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我们所以能认识生活中的桌子,是因为我们意识中已经有了桌子的概念。下面是我整理的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
我们所以能认识生活中的桌子,是因为我们意识中已经有了桌子的概念。下面是我整理的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前几天看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视频讲座《哲学与人生》,我感触很深。从这个讲座中,我不仅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我还清楚了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孙正聿教授在演讲中说道:“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这句话就完全的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了。
其他学科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现实中更为具体的存在,这种具体是看得见或者可以从人的行为中体现,从人们的思想中感知。哲学于人的目的是让人们“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含义深刻而且践行艰辛。从逻辑上剖析这句话大致应该是——大前提:哲学作为各门学科思想精华的归总,哲学作为所有道德体系在一定时期的升华,哲学作为物质和精神本原的载体,可以将一切物质过程和思想过程过渡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小前提:人作为人而存在,人在哲学层面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结论:人从作为人过渡到成为人。从逻辑角度不难看出,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本质,甚至演化为有关终结的思考。
因此,对于人们来说,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
谈到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孙正聿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来说,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其实,从进化论来看,五个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们会忍受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
其实,人的存在是作为人。没有经过哲学的改造,在作为人这一阶段人是适应物质的,是接受自然的;在精神层面,人具有作为人的一切美德:平等、博爱、布施......人的精神优越感来自于人的人化。
人的人化是作为人到成为人的过程,人的意识开始向更高层面进步。
人们思想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但人们思想提高的速度永远达不到物质产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个开始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是两个层面的`对立,在物质层面上,开始有了贪欲,征服欲......在精神层面上,开始追求更高的哲学修养。这两方面,有统一,有对立,但更多的是对立。
人们开始了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不是走进了伊甸园,而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形成了人的世界,人的世界观基本上就被固定住了。
人的世界便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贪婪追求,二是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学家会作为引导着的身份把人带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里,哲学家不得不作为一个斡旋着从中调停。哲学的角度是转变的。哲学本身没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评活赞美哲学的罪过功勋,只有当人们的观念发生陡险的变化时,人们才理解,哲学与人,更多的是人强加于哲学。
如果把人的行为过错归咎于一种思想,那这种思想是很冤屈的,人们总是自诩思想无法超越哲学所思,但正是人们在物质世界的行为引领哲学发展,反过来,哲学加给人们的却是貌似沉淀依旧的思想。哲学就像童话,而我们正像落日,童话不会有它的结局,却会一直向落日下的世界追问千年万年......
前几天看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视频讲座《哲学与人生》,我感触很深。从这个讲座中,我不仅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我还清楚了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孙正聿教授在演讲中说道:“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这句话就完全的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了。
其他学科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现实中更为具体的存在,这种具体是看得见或者可以从人的行为中体现,从人们的思想中感知。哲学于人的目的是让人们“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含义深刻而且践行艰辛。从逻辑上剖析这句话大致应该是——大前提:哲学作为各门学科思想精华的归总,哲学作为所有道德体系在一定时期的升华,哲学作为物质和精神本原的载体,可以将一切物质过程和思想过程过渡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小前提:人作为人而存在,人在哲学层面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结论:人从作为人过渡到成为人。从逻辑角度不难看出,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本质,甚至演化为有关终结的思考。
因此,对于人们来说,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
谈到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孙正聿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来说,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其实,从进化论来看,五个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们会忍受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
其实,人的存在是作为人。没有经过哲学的改造,在作为人这一阶段人是适应物质的,是接受自然的;在精神层面,人具有作为人的一切美德:平等、博爱、布施......人的精神优越感来自于人的人化。
人的人化是作为人到成为人的过程,人的意识开始向更高层面进步。
人们思想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但人们思想提高的速度永远达不到物质产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个开始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是两个层面的`对立,在物质层面上,开始有了贪欲,征服欲......在精神层面上,开始追求更高的哲学修养。这两方面,有统一,有对立,但更多的是对立。
人们开始了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不是走进了伊甸园,而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形成了人的世界,人的世界观基本上就被固定住了。
人的世界便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贪婪追求,二是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学家会作为引导着的身份把人带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里,哲学家不得不作为一个斡旋着从中调停。哲学的角度是转变的。哲学本身没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评活赞美哲学的罪过功勋,只有当人们的观念发生陡险的变化时,人们才理解,哲学与人,更多的是人强加于哲学。
如果把人的行为过错归咎于一种思想,那这种思想是很冤屈的,人们总是自诩思想无法超越哲学所思,但正是人们在物质世界的行为引领哲学发展,反过来,哲学加给人们的却是貌似沉淀依旧的思想。哲学就像童话,而我们正像落日,童话不会有它的结局,却会一直向落日下的世界追问千年万年......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读后感800字左右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1.今天,我读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触
2.翻开书,...几个字印入的的眼帘,不禁让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开头,在引出内容
结尾一般是:1.这片文章是我深受启发...
1.今天,我读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触
2.翻开书,...几个字印入的的眼帘,不禁让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开头,在引出内容
结尾一般是:1.这片文章是我深受启发...
孙正聿:谈哲学与人生?
你说的很对!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
全国政协委员;
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
个人简历:
1982年1月起在吉林大学任教,1985年10月起任讲师,1988年10月起任副教授,1992年10月起任教授,1994年9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起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0年至 2001年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至2006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2003年起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荣誉称号:
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00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
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8);
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1);
吉林省高级专家(2005);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
吉林省优秀教师(1993);
吉林省德育标兵(2000)。
主要获奖成果:
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1);
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哲学通论在非哲学专业中的普及与推广》,2005);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哲学通论》,1999);
全国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从两极到中介》,1995);
全国普通高校第二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1998);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1998);
首届华堂杯优秀论文奖(《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1998);
首届宝钢优秀教师奖(1994);
吉林省第二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塑造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新形象》,1993);
吉林省第三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哲学通论课程的创建与建设》,1997);
吉林省第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0);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2001);
长春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2001);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2001);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2004)。
主要学术著作:
1.《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第2次印刷;
2.《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03年第3次印刷;
3.《现代教养》(二人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4次印刷;
6.《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4次印刷;
7.《超越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次印刷;
10.《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代表性论文:
1、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4期发表。
2、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2年4期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1995年4期转载。
3、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6年3期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1999年3期转载。
4 、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2001年5期发表。
――面向新千年的马克思哲学
5、认识的内容和形式的二重性 《哲学研究》1985年7期。
6、从两极到中介 《哲学研究》1988年8期;
《新华文摘》1988年11期全文转载。
7、 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 《哲学研究》1990年1期。
8、论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哲学研究》1998年5期。
9、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5期转载。
10、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哲学研究》2001年1期。
11、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 《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12、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 《新华文摘》1991年3期全文转载。
13、崇高的位置:徘徊于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 《新华文摘》1996年10期全文转载。
14、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 《新华文摘》1997年5期全文转载;
15、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 《新华文摘》2000年3期全文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2期转载。
16、恢复“爱智”本性的哲学 《新华文摘》2000年4期全文转载。
17、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新华文摘》2001年5期全文转载。
18、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 《新华文摘》2002年2期全文转载。
19、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5期,《新华文摘》2004年4期全文转载。
20、努力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 《新华文摘》2004年19期全文转载。
21、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期,
《新华文摘》2005年10期全文转载;
主要研究项目:
1.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211工程项目负责人);
2.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首席专家,);
3.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科研经费;
4.马克思哲学观在当代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负责人);
5.马克思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负责人);
6.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经费;
7.哲学通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8.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组主要成员)。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
全国政协委员;
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
个人简历:
1982年1月起在吉林大学任教,1985年10月起任讲师,1988年10月起任副教授,1992年10月起任教授,1994年9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起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0年至 2001年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至2006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2003年起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荣誉称号:
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00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
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8);
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1);
吉林省高级专家(2005);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
吉林省优秀教师(1993);
吉林省德育标兵(2000)。
主要获奖成果:
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1);
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哲学通论在非哲学专业中的普及与推广》,2005);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哲学通论》,1999);
全国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从两极到中介》,1995);
全国普通高校第二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1998);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1998);
首届华堂杯优秀论文奖(《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1998);
首届宝钢优秀教师奖(1994);
吉林省第二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塑造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新形象》,1993);
吉林省第三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哲学通论课程的创建与建设》,1997);
吉林省第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0);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2001);
长春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2001);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2001);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2004)。
主要学术著作:
1.《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第2次印刷;
2.《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03年第3次印刷;
3.《现代教养》(二人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4次印刷;
6.《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4次印刷;
7.《超越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次印刷;
10.《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代表性论文:
1、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4期发表。
2、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2年4期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1995年4期转载。
3、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6年3期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1999年3期转载。
4 、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2001年5期发表。
――面向新千年的马克思哲学
5、认识的内容和形式的二重性 《哲学研究》1985年7期。
6、从两极到中介 《哲学研究》1988年8期;
《新华文摘》1988年11期全文转载。
7、 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 《哲学研究》1990年1期。
8、论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哲学研究》1998年5期。
9、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5期转载。
10、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哲学研究》2001年1期。
11、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 《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12、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 《新华文摘》1991年3期全文转载。
13、崇高的位置:徘徊于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 《新华文摘》1996年10期全文转载。
14、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 《新华文摘》1997年5期全文转载;
15、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 《新华文摘》2000年3期全文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2期转载。
16、恢复“爱智”本性的哲学 《新华文摘》2000年4期全文转载。
17、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新华文摘》2001年5期全文转载。
18、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 《新华文摘》2002年2期全文转载。
19、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5期,《新华文摘》2004年4期全文转载。
20、努力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 《新华文摘》2004年19期全文转载。
21、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期,
《新华文摘》2005年10期全文转载;
主要研究项目:
1.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211工程项目负责人);
2.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首席专家,);
3.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科研经费;
4.马克思哲学观在当代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负责人);
5.马克思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负责人);
6.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经费;
7.哲学通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8.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组主要成员)。
有没有好的哲学书推荐
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傅佩荣《哲学与人生》、《西方哲学与人生》,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哲学基础的话,另外再推荐五本好书: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休谟的《人类理智研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老子》和马赫的《感觉的分析》。还有一本有趣的书——(德)威廉·魏施德著《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讲了哲学家的趣闻,有些搞笑。如果想再深入了解的话,推荐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再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初次阅读可能有些困难,建议最好把不懂的和有启发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多上网查下术语解释,也许会有帮助。在中国哲学方面,南怀瑾、傅佩荣、李泽厚的著作不错。
哪几本哲学的书好推荐一下啊
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傅佩荣《哲学与人生》、《西方哲学与人生》,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哲学基础的话,另外再推荐五本好书: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休谟的《人类理智研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老子》和马赫的《感觉的分析》。还有一本有趣的书——(德)威廉·魏施德著《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讲了哲学家的趣闻,有些搞笑。如果想再深入了解的话,推荐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再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初次阅读可能有些困难,建议最好把不懂的和有启发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多上网查下术语解释,也许会有帮助。在中国哲学方面,南怀瑾、傅佩荣、李泽厚的著作不错。
本文标题: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孙正聿(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11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