,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第四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自己去学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而提升和完善自己。最高境界,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个观点,恰恰与《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本书的观点一致。
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涤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 ,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更没有天生的教育高手,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修炼、完善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家长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们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更多地尊重孩子,牵着孩子的瘦,一起成长。
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
孩子保护好自己是指孩子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避免成为其他人欺凌、虐待、性侵等各种形式的受害者。这包括教育孩子警惕陌生人、学会拒绝不适合自己的事情、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辨别亲密关系以及学会寻求帮助等。孩子保护好自己可以让他们更加安全、自信和独立。
孩子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在于,将孩子们免受任何形式的虐待和伤害,让他们拥有安全、健康和快乐的成长环境。
以下是孩子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1. 保护身体安全:教孩子们如何避免在遇到危险时受到伤害,如遇到陌生人不要随意上车或跟随,不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中玩耍等。
2. 避免受到性侵:教孩子们如何辨别亲密关系和不良性行为,学会拒绝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3. 保护心理健康:教孩子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学会应对不良行为和不适宜的言语。
4. 提高自信和独立性: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感,学会为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斗争。
总之,孩子保护自己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积极、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使他们成为自信、独立、有责任感、有决策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人。
以下是一些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
1. 教育孩子认知危险:教孩子们如何识别陌生人,认知危险标志,防止遭遇意外或危险。
2.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们提供积极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自我表达和探索新事物,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引导。
3. 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教孩子们如何独立思考,并帮助他们分辨什么是可信和不可信的信息。
4. 告诉孩子学会说“不”:教孩子们如何拒绝一些不适合自己的行为,并建立起对自己权利的认知。
5. 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孩子们如果发现自己身体或心理受到威胁或不适,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寻求帮助。
6. 在对话和游戏中进行模拟:制定一些对话和游戏模拟,让孩子能够学会如何应对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良行为和场景。
7. 在孩子旁边提供支持:始终让孩子感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如果发现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伤害,及时采取行动并提供帮助。
总之,教育孩子保护自己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护自己,成为一个自信、独立、健康和安全的人。
如何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了,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心得了。我个人的建议,循序渐进的教育,让他逐步的认清现更好。
的成年人的世界总是非常的现实和残酷,勾心斗角,情感中的尔虞我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既希望孩子能够天真可爱,又害怕他们被社会伤害。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
而我们在教育中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孩子辨别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观是孩子很重要的价值体系基础,是孩子判断社会良善丑恶的基础,也是孩子辨别善恶、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想要让孩子了解到社会的复杂不简单,同时保有最基本的生活热爱,就需要让孩子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对错的边缘在哪里。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残酷就在于对错的不等位,而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到他日后的生活态度,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候,是积极应对还是沉沦从流,这都需要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作为支撑。父母想要孩子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要从小慢慢开始塑造他们心中的正向价值观。
2、教会孩子善良
在孩子的教育之中,有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对孩子良知的教育,一个有良知的人不仅仅是有基础的是非观,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拥有感知善良和选择善良的能力。与人为善,播种善良往往能够让我们收获到更多内心的安宁与稳定。
3、丰富孩子对生活的不同认知
诚然社会会有各种各样的残酷现实,但我们也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闪光之处,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并且我相信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是明媚快乐的。
所以,我们的生活又怎么能因为那些隐秘的,不定的打击而放弃掉自己本能拥有的光明
作为家长的我们想要在教育中赋予孩子良好的心态,就要让孩子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教会孩子与人为善。更要在生活中丰富孩子对社会的不同认知,让孩子去交更好的朋友,体会更多人际上的正能量。
怎么教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
保拉·斯坦曼根据儿童发展阶段,把自我保护的知识区分成了3个年龄层次,分别介绍父母需要提供给孩子的安全知识教导。下面我们一一来分享:
一、学龄前儿童
1、 别盲目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父母最常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其实这个规定,孩子很困惑,因为他们不能真的理解“陌生人”到底指的是那些人。
如果说“陌生人”指的是“不认识的人”,那我们大人每天也在跟不认识的人说话打招呼,同时还教导孩子有礼貌,比如“对店员说谢谢、对让座的叔叔说谢谢”。
所以与其教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如告诉他们“无论你跟任何人去任何地方,一定要告诉父母或照顾你的大人。”
另外学龄前阶段,要教孩子辨别周围的人,并教他们区分陌生人和真正帮助他们的成年人。
有个妈妈经常教导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走”,当孩子在街头走丢时,街边巡逻的警察试图帮他找妈妈,孩子却哭闹着不肯让警察接近。
因而父母不要恐吓孩子“陌生人都很可怕”,要教他们学会辨别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当然这个辨别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会,但父母从小要有意识教导孩子。
2、 记住个人资料
很多父母在孩子会说话后,就会教他们记住父母的电话姓名。
保拉·斯坦曼在《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里也这样告诫父母:“务必教导学龄前儿童说出自己的全名、地址、电话号码。”
教会孩子后,要记得时常帮他们复习熟记,保证孩子在紧急情况下能完整说出。
另外,告诉孩子不要随便把这些信息透露给别人,只有警察、消防员等救援人员询问时,才能如实告知。
3、 主动介入孩子与他人的互动
假如你带着3岁多的宝宝去公园玩,碰到有人夸奖孩子,并要求抱孩子时,你会怎样做?
可能很多父母都会断然拒绝,但也有部分父母碍于面子,会让陌生人抱孩子,心想“自己在跟前看着,不会出事。”
但这种做法很不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必须主动介入,为孩子设下安全界限,如果不好意思断然拒绝,可以委婉表示“谢谢厚爱。孩子不喜欢陌生人抱。”
还有一种情况,碰到有人给孩子食物,很多父母都盛情难却,勉强接受。在父母影响下,碰到陌生人给食物的孩子,可能就会下意识接受。
而很多孩子被拐走,可能就是接受了陌生人的糖果点心,因而父母要告诫孩子“接受任何陌生人的食物、礼物前,都必须征得父母同意。”
关于这个规定,父母每隔几天都要口头提醒孩子几次,让他们把规定内化,这样才不至于被轻易拐骗。
4、 为孩子准备完整身份辨识材料
其实这件事,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应该去做。
为孩子准备一份完整的身份辨识材料,其中包括一张清晰近照和一份完整外貌描述,并找适合的人帮你录像、录指纹。然后把这些材料放在安全地方,而且要容易取到。
因为孩子长得快,所以要及时更新照片。当然希望所有的家长都用不到这份材料。
二、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
保拉·斯坦曼在《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里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比学龄前儿童具备更多能力,也能够吸收更复杂的资讯。但他们刚开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这个阶段父母必须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教他们安全自保的知识技巧。
1、 教孩子主动寻求帮忙
我们已经教过学龄前儿童如何辨别那些大人是帮忙的,在孩子上了小学后,我们就可以教他们如何主动寻求某些成人的帮忙。
可以借由角色扮演,让孩子练习在紧急情况下,告诉好心人他的姓名、地址与电话号码,告诉孩子表达清晰。
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孩子发展信心,信任来帮忙的警察、消防员等。
2、 学会“呼救”
保拉·斯坦曼在《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里说:“你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可以学习一项自我保护技巧‘呼救’”。
告诉孩子遇到有人在公共场合抓住他时,练习具体字句,比单纯喊“救命、住手”更有效,比如教孩子这样大声呼喊“我不认识这个人、他要绑架我。”
有些孩子可能觉得在公共场合大声喊叫很丢人,父母一定要告诉他们:在紧急时刻大喊大叫是值得鼓励的。
3、 教孩子辨别、信任自我感觉
美国安全专家、危险预测专家加文·德·贝克尔在《恐惧给你的礼物》中再三重复:“相信你的直觉,而不是科技,将保护你免受暴力的威胁。”
这也是我们要教孩子的,相信直觉,当察觉到危险时,及时做出反应。
但对危险的直觉意识需要父母培养,当孩子对你表述不舒服时,你要尊重他们的感觉,并且不要因为负面情绪批评他们,鼓励他们表述。持续教导下,你就能建立一个让孩子能辨别信任自我感受的环境。
这样当孩子在外遇到危险,会立刻察觉,产生更敏捷的反应能力,从而保护自己。
4、 和陌生人进行安全互动
表姐前天给我讲个事:有人敲门说送快递,家人都没反应过来时,10岁的小石头就已经冲过去开了门。
表姐狠狠批评小石头“不问清就乱开门”,小石头不服气辩解:“送快递的,我才开门。”
很多孩子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开门,比如送快递、送外卖。但我们知道,这种情况下也隐藏着危险。
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无论是快递还是外卖人员,都要先告诉父母才可以开门。
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学习如何与陌生人安全互动,父母不要跟孩子说陌生人都很危险,而是要告诉陌生人对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当的。比如陌生成年人请求孩子帮忙、或刻意接近孩子时,告诉孩子严肃拒绝。
5、 利用通关密语
上小学的孩子放学通常需要接送,但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可能无法及时接孩子,于是找亲朋好友帮忙接送。
对此,保拉·斯坦曼在《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里说:“你可以教导小学生,他们只可以跟几个特定的人上车。不妨拟张授权驾驶清单,列出可接孩子的人,然后告诉孩子名单上的人都有谁。”
名单写下后要定期更新,并经常和孩子复习名单,确保孩子记牢。
如果碰到特殊情况:你需要找不在名单上的人来接孩子,这时候就用上“通关密语”。
在这之前,先跟孩子说好:“如果我不能及时来接你,我可能会找别人去接你。为了确保这个人时来接你的人,我们来设定一个通关密语,来接你的人能说出通关密语,你才可以跟他走。”
如果孩子不慎泄露通关密语,及时更换,并鼓励孩子保密。
三、小学四到六年级
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渴望自由,讨厌管束,所以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比如让他自主上学、回家。
但在这之前,你要保证他们学到了足够的自保知识以及技巧。
1、 更新防范陌生人的技巧
这个年龄的孩子总希望独自外出,或者结伴外出,并且讨厌父母跟着。所以就算之前你已经告诉他如何安全与陌生人互动,你还是应该另外告诉他一些信息:
跟朋友结伴外出时,不要落单。在人行道走时,要跟陌生人保持安全距离。如果有人在人行道太过于接近自己,内心感到不舒服时,告诉孩子尽快过马路,寻求救援。
如果碰到有人开车靠近或者跟踪,就离马路远一点,无论车里的人怎么说,都保持离车3-4米的距离。
为了保证孩子明确认知安全距离,父母可在家给孩子演示,让他知道安全距离有多远。
2、 街头自我保护技巧
在你决定让孩子自己骑车或者坐车去上学前,你必须亲自跟孩子走一遍路线,确认路上是否有不安全的地方,以及如果碰到危险去那里求救。
跟孩子约定好安全路线,告诫孩子要走预定的安全路线,不要试图走捷径,抄近路。
如果孩子需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他们需要认出沿途路标和街名,熟悉要上下车的站点,以及沿线经过的所有停车点,最好熟练背下来。
为保证孩子更熟悉线路,父母可陪孩子坐车上下学锻炼几天,直到孩子熟练掌握,再放手。
另外,告诉孩子,独自搭车时尽量靠近司机或乘务员,不要在车上埋头玩手机或睡觉,保持必要警觉。
之前教过孩子遇到危险可以向什么人求救,现在再次复习并确保他们熟练掌握。
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自由,让他们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成为自信的孩子。但同时我们也不能给孩子超出他们所能掌握的安全责任。
教导孩子安全自保是长期不间断的过程,因而父母必须学会随着孩子成长,不断更新自保知识技巧,并及时教他们。
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教会他们辨别危险、应对危险的能力,让他们在遇到危险时,不要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应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