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天堂的信读后感(《天堂的信》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25 16:58: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天堂的信》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

一封天堂的信读后感(《天堂的信》读后感)

《天堂的信》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天堂的信》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堂的信》读后感1

  《天堂的信》 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其‘小中见大’,故事很小,但读起来却很轻松,其中蕴涵了人生各个方面的很多大道理。作者用鲜活的事例给人以丰厚的启迪,与其他书不同的是它避免了以往枯燥的说教,使读者可以在轻松和愉快中了解·懂得其中的意义,它是我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美的智慧大餐。

  爱与智慧是人生的大境界。爱可以使人心地纯洁善良,智慧可以使人心灵清明。我们做任何事的根本动力的来源就是爱·亲情·友情以及人情,这些都是爱的体现。有爱就有责任,就要担当,就得不停地前进;智慧则是让我们愉快地实现和完成这个过程,做的更加努力·更好。

  作者将所谓的成功人士的事迹一一列举出来,用这鲜活的事例来教导我们,不是任何人天生就是天才,就会成功,就会有某种特权的'。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奋斗才得来的。拥有的成功以前他们和我们是同等的,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也是从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不断的努力才得以进一步的上升的,无论自己从事哪种工作我们都要清楚自己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认真真做事,诚实对待每一个人。争荣誉·出风头的人,是注定被伟大事业淘汰的对象,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往往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别人批评的是正确的,那是对我们的帮助;如果别人的批评是错误的,它是不会改变我们的一丝一毫,有时也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承受力和耐力。该强硬的时候强硬,该大度的时候大度。我们要明白一个人的荣誉大于他的财富名誉。

  如果你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别人工作,那么你只能为别人干一辈子。如果你是在为自己工作,你就会拥有一番自己的事业,你会在工作·生活中永远拥有轻松和愉快的心情。

《天堂的信》读后感2

  国一座小城有位叫弗雷德的邮局职员,是个送死信的高手,凡地址不详或字迹不清的信,经他之手投送无一不中,死信就变成活信。弗雷德每天下班回到家,总是喜形于色地把一些新发现告诉妻子。吃过晚饭,他总是点了烟斗,牵了小儿子、小女儿的手到院子里讲故事,他像一个成功的侦探那样快活。

  可就在一个不幸的日子里,他的小儿子病了,送进医院抢救无效,死了。

  弗雷德的灵魂也死了,他每天早早起床,梦游者似的上班,默默地办公,下班回到家,默默无闻地吃饭,然后早早上床。只有他妻子知道,他是整夜整夜地望着天花板,但是家人所有的安慰和劝说都无济于事。

  圣诞节将近,周围的欢乐气氛也不能冲淡这一家的悲痛。弗雷德的小女儿玛丽安本来是和弟弟一起从年初就盼着节日的,但现在她不了,她不想过节了,因为爸爸会在节日更加想念弟弟,也会更加悲痛。

  这天弗雷德在办公桌前发信件,他捡起一个深蓝色的信封,只见上面写着“寄交天堂——奶奶收”几个大字。他想这真不是凡人所能把它投寄到的,即使比利时大侦探波洛先生来也会一筹莫展的。弗雷德摇摇头,正想把它放到一边,又想何妨打开看看呢,也许我能帮上忙。他拆开信,里面写到——“亲爱的奶奶:弟弟死了,我和爸爸妈妈都很难过。妈妈说,好人死了会到天堂,弟弟跟你在一起,弟弟有玩具吗?弟弟的木马我也不骑了,积木也不玩了,怕爸爸看了伤心。爸爸烟也不抽了,话也不说了,我爱听故事也不要爸爸讲了。有一次妈妈劝爸爸别太难过了,爸爸说只有主才能救他。奶奶,主在哪里呢?我一定要找到他,请他来解救爸爸的痛苦,叫爸爸重新抽烟斗,重新说话讲故事。孙:玛丽安写”

  这天下班后,街灯已亮了。弗雷德快步回家,他没有再注意到自己在地上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因为他已把头抬起来向前看了。他踏上家门前的台阶,没有立刻推门,他站着,摸出烟斗,装上一袋,点燃了,这才推门进去。他向迎上前来的妻子和女儿像以前那样笑着,徐徐吐出一口烟,那种久违了的温暖气息重又回来了。

  每次读这篇文章总会感动得流泪。那如山的父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也常常给年幼的儿子读。他总是默默地听。每当听到“弟弟的木马我也不骑了,积木也不玩了,怕爸爸看了伤心。”他就仰起小脸,看到我的眼泪一如既往地流下来时,他也红着眼睛低下了头。

  曾目睹房东十四岁的女儿煤气中毒死亡。父母就在客厅看电视,等意识到时,孩子已经没救了。她坐在楼梯口捶胸顿足,撕心裂肺地哭了两天两夜。她不停地向孩子请罪,不断地向上苍忏悔自己的失职。那凄冽的哭喊让我的心颤栗。我不敢去安慰她,不知道怎样去安慰她。也许,只有主能救她。那段日子我放下很多,觉得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年幼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容不得半点疏忽。

  有次弟媳被车撞了,我去照顾她。整个病房住的都是遭遇车祸的。病房正对着抢救室。有天送来一位高一年级的男孩,听说他骑着摩托车在大街上行驶,有位同学叫了他一声,他回过头去。不幸就在那一刻发生,迎面一辆大巴冲他压过来。。。。。大家都走过去看。我不敢看。医生一阵忙碌后就走了。围观的人也散了。我坐在弟媳的病床前正对着那病床。看到那位母亲是我认识的人。她痛哭着抱住她儿子不停地摇晃,叫他醒过来,然后又无助的四处张望。目光落在我的身上,那悲痛欲绝乞求帮助的眼神看得我直流泪。那一刻,我多希望自己是一位救世的主啊!可是人类是那样渺小无能,我们无法拒绝不幸的造访,亦不能预测灾难的降临。唯有活着的时候好好地爱惜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写给天堂的信的读后感350字

写给天堂的信
爸爸,你好!
时间过得真快,你已经去了快十八年了。这十八年间,我从苗条的青年女子变成了肥胖的中年妇女,你若见了肯定认不出来了。
这么多年了,你很少在我的梦中出现,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因为我整天昏头胀脑,很少花时间去想念你。你没有生气吧?唉,我知道你对我期望很高,但我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实在羞于向你汇报。嗯,谁知道是不是因为怕你失望,我才不敢去想你的呢?
对了,我得告诉你,我结婚了,生了两个女儿,她们很漂亮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我有些偏爱老二,我就是老二嘛,没办法。在养育她们的过程中,我时常想:你只有两个女儿,有时会不会很失落?,觉得没有任何人能与你交流?
去年我去了你的母校,有些失望。校园实在不大像样,尽管它还是东北最好的工业大学。对了,它已经不叫大连工学院了,早就改名叫大连理工大学了。哦,你已经知道了,它改名的时候我应该还在上大学。我的记性这两年越来越差,头发也白了不少,最终没有逃出你的遗传。
姐姐在大连买了套房子,她和妈妈有时会住在那里。她现在有好几套房子,不像你一辈子为套房子奔忙,最终也不如愿。如果你不病倒的话,或许会搬到厂里的高工楼,但谁又说得清是福是祸?你的同事老宋,后来当了研究所的副所长的那位,我在你走后和妈妈一起到高工楼里他的住所去过。他在这个世纪初离开了,也不算太老,他那时退了休,练上了一种气功,你大概没听说过。他本来还好,偏偏认了个师傅,只听师傅的话,有病不去看医生,还参加了师傅组织的活动,和政府搞对抗。这些说给你听,你也不明白,我就不细说了。总之,他死去了,死于愚昧。我记得你以前和我说过,他是厂里的第一位研究生。他当初研究生肄业,分到厂里,厂里的人事部门不清楚肄业是怎么回事。他们不认得“肄业”的“肄”字,以为是“肆无忌惮”的“肆”,觉得“肄业”既然可以念成事业,就一定比毕业还强,给他定了比研究生毕业还高的工资级别。
我妈妈的同事王阿姨一家,也搬到了高工楼。她的丈夫老卢,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在你们厂交换台是唯一的行家。她的儿子小卢,和姐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同学,你当然也认识的。小卢高中毕业参军,在部队混得不错,后来还把父母接到了沈阳,住进了部队分的房子。小卢四十岁出头就去世了。他的第一任太太是无线电厂的打字员,那时小卢还不能带她随军,她就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把王阿姨吓得不清。后来脑子一热,要求离婚,我妈妈劝王阿姨叫小卢赶紧和她离了,还要来了孙子的抚养权。小卢后来提干了,又娶了一个太太,新太太利用小卢的关系到艺术学院进修,毕业留在了沈阳。小卢得病去世,父母居然不清楚他埋在哪里,他太太找人偷偷埋了他,还不许其父母到他的住处。婆媳最终对簿公堂,搞得煞是热闹。
你的同学老罗,我后来见过一次。我和妈妈去你在研究所的办公室,别人叫他过来,他胡言乱语了一气,说有话要和妈妈说。同室的年轻人都在讽刺他,问他还搞不搞小汇报。他一出去,人们就骂他,说他不学无术,就会整人,别人整不了,就整你这位老同学。后来妈妈去找他,问到底有什么话说,话题被他太太给截住了,也许他那时脑子已经坏了。没过两年,他们夫妻两个就相继去世了。
还有老段,在一炼车间的时候没少整你,同学是冤家,在这两个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后来车间升级为分厂,老段升了官。你去世后他在市中心分到了一套房子,居然还包了个二奶。你想像不到吧?我不知道他现在怎样了,他儿子移民到加拿大了,也许他也到了海外。
对了,你们厂早就不行了,被兼并了。后来大连的市长当了省长,搞企业兼并,大连的企业兼并其它城市的同类产业。你还算幸运,死得早,医药费厂里全部给报销了。二院的林大夫也就是我的好朋友彬彬的爸爸,你还记得吧?林大夫和你同年,在我们那里也算是名医了,他比你晚了四年。给人看了一辈子病,最后医药费不得报销,要自费大部分。幸好彬彬的先生出国挣了点儿钱,才交上了医疗费。
爸爸,我记得你说过,中国除了新疆和西藏没去过,大部分你都走过了。你不是当官的,不能像老段那样有机会出国,但你希望我们能有机会。我们确实都有机会出国,我现在甚至在美国定居了,你想不到吧?不过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我们的老家现在成了新侨乡,美国各大城市的中国城都聚集了我们的老乡。
最大的变化是,现在有了一种叫“网络”的新东西,现在大家几乎人手一个电脑,除了我妈妈那样的老顽固。现在大家都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直接就用电脑写字,然后通过网络来传递,叫E-MAIL。现在长途电话也普及了,妈妈虽然不会发E-MAIL,但可以很方便地和我通长途电话。 对“网络”的具体原理我现在还糊涂着,我想应该是和邮电通讯有关的。网络和电话的普及和小卢他爸爸毕业的邮电学院关系很大,所以他们学校的毕业生现在很抢手。爸爸,你还记得吧?你的专业和炼钢有关,在历史上的某个年头人人都要从事你这个专业呢!你也曾搞过热门专业,千万别嫉妒邮电学院的毕业生。
爸爸,我已经有十多年不在纸上写信了,我被网络网住了,变得没大没小,怪腔怪调的,你千万不要生气。不过,我们之间好像没有那么多规矩,只是在我上大学之后,我们之间少了共同的话题。我喜欢和妈妈、姐姐在一起说一些女性的话题。我曾希望自己能向一个男子倾诉,但那个男子不是你。现在,我想向你倾诉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谈起。在你生命中最后的三年,我常常去看你,但我们全家都被你的病压倒了,我回忆不起我和你在那时谈过了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你还是那个健步如飞的爸爸,不是那个躺在床上被一天天蚕食的病人。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总觉得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永远不同,现在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其实不过是你的世界的延续,我们殊途同归。我在心理上一步一步走近你,却不能和你对话,这样的哀痛你也有过吧?
也许我有些唠叨了,爸爸,你肯定不希望我变成个碎嘴婆娘的。我先打住了,等哪天想好了,再给你写信。

写给天堂爸爸的一封信读后感悟

写给天堂爸爸的一封信读后感悟
  安利柯的父亲给他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他的父亲谆谆告诫他,要认真读书,努力读书,因为只有掌握了知识,人类才会进步,才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这封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我知道了劳累一天的工人、操练一天的士兵、残疾人、囚犯……都在学习,我们有宽敞的教室、诲人不倦的老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的确,在青少年时期,如果我们不读书、不学习,我们又能干什么呢?成天玩,成天上网玩游戏,成天看动画片,时间长了,那将是多么的无聊、多么乏味、多么空虚啊!还是古人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要获得知识和真才实学,必须趁年少精力充沛,多学习一些知识。
今后,我将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教诲,不怕吃苦,争分夺秒,刻苦用功,努力学习,认真掌握书本上点点滴滴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文标题: 一封天堂的信读后感(《天堂的信》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667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一路两个人读后感(《亲密关系》读后感)方雷氏与梳子的读后感(方雷氏与梳子告诉我们什么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