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之雪泥鸿爪读后感(对“雪泥鸿爪”的一些新思考)

发布时间: 2024-06-23 06:46: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苏东坡》之“雪泥鸿爪”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一种生活态度,凝炼幸福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苏东坡传之雪泥鸿爪读后感(对“雪泥鸿爪”的一些新思考)

《苏东坡》之“雪泥鸿爪”

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

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

一种生活态度,凝炼幸福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他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

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一座温暖向阳的小城,传说他出生那年,眉山原本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间花草凋零、树木枯萎,过去有句话“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寄托对苏轼才华的仰慕。

公元1056年,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赴汴京参加科考,也许是天地的际遇,欧阳修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他对苏轼的文章非常赏识,他说读苏轼的文章直冒汗,“30年后没有人知道我欧阳修了,人们只知道苏子詹(苏轼)”。

苏轼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北宋国库空虚,经济上非常困难,不改革,国家没有钱,军队无法抵御东北的契丹族和西北的党项族,不变可能真的要亡国。

公元1067年,年轻的宋神宗继位,他任用王安石变法,力图自强。

王安石是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人,他说服人的本领是一流的,他恰恰说服的是最有价值的人~神宗,王安石的独断、神宗的急切,使苏轼陷入了忧虑之中,明知道是以卵击石,苏轼还是要发声,他有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他写了《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以及变法提出见解。

苏轼并不是反对变法,而是反对变法的急和快。

北宋最高司法机构_御史台的官员们诬陷苏轼“讽刺新法、讥讽朝政”。

公元1079年,御史台的监狱里关押了一位特殊的犯人:苏东坡。

那些朝庭上嫉妒苏轼才干的小人们诬陷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大放厥词、愚弄朝廷,他以“欺君之罪”被关押入监。

他对世界充满善意,他无法理解自己为何遭受这样的厄运。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馿嘶。

人生在世,忽而这里忽而那里,你猜和什么相似?简直像那飞行无定的鸿雁,有时不得不暂时落下践踏雪泥觅食,留下了趾爪的痕迹,然后又继续飞行,哪里还考虑南北东西。

雪泥鸿爪成为苏轼一生的写照。

苏轼被关押120天后被释放出来。

苏轼之所以能活下来,很多困苦能够经历过来,是因为他天生达观的性格,他对自身状态的幽默感,和对生活的微笑,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尖酸刻薄。

苏轼雪泥鸿爪全诗解读是什么?

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译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注释:

①此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③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唱“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

④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三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⑤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雪泥鸿爪是形容什么

  雪泥鸿爪是形容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一》引)“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人生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应该就像鸿雁踏在雪泥上,雪泥上偶尔留下鸿雁的爪印,然而鸿雁四处飞翔,那里会计较自己究竟飞向东或是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因作此诗相和。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对“雪泥鸿爪”的一些新思考

        读书笔记昨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苏东坡》纪录片,其中讲到,苏东坡在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冬在郑州与其弟苏辙分别时,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赠与苏辙,其中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正是“雪泥鸿爪”的出处。

        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

        以上这些,则是后世人对这四句诗的理解。但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苏轼此言,在我看来,却有不同的含义。这四句诗,一在嘲笑自己一世洒脱,自由自在,却终归为俗务所累,被小人算计,“卒之为众人”,像千千万万凡夫俗子一样不得自在。二在感慨人生无常,留下的痕迹,终究也会被时间和后人抹去,有几分抑郁不振的意味在其中了。

        对于第一点,我难以评对于第一点,我难以评价。毕竟人活一世,难免被俗事所累,这样看来,《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所说的“退隐江湖,不问世事”也不过是痴心妄想,只因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不断,而哪里有纷争,哪里便是江湖所在。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做一只飞鸿飞在天上,即使他真的在世上孑然一身,毫无牵挂。因为“唯有圣人与野兽,才能在孤独中,自得其乐”,而很显然,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以上两种,因此被俗事所累,不得自在,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不能免俗的。

        但对于第二点,我有些不同的看法。苏格拉底说过“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人在此世留下来过的痕迹,世界也会在你的身上烙下时间的烙印,只是痕迹或深或浅罢了。苏轼也许自认是“蹇驴”,留下的痕迹也称为“雪泥鸿爪”,但自己留下的痕迹存在的时间是刹那还是永恒,己身的存在对这片天地是好是坏,这并非由自己,而是由后世的芸芸众生所评判的。而苏轼,就是那受万千文人推崇至极,得以万世留名的文豪,他的地位,直到现今都无人能够替代。而反观历史中乃至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了所谓“位极人臣”,在史书中留下美名,不择手段,陷害忠良,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追求着那根本不会也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至死也不明白,所谓名利,转头成空。自己所拥有的,不过是虚妄与虚假无比的美好,是在自我陶醉罢了。这样的人,不管生前如何如何,死后也定会受千夫所指,被人痛痛快快地大骂个百十年吧。人间自有公道在,快哉!

                                                                  朱江                                                    2021年12月2日
本文标题: 苏东坡传之雪泥鸿爪读后感(对“雪泥鸿爪”的一些新思考)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18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幽默三国 读后感(幽默三国读后感)光草读后感(《光草》读书笔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