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感安抚读后感(幼儿园做好开学幼儿的安抚工作收获与反思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4-05-21 07:37: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幼儿教师读后感,幼儿教师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

幼儿情感安抚读后感(幼儿园做好开学幼儿的安抚工作收获与反思怎么写)

幼儿教师读后感

幼儿教师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教师读后感 篇1

  我读了《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里的“幼儿园本研修”部分,这部分内容使我了解到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教育事业,我们国家进行多次幼幼教改革,所有这些努力使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幼儿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教育规律,对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知道要做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爱心、信心、恒心这“三心”,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师一定是热爱孩孩子,善于研究孩子、会呵护孩子心灵、受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仅是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自由学习。老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间。生活教育中有时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过多的帮孩子做,导致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个教师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的懂得话,把教育融进游戏盒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得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多的学习,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发展。

  幼儿教师读后感 篇2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便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工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最初的新鲜过后,面对工作,总感觉自己在学校里学的那点理论知识怎么也不够用。我们的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教育对象是活的,便注定了教师也必须“活”起来,怎样才能使我在面对幼儿时如鱼得水?怎样才能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胜任这份工作?班里的孩子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这些疑问尝尝萦绕心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当我疑惑时,除了向同事、领导请教,我还从书中寻找答案。

  工作后接触的第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是《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经别人推荐便买了一本回来看,看后受益匪浅。

  本书作者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以一个幼儿教师的视角去看待幼儿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关系和问题,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特别是书的第二部分:教师与家长,其中就怎样做好家访?怎样进行有效的家长约谈?怎样组织召开家长会?怎样与家长一起处理幼儿在园的意外事件?等问题进行了事例分析与理论的概述,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其实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所以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依扬又笑了》,主要的内容是这样的:依扬是大班的一个女孩子,平时非常开朗,但是在国庆节之后老师便发现她的情绪非常低落,而且有了一些以前并不会出现的行为,比如在和小朋友闹矛盾时打了小朋友,老师也因此批评了她,依扬的情绪因此更低落了,后来在一次无意间教师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起因是家长之间闹矛盾,老师就顿感自己对孩子的不理解和缺少关心,于是就想了一些办法让依扬的脸上再次绽放笑容。这样的事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忽然发现班上的某个孩子有了一些异样的行为和表现,我们也许也会关注,给孩子一些安抚,过后就淡忘了,缺少了对孩子这一表现的原因剖析和深入引导,暂时的安抚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快乐,但只有深入沟通和引导才能彻底改变孩子的现状。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内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比如就这个《依扬又笑了》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是:

  1、要善于接纳和识别幼儿的各种情绪;

  2、帮助幼儿摆脱不愉快的情绪;

  3、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

  4、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看了这些建议后茅塞顿开,知道自己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了。

  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她就像我的一个老师,在我耳畔娓娓道来,使我在不断有共鸣的情况下看完这本书,它也成了我的一个“智囊团”,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去问它。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前方的路还很长,要打开的门还很多,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幼儿教师读后感 篇3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在书中对我们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是以凯兹博士亲身经历的真实问题来撰写的,在阅读过程中引发了我的共鸣,因为我就是一个一线幼儿教师,她的文字触动了我的内心。

  第十六章《教学辅导的原则与策略》这一章节的重点在描述负责辅导老师在职进修人员的角色,这让我想到了学校里所进行的师徒结对活动,活动的目的都

  是一样的,就是要帮助新教师能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在岗位的教师角色。这一章节的内容对像我这样一个承担着带教任务的辅导教师而言,可以说是启发颇大。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辅导的原则里凯兹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师对情况的了解,即最有效的在职辅导课程是能协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更适当、更正确、更深入及更专业的了解,可以协助教师与在职训练结束后,仍能保留并应用所系的的知识、想法与见解。

  这一见解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带教工作。在以往的带教工作中,当“徒弟”遇到困难、发生困惑时我经常会直接给予他“药方”,告诉她该怎么做,以解决当时的问题。效果当然很明显,这个“药方”迅速的发挥了作用,帮助其解决了当前的困惑,我也从中感到满足。但是当再次遇到问题时,“徒弟”是否能自行解决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从凯兹博士那里得到的启示,直接的药方虽有价值,未能深植于老师的思想领域中。如果做师傅的能辅导徒弟着重于对情况或问题的剖析与了解,多问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每种方法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问题,则可以引发徒弟的思考,帮助徒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并对事情或问题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看法。那么,长此以往,徒弟便会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后即使师傅不在场,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适当的行事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

  1、延缓纠正。

  文中提到辅导人员有时在观察教师的行为后,会急着纠正老师,一方面是急于协助老师改进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专业权威。但是这种做法优势过于急躁,因为有时过早地纠正会让受辅导老师和辅导人员疏离,反而会丧失长期辅导该老师的机会。

  不错,在带教的过程中,每当发现新老师有做得不妥或不够之处,我总是会及时的给予指正,自以为是给予她帮助,却不知这样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师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凯兹博士告诉了我:延缓对老师的纠正能使辅导人员与老师间建立足够的信任关系,使得辅导人员的建议在老师眼中是一个协助,而不是一个专家所做的批评,这样才能促进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凯兹博士的提点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带教过程中的错误之处,也让我找到了曾经带教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着实让我欣喜。

  2、提出尝试性的建议。

  在带教过程中所提的建议最好以尝试性的语气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可以试试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较有效!”这样的技巧除了凯兹博士所说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师在运用此方法失败后的挫败感,更有利于教师实验、创造等特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我觉得这样的说话方式也更容易让受辅导的教师的接受,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不是从上至下的,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伙伴式的建议出现,也更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徒关系。

  3、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师工作室活动时,为配合袁晶晶老师的一项任务,我准备了一些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当时袁晶晶老师回复我:“亲爱的,这真是太棒了!”为了这句话我窃喜了很久,能受到这么了不起的老师的称赞,自然是得意的。可见鼓励和赞扬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凯兹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师能力如何,有时勇气和热忱的的过度消耗会导致沮丧,让他们认为不论自己在怎么努力都不会有结果。不错,如果老是听到得是辅导老师的指正,换做是我可能也会认为自己无用,从而对工作缺乏信心和热忱!赞美之言人人爱听,我们要向对待幼儿那样,坚持正面教育,多给新教师鼓励、支持以及激励,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使她们继续维持工作热忱和努力。

  当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在鼓励,赞美新老师时,言词的内容中应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具体指向,如:“你的回应很不错”“活动重点把握得很好”……,不要使用一些善意的空话。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感受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工作的海洋中,不管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观察、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

  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

  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

  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

  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2

  看完《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不仅在专业上经历共鸣检讨交流与提升的过程,也深受"丽莲。凯兹"大师特有的学术品质与专业精神的影响与激励。使我对"幼教事业"有了更强的归宿感和责任感!体会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与启发:

   一,培养健康自尊,而不是鼓励自恋

  回想过去的一些学习记录单,仔细分析,发现存在着养成儿童自恋的例子,并未鼓励儿童想外探询以求了解或者引导儿童探究价值得研究的现象。如调查表中的标题"我喜欢的小动物""我喜欢的颜色""我喜爱的玩具""我最想旅游的地方""我的家庭"等等。这些记录单将儿童的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而忽视了要求儿童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想解决想清楚的事情""我想制造的东西"等。也就是缺少让儿童扮演制造者创始者困惑者试验者的角色。

  有益于儿童的自尊应是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判断,鼓励儿童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教学。从丽莲。凯兹浅显易懂的例子中最能体会。如四个大班孩子花了3天的时间制造风速船。第一次尝试时,他们用了很多的胶带,把四个风标粘起来,结果需要很强的风速才能让他们设计的风速级计转动。虽然失败了,但老师不打击也不忙于告诉答案,反而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们也不肯放弃。显然他们的坚持会影响老师的计划。最后这四个孩子成功了,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与技巧。同伴们都非常欣赏羡慕他们的设计,老师也投去赞赏的目光。相信他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自尊!

   二,学习气质对与幼儿教育的启示

  反复阅读丽莲。凯兹大师的观点:"至少有7个理由,我们应该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觉得不无道理。另在第7章中她提出幼儿教育四大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感”反复强调幼儿”气质”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理解"学习气质代表着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第7条理由:"儿童不太可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心学习气质,而是从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示出的气质中模仿学习而来,因此老师与父母可以想像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哪些气质?如果老师希望幼儿养成探究假设试验推论的气质,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这些表现得更明显,让孩子看到。"这一条强调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气质的重要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在课程设计与师资培养过程中认真思考,哪些气质值得培养,哪些气质需要消弱。

   三,行为改变技术背后的问题分析

  其实"行为改变技术"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常使用的一种制约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只是"行为改变技术这个词是一种专业说法。我所理解的行为改变技术就是"纠正和制约孩子的不良行为,试图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过去针对孩子搅乱无理行为,我也常常使用一些强化手段。但针对产生搅乱行为的本身原因缺少分析。经过丽莲。凯兹大师的指点,原来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先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制约型"的幼儿搅乱行为一般是学来的,大部分情况只要成人不去注意或"糖果"安抚就可停止。

  记得2年前的一次区域活动莽撞行事时,毛毛哭着找老师告状,原来豆豆打了他。一问豆豆,是毛毛没有征求同意拿了豆豆桌前的玩具。一看两人都有错,当时气愤之余只好停止他们的玩具。现在想来,应该告诉他们或协助他们澄清他们问题的所在,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这即是针对"社会型"幼儿的策略。至今令我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分辨和应付的是"情感型"的幼儿,由于他们的行为不易察觉,就很难消除他们内心素承受的压力和伤害,经过书中的描述,我认为此类幼儿多为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应该根据眼神情绪来判断,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宣泄和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紧张敢和恐惧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犹如经历了一次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美妙旅程,旅途中感受与领略着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学术气质与专业精神。每读一章,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思维的驿站,丰富、深刻、精辟而独到的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观点、见解、思考……以新的视角促使我重新审视目前的工作。以下重点就“幼教老师的成长”与“幼儿教育是专业吗?”等章节的内容,结合自身研训员工作,围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研训员工作”谈谈我的体会与思考:

   一、本书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诠释

  首先,关于幼儿教师专业行为的阐述引发我对目前幼儿教师行为专业的关注。书中的一则关于处理孩子争抢三轮车的案例成为我反复品味并运用于新教师培训的经典案例。作者用专业的视角进行的缜密分析、深刻思考,引起我关于教师行为专业性的关注。目前,本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能否“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作出判断并采用专业的行为准则”成为我关注的重点。

  其次,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促使我反思自身的发展阶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阐述了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有独特的需求与要完成的工作。由此,联想起93年刚参到幼儿园工作时,正处于“求生阶段”的我时常会担心“今天孩子不要出什么安全问题”,有时甚至早上醒来会害怕上班,害怕进活动室与孩子在一起……当经历一年的实习工作后渐渐由习惯变得熟练起来,一些点滴的经验帮助我计划每天的工作。这时的我时常会因为“孩子经常来告状怎么办?”等具体的问题而烦恼,反应出“强化阶段”一些明显的特点与需求。随着进入“求新阶段”,在各方面开始成熟的我通过承担众多的公开活动、评优活动给予了更多实践、反思、交流的机会,从中不断创造使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一线工作七年之后,进入区教师进修学院工作的我成为了一名幼教教研员,在总结自身一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的充实,并思考“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提高”等问题。由此,反思我自身的发展阶段,更深刻地感受与体会了作者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同时,作为一名研训员,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给予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将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二、思考研训员工作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研训人员太多的习惯失衡了:面对几十、几百名教师讲解教材、大纲的习惯;在听课后把我们的想法一股脑儿给予教师的习惯;在几十所基层幼儿园中忙于奔波的习惯;只关注教学不关注教师的习惯……因此,面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研训人员接受着严峻的挑战,教学思想、经验、工作方式,甚至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由此,在面对课程改革中几乎处于与广大教师同一起跑线的研训人员该如何应对,何去何从?研训工作理念与方式如何创新以满足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的阅读,给我不少启示与帮助。

  (一)反思关于目前对教研(研训)员工作的评论

  1、功不可没说

  ①邹尚智编著的《校本教研指导》一书中提到,教研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功不可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一个形成规范与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当今,我国教研室已发展成一个集研究、指导、服务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教学业务与管理机构。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教师素质不高,教研员的确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出了不可抹杀的成绩,如,改革开放以来,教研员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组织教育改革实验,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发展滞后说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一些理念与做法,有些专家认为教研员目前的状态已滞后于课改发展的需要。教学研究以考试为中心

  ——考试研究冲击教研;工作内容行政化——把教研员当成教育局的“机动部队”、“秘书班子”;教研方式“教练化”——教研员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教学方式,教师成为推行者、实践者;教学研究凭经验——缺少学习、事务繁忙等,依靠多年经验只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学研究功能异化——目标模糊,出现“两张皮”现象,“形式主义”的做法等等。以上这些成为教研员工作的弊端,影响课改工作的进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然教研员自身发展滞后。

  3、效益未显说

  网上看到这样一篇评论“教师培训=睡觉+锻炼?”,文中对目前某些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出了批评:某工作第一年的新教师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师培训,原本高兴地去却是满怀失望地回来。只因为作为新教师本想学习的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安排教学步骤,如何把握课堂……等众多问题均无从解答却被培训者将大学学过的课程重新又讲了一遍而代替,而且因为培训时间有限远没有大学老师讲的细致与深入。于是,骑车锻炼、到地儿休息、上课睡觉就成为其参加培训的全部内容,而培训者所讲的并非其所需要的。之后,该教师起初为每周牺牲半天时间而愤愤不平的心态逐渐为了学分、为了职称而“平和”,一学期过去,锻炼+睡觉=一张值6学分的纸。而该教师再也不愿参加类似的培训活动,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认为教师培训不能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动态,不如上网;不能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如请教身边有经验的老师……这样效益何在?

  ②高振千在《新课程培训的效益》一文中提出,有多少教研员在脚踏实地地干工作?有多少教研员自己已经学深学透新课程理念?有多少教研员具备新课程实践经验?……不少人怀疑中国特色的庞大的教研员队伍的作用,主张取消教研员。

  (二)从以上三种对教研员工作的不同评论来看,作如下的分析:

  教研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业务领域专业人员,其作用与职能无法取代。

  正如功不可没说中的观点提到的,在一定的时期教研员发挥的作用是一线教师或是高校研究人员所不能完成的。其既有专家的理论水平又有教师的一线经验;既有领导的管理才能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所以,教研员独特的作用是其得以在中国教育领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其特殊作用与职能无法取代。教研员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学习、转变、发展,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否则将被淘汰。

  教研员的定位应是重新设计,应基于研、训之间的课堂教学实践直面基层广大教师群体,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能够引领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逐步形成学习型组织。体现以下六种不同层面的角色:

  角色一:研训员应是研究者。首先,①由新课程的诠释者转变为课堂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者。在新课程中应不断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研究课程,尤其是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将问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将预设研究与生成研究相结合,将人文研究与专业研究相结合,研究教材、教育理论,研究幼儿、教师……以教研、科研并举的思路开展活动,用科研的方法指导教研的行为,借鉴科研的科学性、严谨性、前瞻性等来开展研训工作。其次,②由共性化课程的规范者转变为个性化课程的催生者。

  角色二:研训员应是指导者。③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转变为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的促进者。首先,要重构研训员与教师间的新型关系,变自上而下的鉴定式为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以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次,要更教学评价的新操作要领,变一课定论式为更多关注教师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的全程的发展。

  角色三:研训员应是培训者。由单一枯燥、传统的培训转变为对象更具多元性,工作更具层次性,内容更具广泛性,形式更具多样性的培训。改变以往传统的培训模式,采纳促进与教师互动的培训模式,加强彼此的交流、了解教师的需要,做好课程理论与教师实践间的桥梁工作。

  角色四:研训员应是管理者。由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转变为放权式的无为

  管理。应了解各园所教学管理并参与与推动园所的教学工作,包括:开设课程情况,教材使用情况,对课程管理情况,教学常规管理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青年教师与新教师的培养情况等。将管理成为一种无为管理,为园所教师提供发展与创造的空间,松绑放权,创设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

  角色五:研训员应是服务者。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全程式的服务。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为教师的交流、展现搭建平台,并且提供资源,顺应第一线教师的需要。

  角色六:研训员应是学习者。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如新课程理念,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等,使自己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总之,《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将成为我日后工作中的好伙伴,也希望在每一次的阅读中不断有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积极情绪的力量》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积极情绪的力量》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极情绪的力量》读后感1

  在这比较枯燥的测量环境下,读书时比较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丰富生活,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公司为我们测量分队送来了《积极情绪的力量》这本书,我读后深受感悟。其感悟如下:

  阳光透过窗帘照进卧室,将沉睡中的我们从断断续续的梦中唤醒,每一天我们都经历着类似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一天都过得一样。醒来时不一样的心情给我们带来的可能是不一样的一天,有人对美好一天的到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动力,有人却因为梦被惊扰而焦虑烦躁。完全相同的温暖阳光带来的却是不一样的我们,到底是被什么影响了?上天究竟施了什么魔法?

  杰出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将其归纳为积极情绪的力量。

  这是人人都有的力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好的运用它。积极情绪就如同那使得花儿盛开的灿烂阳光一样,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开放性;它的概念就如同那黑夜中的闪电,给予追求幸福的人新的启示;它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让我们的世界观、心理能量、人际关系以及潜力都焕然一新,而这一切的一切主要都是从它拥有的六个重要真相中体现出来的。

  让那一大早起来就对美好一天的到来充满无限的希望与动力的我们就是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拥有的宝藏。它体现的真相之一就是让我们感觉良好。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请注意,是由衷的积极情绪。但是身为积极情绪的受益者,我时常感觉这东西的短暂性,取而代之的常常是消极情绪,至少是中性情绪。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想让生活过得更美好而现实却往往背道而驰。

  矛与盾,一攻一防。在我们的理解中,这两者是相互对立的,可是在战场上,有谁会只拿着矛或者只拿着盾去作战?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也不例外,表面上这两者完全相反,但是在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中,此两者关系密切,3:1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共同构成一个名词——积极率。简单的这样说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思绪缜密的芭芭拉在书中就给我们呈现了好多的证据:马歇尔?诺萨达关于商业绩效与积极率之间的研究是提出积极率的数学表达式;研究婚姻科学的专家约翰?戈特曼对婚姻与积极率的研究以及另外一名执业的临床心理学家罗伯特?施瓦茨关于抑郁症治疗患者的研究则不可否认的支持了诺萨达的数学……关于这样的证据比比皆是。所以,更明确的说就是积极情绪受到一个临界点的调控,也就是积极率。

  因为消极情绪,我们得以活到今天。比如说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遇到凶残的生物产生了恐惧感,于是这情绪触发了“特定行为倾向”,也就是逃跑的冲动,因此祖先得以存活,如此演变下来,我们人类有了生存的空间,打造了现在的世界。

  积极情绪则让我们活得更好。它没有消极情绪产生的作用那么明显,只是扩展人们关于可采取的行动的想法,打开我们对常规之外更广泛的思想和行为的意识,它涉及的尺度更大。积极情绪开启我们,它能扩展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敞开我们的心灵和头脑,使我们更善于接受、更富有创造性。这是积极情绪的第一个核心真相。在改变思维这方面,它倾向于相处,包括和陌生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第二个核心真相是积极情绪让我们变得更好,为我们构筑最美好的未来。通过开放我们的心灵和思想,使我们能够发现和构建新的技能、新的关系和新的生存方式。从构建心理优势、良好的心智习惯、社会联系、健康的身体来帮助我们做一个成功的自己。

  由此可以看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积极率至关重要,它可以预示你的生活轨迹将给你带向衰落失败还是欣欣向荣。但是问题出现了,既然3:1的积极率能带来欣欣向荣,那我们为什么不努力追求达到100:1,甚至更高?“物极必反”,的确,达到理想状态固然是好的,但是爬得越高摔得也越痛。数学告诉我们,欣欣向荣的上限是11:1。让生活中消极情绪的比例越来越小并不是什么好事,有内疚和羞愧这样的消极情绪才能让我们去弥补做错的事情,否则,我们可能就是自高自大的人了。

  情绪就像弹簧,可伸可缩。不管我们怎么压它,只要一松手它还是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就是人性格方面的韧性水平。韧性是一种随时间增长的内在资源,而正是积极情绪在推动着它增长。所以在具备韧性和不具备韧性的人之间,最关键的差异就是他们的积极情绪。面对压力时我们担心的越少,恢复原本平静心态的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要提高自己的积极情绪,自然而然地积极情绪就会抑制消极情绪。当然也可以直接从消极情绪方面入手,直接减少它。顺理成章地我们就达到这两者的最佳配比,也就是积极率。从而迈向作者所说的欣欣向荣的大门。

  肚子饿了我们本能地会去找东西吃,情绪也一样。感觉积极情绪短暂而少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去追求它,这也是追求幸福的方式,但这规则并不是简单就能遵循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说些积极的话或者常带微笑当成是追求积极情绪,但这是错误的,前面我们提到了由衷的积极情绪就是关键。试问皮笑肉不笑的方式能带来什么?更多的也许是悲哀吧。所以简单的说出更多的积极话语或挤出微笑实际上可能弊大于利。不要担心做不到,只要真心去感受去体会生活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经常和积极情绪打交道。

  在我们工作中的例子吧,在认真工作之后得到业主、领导的肯定,喜悦感油然而生。这就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在测量过程中,遇到挖机遮挡测量视线时,当我们告诉他需要移动挖机时,他很配合的移走挖机,这时产生的也许是感激之情。这也是由衷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的表现除了喜悦与感激之外还有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与爱十种形式。这些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只是奔波于现实生活的我们很少细细咀嚼它们的美妙之处。体验积极情绪,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想或者简单的说:“要开心,相信自己……”这听起来很空洞,它仅仅是一个愿望。还要去做去减少消极情绪,增加积极情绪,提高自己的积极率。就像书中所介绍的方法——也许对于我们是适用的——反驳消极思维、打破思维反刍的桎梏、真诚、找到生命意义、品味美好等等。

  可见,积极情绪的力量对生活工作的重要。让我们每天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从内心深处由衷的表现出积极情绪,用它去思考生活中的每件事的意义,不仅在这过程中享受了在这个世上的美好,更为自己积极情绪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积极情绪的力量》读后感2

  《积极情绪的力量》是一本值得去阅读的书籍。

  积极情绪存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他让我们感觉良好,让我们能跟积极的看待未来,让我们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关于积极情绪对我们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成就,作者通过研究指出了积极情绪的以下六个感想。

  首先,积极情绪让我们感觉良好。能感觉良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追求的事情,感觉良好更深的意义是能唤醒改变的动机。对自我的感觉良好就意味着对自身的'认同,是自信的表现。而究竟是盲目自信还是真的认同呢?这取决于个人对自身的了解程度,即所谓是否有自知之明。

  其次,积极情绪改变我们的思维。在积极情绪下,人的思维由于一定程度上的放松会更加的发散跳跃,通俗来说就是脑子更灵活,生理上也许还会出现肾上腺素,荷尔蒙激素分泌上升的情况。

  第三,积极情绪改变我们的未来。这就见仁见智了,和性格决定命运的这类说法一样,信的人自然会相信。

  第四,积极情绪抑制消极情绪。这就像是积极加消极加中性等于一,谁少了另两个自然增加的道理。

  第五,积极情绪可以收到一个临界点的调控。

  第六,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积极情绪。有了积极情绪,你会看到新的可能。

  无论你现在的情况如何,你都拥有重塑你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使他们更加美好的能力。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时间。秘诀就是不要把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消逝即纵的本性,而是将他更多地植入你的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积极情绪的力量》读后感3

  在读完后《积极情绪的力量》,我感触较深,受益匪浅。

  情绪是有能量的,就像钢琴和长笛的声波是不同的,每一种情绪的能量感应也是不同的。如果你正在体验喜悦,你送出的就是喜悦的感应,你的言语会充满愉悦、嘴角会绽放着阳光,你身边的人也会以相同的声波与你呼应,分享彼此的喜悦。如果你正在体验沮丧、那你散发就是沮丧的感应,你的眉头会紧锁着阴霾,声音中回荡着叹息,会吸引着悲观的人和令人沮丧的事然后一起同是天涯沦落人一番,这对于改善我们的心情和处境并无益处。良好的情绪状态无声无息的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

   一、学会表露

  也许我们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长会被老师留下来开了小会亦或是刚买的股票就踩上跌停板心情也随着指数跌倒的谷底不知何时才能触底反弹,然后寄托于像能曹孟德那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请记住杜康无法带走您的不快,随着酒精挥发的只有您的健康。所以当你正经受着烦恼折磨的时候,尽量找机会表露出来。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善于用自己的烦恼去给别人添麻烦的倾向,但这些烦恼会不断纠缠着你,即使你已经忘了在家长会后的小会上孩子期中考试几门红灯、已经不清楚那个跌停板里自己一共损失了多少,但这些负面的情绪还会在潜意识当中折磨着你,你可能会变得易怒感到莫名的抑郁甚至心力憔悴,虽然你或许已经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压抑这些烦恼本来就是很累人的事情,弄得不好还会招致健康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表达、沟通,让自己认识自己,仅在头脑中反诉思索、苦苦纠结无法让我们感到放松愉悦,说的人本心理主义一点就是通过表达使自己看见自己的情感。多花一些时间和那些能帮助你找回正向情绪的人在一起,这样可以使你的心境有极大的不同,他们的倾听和支持将会使你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重拾那份宁静和微笑。即使是伟大的佛洛依德也曾在给弗莱斯的信中写道“我的朋友,此时此刻,我真的需要你的倾听”。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烦恼羞于启齿无法言表于他人,但通向愉悦的大门依旧时刻敞开,你自己就是最好的听众,试试吧,把烦恼和抑郁用纸和笔表达出来,让自己理解自己,无数的华彩诗词诞生于忧伤的不眠之夜,我们不必达到“载不动许多愁”的意境,也无需拥有“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感慨,但你会惊奇的发现,你的忧伤和烦恼正随着你笔尖的滑动而渐渐远去。

   二、养成良好的情绪习惯

  如同我们的喝茶的浓淡一样,情绪也是有习惯的。面对半瓶美酒,张三会哀叹“只剩半瓶了”,李四会惊呼“还有半瓶能喝啊”。情绪的习惯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看待世界的态度、左右着我们每日的悲欢喜乐。如果你的情绪习惯倾向于负面,那无意识中,你可能会更关注于悲观的信息、更易于记起伤感的回忆,在你看来,世界可能笼罩在一层灰色之中,原本充满欢乐的事物似乎也成了暂时的、虚假的,仿佛马上就会从指间流过。但如果你的情绪习惯倾向于正面,你可能就会更关注令人愉悦的信息、幸福快乐时时充盈着你的思绪,世界是充满希望的,连天际的阴云都能透射出金色的阳光,所以,请不要在那些烦恼上投入过多的关注,请微笑着看待世界,这样快乐才会与你如影随形。习惯都有个养成的过程,想要培养真正良好的情绪习惯而非掩盖真实感受,有时候必须接受不自在的感觉,要用意识去引导规制思想一开始总是有些辛苦,就像穿新鞋走路开始总有隔脚的感觉,但付出是值得的,因为你正一步步走向欢乐的大道。

   三、发现生活的真谛

  工作和娱乐、家务和休息本不是同一维度下的对立面,烦躁、焦虑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面对某一客观环境时的条件反射。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体验,家务为什么总是干不完、工作为什么总是那么多,休息放松的时间为什么总是那么短,我们敲击键盘的时候会觉得手发沉,当然拿起扫把的时候总觉得家里的灰尘会不断冒出来。事实上,快乐、愉悦并不只存在于一些我们过去普遍认为的快乐情境中,不论我们做什么事都可以体验到愉悦和成就。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且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知足和平静的状态里,感受到自己的内心的灵动时,就能发现生活真谛。所以请静下心,重新审视一下面前,或许在周立波喝下拿杯苦涩的咖啡而把香气播撒给人间的时候,就能体验到了无比的愉悦和快乐,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无处不在。

   四、给予帮助

  快乐的源泉是需求的满足,人的需求很多但总的来说分两类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的匮乏性需求以及关爱他人和自我发展的成长性需求。索取得到可以感到愉悦,给予付出也同样可以得到快乐,所以伸出你的双手帮助他人是一种很好的调节策略,无论行为是多么的微小,都可以创造出爱和喜悦的感觉。好的行为不一定要伟大或精心的策划,一声问候、一把援手都会使你和你帮助的感到温暖和友善,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其实就在我们手中。

  《积极情绪的力量》读后感4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的三大支柱即三大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便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积极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欢乐、充满活力、充实和更加欣欣向荣。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也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所以,无论是在家庭中, 还是在幼儿园里, 家长和幼儿教师都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努力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现在就《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读后感想来谈谈父母要怎样教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一: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异常行为,父母就要反省,是否自己不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假如孩子能够感受自己的爱,那么孩子就会敞开心扉,父母教育起孩子来也会简单的多。没有那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是,要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爱他的呢?是不是要用语言或者态度表现出来呢?倘若父母觉得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困难,那么就表明你没有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

   第二: 正确的批评孩子。

  父母要学会欣赏、宽容孩子,并不是说父母不能去批评孩子。而是父母不能够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去批评孩子,当孩子违反了规定就应该给予批评。批评孩子也是一门学问,父母要控制在1 分钟内,就事论事的批评,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批评完孩子不能够是愤怒的样子。这时你要做的是对孩子进行安抚,激励孩子去改正错误,加强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

   第三: 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信赖的。

  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以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要告诉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你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感觉到很幸福了,不需要你去学习太多。 " 你怎么总是学不会呢?你真笨。 "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样的话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轻视的时候,孩子的心就会慢慢的封闭起来,什么事情都不去做,成人也是这样的。当孩子感到自己被人信赖认同的,那么孩子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可见,父母一定要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做得不对的地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批评,让孩子充满自信。这样,孩子一定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本文标题: 幼儿情感安抚读后感(幼儿园做好开学幼儿的安抚工作收获与反思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58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300多字(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英文读物读后感(英语一本书的读后感作文怎么写作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