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魂读后感200字范文(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

发布时间: 2024-08-05 19:31: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阅读与写作犹如人体的呼吸吐纳一样,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

秋魂读后感200字范文(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

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阅读与写作犹如人体的呼吸吐纳一样,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剥离了阅读谈写作,无异于纸上谈兵,这样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水平难以提高,缺乏足够的阅读储备垫底,更无法写出内涵丰富的文章。然而,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偏偏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为寻求常识而单纯解读文本,为应付作文考试而编制教学套路,语文教学逐渐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不少老师为没有系统的写作教材而费心劳神,往往感到作文教学难以入手,很多学生不会学以致用,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写起文章来一编二凑三造假,成了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灰色风景”。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语)。其实,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经典篇目,其文思、内容、表现手法有很多可取之处,完全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读写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那么,怎样将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操作性较强的随笔写作形式: 一、仿写奠基,探索写作入门之道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最初的语言就是通过模仿开始的。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仿写无疑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语文考查形式灵活多样,知识面非常广泛,其中“仿写题”一度成为中考的必考项目。但是不少学生对此却束手无策,连最基本的语句表达都掌握不好,这反映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潜在的问题——读写两张皮。这样肢解文本、简单肤浅教学的结果是,有的学生只会回答文学文体常识填空选择类得题目,却不会用这些常识赏析文本,更不会将这些写作常识、方法活用于作文之中。 针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写作训练,从仿写入手把好作文教学的入门关。仿写借鉴也是一种技巧,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语句方面的,可以做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如修辞手法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仿写;如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运用的仿写;如全文仿写,可以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可以仿写范文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仿写范文的表现手法…… 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仿句练习和仿段练习。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那些词汇量丰富、句式特点明显、修辞运用巧妙的句子让学生仿写,锻炼他们精确表达的能力。流沙河的《理想》中写道:“理想是石头,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诗句运用顶真、连比的修辞手法,把理想的意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我要求学生以“理想”(或“信念”“友谊”等)为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仿写句子,学生活学活用,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不少生动而富有哲理的句子。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描绘了春花、春风、春雨、春草、迎春等美丽的春景图,准确生动地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和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并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描绘春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轻灵的文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引导学生在赏读优美语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家乡季节变化,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仿写,用手中的妙笔、用自己的热情关注家乡的美好风光。因为题材内容距离我们的生活实际较近,学生比较感兴趣,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最后涌现出许多文思俱佳的语段。 我们除了开展片段仿写练习外,还可以开展文本整体仿写练笔活动。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思想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各有特色。我们指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尝试仿写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有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羚羊木雕》、《我的老师》、《第一次真好》等,这类文章学生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可以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选材立意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以“成长”为话题写作文;有的课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背影》、《散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情感类的散文小说,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并找到自己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写作文;有的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精致,如《秋魂》、《夏天也是好天气》、《安塞腰鼓》等,可以把鉴赏文章的语言美作为突破口,借鉴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从而进行仿写练笔;有的诗歌精致隽永,清新明快,如何其芳的《秋天》、冰心的《纸船》等,可以在鉴赏诗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捕捉生活的“视点”,尝试短诗写作…… 当然,仿写不是抄袭套用,不是改头换面,仿写的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仿写固然是初学写作者的有效途径,但却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学创作,写作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才能最终实现“用自己的腿走原创的路”。 二、改编扩充,文本拓展翻出新意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小说、童话、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或描写人物栩栩如生,或叙述故事曲折生动,或内容深刻意蕴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拓展延伸,合理想象,在原文基础上续写改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不断培养文学创新能力。 改编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变换写作角度将文章改成另一种体裁或样式。它在原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删一些情节,可以改变题目,改变叙事人称,也可以改变体裁,改变文章顺序等。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驰骋思维的野马,不失为训练写作思维的一种好形式。如《木兰诗》这首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较强的故事性和传奇性色彩。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补充介绍相关的史料,讲解小说写作的技法,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木兰从军的故事改写成一篇历史小说。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把杜甫的《石壕吏》搬上“舞台”,把《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等古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再现一段或沉重或明快的历史;或将《最后一课》改换叙述人称,冷静再现普法战争的历史片段,或将《皇帝的新装》改写为课本剧,集中刻画统治阶层与社会大众的丑陋嘴脸……文章改编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展示,也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改编课文不能随意扭曲人物的本质特点,也不能漫无目的有悖生活规律。 文本扩充或续写也是加强写作教学的有效形式,这主要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扩充续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改换写作角度,丰富写作内容,对文本背后蕴含的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留白”进行补充。如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想象“游行大典之后”的情节发展,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续写;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续写,想象菲利普一家旅行归来再遇发际后的于勒的情景,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 *** 裸的金钱关系;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后,鼓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虚构“孔乙己巧遇范进”的戏剧般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深层次探讨;学习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后可以续写“南郭先生逃走以后……”,学习《最后一片叶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风雨之夜作画”这一情节……教学时,教师如能诱导学生去发掘那些“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因素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感想思悟,挖掘文本思想内涵 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教材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深入剖析思想内涵,寻求作品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都是关于教育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两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学生对此深有感触,不自觉地在随笔中写出了读后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分析教育与成才的关系。《斑羚飞渡》一文中斑羚们在生死关头的伟大抉择和从容面对死亡的悲壮,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很多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写下了关于“生存”、“生命”、“爱”、“环保”等方面的随感,还有学生写了《给狩猎队的一封信》,阐发了“善待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以深沉冷静的笔调续写了英子的成长故事,带着淡淡忧郁的氛围透露出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学生从文中读出了深沉的父爱,读出了一份坚毅和责任,更悟出了人生需要历练的道理,这样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一行行饱含情思的文字从学生的笔尖流泻出来。安徒生的童话名篇《丑小鸭》讲述了一只丑小鸭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追求美好和光明,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课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丑小鸭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思想意义,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学生在深入分析丑小鸭的这一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词抒写内心的真实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读后感的写作要以原作为基础,把重点放在“感”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才能真正实现“读” 与“感”的有机结合。 仿写,改写,扩写,续写,写读后感,这是几种常见的练笔方法,它既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与消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写作兴趣。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快捷通道。如果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孤立开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就难以提高;同样,写作指导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选用哪种练笔形式,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导读”“导练”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阅读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知。。道 加。。我。。私。。聊

「乡愁四韵」秋魂桂魄


快到中秋了,月未圆,我躺在一把狭长的木条靠椅上,细数着天上的繁星。秋风盈盈,银叶铺地, “丹桂飘香、蟹肥菊香”这样的短句一下子冒了出来,秋季的语境加强了许多。我注意到近旁就能看见桂子树丛,树不甚高,枝不甚密,花色也是暗淡轻黄,在视觉上不够明艳,不够亮眼,远不如晒秋时的辣椒、玉米那样光彩灿灿,色泽饱满,它是低调无华的,从不与枫叶争艳,不与金桔比美,这或许正是它的妙处。它无须依靠浅碧深红来加持自我,而是把内心的绚烂化为外在的疏淡,就像一个素面朝天的过往之人,可能有着过人的才华、独特的精彩。

在嗅觉上,它必定是秋的主宰,秋的主角。作为夏去秋来的报信使者,它从刚开始的零星的一丝浮动、一点游香漫漶成一段段缠缠绵绵的桂香,然后连成片云,连成襟带,连成天南海北的共同气味,布置成全天候、全地域的自然背景,让千里万里之人一同吸吮这天外妙香,自由而自在。风是它的密友,它随风播洒,迎风流淌,桂风一道占领街市、公园、山林、河谷,占领市民的薄薄衣衫,占领我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个毛孔,每一次呼吸,最后直达五脏六腑,直抵心魄之所。听说桂树的一个品种叫九里香,花开时郁郁芳芳,竟能传到数里之外,让有限的生命丰润更广远的时空,真是令人一惊一叹。树木本身虽不根深叶茂,也未遮天蔽日,花瓣娇小,清远绝尘,人们也不敢小视它的生命力。别致的存在意味着别样的姿态。就像尘世中有的人在寻找苦恼,有的人在传播快乐;有的人汲汲于功名,戚戚于富贵,谋求高位,期待闻达,而有的人更愿意让个体散发着淡淡的生命微波,召来一些有趣的听众,展开一场持久的对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乐在其中,陶然其中,一任书剑飘零,俗尘满袖。他们之间,谁比谁更久远呢?只有自然知道,只有恒如日月的山河知道了。


桂子树是最乡土的树种之一。世界上其它民族也种植桂树,但没有哪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一样如此深沉、旷日持久地寄情思于此树。就像月亮,在西方神话里是冰冷的,而在古典中国它是诗意和柔情的凝聚。漫漫时光沉淀,中国人以意象、诗文、典故来加重它的文化底蕴。它先是成了一种传奇,古人想象着桂子不是从山中落下,而是从天上飘洒而至,香从月宫中来,从仙苑奇景中来,故而称之为天香。传奇到犯了天规的吴刚被玉帝安排砍掉广寒宫中那五百丈高的桂树,可是桂树愈合极快,从不倒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无奈在金风玉露中重复着相同动作,永无尽时。在民间,它被人们酿成一坛桂花酒,在这个秋风渐紧、秋意渐凉的时节,小酌数杯,御风寒,抵秋凉,亦能醉意绵绵,甚至想邀月共饮了罢。因为它,屈子在《九歌》中吟唱“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因为它,白居易对江南的回忆多了“山寺月中寻桂”的雅趣,多了漂泊羁旅中的慰藉;因为它,苏东坡徜徉赤壁时的桂棹兰桨轻盈些许,江波夜影在幽幽桂香中也妩媚起来,翩然起来,而不让须眉的李清照更是赋予它第一流的高格,自信地称颂它“自是花中第一流”,其品格让梅花妒忌,令菊花害羞。一朵桂瓣,千古清芬。脑中浮现的古今诗词聚成一道文化景观,与秋水长天同在,与天涯海角共存,有情之人同样能够凭靠着灵敏嗅觉思亲念远,思绪中的微澜若天边的烟霞萦绕不去。秋桂原来是炎黄子孙的乡愁宣言,它由万里秋风作序,由古今诗人起草,由白露横江、秋阳黄昏渲染,由吴刚、嫦娥、玉兔添加并润色,由每一个龙的传人想象并续写。这样说来,思桂便是思愁,寄托的是美丽哀愁,是关山难越的惆怅。置身寂寂的庭院,那些桂子树仿佛伸长了它们的触须,将游子和路人的目光牵引到季节的天空下,我想幸好有月光和桂树,给千门万户打上了暖暖的底色,触目可为画,抒情即言诗了。这样有一阵没一阵地遥想,江南倒真的是江南了。

我就这样枕着桂影暗香,在月圆中天时凝视着周遭的巍巍新楼,密密树阴,霎时间觉得自己成了光影迟暮中的过客,沧波红尘里的归人。我一遍遍问自己,南方有嘉木,嘉木在何处?我倚在树干旁,合上双眼,让袅袅桂香带我上路,带我漫游神州,神游故国。我知道成都有桂湖,桂开满园,是蜀人赏桂必到之处,常有老少夫妻在亭轩中坐定,听丛桂讲述杨升庵和黄峨的爱情悲欢,共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曾在清秋时节去过金陵古城,在玄武湖的画影桨声里寻访六朝遗事,在明城墙的雉堞和层砖之间依稀辨认时间飞逝的印痕,在环洲稠密如云的桂树前观赏怡悦,但见有市民拍照合影,有迟归的游子轻抚着树枝,长久不语,他们会用乡音念着久远的名词,其实是念给自己听。还有校园里的高中生穿着唐装汉服在桂木旁举办月光诗会,桂香构建了最好的诵读磁场。我目光回溯,悠悠南下,在杭州城的满觉陇,长风送爽,香满山丘,落瓣如雨,柔柔的、凉凉的,软软的,带有南中国特有的温润,带着水乡特有的清雅。在千年风雨的荡涤中,我领悟到王维为何叫它桂魄,余光中为何叫它秋魂。在无目的的漫想中,从蜀地到江南,从水乡到泽国,桂香絮语铺开了条条远游路,一段段苦旅确实使人慨叹时光列车的无情,却无损这些嘉木的自在安详,无损它们的生命品格。无论是奔去还是归来,能见桂木成阴,也算是一种心理补偿了吧。


桂香数载,岁月轮替,我在双城中短短驻足,没有长久地与繁华为伴,而是只身南下,幽居于山隐隐水迢迢的江南小镇,有些庆幸自己躲开了市井嚣嚣和众目睽睽,不必在商业气息浓重的大都市挣扎,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斗室中读书笔耕,如同闲云野鹤一般悠游自在。然而重回庐州和金陵,见晴日下的城市如在大型园林中,满城的金桂,满城的芬芳,满城的繁盛,年轻的后生自信而朝气地露出笑脸,又觉得自己这些年错过的似乎也很多。时光的重叠和分岔使我看不真切,唯是桂影花香让我找到来时的路径。我远赴双城,孺慕耿耿,攀登大蜀山,久坐天鹅湖畔,在逍遥津看张辽立马英姿,眺望复眺望,又遥望中山陵,信步玄武湖畔,泛舟秦淮水泽,徘徊且徘徊,一切竟成了记忆中模糊的坐标,最终演化为回音和文字。今日再来,行囊空阔,心中怯怯。有的不只是和庐州灯火、六朝余韵重逢的欣然。我从此岸渡到彼岸,又以彼岸渡回此岸,携上孤灯一盏,书卷厚叠,日夜三千,兜兜转转,也行行止止。而这年年如约的秋风桂影呢,也曾一度从北至南,从南至北,季风劲吹下的岁月熏香也一定是似断实续、似无还有吧?这些年来,我不闻俗事,埋首耕耘,栽桃种李,以期秋实累累,然而我问自己,你几时能将手中的禾苗栽在中原关外,种在广阔乡土?

本文标题: 秋魂读后感200字范文(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79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扶轮问路读后感200字(史铁生《扶轮问路》读后感)同桌冤家大冒险读后感(同桌冤家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