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营销的本质一、深度服务。渠道服务是深度营销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度营销成败的关键。企业有必要通过制订经常性的访问计划以及深度访谈,了解渠道的实际...
深度营销的本质
一、深度服务。渠道服务是深度营销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度营销成败的关键。企业有必要通过制订经常性的访问计划以及深度访谈,了解渠道的实际需求以及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了解铺货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而调整和渠道之间的利益平衡点。这种服务既能强化渠道的忠诚度,还会反过来促进公司内部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水平提升。
二,深度管理。在加大对经销商支持力度的同时,还要对之实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深度管理,能够对渠道进行合理的评级,对市场开拓能力强、忠诚度高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于“鸡肋”渠道则毫不留情予以淘汰,从而做到渠道布局的优化。对于白酒企业来说,深度管理在预防假冒伪劣产品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深度物流管理彻底改变了企业在发货、送货环节所产生的差错,极大的改变了企业在淡季和旺季之间需求和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深度分析。为了掌握更多的渠道信息,竞争信息以及消费信息,企业必须对市场终端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储存,以便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对于市场的销售状况以及需求状况了如指掌。深度信息处理的要点在于建立信息库。信息库主要包含客户数据、产品数据、销售数据、竞争对手数据、广告宣传数据、促销数据、区域市场消费者数据库、区域市场政治经济数据以及各种与销售密切相关的数据。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就可以在动态的竞争中保持理性。
深度营销的作用
深度营销是大势所趋,但在这个大趋势的后面,也别忘了深度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刺激更多消费者的行为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生改变、刺激渠道商的资源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生转移,最终让更多的消费者乐意买、方便买、持续买、推荐身边的亲友买。而要让消费者拿出更多的银子来消费你的产品、让渠道商分出更多的钞票和货架来经营你的产品,关键之处就是让他们对你的产品和品牌心动。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的品牌和产品能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同,如何才能让相当数量的渠道商卖力的销售你的产品呢?
一、 加大有效传播,占领更多消费者心域
思想决定行为,大脑的神精细统控制着我们的行为举止也维护着我们行为的合理化逻辑,只有更多的目标消费者知道了我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得到被更多人选择的机会,因此,深度营销的第一关就是借助有效的广告传播让大量的目标消费群了解我们认同我们。
1、 心有多大,销量就有多大,力争成为区域知名品牌
心有多大销量就有多大并不是说营销人员的心有多大销量就会有多大,这里说的是受你的广告影响的目标消费群有多大,你的品牌和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的位置有多大,你的销量才会有多大。人的行为受制于思想,而思想又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着,当我们的广告传播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变大的时候,我们的销量才能有机会随着影响力度的变大而变大。
那么,我们的广告传播又该如何运作才能让自己想要的“心”大起来呢?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强调要针对目标消费群选择适合于他们的分众广告进行引导,这对于产品受众很窄或是没能力投入更多广告资源的企业来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对于有实力成为区域知名品牌的企业来说,让这个区域的人都知道你的品牌和产品则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虽然有很多人出于某种原因现在还不能购买你的产品,但他们有眼睛去看、有嘴巴去评论你的产品和品牌,他们会对自己身边的人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当目标消费者准备去购买这类产品时,如果周边的人说:“选某某牌子的,这个不错。”这时又会给你的销售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很多时候消费者对自己的购买决策还存在一定的疑虑,他需要身边的人来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他身边的人和他一样受了同一广告的影响而赞同购买在他考虑范围内的几个品牌的话,他的决定就会变得坚定起来。某电工品牌就是看准了这一点,通过在区域性的大众媒体上做广告而使自己的销量得到了很大的增长——按照他们市场部2000年的广告总结中的话语来说就是“区域性广告费用不多,但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外围城市效果更为明显”。
2、 影响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加大广告传播中对广告受众消费引导的力度
高露洁的设计师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好的牙刷的诉求关键不在于那个牙刷,而在于牙刷塞入的那个嘴巴所属的那个脑袋。 可是,脑袋思想的易变性和顽固性并存,我们要改变这个脑袋所产生的不同想法光让这个脑袋知道这个品牌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得想办法做到在这个脑袋在做购买决策时能首先想到自己的品牌甚至决定只购买自己品牌的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我们的各种传播手段像针尖一样尖利,做到直入人心——从自己的产品特性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把产品的某种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和自我表现型利益中的一点抽出来,给消费者一个独特的购买理由。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告来强调其中的一个卖点也可以借用报纸软文来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购买冲动。从年轻态健康品的脑白金到不伤手的立白、从黑白分明的白加黑到防火火起来的王老吉,营销策划者无一不是通过概念营销进行消费引导从而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就连沃尔沃也曾利用戴安娜不幸于车祸的事情为引子,通过报纸大量宣传其安全的重要性,唤醒了很多购车者对安全意识的高度重视,结果销量大增。
因此,对于深度营销传播来说,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只是深度传播的基础,除了这个以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告诉消费者为什么要购,还得让他们内心的某种需求开始变得强烈起来, 总之,广告诉求对消费需求的激发越深、对消费者的影响越大,以后的销售之路也就越好走。
3、 整合资源,借助更多的广告媒介冲击消费者的记忆增强其购买信心
广告的主要目的一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种下购买认同的种子,二是在消费者购买时激发他的购买冲动增强他的购买信心,三是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记忆从而提高其品牌忠诚度。
浅析深度营销
浅析深度营销
导语:在营销观念的发展史上,曾依次出现过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观念和大市场营销观念等观念。从总体上来说,这些观念更多地强调供应者的主动性、显性需求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从根本上看,这些观念都只是营销的手段,只是关注的重点和复杂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一、深度营销:想说爱你不容易
近来论述深度营销或曰深度分销的文章,看到后来竟出现了用函数、甚至微积分公式计算的所谓“渠道盈利率”、渠道张力等一系列古怪的名词;而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所创导的ARS(AreaRollerSales区域滚动销售模式),以TCL尤其是乐百氏被作为实践此模式的代表性品牌,将谋求区域市场占有率第一为目标的操作模式称为“深度营销”。
我们认为,销售包括营销都是只要用“加法与减法”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偶尔使用一点乘法与除法,完全不需要用上高等数学。其次,所谓的深度营销应该被界定为一种以渠道深耕为核心的运作管控体系,并非区域营销活动的全部内涵。
除此以外,那些被解释得神神秘秘的各大品牌深度营销模式:如宝洁的“一体化分销系统”、可口可乐的“101模式”、康师傅的“渠道精耕”、统一的“辅销所模式”、丝宝的“借渠直营”等等,其核心无非是合理分担产品配送成本、进而重新分配渠道环节利润、达到在控制价盘基础上的稳定的终端覆盖与销量提升。就其本意而言,是各品牌在市场环境、企业资源与营销战略指导下进行的渠道运营试验,其取得持久的(LongTerm)成功里,60%要归功于品牌与产品,30%要归功于企业顽强坚忍的执行力,真正属于渠道创意的成分可能只有10%!排除道德观点,多层次传销(以人为渠道)、在乡镇卖口服液(绕开医院、药房卖“药”)才是渠道创意!
在中国过去20年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持续地做到两件事的品牌都会或大或小地取得成功:首先是坚持广泛地铺货,就是让自己的产品尽可能地出现在所有可以销售的地方,食品里的箭牌、可乐、方便面、饮料,日用品里的洗发水、卫生巾、洗涤用品,甚至包括耐用品里的电器、手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都会取得成功;第二是越早与崛起的现代超级终端建立关系,也可以取得成功:超级终端在食品、日用品是指以量贩式大型卖场简称KA(重点客户),在即饮市场里指区域大型酒楼、火锅城简称特A级店,在电器则是以多店面、跨区域大型连锁店取得规模优势的国美、苏宁、三联等电器超市。
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在渠道上建立品牌”的真实内涵,也就是说,对于前20年的中国品牌而言,如果首先在渠道上倾斜性地投入资源而不是迷恋央视标王的荣光,都会活得更长久一点(当然有时没有标王那么出尽风头)。从三株、红桃K土得掉渣的下乡运动,到不事声张的箭牌、徐福记(近几年加大投入媒体传播)、以及大张旗鼓的宝洁、娃哈哈、康师傅、统一、丝宝等品牌(企业)。
上面提到的各种深度营销模式其根本无非两条:第一是有组织的、持续的终端覆盖行为,上述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增加渠道销售人员”,包括线路业务员、理货员、导购(促销)小姐、渠道经理、驻点业务员等,我们称之为专业化渠道(铺货)队伍;第二是系统地对渠道销售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追踪渠道结构的变化,增强促销活动的准确性、经济性,也就是完备的市场信息系统(MIS)。
因此,深度营销的真正内涵,不是所谓的模式、也不是执行力、更不是整合营销传播,而是建立在完备渠道信息基础上的系统化市场争夺行为!
二、深度营销的系统结构
对于没有掌握完备渠道销售信息的品牌来说,所取得的任何销量的提升都可能是暂时的:即导致其成功崛起的因素(KSF----关键成功因素)符合了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然而这样的成功难以维持,因为它缺乏真实的数据来知道维持其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如流星般的雅克V9、他+她营养水、以及陷入迷茫的乐百氏脉动维生水,如果这些品牌还在认为是盲目跟风、无序竞争等导致其产品迅速衰亡,那么就无法解释在假货、低档货充斥的商品市场里还会有品牌(如时装、皮具等奢侈品牌)----而这也就是造星式品牌观宿命结局的深层原因。
深度营销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结构:企业促销行为(能量输入)推动产品销售额(量)的增长,而在销量增长的背后无非是渠道份额及(或)顾客份额的增长,当渠道份额与顾客份额的增长产生正向“互馈”的时候,市场份额的增长才是稳定与良性的。也就是说,当市场份额是建立在渠道份额增长与顾客份额增长的基础上,销量增长推动的市场份额才不会变成海市蜃楼。这一系统结构及其作用关系,尤其对于重复性消费品具有特别的意义(耐用品的消费动力来自新购与换购,基本不产生重购)。
渠道份额=品牌网点数(销量)/渠道网点数(销量)。在此,渠道份额的第一个衡量指标是渠道覆盖率,即品牌进入渠道总网点数的比例;而按照2:8规律,20%的重点网点可能达成了80%的销售额,那么品牌在这20%的重点网点里的覆盖率及单点销售额,就往往成为提高品牌渠道份额的关键。品牌的渠道之数里同样反映着渠道之质!因此,当销量来自一批商(经销商)的时候,品牌的风险最大;当销量来自二批时,风险次之;销量来自终端,风险更小;销量来自终端里的重复定单时,品牌几乎进入无风险之地。因为终端里的重复定单必然来自顾客份额。
顾客份额=消费本品牌的数量/消费所有品牌数量之总和。即使无法准确统计竞争品牌的消费量,透过对本品牌的深入分析也可以计算出顾客份额。即抽样了解购买本品牌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状况、购买频次、单次购买数量等,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进一步研究重度、中度、轻度消费群的特点及其购买动机、购买习惯、品牌态度等,就可以对本品牌的品牌粘性(重度消费者占全部品牌消费者的比例)进行判断,发现在销量增长背后的消费者真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消费者使用与态度U&A跟踪调查)。
销量(销售额)与促销:销售额通常是透过线下促销如通路搭赠、分销商压货、消费者购买奖励(买一赠一之类的消费贿赂)来实现的`,可以用金额表示,它可以分解到渠道网点中去,测量各网点的销售力,也是衡量业绩与市场份额的单位;但另一方面,又必须将销售额还原为最小销售单位(通常称为SKU),一个SKU的购买表示一次消费形态的完成;一次性购买或消费多少SKU产品、以及多长时间间隔会产生第二次购买(或单位时间里发生几次购买行为),这些背后的购买频次及消费深度(单次购买或消费的SKU数量、方式)就是透过销量看到的消费群:规模、特点、习惯、态度等,而这些则需要通过线上促销形式去达成:如展示、生动化、POP、广告、表演、聚会、抽奖等。
市场份额:每一个顾客份额的增长都是渠道份额的增长,因此来自顾客份额增长的市场份额是安全健康的;但并非每一个渠道份额的增长都会带来顾客份额,尤其是对于新上市的产品,很多产品在第一轮铺货之后就是漫长的渠道困扰:滞销—即期—退货—变质—抱怨—憎恨—死亡。因此,当销量来自于渠道网点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网点重复定单的时候,就是品牌渠道危机的信号。
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在渠道份额与顾客份额互相反馈之上的市场份额,可以有效巩固销量,并提高促销投入的有效性,高市场份额带来的是低促销成本与有利阻击进攻的市场地位。
渠道信息就是指上述每个环节中通过渠道销售数据及第三方市场调查(如定期性零售店调查Storecheck与使用与态度U&A调查)获得的信息,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品牌的持续生存与成长才是有保证的,也是越过销售看市场,站在营销看销售,反之,品牌的成功及持续性就存在极大的偶然性。
三、深度营销的战略导向问题
现在我们来探讨核心的问题:深度营销如何成为必要的?
其实当我们在前面总结深度营销的本质之一“增加渠道销售人员”时,已经等于说深度营销与“人海战术”是可以划上等号的,很多企业在此踌伫犹豫。因强先开展人海战术抢夺销售网点而成功的企业,如家电里的TCL、手机里的波导、日化里的丝宝、食品里的康师傅、饮料里的两乐,如果产品销售增长及产品毛利稍微发生变化(TCL、波导),立即出现销售队伍的减肥运动而令市场大哗,乐华彩电的瘦身甚至令销售断流、品牌消亡!
在20年中国渠道运作模式上,具有标杆意义的是宝洁与两乐代表的深度营销,其他的模式也只是在名词或细节上有所变化。三大品牌的共同特征是对每一个渠道终端的深度控制,以及与此控制相联系的一系列环节:渠道定义、线路拜访、拜访八步骤、表格化管理、网络化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定单生成控制。在具体运作上宝洁采取的是三流(资金、货物、信息)整合的一体化电子商务手段(大户深度协销体制),百事可乐采取的是直接到终端的线路车销(直供体制),可口可乐采取的是直营+“101模式”(预售加小户分销体制)。三大品牌的标杆性分销体制对于本土品牌的渠道思维影响深远。
本人在此以亲历的两个案例来总结深度营销在操作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战略导向决定最后的成败。
案例一:98年,在全国啤酒乃至大多数快消品行业还在研究经销商管理、网络建设与新产品大战的时候,在粤东小城J市,一场渠道变革即将开始。起因是厂家对原产品突然涨价,遭到几乎所有经销商的反对与抵制,一个月没有一件出货!销售人员也束手无策、怨声载道!在企业领导人“江山要靠自己打”的信念支持下,借鉴百事的车销模式,公司投入30多台厢式货车,业务人员80余人,促销小姐70人,对3000万人口的粤东进行全面直营与渠道深耕。
98年的渠道创新加上模仿百事“爱拼才会赢”的开盖有奖,推拉结合,销量迅速获得回升。以人口不到200万的J市为例,全面直营的结果是:仅中间批发及批零客户(二批、三批)即掌控(开客户卡管理)达280家,直接供货酒店达160家,派驻促销小姐的夜店(酒吧、D厅、茶座)及酒楼达每天60家/次,真正实现了全渠道、全终端的完全覆盖,销量占J市啤酒销售份额的45%,其余份额由珠江、金威、青岛瓜分,实现了弱势品牌(无品牌、产品、价格等优势)在局部市场占有率的第一。
进入99年,销售人员向大分销商靠拢,逐渐开始围绕20%的重点客户协助分销。这样就从98年的扁平结构重新转入多层结构,渠道又变成两个分销环节,渠道利润在重新设定之后(实际上就是在原来的统一供价上增加了重点分销商的特别返利),公司的利润空间几乎又回到了涨价前的水平,而此时却有涨价前没有的庞大的直营队伍在消耗企业的资源!
案例二:Z品牌休闲食品自2003年正式设立分公司,开始推行全国大中城市直营模式,原因是无法与经销商达成费用分摊上的共识。当时,效法可口可乐的模式,在C市----一个1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总部要求进行业代预售制,严格按线路销售然后再按线路送货,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导致三个月里直营基本处于停滞,队伍解体,分公司经理走人。重新组建零售店直销队伍后,同时又开发了KA及郊县分销客户,如此多的直营渠道与客户,只有1部金杯车辆进行配送(载货量150件/次),不要说预售制不可能,就是分销商与KA定单的协调配送都做不到。于是,改预售为带货直销,随着单人销量的增加,带货也无法满足定单,又在城区开发设立30个分销点;配送上,为了缓解运力不足的压力,对能够自己带车提货的分销客户给以一定的配送补贴,鼓励分销商自提。
经过近2个月的调整,销售流程、配送流程、定单处理流程、财务结算流程,都在未增加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得到理顺,零店直销业代从人均月销2000元上升到2万元(单点最底销售额为7元),市区一环以内零售网点达到5000余家,铺货率达到60%,直营KA及B类连锁店覆盖率50%,象家乐福定单已从过去的10天一次上升到一周3、4次,郊县分销开发率70%,全部实现回转进货,销量呈现稳定向上的势头。而结果是,由于随后不合理的涨价行为,导致渠道利润分配系统紊乱,已经建立的运作体系崩溃,销售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上述两个案例的品牌都没有投入媒体广告,从两者由盛而衰的相似过程里,可以总结本土品牌(企业)进行区域深度营销存在的严重的战略导向缺失:
深度营销模式改变不了渠道利润分配格局---但很多企业却对此有近乎天真的偏执,以为取消中间环节增加的销售差价可以增加公司盈利水平。因不能处理与渠道经销商的利益关系而采用的直营(绕开经销商)或扁平化(以可口可乐“101体制”为代表的小区域配送模式)策略,是一种典型的战略导向偏差的表现:不能处理好与经销商利益关系的企业,就能处理好与分销商、与终端、乃至与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了吗?直营模式,在增加所谓管理效率的同时(令行禁止)不也在增加管理的风险与成本吗?有多少品牌的直营分公司,不是要么是走上与总公司分利的承包制如倒台前的巨人脑黄金,要么是发生大量的截留货款、贪腐以及人员哗变等管理危机如三株。
从严格的意义看,深度营销是一种战略性控制手段,而不是营销的目的与普适模式,不同企业或品牌选择采用深度介入的方式也不相同。宝洁并没有以拆分大户的方式解决渠道覆盖、服务、控价等核心问题,而是以基于生意本质(消费者导向、数据化决策、协同发展三原则)的一体化分销及其管理技术,从最初的半自动化的ECR(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高效消费者响应)管理逐步发展为如今的CPFR(协同计划预测补给战略,CollaborativePlanning,Forcasting&Replenishment)的半智能化管理。这是以虚驭实的典范,符合“为而不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运营风险与管理复杂度的黄金生意法则。
因此,进行深度营销的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解决对自身需求(战略目标、资源状况、目的)的清醒认识,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首先,厂家控制渠道的深浅不是问题的核心,是否能够有效实现渠道覆盖、配送服务、价盘并进而达到促进销量的目的,才是决策的关键点。
其次,厂家深入渠道到什么程度能够最大程度地推动、激励、规范渠道成员,比盲目扁平化、降低销售重心更关键。因此,先解决产品或品牌如何被消费者选择(顾客份额),再来解决渠道问题(渠道份额),会容易得多。
第三,要评估深入渠道的方式。我们认为在改善系统(推广、物流、财务、督导)运营水平与员工素质两项上的投资,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性投入,而一味的在经销商、销售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玩弄“功利主义”利益零和游戏的企业,最后会被其经销商、员工抛弃!
认真对待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或品牌,就是在认真对待自己企业或品牌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度营销以争夺市场份额的提高为起点,其终极目的,却不是市场份额的无限扩大,而是从建立品牌价值链走向构建行业价值链:如果消费者失去了对产品品类的兴趣与消费热情,再好的营销手段及管理工具都创造不了任何价值!
;读书笔记《深度营销:解决方案式销售行动指南》
1、人成为最大的“卖点”,最有效的途径是销售人员成为客户采购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顾问、帮手,能够有效诊断客户的问题或需求,提供专业建议、产品方案或服务支持等,致力于客户经营成功。
2、所谓解决方案就是客户问题的对策。做解决方案式销售,意味着核心任务是发现和解决客户的问题。问题是需求之母,需求是成交之本,销售演化为一个关注客户问题、不满或困难的过程,促发客户关于改变现状的想法。
3、创造客户价值
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创造客户价值就是把工作重心从产品销量转移至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和成本削减;立足全过程、多方位的咨询,提供解决方案而不只是交易;关注业务改进与创新,提高客户的投资回报,致力于双赢。
4、背景问题有很多,销售人员也容易问太多。关键的一点是,确定哪些问题与你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相关,这是提问的出发点。
可以利用很多信息源来收集与客户现状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不必非要通过提问得到答案。你必须清楚周围的信息源,并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有备而来。
5、重要的是,通过询问后续的难点问题,你可以帮助客户理清思路,明晰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客户尚未完全注意到或理解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他们可能没有时间、信息或资源来完成分析。帮助客户真正地理解自己的问题,你就成为问题解决者和客户的顾问,通过询问难点问题提高客户解决问题的意愿和紧迫感。
注意:有时客户会提出一个你的产品或服务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慎用后续的难点问题,应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解决的问题上。
6、对手在卖产品,久保田在卖方案;对手在做推销,久保田在做顾问;对手在谈价格,久保田在论价值;对手在想着赚钱,久保田在帮助客户赚钱。这就是销售的分水岭,任何时候,人总是第一生产力。
7、客户顾虑的应对方案如下。
第一,随时留意,观察客户顾虑的征兆。许多交易失败都是因为销售人员忽略了客户可能有的顾虑。
第二,保持警觉,找出客户顾虑的信号。客户可能直接说出问题或疑虑,也可能避而不谈,要用心观察。
第三,乐于讨论和解答。没有必要把顾虑当成客户的拒绝,而应想办法深入了解问题。应探究客户顾虑的原因,而不是淡化或压制顾虑本身。
第四,建立和强化信任。说到底,客户有疑虑还是出于对供应商的不了解与信任缺失,所以应尽可能多地详解产品方案如何实施和发挥作用,多用第三方的成功案例做参考,邀请买家参观考察或做技术交流,还要与客户个人之间建立友谊和信任。
8、现今市场,同质化竞争已是挥之不去的现实,产品很难差异化,结果往往是价格战,当然还有灰色交易。然而产品可以“没有”差别(事实不尽如此),人却不可能是一样的。一样的产品不同的人在卖,结局完全不同。解决方案式销售就是要在人的方面加分,让销售因为自身的优秀而在红海中看到蓝海。这一全新的营销理念和流程要求供应商不再止于单件产品或服务的交易,而是深度诊断客户经营中的难点、关注与需求,强调全过程、多方位的咨询与服务,为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手段,从而保证客户经营成功。
9、所以,让人成为最大的“卖点”本质上就是做深度营销。最终销售人员使自己成为客户采购过程中一位可咨询和信赖的专家、帮手,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投资效益,构建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解决方案式销售的核心和本书演绎的起点。
《深度工作》读书笔记①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严重分心的时代,因此深度工作成为一项稀缺能力。能够深度工作的人,可以将认知能力发挥到极致,迅速掌握复杂事物,并实现精英级的产出;并因此在当代的竞争中,占据极大优势。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深度工作的4项准则,并针对每项准则提出几种实践的策略,他们分别是
工作要深入;
拥抱无聊;
远离社交媒体;
摒弃浮浅。
每一个策略都旨在培养你深度工作的能力。
重点
1、深度工作VS浮浅工作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地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型任务,往往会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这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的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浮浅工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损害了你的专注能力;深度工作能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也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2、深度工作的四项准则
准则1、工作要深入:选定你的深度哲学,习惯化,不要独自工作,像经商一样执行。
准则2、拥抱无聊:不要从分心当中拿出时间来专注,要从专注当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做有成果的冥想,训练自己记忆一些东西。
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戒掉社交媒体,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准则4、摒弃浮浅: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5 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行动计划
1、运用深度哲学中的双峰哲学,把自己的一部分时间明确用于深度工作,另一部分时间用来消遣,做一些浮浅工作。
2、试着每周用两三次跑步或者坐公交的时间,拿来进行有成果的冥想,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3、通过有效的记忆游戏来培养自己的记忆能力,从而提高深度工作的专注能力。
4、采用关键少数法则筛选使用的网络工作,尽量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拿出更多的时间来深度工作。
5、尝试制定好每天甚至每小时的计划,并给计划留好富余时间,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在每天下班之前完成。
摘录
前言
被称作网络朋克作家的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参与创造了流行的网络时代概念,我们却几乎无法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联络到他——他的个人网站上没有提供电子邮箱地址,还贴出一篇文章,解释自己故意不使用社交媒体的原因:“如果我如此安排生活,能够得到很长的、连续的、不受人打扰的时间,我就能写作小说。反之,如果我备受打扰又会怎样?不会有一部传世的小说……而是会有许多封发给个人的电子邮件。” 【电子产品的干扰对写作的冲击是很大的】
知识工作者之所以远离深度工作,原因显而易见——网络工具。网络工具是一个非常广的门类,包括电子邮箱和短信等通讯服务、推特和脸谱网等社交网络,以及BuzzFeed和Reddit等炫酷的娱乐信息网站。这些工具的兴起,辅以智能手机和可联网办公电脑的广泛使用,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 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谁能克服注意力的支离破碎,谁就是最后的胜者】
真正的奖励不会留给那些熟练使用脸谱网的人(这是一项浮浅任务,很容易复制),而是留给那些能够构建创新的分散式体系,使这项服务能够运转的人(毫无疑问是一种深度任务,很难复制)。 【奖励属于创造脸谱的人,而是使用脸谱的人】
一、 理论 The Idea
第1章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他们更进一步,识别出了拥有三种特点的人群,这三类人在智能机器时代处于获利的一方,收获极大的利益。
“高级技术”工人。
两位经济学家强调:“诸如数据可视化、分析、高速通讯和快速原型设计等技术对抽象和数据导向型推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提升了这些工作的价值。”换言之,那些有神奇工作能力,能够使用愈发复杂的机器创造出有价值成果的人将会成功。“关键问题在于,你是否擅长使用智能机器?”
超级明星。
在这些领域中科技使高效的远程工作成为可能——咨询、市场营销、写作和设计,等等。一旦人才市场可以全球共享,那么在市场顶端的人将会取得成功,而余下的人则会遭遇困境。“胜者通吃”市场。
所有者。
有资本可以投入新科技、促进大重组的人。【未来是属于这三类人,其他人注定平庸】
当下的经济思维认为,史无前例的科技发展和影响力为我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重组。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下,有三种人将获得特别的优势:可以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具有创造性的,在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还有那些拥有资本的。我发现有两类人注定会成功,而且我认为可以推广借鉴:一种是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一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各种翘楚。我认为如下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这其实就是深度工作的价值所在】
而且由于这些科技变化很快,掌握复杂事物的过程便永远不会结束:你必须能够快速完成,一次又一次。用更简洁的语言总结这些观察结果就是:如果你无法学习,就无法成功。加入当前经济形势下赢家群体的另一项要点:如果你不产出,就不会成功,不管你的技艺多么纯熟,天资多么聪颖。上文阐述的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你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如果你没有掌握这项基本能力,想要学习艰涩的知识或达到精英水平就会很挣扎。“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
“天才之人之所以伟大,只因决心投入一切,全力于一点。” 【专注的本质】
刻意练习的核心要素通常如下: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投入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你能得到反馈意见,这样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产出。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与髓磷脂有关,它是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这种新的性能科学认为,如果相关神经元周围汇集了更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更轻松有效地运转,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更强。想要在某方面有了不起的成就,就需要有更多髓磷脂的协助。这种理解为刻意练习的有效性提供了神经学基础。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燃烧。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因此,要想高度专注于当前任务,避免干扰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充分隔离相关神经回路、促进髓磷脂鞘形成的唯一途径。与之相对,如果你尝试在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下学习一种复杂的新技能,就会有太多的回路同时进行,你真正希望强化的神经元群只能得到偶尔的隔离。 【专注可以强化大脑,反过来大脑的强化又可以提高专注能力】
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你必须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换言之,学习是一种深度工作行为。如果你很容易做到深度工作,就能轻松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这些体系和技能是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