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会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读后感20字)

发布时间: 2024-06-26 15:15: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0

丝绸之路读后感20字丝绸之路读后感20字,我读完《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虫之路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

樊登读书会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读后感20字)

丝绸之路读后感20字

丝绸之路读后感20字
  我读完《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虫之路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中国使者从骆驼身上下来,右手高擎着手杖,大步向前走去。中国使者指着生后的骆驼,让将军看。之见每峰骆驼镇上都托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的点点头,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的礼盒。大看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哪!

读书|《丝绸之路》:读后感 第一章

首先我根据文明的起源所需要的基础要素进行分类,大致介绍一下全球的资源分布,以及展示“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1. 水资源。欧亚大陆古代人生活的大河流域。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这是众多周知的说法。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证了这个说法。

人类文明从傍水而居发展出最早的的农业文明,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过程都深深留下了水的印记,水利文明自始至终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只谈论与主题相关的河流。
a. 两河流域

两河即幼发拉底大河和底格里斯河,它们由北向南奔流直下,进入波斯湾。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水系(Tigris-Euphrates river

system)的源头在土耳其东部山间,相距不到80公里(50哩),是西南亚最大的河流体系。

幼发拉底河全长约2,800公里(1,740哩)。底格里斯河全长约1,900公里(1,180哩)。两河通常分为3段︰上游从海拔1,830∼3,050公尺(6,000∼10,000呎)以上的源头逐步下降,穿行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山峡与河谷之中;中游在叙利亚北部高地和伊拉克高地,海拔在所谓库尔德(Kurdish)断崖山麓的366公尺(1,200呎)至三角洲顶端的52公尺(170呎)之间;在下游冲积出面积宽广的平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两河于库尔纳(Al-Qurnah)汇合形成阿拉伯河。
b. 锡尔河

源于天山山脉,流经图兰低地注入咸海。

上源由两条河汇成:北支纳伦河,源于天山山脉南脉北麓的吉尔吉斯斯坦东部,自东向西横穿吉尔吉斯斯坦流入费尔干纳盆地;南支卡拉河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山西南麓,流入费尔干纳盆地后与纳伦河汇合后始称锡尔河。

西北流经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入图兰低地。此后基本沿克孜勒库姆沙漠的东北缘穿行,沿途几乎无支流汇入,最后注入咸海。锡尔河主要支流有阿汉加兰河、奇尔奇克河、克列斯河和阿雷西河。

作为中亚最长的河流,锡尔河全长3019公里,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46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336亿立方米。

锡尔河流域最具潜力的地区,无疑是费尔干纳盆地了。通常锡尔河在费尔干纳盆地的部分,被定义为河流的上游,在这里河水大量用于灌溉。而在流出费尔干纳盆地之后,锡尔河并没有顺势贴着突厥山脉北麓继续流下去,而是向北转了个几乎90度的弯,沿着费尔干纳盆地西侧的山前低地,偏西北方向,呈弧状向卡拉套山方向靠拢。在即将进入卡拉套山集水区后,锡尔河又一次向北校正了自己的方向,转了一个90度的弯。这两个90度弯之间的锡尔河段,被划定为中游。

在中下游的锡尔河东岸形成绿洲农业区。但是奇妙的是,古丝绸之路的节点不再这里,反而在锡尔河中游右岸地区孕育起来的城市——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

塔什干之所以能在乌兹别克斯坦内部城市中竞争胜出,得益于它处在天山北麓古丝绸之路北线中的节点位置(前面维达讲过古丝绸之路的另外一个重要节点:楚河盆地的碎叶城)。同时在乌兹别克斯坦领土的最西边,还有远至咸海的阿姆河三角洲,塔什干就处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东西纵深的地缘中心地位。也正是这种交叉形成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塔什干的首都地位。也是葛逻禄等突厥语游牧民族活动之地,据中国史书记载,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建都就是如今的塔什干。
2. 区域的地形
先简单介绍A-E这五个区域。

A就是我们的中华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

B是新疆,清朝以前叫“西域”,可以说是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判断一个王朝开放与否,看它对西域的控制度即可。

西域的地缘是“三山夹两盆”,其特点是南北差异。

南疆气候干燥,沙漠为主,由于扼守丝绸之路,形成了很多河谷绿洲小国,受到华夏与中亚的双重影响,文化较为复杂,如今的疆独势力和维吾尔族主要就在南疆。

南疆相对封闭,与中亚取得联系必须翻越艰险的帕米尔高原(瓦罕走廊,就是图中的白点红线),与华夏取得联系需经过狭长、易受侵扰的河西走廊。

帕米尔高原也叫葱岭,《山海经》里的不周山就是指它。河西走廊本是高山与沙漠,受祁连山雪水灌溉而成,没有它,华夏就跟印度没啥区别,地缘上直接被封死了,那么新疆就很可能出现统一而独立的政权。

北疆气候温暖湿润,分布着草原、森林与湖泊,是蒙古高原和中亚游牧民族的垂涎之地,形成了如今粗犷的民俗和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杂居的民族结构。

除了河西走廊外,北疆与中亚还有断断续续的山口可通行,相对开放。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便可以通过北疆迁徙到中亚。

C是中亚,也就是如今的中亚五斯坦。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平”和“干燥”,包括大片平原和一些较低的丘陵。不过千万不要把这些平原理解成沃野千里。“平原”只是说他的海拔低,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极其干燥,使得这一地区的大部分为荒漠化草原。

河中地区、费尔干纳盆地、伊犁河谷这三个区域,有河流和天山雪水,是中亚少有的农业区,也是现今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C是中亚,也就是如今的中亚五斯坦。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平”和“干燥”,包括大片平原和一些较低的丘陵。不过千万不要把这些平原理解成沃野千里。“平原”只是说他的海拔低,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极其干燥,使得这一地区的大部分为荒漠化草原。

河中地区、费尔干纳盆地、伊犁河谷这三个区域,有河流和天山雪水,是中亚少有的农业区,也是现今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与西域的封闭不同,中亚较为开阔,一方面本土受到东亚与西亚两大文明中心的强势插入,再加上处于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这里成为文化大杂烩;另一方面本土游牧民族容易向西边迁徙,对中东和俄罗斯乃至欧洲造成了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中亚与新疆隔着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的天然屏障,保证了新疆和中原地区免受中亚游牧民族的侵袭。否则,华夏同时应付蒙古高原和中亚的游牧民族,文明不知道得灭亡多少次。

D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两者环境迥异,但大部分时间属于同一国家。

两河流域沃土千里,水源充沛,气候温暖,诞生了最早的文明,是一个“爱在西元前”的地方,关于它,大家都很熟悉,没什么可说的。这里多说一下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可以说是高原里最受上天优待的。它的海拔只有1000米,其实是一个被山地包围的盆地,使得它易守难攻,又不太缺氧;比较干旱,但又有雪山融水。从而形成独特而发达的山地文明。

伊朗高原的这种封闭性很好的保护了它的安全。然后伊朗高原又是开放的,在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适时的留出了四个山口。高地民族对低地民族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这就是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统一中亚和中亚伊斯兰化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亚游牧民族又可以通过这些山口频繁入侵中东,比如塞尔柱突厥人、蒙古人。

E是地中海沿岸。在地理上它与D同属西亚,但它处于亚欧交汇处,是贸易战略要地,长时间属于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同时也是亚欧两大帝国的争夺区域。与D区域的文明演化截然不同。

五个区域分布在丝绸之路上,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影响。其中,华夏板块与两河伊朗板块是两大文明中心,B、C、E受到他们的辐射。

3.全球气候
4.全球国土资源净初级生产力
5. 国土资源净初级生产力转换成农业生产力后的竞争力
从上面的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

A类;纬度太低气候不适而难以开发;

B类;水资源匮乏;

C类;纬度较高光热不足。

从图五、图六和图七结合起来,比较好的只有印度恒河流域、美国东海岸平原、阿根廷潘帕斯平原、中国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综合而言,这方面还是中美两国的禀赋最佳。

6. 考虑到时间线的涵括足够长的因素,把近现代工业革命时期,所需要的全球矿产资源分布图也贴出来。

2,丝绸之路读后感50字

2,丝绸之路读后感50字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唯一一条通向西方的道路。张骞是第一个走过丝绸之路的。张骞让世人知道它并不是无法通过的!人们通过它。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国家联系在一起。从那以后以前中国所没有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虫、黄瓜、芝麻、无花果。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被源源不断的引入中国并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多次文化交流。中国人将国外文化长处加入中国艺术中,中国艺术变的更加多姿多彩。
  这一切是从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踏上这伟大的路时开始的!

丝绸之路800至1000字的读后感

丝绸之路800至1000字的读后感
  今天老师生动形象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同学们听得仅仅你津津有味,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看这些英雄的行为,想想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本文标题: 樊登读书会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读后感2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23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帮助平困户新闻读后感50字(观看黄诗燕事迹观后感5篇)穷人思维读后感400字(《两种思维方式决定你只能当穷人》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