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
《我喜欢》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喜欢》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喜欢》读后感1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急匆的努力向前奔跑,却在途中忘记了为了什么而去奔跑,所谓初心已忘。之前经常在网上看到“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句子,只觉得写得好却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
关于亲情,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终人。几年前看到感人至深的描写亲情的文章总是落泪,格外思念亲人,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多陪伴他们,而不是摆玩电子产品,日子川流不息,转眼大学三年将过,泪点越来越低,不知道是理智了还是冷血了。寒暑假的陪伴更是寥寥无几,我想陪伴的意义不在于在一起待着彼此沉默,而在于让让彼此感到舒适温暖,比如唠唠家常、谈谈心、做做饭都挺好,但是我没有做到。越长大越发现,对于家人自己不擅长也羞涩于表达爱意和关心,这大抵与自身性格以及家庭生长环境有关。
关于友情,关系较好经常联系的本不多,如果问我说真正的友情呢?我不知道,因为尚不曾遇到可以患难见真情的事情,不知这属幸运还是不幸。确有许多疲于维持的时候,依旧认为这是个双方的问题,还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吧。我们一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有些点头致意后匆匆离去,有些却可以常伴生命,你知道他门们一直都在,无需多一两人足矣,有些安心的感觉。思及此,忽想起确实有人与我说过“我一直都在,不求前路皆知已,但求落落与君好!”细细品来还是很欣喜,唯回以,定不负卿。
关于爱情,希望我们在彼此面前都是更好的更开心的最真实的自己。无论你的爱情是否完美,你都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你无法确保你的爱情幸运,但你始终可以努力让你的灵魂优秀。水至清无鱼,苛求绝对诚实反而会酿成不信任的氛围,甚至逼出欺骗和伪善。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人人都是孤儿,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爱,都想要有人疼。爱与被爱都是相互的,而爱的幸福便在于给予之中,比如父母对孩子的爱。性的诱惑足以使人颠倒一时,人的魅力方能使人长久倾心。而对的相遇,便是一生最大的幸运。
希望自己以后常思索,坚守初心,不失赤子之心!
《我喜欢》读后感2刚刚换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为难。因为打开绘本,每页除了一副图画外再就是简短的一句话。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该怎么来给牟牟讲解这本图书。
在第一天的时候,我就按部就班的讲着,我能感觉到牟牟听的也不是很感兴趣。到了第二天,正看到小猴和一个鸡蛋在一起看书的这一页,我无奈的对牟牟说,你给妈妈讲一讲吧,妈妈也想听故事。没想到的是牟牟说的跟我讲的竟是成全不同的版本——一个鸡蛋男孩和小猴在一起讲故事,鸡蛋男孩的书被小猴抢走了,鸡蛋男孩很伤心,鸡蛋男孩想抢回他的书来。小猴说:“你不会看,还是我来给你讲吧!”然后他们就一起开开心心的看书了。他们讲的是一本关于鸡蛋的书,上面有煎鸡蛋,还有煮鸡蛋… …我惊奇的发现,原来在孩子的眼睛里,有着许多我们大人们并不知道的精彩奇特的世界。
接下来,我按着牟牟的思维逻辑找个了头绪。绘本再讲下也就精彩了许多。小猴在太空里寻找爱读书的小朋友,起飞找爱读书外星人,有地球,彩红球,月球,在太空中飞翔,还穿着太空鞋… …。还有小红帽的书,小猴变成了小红帽,带上了好看的书做礼物要去外婆家。可怕的是在半路上遇到了大灰狼… …。还有恐怖的书,小猴很害怕,它害怕它的影子,它怕它的影子会吃掉他。还有小丑的书,还有海盗的书,还有怪兽的书,还有数字的书,还有字母的书,还有胖的书,还有瘦的书… …。我和牟牟一起去探索和发现图书里面的奇幻世界。大多数的时候牟牟讲的比我讲的还要多,我很惊叹他的想像力。更甚至有时,我们能把一页图画精彩的讲一个晚上。我们在每一次的反复阅读中都能发现不一样的精彩和乐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注意的以前陪孩子阅读时太侧重于文字的阅读,只着重文字上的思考,而不曾想到观赏图画时也需要思考,忽略了“图像阅读”。同时这本图书还能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读图的能力和视觉和观察力。从中懂得图书还能有很多种的分类及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这是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它运用丰富生动的图画引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带领孩子们进入书的世界。
《我喜欢》读后感3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那么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度过?周国平说,每个个体要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当好自然之子。
当面对爱、逆境、孤独、死亡、变故等人生大命题的时候,人应当保持在什么心理状态,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读这本《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就如同在寻找人生的出口。在我们的人生里需要于某个节点静下心来,看看走过的路,想想未来如何前行,凡俗之中如果能偶尔地仰头望一望星空,那样你的心灵将会变得充盈,人生也会变得充满生命张力,读一本好书未尝不是在仰望星空。
摊开这本书,会看到周国平将其分成了这样七个章节:1、生命本没有意义2、当好自然之子3、恰到好处的爱4、信仰是生命的归宿5、灵魂只能独行6、思考死,是有意义的徒劳7、成为你自己。
其实这是一个有着递进逻辑关系的文章,当我们最初了解了生命的真谛,我们就能对所有的爱有个正确认知,当我们懂得了信仰代表着什么,我们就会思考灵魂是否存在?存在灵魂将何处安放?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人生面临的一个个大问题。如果能对死亡进行思考,进而坦然面对死亡,实际我们就将生命的边界整个游历了一遍,会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有的人生的意义其实归结到了我们要成为那个真正的自己,那个自己喜欢的自己。
读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是需要宁心静气,在无人处,于寂静里,默默打开,细细品读。每次读先生的文章,我总是有一种乱入时空的感觉,平实文字里有与这个时代浮躁与喧嚣完全不同的清净与自然,适度与自守,清醒而淡然。
非常喜欢书中的一段话:“在无限的宇宙的永恒岁月中,你不过是一个顷刻化为乌有的微粒,这个微粒的悲欢甚至一丝微风、一缕轻烟都算不上,刹那间就会无影无踪。你如此珍惜的那个小小的心灵世界,究竟有何价值?”
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但同时也是伟大而刚强的。在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于是,真正的人生需要你自己面对,需要你自己承担。生而为人,要经历的不只是生死,还有在这漫漫岁月中的记忆。自己的一生是否值得,是否精彩,是否在你老去的时候可以有所回忆,是否在你仰望的时候可以驻足观赏,都在你自己。所以,把握当下吧,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生命本来的样子,也就是每一个做出选择的自己。
《我喜欢》读后感4我读过的书很多,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王子》《最有智慧的人》,《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但是我最喜欢读的书还是《吹牛大王历险记》。
每天在写完作业的时候,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用愉悦的心情品味这本书,虽然这本书说的不是那么现实,有些事物甚至很夸张,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看这本书,因为书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它居然说小兔子有八条腿,鸟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有趣极了。每当我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看到这本书的最下面会有一个问题,我读完一遍在看一遍就不会那么难了,只是觉得很简单不过的问题了。每当这个问题我回答上来的时候,我都很开心很高兴。还有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有趣,而且有好多好词好句,用不同的颜色的波浪线给我们画下来,使我们看了就会把这些好词好句记下来。
这本书夸张似的讲了吹牛大王去冒险,做了许多与别人与众不同的事情,他居然能爬到月亮上去,能骑着蚂蚁飞上天空等。但他爬到月亮上又进行了一次冒险,他说他把房子也给背上了月亮里,月亮里的西瓜长在大树上,比一头大象都大,西瓜皮是黑的。他一天除了吹牛就是睡大觉。他有趣的事还真不少,吹起牛来还真有趣啊。
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大的吸引力,我写作业的数度变的更快了,字迹更工整了,准确率更高了,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快的完成作业来欣赏这本书。
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吃饭,妈妈连叫了我几遍我都没有听见,我看的太入迷了,把整个人都投入到书中里去了,最后我感觉到是吹牛大王拍了我两下脑袋,回头一看我才知道原来是妈妈在拍我的脑袋,我嘻嘻笑了一下,我和妈妈说“我以为是吹牛大王来到地球上了呢"。妈妈看我看的太认真,就没有批评我,还表扬了我说“读书和做事情是一样的,要认真不能三心二意”!我放下手中的书,高兴的和妈妈去吃饭去了。
这本书太有吸引力了,每天给我的生活带来无尽的快乐,看完了这本书可以放松一天的心情,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让我对课外书增加了极大的兴趣,以后我会多多看课外书,来增长我的知识!这本书真的是太好了!
《我喜欢》读后感5梦里,一声似有似无的低喃,一抹一晃即逝的倩影,一隅淡然若素的居所。这大概就是张晓风的向往,亦是我心之所向。
初读时,目光淡淡略过开头:“我喜欢活着。”简单明了,在我心里泛起淡淡的波纹,像若有若无的风,吹过心湖后,波纹漾开,心里不再平静。
张晓风的梦里,有她笔下朦胧的晨光。她在宁静中一字一句的写下,“雾树芦花连江白”,平仄而又拗口,却让我向往。她在春风中一撇一捺地记下,草莓的精致,树梢的嫩芽,平凡而又生机盎然,也让我向往。他在舒适间一点一横地纪念,小山谷的稻浪,绚丽的云霞,可爱而又安宁,亦让我向往。我身处她的文字中,安然若素,仿佛我置身于满山芦苇的秋风里,仿佛我已见到春风里草莓的.微微颤抖,仿佛我也嗅到了夏日黄昏后的稻香,仿佛……
“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张晓风如是说。每每读此,心里总会产生一阵悸动,在心花繁多的心湖里,掠夺般涌过。我想,我心之所向,是她文字中的淡之若素吧。
在偌大的繁华红尘里,茫茫人海中穿行着,耳边响起的,是稚子打闹的嬉笑声;震耳欲聋的,是路上的车马之声;旁边经过的,是行色匆匆的陌生人。我看见城市的刺眼灯火;我听见,铺天盖地的广告声;我嗅着,行人身上的汗水味和廉价的香水味。我目光所及的,无论白领,无论学生,无论打工仔,他们无一不带着倦容,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行走,脸色苍白。
回归最初,回归自然,回归朴素,这是张晓风所喜爱的,这也是我所向往的。表面的灯火璀璨,表面的光鲜亮丽,表面的繁华热闹,可有几人在乎过你?人人都是千千万万的尘埃中的之一,短短接头,又匆匆而去,没有人能够真正聆听你的初心,有人在呼唤着你。在喧哗中,我们都将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我们都将迷失。所以,寻找宁静淡然,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淡之若素。
当你在春天来临时带上一份惬意,在山涧里寻找新生的。而在你为找到一个又一个新生命而快乐时,我想你找到了。
当你在夏日的黄昏里,独坐在阳台的摇椅上,嗅着干燥的带着青草味的夏风,欣赏着洗净了的天空与柔和的晚星而愉悦时,我想你找到了。
当你在秋风里,看着满山芦苇凄然地白着,在临风之时,吟一口诗,为这意境美好而欢喜时,我想你找到了。
当你在冬阳把晨雾驱散时,晒着暖暖的阳光而欣喜时,我想你找到了。
当你的眼里蓄满了清澈,当你的嘴角开始上扬,当你的灵魂感受快乐,你已找到了,你心之所向的——淡之若素。
《我喜欢》读后感6冰冻似的冬天悄然而来,不经意间觉得天冷了......无聊之极,倚着窗,缓缓的看着作文书,汪国真的《我喜欢》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雅致的语言,内心的喜欢,出发。他喜欢出发,是不停的追求,是追求完美,追求进步。大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大漠的广袤以及森林的的神秘都是不可能都见过的,可是正因为有了追求的想法才有充实的自我,才没有了遗憾,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这是因为出发,才有追求,才有完美。
喜欢出发是一种不停的追求。 “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一路风雨跋涉便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文中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没有实现目标,但一路的风雨跋涉,使自己更加的充实。这一的班期考,成绩出乎意料的差,连前100都没达到,是啊,离自己的目标差远了。原本整天垂头丧气的我,因为这句话,眼前一亮,我并不是完全失败了,因为我在其中学到了认真,仔细,努力。要出发,要不停追求,冲向自己真正的目标。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青春的景致。
我们要向大山出发,虽然那里有坎坷;我们要向海出发,不管多大的浪涛;我们要向大漠出发,即使风沙很大;我们要向森林出发,哪怕凶猛的野兽。正因为有了出发,才有了完满。“人能走多远?这句话不是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句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这句话使我明白了出发应该具有的素质,那就是志向和意志,只有如此,一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才能不虚此生。
对啊,那我就应该努力拥有志向和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期末的时候达到自己的目标,才对得起失败的期中,从这次失败出发,喜欢出发。拥有志向,磨练自己的意志,追求完满。 我从汪国真的喜欢出发,感受的了一种探险,一丝美,触摸到一颗年青的心,体会到了一种豪情,终于明白比路更远的只能是人的脚和那颗追求完满的心灵。读罢,我已不觉得冷,因为我有一颗火热,喜欢出发的心......
《我喜欢》读后感7周国平老师的这本《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是去年为了给儿子的书凑单才买回来的,所以一直闲放着而并没有阅读。临近开学了这段时间,想起学校的读书计划,想起了这本书,想起了阅读。
我虽然从小也很喜欢看书,但是确从来没有看过周国平老师的作品,这算是我第一次买他的书来阅读。记得我第一次听说周国平老师的大名及他的这本书是在同学的朋友圈里。《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就是这题目始终让我念念不忘。生命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样?自己生命本来的样子又是什么样?
当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当看完了后,真是感慨颇多。我惊讶于周国平老师把人生命的内在本质居然剖析的那么透彻,他提到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讲到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对待生死的态度,面对逆境和孤独的态度。又讲到关于父母教育孩子,学校老师教育学生等问题。
他通过自己对生命的体悟来用文字去唤醒更多人的觉醒,他告诉我们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关于生命的觉醒是让人保持单纯,不要过多的把外在的那些财富、物质、权利、地位、名声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不要把这些甚至当成了人生主要乃至唯一的目标,为之耗去全部精力,这样就是亵渎生命,不尊重生命。自我的觉醒就是要知道自己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还是个独立特征的生命个体,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重复的。你必须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为你自己。关于灵魂的觉醒,他说人是有灵魂的,一个有高尚灵魂的人才会有高贵的人格。人要有自己的信仰,才会有真正的灵魂。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重视精神生活,具有更高智慧的自我。
这本书可以为你我在生命暗淡无光,身处逆境,烦恼挫折时指明方向;可以在大家孤独无助时给于心灵的温暖,也可以帮助人在面对婚姻爱情出现危机时,给于明智的处理方法。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那么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度过?周国平说,每个个体要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当好自然之子。
《我喜欢》读后感8物转星移,多少人来了又去,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过客,但幸运地是,我们依旧是我们。
我喜欢我的初三,说得再透彻点,更多的还是喜欢那些人和事、喜欢曾与我并肩同行的她们。即使初三也很累,但有了她们的陪伴,一切都宛若浮云。
我喜欢天刚亮的清晨。我们不约而同地起床刷牙洗漱,然后一同前往“老地方”共进早餐。早晨精神没这么激昂活跃,即便大家都言语不多,但也丝毫没有令人尴尬的情况。伴随着那听腻了的歌声,匆匆地来到教室,我们肆意爽快、积极向上、恣意自由,对未来充满无限的热爱与期待。
我也喜欢那燥热的夏日午后。我们有着一颗敢冒着险偷偷不回宿舍的大胆的心,敢溜去操场“修身养性”一小段时间,抛开学习的烦恼,丢掉烦躁的心情。尽管那段时间它很短暂,但那是我少之又少与大自然接近的时候。那个闲暇的下午,我们难得为自己“放了一次假”,停下脚步去观望生活。地上那七零八落的树叶,有嫩绿的,也有枯黄的;那鲜红的散发着塑胶味的跑道上还是氤氲着被太阳烘烤出来的热气,像煮沸了的开水,滚烫烫的;远处是高树,是房屋,是蓝天并白云,那颜色相间的看台上烙着校运会的影子;其间还路过了一位年迈却身体健壮的老人。我们无所顾忌地靠在几道杆旁,试图在身边寻找乐趣:拾起地上的落叶写上自己想写的东西,值得一提——写的那可是我们认为犹为重要的人或事物——至今我还保存着,即使它已因岁月的摧残变得十分清脆。当时我们没有手机,只能通过笔,通过内心去记住,去感知这美好的一切,很庆幸,那时的感觉到现在还恍如昨日。
同样,我还喜欢吹着小风的傍晚。天气好时还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天空呢!虽然我们过的是几乎每天都一样的日子,但其中也不乏趣味。过完忙碌的大半天,我们也都很是疲惫。洗好澡洗好衣服,又要相与步于“中庭”了。要有钱的话我们就去小店买上一点吃的,边走边享用。上了回楼,我们在课室外的走廊上,靠在墙边,微风飘来,轻轻拂过发丝,惬意十足,比起只有风扇的闷热课室,外面简直就是仙境。我们都各自与同学在那儿有说有笑,实在是难以忘怀!
俗话说得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虽我们现在都在不同的校园,但我们仍旧永葆初心,在互相看不见的地方熠熠生辉,也在随波逐流中一如既往地坚守着一份对友谊的执着。更值得讲的是:我们即将迈入的未来,是同一片未来。
《我喜欢》读后感9汪国真在他的《我喜欢出发》中说:“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诚如汪老所说,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五色乱目”的时代,太多的事情牵绊住了我们的双脚,使我们欲言又止欲进又退。我们不断地犹豫,不断地错失良机,却又不断地欺骗自己,说什么“三思而后行”。是的,你的顾虑都是对的,但你没有看到的是在你犹豫不决时,成功人士早已果断先行一步,用风雨兼程换回耀眼成功。本质上来说,人与人并没有差别,也许偶有智力之差,但那无关大雅,然而有的人扬名立万,有的人却卑如蝼蚁,探求根源,无他,在于敢做与不敢做。
我们总喜欢谈论乔布斯、比尔盖茨的成功,总是惊羡马云、李彦宏的辉煌,然而我们却选择性地忘记了他们成功的前提,那就是看准时机果断出击。在智能手机的设想还未能为人人所接受时,乔布斯果断出击,毫不迟疑地摘下这颗新世纪的明珠,而犹豫了的诺基亚却因此无缘智能手机市场,最终沦为附庸。无独有偶,当国内电商业前景一片茫然时,马云以敏锐的思维当机立断,开启了中国电商业大门,而紧随其后的京东虽也有所作为,但终究因一时之差而逊色不少。
人类社会的众多实例无一不在警示我们要果断出发,勇敢地踏上征途。正如英国学者艾略特所说:“世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业绩时由事事都求稳操胜券的犹豫不决者创造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太多的犹豫只会动摇意志,禁锢前进的步伐。只有当成功建立在果断之上,果断伴随着成功,历史才会勾勒出无数成功者的伟岸身躯。
我喜欢出发,出发是我的宿命。即使出发不一定成功,即使一路风雨兼程,但只要尝试了、付出了,便永无悔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想好了就去做永远好过踌躇不前,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前方是什么。
喜欢出发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喜欢出发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让我们携手共进,踏上征途,与果断相伴一生,去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辉煌!
《我喜欢》读后感10一口气读完《我喜欢出发》这篇文章,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禁地想赞美一番,作者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每一句都触动着我的心,朴实的言语,内心的喜欢出乎意料。不停地探索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生命片段,在生命中永不停歇地探索,出发争取另一段新生活。
怎能不喜欢出发?初出象牙塔的我对于外边的世界仍旧是一个懵懂的孩童,它的广袤与深度还有待于我不懈地追求与探索。我们的每一个行业领域都是一片浩瀚的海,每一起案件都能激发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激情;每一次对数据的整合分析都是一次思想的交锋。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难道不是给予我们生活以及人生道理的思考吗?在每一点每一滴中,我们在收获,我们在懂得。积累着,前进着。学习的过程便是量变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促成质的飞跃,才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沉稳,更精彩。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只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太深的流连变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大海的浩瀚,大漠的广袤,森林的神秘,谁不想不断的追求,追求完美和进步。我们能走多远?这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自己的志向。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观念改变,行动才会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才会改变,要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朝着目标去奋斗,即使没有实现目标人生也会因为这一路的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是啊,人就应该这样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征服中凝聚力量。我们是蓝天上那鹰,每时每刻都在向远方展翅翱翔!每一次成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起步,都是为了期待那个没有终点的远方。是的,远方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用一生逼近远方。即便我疲惫成蜗牛,我也不会放弃跋涉的梦想;即便我衰老成标本,我干枯的眸子里仍闪烁着对远方无尽的向往。因为,因为我的梦在远方!
出发是忘记痛苦的良药,出发是实现梦想的阶梯,出发是证明我还活着的依据。人因出发而不再无聊,人因出发而更加激情四射,人也因出发而更加珍惜已拥有的幸福。
《我喜欢》读后感11我喜欢张晓风,喜欢她的散文——把我带进一个美丽的世界。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我喜欢》,读这样的文字的确是一种享受,感受着文章那头的笔尖之舞动,细腻的描写着声之灵韵。“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的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在这意境里,我的心仿佛也溶化在其中了。
此刻,色彩的声音也是甜美的、清香的。张晓风的大多数散文是先要讲一个故事,有时甚至是几个,都是那么生动有趣——先是引人发笑,后又让人深思。就像那小孩儿向作者比电动玩具时她的话,“我告诉你,我根本没有电动玩具!一个也没有,大的也没有,小的也没有——你不用跟我比,我根本就没有电动玩具,告诉你,我一点也不喜欢电动玩具!”引人入胜的故事总会牵动我的心,以电动玩具来计量生命也太荒谬了吧!自然而然,在《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最后她告诉我“我是我,不以公斤,不以公分,不以智商,不以学位,不以畅销的“册数”。
我,不纳入计量单位。”一句“我是我”点明了主题。张晓风的散文总是娓娓道来,深意令人不可捉摸,最后才隐约而神秘的把道理叙述出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高处何所有》——部落酋长的候选人面临着攀上山顶的难题,一个只走到山麓,那里繁花夹道,流水淙淙,鸟鸣嘤嘤;另一个人爬到了山腰,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和秃鹰盘旋,可惜却不是山顶;只有最后一个人坚持到了山顶,“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考与遐想,无尽地续写着这个故事。轻轻合上《张晓风散文集》,慢慢闭上双眼,回想着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心灵感受着。喜欢,我喜欢张晓风和她的散文……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书笔记(一)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让生命从容》等。
他的文章以哲思和文采著称,于哲理,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周国平的散文总有一种白玉兰一般的芳香,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无论什么时候读他的散文,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从喧嚣的闹市飞到若禅若道的世界,从烦恼丛生的惆怅,回到无根无语的无邪时代。徜徉在他优美的文字中,总会追溯到一种难得的清醒。
阅读收获
在自序中,它畅谈了人生的三个觉醒。
他说,决觉醒是人人可以开放和拥有的力量,也是人生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那么让什么东西觉醒呢。
他说生命的觉醒就是要透过财富,权力,地位,民生等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生命,牢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之后,对你的生命保持一种敏感,经常去倾听他的声音,时时去满足他的需要。
就是要做自己的主人,成为真正的自己,但要成为你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中充当着许多角色,当你不可能完全摆脱这些社会角色的影响,做真正的自己的时候,就有了这两个可靠的标志。
一 是在人生态度上的自己做主 ,有明确坚定的价值观,由自己处事的人生原则,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
二是在事业上选择自己做主 ,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到内在的愉悦和充实。
人生有真信念,事业上上有真兴趣,这二者证明你有了一个真自我。
人如果能透过肉身自我发现身上更高的自我,那个和大自我沟通的精神性自我,认清他的本质,这便是灵魂的觉醒。
灵魂的觉醒,有两个途径, 一是信仰,二是智慧。
无论是信仰,还是智慧,如果能做到摆脱肉身的限制,超越小我,让我们身上的那个精神性自我觉醒,那才是真正的觉醒。
关于灵魂的觉醒,作者谈了两个方面。 第一,人生的重心向内转化,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重视精神生活,****第二,学会和你的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具有超脱的心态,在精神上尽量不受无常的人间祸福得失的支配 。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途中,生命的觉醒,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喜怒哀乐的活在这个世间,自我的觉醒,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灵魂的觉醒,让我们懂得,超越功名利禄,爱恨情仇之后,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看人生百态,观大地万物,顺从自然规律走过四季,是一件多么幸运,而又喜悦的事情啊。
迷茫就看《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偶然间看到一本书,名字是《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是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毕生散文精华。
它讲述了当面对爱,逆境,孤独,死亡,变故等人生大命题的时候,人应当保持什么心理状态。读完这本书,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那么生命本来是什么样子?这需要我们了解人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人身上有三个最本质的东西:生命,自我,灵魂。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它原本是单纯的,财富,权利,地位和名声等等是后来添加到生命上的堆积物。就像电影《大鱼海棠》中所说,人生就像大海的两岸,出生的时候在此岸,去世的时候在彼岸,光溜溜的来,两手空空的走。这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你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你的价值,真正成为你自己,是你的根本责任,但这却非常困难。因为人们往往受环境,舆论,身份支配,又因为懒惰和怯懦,在意他人眼光,无法真正成为自己。
怎样才算有真正自我呢?做到两点: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不随波逐流;能够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全身心投入,感到内心的愉快和充实。
也许你所做的事情遭到亲人朋友的反对,有人会指责你说你做得不对,但只要你做这件事的心是好的,是善良的,对错就让他们说去吧。
灵魂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它要求我们通过肉体去发现身上更高的自我,它是精神上的大我,具体说来就是信仰和智慧。
有信仰和智慧的人,做大事的时候,会把做事当做灵魂修炼的手段,通过做事而做人;遭遇苦难时,会有超脱的心态,不受无常人间祸福得失的支配。
就像疫情期间,无数的医生战士们冲往一线,他们难道不怕被感染吗,他们难道没有家人吗?但是“救死扶伤”的信仰让他们勇敢站出来和病毒斗争,和死亡决战!
知道了人身上三个最本质的东西:生命,自我,灵魂。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尊重它们。
首先,我们的生命本身是单纯的,不要因为过度追求名利,财富,地位而伤害自己的生命健康。违法犯罪,伤天害理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也不可重复,我们应该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面对是非,要有自己的态度,绝不随波追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全身心投入进去,而不是在不喜欢的工作上假装努力。
最后,我们要有信仰和智慧,这是一个需要修炼的过程,才能做到脱离低俗境界,不受肉身遭遇的支配。
生命的纯真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有感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是周国平先生毕生散文精华,全书采用四色印刷、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在完美的视觉体验中感悟生命的智慧。先生说,我唯愿保持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在历尽生活的沧桑后,还能拥有一颗炽热柔软的心、一双明亮的眼睛、依然追求清风明月、依然保留着对美好事物的感怀,依然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这就是纯真,如何保持?先生在书中为我们娓娓道来。
1. 生命的意义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你死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人是唯一寻求意义的动物,没有意义也要创造出意义,于是就产生了哲学、宗教、艺术。然而,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我常常在想,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赤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否精彩,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
2. 人生的三个觉醒
人在世上生活,必须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疑惑、困难、挫折,皆需要力量的支持,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一种内在的力量,就是觉醒。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生命的觉醒,就是要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牢记你是一个生命,对你的生命保持一种敏感,经常去倾听它的声音,时时去满足它的需要。自我的觉醒就是要负起这个根本的责任,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为你自己。灵魂的觉醒就是透过肉身自我去发现你身上的更高的自我,那个和大我相沟通的精神性自我,认清它才是你的本质。
3. 认识你自己 成为自己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就是“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他认识自己的结果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世界上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说认识你自己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思想、儒家、世家、道家、一言以蔽之的话,它的思想便是明心见性,要看清自己的心,要看清自己的性情。唯有你明心见性,你才能在自己明鉴心性的基础之上,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之上,修心养性。有人认为他当然了解自己的性情,性子急的人,碰到事情会比较焦躁;性子缓的人,本来开会迟到了十分钟,既然迟到了,那就迟到更久吧。我们好像很了解自己的心性,其实未必!先生也认为,在世上行走,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正如童话《小王子》所说的那样,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只能用心去发现,愿我们每一个人伴随着生长,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活成自己,最后成为自己。
4. 当好自然之子
人是自然之子,唯有置身在大自然之中,自然之子的心情才会油然而生,面对山林和大海,你会越来越感到留在城市里的那一点名利多么渺少。现代人为了追寻更奢侈的生活,往往不遵循自然的节奏,总想着今天播种,明天就能收获,事实上,一切伟大作品的诞生,都一定经过一个孕育的过程。美国作者梭罗回归自然,独居瓦尔登湖畔两年多,并将这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用文字记录下来,才有了这内容丰厚、意义深远的作品《瓦尔登湖》,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他说:"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是安全的。"
5. 恰到好处的爱
爱,无处不在,如何爱?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爱是一份伴随着付出的关切,我们往往最爱我们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对象,凡是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在爱情中,我们需要真诚、信任和包容,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把他当作独立的个人尊重他,把他当作最亲的亲人心疼他;在婚姻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企图改变对方,两口子争吵,多半是因为性格的差异,比如你性子急,我性子慢,你细心,我粗心,还有就是坦白不够,你不说,让我来猜,怎么可能猜得透呢?理想的夫妇关系是情人、朋友、伴侣三者合一的关系,兼有情人的热烈、朋友的宽容和伴侣的体贴。我们需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婚姻之所以是难事,是因为没有了距离感。我们需要适当给予对方空间,自由,彼此成长,这样随着年岁的增长,两个人的生命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一般地生长在一起了,也就越来越有夫妻相,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对孩子的爱,首先要有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相爱,家庭和睦,让孩子在爱和快乐的氛围里度过童年,童年快乐,那他的人生就有温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其次父母要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以心智上的熏陶,同时有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童年,可保人格健康心智发育良好。父母引导孩子的正确目标是,让孩子既能明白公共生活的若干基本准则,培养自制、友爱、仁慈等美德,又能学会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培养自信、勇敢、正义等美德。我们对孩子的爱的无条件的,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最高的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的话,最不想说的人也是父母。对于我的孩子,就如先生所说,我愿孩子在因阅历和教养而成熟以后依然天真,我愿我们的亲情历尽岁月的磨难始终纯粹。
6. 面对逆境
生活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失败、灾祸、苦难,这时候,我们要改变心态,不论多么悲惨,都当作命运接受下来,不要去想从前的好日子,那已经不属于你,你现在的使命是在新的规定下把日子过好。《逆商》中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96年5月10日星期五,来自五支探险队的31名登山者在登珠峰时遭遇风暴,数小时后,一些人得以生还,另一些人则不幸遇难,其中甚至包括举世闻名的登山向导。贝克.威瑟斯也倒在雪中不省人事,但数小时后,他从极寒中苏醒过来,凭借着超高的意志力和对家人的向往,他强撑着走向大本营,即使他丢了御寒的手套,即使他意识到他大概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生命期限。万幸的是,他遇见了队友,热水袋和他的顽强的意志让他得救了。作者是保罗.史托兹,作者把面对逆境的人分为三类:放弃者、扎营者和攀登者,放弃者随遇而安、贪图安逸、喜欢逃避和放弃。扎营者也曾经努力,但在他们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成就后,他们便松懈下来,在原地安营扎寨。而攀登者们不光是为了暂时的头衔或者地位,他们清楚而坚定地仰望他们的追求,忍受住诸般苦难,一直往前。人生没有假如,对已经发生的厄运,只有面对它、接受它、做攀登者,才能找到新路。
7. 面对死亡
死是公正的,对谁都一视同仁,死并不孤单,全世界与你为伴。在雪莱的一篇散文中,失明老人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没有时间、空间、年龄、预见可以使我们免于一死,让我们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当作一件平凡的事来想吧。”俗话说,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无常和意外常伴我们的左右,只有明白了死,才知道了怎么样活,面对死亡,我们顺其自然。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8. 珍惜平凡的生活
世代交替,生命繁衍,人类生活的基本内核原本就是平凡的。生儿育女、亲情、家庭,这些都是平凡的生活,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相爱的伴侣、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你再忙也一定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晚饭,餐桌上一定要有欢声笑语,这比有钱、有车、有房重要得多。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最大成就。生命原本是单纯的,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我们甚至为之耗费了一生的精力,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人很容易被日常的生活消磨得麻木,对生命不敏感,有必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忽略和错过了人生中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的。
先生说,生命有它本来的模样,生命要求每个人要学会孤独自省,要独自成长,要用力去爱,要去拥抱,要探索灵魂,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拥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很喜欢这本书,读先生的书,内心总是充满了力量,往后余生,愿时时感受生命本来的样子,做好自然之子。正如年轻的加缪所说:“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