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和审计学一样吗,审计和审计学不一样,审计与审计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审计是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审计法规和审计准则、...
审计和审计学一样吗
审计和审计学不一样,审计与审计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审计是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审计法规和审计准则、审计方法和审计对象等多种因素组成的;而审计学是由审计实践的描述和审计理论的阐明两部分组成的。
审计与审计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审计是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审计法规和审计准则、审计方法和审计对象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审计学是由审计实践的描述和审计理论的阐明两部分组成的。审计理论是从审计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理性认识。
审计理论必须是符合审计实践发展规律的,而不是空洞的、背离实际的,因此,审计理论来自于审计实践,并受审计实践的检验,两者共同构成了审计学。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现代审计已经成为具有丰富内容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学科体系。审计学科体系包括审计学、专门审计、审计史、国际审计等。
审计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政府审计: 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内部审计: 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注册会计师审计: 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所进行的审计。
顺查法: 是指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核查核对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方法简单,由于从原始凭证入手,审查的内容系统全面,不易造成重大疏漏;缺点在于工作量大、烦琐,审查时不易抓住重点。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小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差的单位。
逆查法: 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优点在于可以相对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效率;缺点在于审查不够系统、全面,容易遗漏问题。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多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建全的单位。
抽查法: 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审计成本低,能明确审查重点,审计效率高;缺点是审计结果过分依赖所审查部分的情况,审计风险高。仅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复杂、内部控制建全和会计基础好的单位。
盘点法: 又称盘存法,是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查盘点,以确定账存与实存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调节法: 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关数据,证实所需证明数据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 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实地观察来取得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的方法。
查询法: 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和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
鉴定法: 是指运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等进行分析鉴别,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检查方法。
审计的职能: 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它是由审计本身的特征和地位所决定的,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审计准则: 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审计准则包括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来准则。
鉴证对象信息: 是指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鉴证对象是鉴证对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比如年报审计中年报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是年报审计中的“鉴证对象”。
审计业务: 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审阅业务: 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应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其他鉴证业务: 是指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及审阅业务外的鉴证业务。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是指在出具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准备报告时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认定: 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
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委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证据: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内部证据: 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按照证据处理过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和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外部认证: 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认定: 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因此,它是注册一会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既相关又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内部控制: 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细节测试: 是对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实质性分析程序: 从技术特征上看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做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地的段落。
会计基础的读后感2000字
会计基础的读后感2000字会计基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特别是为了确定收入和费用所归属的会计期间、确定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金额,为运用适合于有关交易和项目的重大概念而提供的方法。
会计基础是一种计量标准,它不可能脱离会计体系整体而发挥作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只有在有效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框架下才有实际意义。
会计基础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会计学的根本问题,阐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办法和基本技能。是会计从业资格的课程内容。
学科关系
会计学与高等数学关系密切。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都离不开数学。会计学与统计的关系,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化描述。
会计学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重要分支。
基础会计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
财务会计阐明会计处理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财务管理研究资金的筹措、管理、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成本会计阐明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控制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管理会计阐明如何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审计学阐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根据使用资料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根据会计主体的性质不同,分为营利组织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根据会计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宏观会计与微观会计。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