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读后感1000(《死水》的诗歌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7-30 12:43: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死水读后感1700字,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死水读后感17...

死水读后感1000(《死水》的诗歌读后感)

死水读后感1700字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死水读后感17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者憎恶的“死水”不仅仅是路旁的一个臭水沟,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从诗人闻一多创作、发表、出版《死水》的有关情况可看楚“死水”象征的社会现实:

  一、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二、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诗歌中反映的厌恶、失望是作者理想中美丽的祖国形象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产生的一种过激情绪。而隐藏在揭露丑恶的背后,是对祖国无比强烈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决心。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这首诗也是实践其新格律诗主张的范例。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主张“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首诗完全符合他的上述主张。

  首先,从音节上看,该诗具有音节的和谐美,这主要表现在诗的节奏上。这首诗的节奏非常整齐,每一行诗都有四个停顿,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这里,每四个停顿又是由三个“二字尺”一个“三字尺”组成,这样整齐的停顿,使这首诗的音节十分和谐,就如同四拍子的歌曲一样,使其节奏具有了格律化的音乐美。这首诗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韵律上。全诗除第一节外,第二、三、四、五节都采用隔句韵的形式,并且每节换一次韵,在统一中有所变化,使声律整齐而不呆板。这也就使新格律诗与旧格律诗在形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另外,这首诗的首尾两节都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做首句,这种复沓不仅在意义上是一种强调和呼应,在韵律上也有回还往复之美。

  其次,这首诗的建筑美也是显而易见的。所谓诗的建筑美,是指诗行与诗节的排列均齐而言。这首诗共五节,每节均四句,每句九字,做到了节的匀称,句的均齐。每节诗都四四方方,整整齐齐,好像一座有棱有角、刚劲挺拔的大厦,具有建筑美。

  再次,这首诗也具有较强的绘画美。这主要表现为诗的词藻美上。诗人在描写死水时,特别注意选取那些易于引起人们视觉联想的词藻,以加强诗句的绘画美感。如诗中既有色彩丰富、鲜明的“翡翠”绿,又有“桃花”红,“珍珠”白,再加上“罗绮”、“云霞”、“绿酒”等描写,使死水显现出繁复的色彩来,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诗歌的绘画美。诗人用美丽的色彩来描绘死水的“表”,当然正是为了有力地揭示它那丑恶的“里”。表与里的强烈对比,造成强烈的反讽效果,犹如漫画中的夸张,修辞中的反语。

  《死水》一诗相当成功地实践了闻一多自己的诗歌主张,不愧为诗人众多诗作中的精品。

《死水》读后感100字

《死水》读后感100字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深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吟》《忆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的彩,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寓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死水》的诗歌读后感

  《死水》是现代诗人闻一多创作的一首诗歌,《死水》的诗歌读后感有哪些?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死水》的诗歌读后感【一】

  《死水》是爱国诗人闻一多的著名诗集,贯穿整篇诗集都是那强烈而炽烈的爱国情感。诗人在诗中写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记得朱自清曾说过:绝望里才有希望。所以: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巨大而深刻的幻想冲击着本性激烈,热烈的诗人,而诗人却追求情感的克制,这就造成了闻一多《死水》中诗的形式规整而情感强烈灼人的独特风格。

  闻一多早年赴美留学,在异国他乡的他因不堪忍受种族歧视而于1925年提前两年回国,但诗人鄂然发现想象的中华和现实的反差竟是那样大,这里没有一个“如花的祖国”存在,到处是军阀的统治和劳动人民的呻吟。黄埔江上的外轮,颐和园中乱抢乱砸的八国联军,那整箱、整箱的xx烟,那一个接一个的烟馆,那一群群在烟雾中浑浑噩噩的长鞭子男人、裹脚的小女人,那一份接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悲哀啊!痛苦啊!愤怒啊!只要是有良知,有骨气的中国人,谁还能忍受?谁还不拍案而起!闻一多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无比沉痛地把爱国热情和对现实的愤怒,以及对军阀混战下残破的祖国现状的`失望和悲哀,凝聚于笔下,倾注在深沉而愤激的诗篇中。以至于后来,他不顾个人安危,愤然出席“李公朴死难经过报告会’,并在会上作了气壮山河的演讲,会后惨遭特务杀害,不幸壮烈牺牲,它完美的诠释了他光辉的一生!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得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护法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期盼,在屈辱中抗争。“虎门销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阵历史的序幕。销毁xx的熊熊烈火,燃出中国人的志气,烧掉了侵略者的淫威。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辱!太平天国的旗帜,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不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和中国人民寻求解放和真理的坚强意志。从“五四"运动的呐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的革命又开始了崭新的里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南湖到遵义,从景冈山到延安,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又6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祖国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祖国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娇;祖国的儿女啊:喜看稻椒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60年的励精图治,60年的上下求索,我们的祖国毅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是祖国母亲的娇子,是新时代的宠儿!意气风发的这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伟大祖国的宏伟大厦?让我和你,和他,和大家,都来刻苦学习,潜心学文化,把那永不绝望的奋进精神和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力,献给我亲爱的中华!祖国啊,母亲!我的伟大中华,我们一定能把你打扮的更美丽,建设的更强大!我们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伟大!我——爱——中——华!”

  《死水》的诗歌读后感【二】

  《死水》绝不是闻一多最好的诗,然而是他调子最抑郁的一首。究其原因,不过是“梦想破灭”四字而已。但他的梦想,果真破灭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在《死水》之外找答案。闻一多的个性是如火的热情,惟其热情,方容易失望,但并不容易消沉。他怀着济世救民的理想,原以为可以做一番事业,为中国走向光明而出力,但现实的黑暗让他失望之极:他并没有作好面对现实的心理准备。许多归国学子都有过这种经历,鲁迅、郭沫若等均不例外。在失望的时候,说说绝望的话是可以的。但真正的勇士并不相信绝望,即使黑暗再黑再浓,他们也要奋起,反抗绝望,试图在没有黎明的黑夜里点起一支烛来。

  闻一多正是这样一个勇士。他不是圣人,写《死水》时,他是太偏激了。但他没有选择白杀,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绝望。这一点与鲁迅也有几分相似。鲁迅是绝望的,他心里有最浓重的黑暗,他不愿相信人性的善以至宁可相信人性恶。但归根结底,他有光明在心底,正因为有了这个光明的底子,他才能有拿起笔来傲然与黑暗作战斗的勇气。闻一多也是如此。他天性中有比鲁迅更多的光明与热情,更多的诗人的莽撞。在《死水》之后,他又写了《红烛》,写了“忽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他总是相信光明是存在的,因此才会有只身对抗特殊政党特务的恐吓,无视死亡的威胁,作了《最后一次演讲》的壮举,并实践了自己生命的诺言。匹夫敢挑天下任,这是怎样的勇气?

  只有看到了绝望并反抗的人才具有真正的勇敢,否则最多称之为匹夫之勇甚至只是鲁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中国传统文人上大夫的风骨所在。儒家精神的核心,也正在于此。现实是冷酷的,再加上黑暗且恶,则尤其容易使热情敏感的诗人绝望。于是剩下的,便是如何选择的问题了。现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对光明的信仰一有这信仰的人,才能够以个体的渺小对抗社会的强大,因为他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没有价值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反抗绝望。

  上帝说,信我的人有福了。

  闻一多说,我爱我的祖国。

闻一多死水3百字读后感?

全诗共分五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 

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帝国主义的入侵,资产阶级的所谓文明,又使一些无耻的中国人滋长了洋奴思想;反动派相互勾结,残酷地扼杀着一切进步的新思想、新事物。正是这一切,使当时的中国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 

第三部分(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这一部分的头两句,诗人以十分断然的口吻,对黑暗的中国社会予以了彻底的否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在彻底否定之后,“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句,又写出了诗人在绝望之中的一丝期望。

全诗把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对其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本文标题: 死水读后感1000(《死水》的诗歌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72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千年梦读后感300字(千年梦读后感500字)初中 红岩 读后感(中学生读红色经典书籍《红岩》读后感【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