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的有感燕昭王在位期间.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楚、韩、赵、魏五国共同伐齐,大败齐军.攻克齐国城池七十余座.逼得齐闵王只能蜷缩在唯独没有被攻破...
乐毅伐齐的有感
乐毅伐齐大致经过就是这样!至于读后感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对事物的独特判断!
读后感田单伐狄
读后感田单伐狄前面好几篇都是这样,本来是一直很能打仗的将领,比如乐毅、廉颇等,在外面打得好好的,突然因为被敌国用反间计,君王就临阵换将了,于是从此命运就发生逆转。
这一篇就是写的让这种将领命运逆转的那个使反间计的人:齐国被燕国乐毅打得几乎灭了国,只剩莒县和即墨两个小城还在死守,这时候出来个田单,情势变了。
田单是齐国田氏家族的远亲,本来是齐国首都临菑一个汲汲无名的管集贸市场的小吏。第一次让他被人记住的是在乐毅攻齐,齐军全面溃败,齐国民众面临灭顶之灾时表现出的正确的预见和判断,让他的家族得以保命,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他一家从临菑逃到安平后,燕国长驱直入,他估计安平也保不住了,就提前让家人将自家的马车车轴两头锯断,裹上铁箍,增加马车的防撞性能。城破时很多人驾车奔逃情形混乱,多数因马车冲撞毁坏而被俘,而田单一家从安平脱逃到即墨。当时楚将淖齿杀了齐湣王据莒县,燕国不得其门而入,就移师去攻即墨。即墨大夫带兵出战,被燕军所杀,即墨人推举田单来带兵拒燕。
乐毅正在前方围困即墨时,燕国国内政局发生变化,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新王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关系不好。田单听说后派人使反间计,散布谣言说乐毅想在齐国称王,因为齐国百姓尚未归附,所以故意缓攻即墨以待时机。于是燕惠王“使骑劫代乐毅”,乐毅跑到赵国去了。
从这时起,战争的态势悄然发生改变。一方面燕国的民众与士兵因为乐毅的离开而不平,另一方面田单在即墨搞了很多邪招来激发士气,这些方法都属于旁门左道,上不得台面,完全经不起道德的评判,不过很有效。比如自称有神来助,随便请一个士兵来扮他的神师;又比如诱使燕军做一些激怒即墨人的举动(残害俘虏挖墓焚尸等),即墨军民群情激愤,急于一战。双方士气此消彼涨。
田单见士气可用,就着手谋划反攻了。他反攻的方法也不走正道,估计是兵力上明显弱势,只好出奇招了。他一方面“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进一步凝聚军心。另一方面,让妇孺到城上守卫,派使者“约降于燕”,又让即墨富翁送重金贿赂燕军,说“即墨要投降了,燕军进城时请不要掳掠我家,保我家人平安”,让燕军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以为即墨已经到手了,军心松懈。
然后,在城中征集千头牛,身披画有五彩龙纹的红布,尾巴挷上浇了油的麻绳,令人把城墙戳出十几个洞,然后埋伏五千壮士跟在牛后,半夜时点燃牛尾巴后的麻绳,火烧到牛尾,千头蛮牛受惊冲出城墙冲到城外的燕军阵营,熟睡中的燕军士兵惊慌失措,惊牛所触尽死伤,五千壮士“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下。”结果是“燕军大骇,败走”。后来齐军杀了燕将骑劫,“追亡逐北”,最后“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齐国从此复国。
这场战役写得十分精彩。
于是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他当之无愧。
然后是“太史公曰”,说田单用兵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善出奇兵。这个评价他也当之无愧。
从田单的故事中,我们更看清了战争的残酷,之前的列传中的将领主要写他们从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往往当他们失败时,基本上其故事就要结束了),经常是以胜利者的角度来看这一场场战役,难以体会战败者的苦难。然而在这一篇里,田单是在齐国亡国之痛中崛起的,他亲身经历了作为战败国的臣民流离失所东奔西逃的切身之痛,还有,在那一场奔牛之战中,他不得不使用老弱妇孺投入战场,其实也反映了当时即墨兵力的窘迫,以及战争的残忍。再还有,虽然是田单为激发士气故意诱发,而齐军俘虏被燕军割鼻的惨痛,仍让人看出战争惨不忍睹的一面。
说到这里,田单用兵的“奇”,有的手段很不道德,不能苟同。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象是上海的沦陷成全了“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结合一样,是齐国的倾覆造就了田单的战功。或者换个说法,时势造英雄。
关于田单,就是这些了。
这一篇列传最后还简单叙述了太史缴之女在莒县救助齐湣王之子法章,后成为君王后的故事;以及齐国画邑人王烛宁死不与燕军合作的故事。
这一篇列传其实篇幅比较短,不知为何仍然写了这么长一篇读后感,也许是田单的经历比较特殊的缘故。还有,田单在齐国复国之后的经历如何,完全没有交代了
田氏抢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何连名字都舍不得改?
虽然田氏将姜子牙的齐国给抢了,但是他们知道自己这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而且将自己的国名保留也算是对之前吕氏的尊敬,也能够让自己田氏有更好的名声,再说了该国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所以田氏上台之后就放弃了改国名。
当年姜子牙帮助周武王覆灭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建立了周朝之后自然是会论功行赏的,而姜子牙身为周武王的相邦,也算是给周武王出了大功,自然给了姜子牙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就是之后的齐国。所以齐国的国君就行姜,而此时的齐国也被称为“姜齐”或者是“吕齐”。
之后的齐国也在齐国国君的治理下非常的繁盛,就比如在春秋称霸的齐桓公。可是到了后来,姜子牙的齐国却被田氏抢走了,当然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齐国国君变得不行了,变得颓废了,于是被田成子四世孙田驱逐了,从此“姜齐”也变成了“田齐”。
这也就是著名的“田氏伐齐”,但是田氏将齐国抢来之后也并没有选择改换国名,当然田氏之所以不改换国名完全是为了自己考虑。因为齐国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君,因为非常的富庶,这个天下是人尽皆知的,假如改变了国名,当时本来通讯就不是很发达,可能将国名改了很久了都有人不清楚这个国家就是之前的齐国。为了让齐国的知名度不下降,于是决定不改名。
还有就是为了自己本国的国民着想,齐国的百姓还是对自己的国家比较有归属感的,春秋时期都称:齐人,赵人,秦人等等。国君换了对齐国国名来讲影响并不大,但是国名一改相当于就是让他换了一种人,这是让齐国百姓有些接受不了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