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好家长的读后感(好父母好家教读后感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4-04-18 14:24: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6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

好教育好家长的读后感(好父母好家教读后感怎么写)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1

  最近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的可怜,睡前的这会儿也总是被挤成了空气。因为孩子的诸多不良习惯,让我觉得自己实在是一位不合格的母亲。书房里躺着的这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在笑咪咪地对着我,这几天狠狠花下时间让自己仔细地品读它。

  李镇西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本书主要是以他本人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坚强意志的磨练,“代沟”的超越、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虽然本书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材料,但我认为对于我们教育者,对自己班级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一建议:

  1、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给他写成长日记。

  2、爱的教育,应该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课。

  3、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4、在孩子不知不觉的娱乐中开发其智力。

  5、注重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二建议:

  1、老人不应该仅仅是孩子的保姆,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和老师。

  2、拉平人对孙辈的教育,要把握好“爱”的分寸。

  3、年轻的父母和老人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保持协调一致。

  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三建议:

  1、对于刚进小学的孩子,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快乐感,是第一重要的。

  2、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生活规则,然后坚持不懈地执行,慢慢地把规则变成习惯。

  3、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参加周末各种各样的才艺培训班和辅导班。

  4、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爱好,用书香熏陶孩子,

  5、让孩子每天晚上吃饭以后洗全家人的碗。

  李镇西老师的手记四建议:

  1、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

  2、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必要的强制性训练。

  3、家长要以自己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孩子。

  4、适当采用奖励或惩罚。

  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五建议:

  1、面对孩子的失败,不要简单地责备。

  2、要善于发现孩子某一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尊严的制高点”。

  3、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并宣扬孩子的突出优势。

  4、为了鼓励,有时候适当的“谎言”也不妨说说。

  感想:

  重视早期教育:家长也是教育者,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具有教育意义。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时刻注意的言行。我们将孩子交于老人抚养时,老人不仅仅是照顾孩子的“保姆”,同时要把握好“爱”的尺度,要做孩子的朋友。

  全家人在教育孩子的要求上应该保持协调一致。不过我想大多数平凡的孩子都没有那么有幸运地遇上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好的丈人、丈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胜过李镇西老师夫妇。他们在对李镇西老师的女儿的教育不管在早期的智力开发上,还是在习惯上都是给李晴雁以后的成长铺上了一条平坦之路。

  还应该要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用以以后孩子长大作为生命教育,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也是成为孩子自我教育的资源。

  重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对孩子来说,学习的快乐感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快乐感。但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养成孩子的好习惯。在和孩子商量制定一些规矩后,要严格用孩子同意的规矩要求孩子,即使有时需要一些强迫性训练。

  这些习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不能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认为所有的错误都是自己的粗心造成的。,我想如果,我们对知识掌握熟练,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答案,不会错。

  做事不能拖拉也很重要,我对孩子的要求就不是特别严格,别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孩子们完成任务,这样他们就养成了拖尾巴的习惯。

  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读书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孩子最重要底下观就是读书习惯。读书的好处人人都知道,孩子不爱读书,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2

  有幸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读得李镇西先生所著的《做最好的家长》一书,读后感触颇深——一方面,我为自己在倍伴孩子成长的历程中有着与作者相似的地方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也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的欠缺与不当之处而深感愧疚。愧疚之余,我将认真学习李镇西先生与女儿一起成长的“艺术”,不求成为真正的最好的'家长,但决心要成为更好的家长。

  “有时候家长或老师的一句鼓励,会点燃孩子心中的自信。”这是作者在《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中所写的一句话,而就这样的一句话,作为一位二年级学生家长的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英杰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和作者的女儿受到了同样的遭遇——在第一次的数学考试中,他只考了80多分,在当时是处在他们班上后面几名了。当他回到家把试卷递到我手中时,我心里顿时难受至极,但是转念一想,虽然孩子的身高居前,但毕竟他是上学几天才刚满六岁的,我也很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便赶紧对他说:“英杰很棒,今天老师也打电话告诉妈妈了,如果你上课再认真听老师讲课,做题时再仔细些,就一定会更棒的!”其实,我根本就没有与老师通过话,只是想鼓励他而已。就在第二天,我真正接到了数学董老师的电话,说是下午放学要给孩子补习,晚一点再去接孩子。我去到学校时,老师还在为他们补习,我在外面时不时听见董老师说:“嗯,真聪明!真棒!再想想看……”听到老师的鼓励,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前一天没有批评孩子是正确的。这一点,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得到了验证。除外,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去年的班级书法比赛一事,让我对朱老师心存感激。那天,英杰回到家打开书包就拿出一页写着《青松》这首诗的纸给我看,问我写得好不好?我一看,的确,写得很好,比平时的作业都写得好看很多,于是干脆地回答他:“写得很好啊!可是,为什么撕下来了呢?”他回答我说:“因为我们今天在学校里写字比赛,我在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说,其实你可以写得更好,我就重新再写了一页交给老师,这一页就带回来了。”结果,他得了二等奖。为此,我很感激朱老师,因为老师的一句:“其实,你可以写得更好”,让英杰在写字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自信,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的字也愈渐进步,每天在书写生字时也不由自主地多了一分认真劲。

  在读到书中《记载生命,记录教育》时,我深感惭愧、后悔与自责。因为,孩子从生下来我亲自带他到八个月大时就交给了婆婆带,直到他快三岁上幼儿园时才又接到我身边,因此,他在学走路、学吃饭、学讲话的这些点点滴滴,在我的回忆里面却是一片空白的,回想起来,无不遗憾。更让我后悔与自责的是:因为那段时间一直没有在我和他爸爸身边,没能给他安全感,也没能好好教他学数数,学习认知一切他认为好奇的事物,导致孩子接到我们身边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爱说话,也特别胆小,见到陌生人就躲,并且一批评他,他就低着头,不吭声也不理人。虽然后来上幼儿园后有所改善,但现在还是比较缅腆。在读了《做最好的家长》一书后,我对自己说:“孩子在成年之前,绝不再让他与父母亲分开了!”

  之前,我一直苦恼英杰在写作业时总是爱磨蹭一事,虽然他每天都会把作业完成,但经常拖拖拉拉的,有时写到很晚才能完成。我多次告诉他要珍惜时间,时光与机遇都是一去不复返之内的道理,却毫无成效。此次,在看了《做最好的家长》一书后,我与孩子达成协议,本学期制定学习奖惩办法,作业完成得快、完成得好就给予奖励,如果拖拉就受罚。

  在此,我代表所有家长衷心地感谢老师向我们做家长的推荐了《做最好的家长》一书,也感谢李镇西先生将自身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倾囊相授,为我们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树立了典范,教给了我们能够成为好家长的许多好的办法与经验。谢谢!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3

  感谢肖老师,不遗余力的为孩子的教育,还在百忙当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从此专门为我们班家长推荐一本家庭教育的优秀图书——《做最好的家长》。这本书作为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读完这本书让我学习到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心得和生活经验,为我在如何解决孩子教育问题上提供了很多的借鉴。读完此书,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父母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绝大多数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便万事大吉,孩子的事完全推给了老师,成也老师,败也老师。还美其名曰交给老师我们放心,只要是为了孩子好,要打要骂随便,决不袒护,绝对支持。见过多的是这样的家长,想想自己从孩子入学起也加入了这些家长的行列中,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常常感叹:能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读此书后愧疚:自己在推卸责任。家长要养育孩子,不仅养孩子,而且还要育孩子。不仅管衣食住行,而且管怎样成长。养育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了,我们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孩子。怎样穿衣,怎样跟踪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的事,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表示痛苦和愤怒……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知不觉中担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半途而废,孩子上学就把教育任务完全交到了老师的手中,孩子不是接力棒,而是一块尚需雕琢的石头,需要家长的辛勤劳动,需要老师的挖掘,才能成为一件惊世作品。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也是终生陪伴在身边的老师。孩子的培养是一个不尽艰辛的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用爱心浇灌,不离不弃,用爱相随。

  二、行有则,心有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习惯是保证人生道路沿着正确轨迹行进的关键。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就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而行为习惯以及能力的培养,都是要靠长期的积累与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必须首先要有恒心。习惯就是强化了的行为记忆,只有不断地重复与坚持,保留好的行为,及时修正可能的错误,才能形成好的习惯。

  三、建立信心、拥有快乐

  每个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前,都是整天乐呵呵拥有无限快乐的乐天派,孩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都不会表现出没有信心,愁眉苦脸,心生厌烦。因为学语时父母一遍一遍不知厌烦的耐心教导,学步时家长双手托扶一步一步地慢步前行。绝不会有家长因为孩子一两句话学不会就劈头盖脸臭骂,也不会有家长在孩子刚学迈步时就拉着孩子一路奔跑。

  但为什么孩子后来会有胆怯、不自信、厌烦、畏缩?那是因为做为家长,我们已经不再有孩子学话学步时的耐心与平常心。在我们眼里,孩子应该是拔尖出众的,学习应该是一学就会的,考试应该是门门一百的。正式这样的心态,让我们忍受不了孩子考试成绩比别人低,做事情比别人慢,学东西一遍一遍学不会,于是我们冲孩子发火,对孩子吼叫,批评、责骂,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跟他比。一次次的打击,失败的恐惧,剥夺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使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拥有快乐。而做到这一点,就要我们有平常心,肯定孩子的成绩,夸大他的光荣和自豪,用善意的言语鼓励孩子,并能接受失败,及时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客观的对待孩子的优势和缺陷,客观的对待成绩和失败,懂得进步是和自己的昨天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

  作为家长,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为了孩子有个幸福快乐的一生,所有的教育都不能离开这一初衷。我们都在努力达成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前行,如果说世界上的家长有千万种,那么就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超越昨天的我们,去做最好的那一种!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4

  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这是一直以来刘墉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近日一直在读他的书,越来越发现,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着一位智慧的家长。撇开作家和画家的身份不说,单从他写给儿子的116封信,到他写给女儿的教育日记,才发现优秀孩子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却在一朝一夕之间的点点滴滴。作为父母,对孩子,你究竟了解多少?在汗颜的同时,也再次萌生一个强烈的愿望——我想做个好妈妈。

  对于所有的父母来说,我们对孩子的愿望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功,希望孩子幸福。但关键问题是,我们能保证孩子同时拥有健康、快乐和成功吗?如果不能同时拥有的话,如果非要在这几个词中有所选择的话,我们该如何选择、如何排位?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从来就没有想过。我们总是把所有最美好的汇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炫目的未来,放在那里,然后让孩子装上这些词语化成的梦想,背着沉甸甸的行囊上路。我们会不会想到,孩子在不断往前冲刺的过程中,可能还没有成功,就失去了快乐和健康。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些东西它们是要在不同的时段出现在人生当中。

  就像刘墉自己所强调的,在这些浅白的文字背后,都有着理论的背景。当我们不断提醒孩子要努力读书,要勤奋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真正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内在的愿望和要求?当我们不能一辈子给孩子提醒下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保持持续的动力?我们都知道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我们是否这道这个良好的习惯应该如何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细小的目标,不断实现、不断巩固,最后成为孩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是否知道帮助孩子树立各个阶段的目标并形成强大的自律能力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路径?

  对每一个人来说,做父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做优秀的父母却是一件需要经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做好的事情。我又想起那句话,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综合素质的竞争。反观我们自己,再看看周围的朋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天家长们的心态的话,我想,那就是——焦虑。看着别人的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对现实,也对未来。但焦虑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为了不再焦虑,我想,放松心态,面对现实,我们来关注过程中的每一天,拥有了高质量的每一天,也许就拥有了一个高质量的未来。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看了这几段文字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班那么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家表现的怎么样?有没有惹父母生气?在寒假第一天的校讯通发短信中我是这样发的:家长朋友们!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请您轻轻地把孩子叫醒好吗?也许他会赖床,也许他一定会疯玩一把。不过我们要试着习惯哦!因为放假的孩子就会松懈!你可以问问他,他的作业准备怎么办呢?是他自己定计划或你给他定计划都可以,一定要贴出来,给他以动力,试一试吧!我真的会担心我的可爱的孩子们在寒假的第一天被父母叫醒,寒假的第一天被父母责骂光会跑着玩。孩子毕竟是孩子,长时间不见了会想他,见的时间长了会烦他,因为他的种种天性被您误认为了缺点,咳!爱孩子不轻言说爱,这是我们好多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都做出来了,可孩子在家中享受惯了您的爱怎么会服从于您的责罚呢!找他谈一谈,和他成为好朋友!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让我们的孩子主动开口说:爸爸妈妈我想给你说一件我今天很开心或很难过的事。这样我们岂不更好的了解孩子,并在适当的时候教育他了吗!

怎样做个好家长读后感

读了《我要做个好家长》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从30年社会条件的改变,提出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成为一个“懂教育、负责任”的智慧型家长的重要,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文中通过一个游戏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这个对人的培养必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反思自我,在平时对于孩子的教育中有时操之过急,甚至过于功利。如何做个好家长,我对书中的建议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会爱才是真爱
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生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作者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双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把责任还给孩子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因为对孩子期望高,要求高,就怕孩子犯错误,当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去想孩子为什么犯错误,不是去想怎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是第一时间说出孩子错误,并纠结在错误上;不是给孩子将道理告诉孩子这样是错的,而是批评孩子严厉警告孩子下次不能这样做,更有甚者怕孩子记不住而惩罚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当中埋下了:“犯错不好,不能犯错”的惧怕犯错的心理;“犯了错误爸爸妈妈不开心,是我惹得他们不开心”的负罪心理;“犯错爸爸妈妈会批评我,难道他们不爱我了吗”的怀疑心理;“犯错爸爸妈妈可能还会惩罚我,我们很害怕”的焦虑心理。
这些都是家长对待孩子犯错“不宽容”的表现,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推卸责任,怪罪家长,时间长了,就形成了遇到事情推卸责任的习惯。其实,是家长偷走了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犯错误很正常,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我们要对待孩子犯错宽容,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引导孩子去改正。这样,就把“担当”还给了孩子,就是把“抗挫折能力”还给了孩子,也就把责任还给了孩子。
当前,我们很多的 家长和 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 任 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现在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要从要求孩子摆放桌椅、收拾碗筷、饭后擦桌洗碗、检查作业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开始,尽早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孩子改正。“学”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习”出效果却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相信你会坚持下去,当你看到孩子的改变时,你会得到极大的快乐。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阅读李镇西的著作《做最好的家长》一书。书中娓娓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的良好习惯培养,初中阶段的自信心塑造,高中阶段的意志力磨练,以及善良人格的塑造,爱心的培养,青春期的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读书习惯的养成,面对中考、高考的心态……为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教育、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指导,这不仅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极好教材,也是一本学校教育的极好教材。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李镇西老师在本书中反复强调,他的女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孩子中的一个,她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有许多苦恼,有许多挫折。然而李镇西老师抱定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李镇西老师正是运用这个理念,父女共同克服了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因此,这本书对一些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长来说,更具有参考价值,对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很普通,很一般,但是,只要你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你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也能像李镇西老师的孩子一样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最终脱颖而出,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由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地善待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欣赏鼓励:欣赏鼓励是亲子情感交流的最佳渠道,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在单位受到领导同事们的`赏识赞扬或者回到家里有爱人的欣赏、鼓励时,你的心里乐滋滋、甜丝丝的,觉得自己还挺不错,干起工作来格外来劲,还想干得更好一些。如果换一种情况,单位领导总是挑你的毛病、训斥指责你,爱人埋怨数落你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心里什么滋味?肯定会影响你的工作效果。孩子也是一样,他们需要快乐,要在快乐中成长。不管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要学会欣赏孩子。比如时常摸孩子脑袋,感觉你是爱他的。比如多看到孩子的进步,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只要有进步,就要给予鼓励。就算他学习滑坡或生活中有什么过失,家长也要帮他总结教训,不要一味训斥指责,以一点否定他的全面。

  家长对孩子的欣赏鼓励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是交流情感的工具,孩子总是喜欢听到父母表示关心、信任鼓励的话。如“你做得真棒!”“这是个聪明的主意!”“我相信你会成功的!”“你能帮我,真好!”这样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可是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语言修养,因而掌握不好欣赏鼓励的原则,也影响了教育的效果。根据平日的观察,我建议家长与孩子交流时需要改换一下语态。

  当然,运用欣赏鼓励法不仅仅限于家长的语言、表情、神态,还必须对孩子的好思想、好行为及时肯定、给予表扬鼓励。为使表扬奖励收到好的效果,要注意尺度分寸,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精神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加以选择,诸如带孩子逛公园、走亲访友、看电影、旅游、庆祝会举行等。物质奖励可以购买玩具、文具、书籍,文娱体育用品,也可以买食品,衣服等,但一般不要给孩子现金。给予物质奖励不要事先承诺,要结合进行说服教育。若单纯用物质奖励去刺激孩子,

可能在一时一事上发挥积极作用,会使孩子为追求物质利益而学习,养成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庸俗习气。

  对孩子持欣赏态度,以表扬奖励为主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惩罚。鼓励是呵护非袒护。好习惯是伴随着赏识与惩罚而形成的,没有惩罚就不可能养成好的习惯。不过,批评应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爱护、期望和信任,切忌批评孩子以“出气为快”。

  言传身教: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给孩子的每一次正确示范,往往超过上百次空洞的说教。例如:今天开学,校门口有人发各种培训学校的广告宣传单,有的家长接了,看了以后,可能觉得不合适或不感兴趣,就随手一扔,纸落地下了。落下的仅仅是一张纸吗?不是的,落下的还有学校精心培养的公民道德意识,辛苦培养的行为规范。家长不经意的三个字,轻易地打碎了这一切。

  有一位家长,人挺好的,素质也较高。他的孩子在学校老是欺侮小朋友。动不动就用拳头说话。家长对我说:“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淘气,为此没少揍他,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就教不好他”。原来孩子喜欢打人其实是受家长的影响。尽管家长无心教孩子欺侮小朋友,可管教孩子用打的方式,使孩子领悟到一个“真理”以拳头可以解决问题。既然大人可以理直气壮的打孩子,那么孩子对小朋友不满意,照样可以采取“打”的方法,这是他从大人那里学到的。可见,家长为人处事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心灵沟通:与孩子保持平等、民主的朋友的关系,有效的进行心灵沟通,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心灵沟通要注意:孩子吃饭时不谈。家长心情不好时不谈。要及时与孩子谈话,不要等出了问题,有人告状再谈。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迫使孩子接受不公正的批评。既要指出缺点,也要肯定做得好的一面,不要以一点否定全面。谈话态度要平和、坚定,不要声色俱厉也不能不痛不痒。谈话时间不宜过长,不要一件事反复说多少遍,没完没了。

  也许我们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与孩子共同努力,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

;

家庭教育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教育读后感1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家庭教育读后感2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这句话是我从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这本书一共分十三章: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普通教导法,卫生上的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为什么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这十三方面的内容。

  读完后,我深深地为我以前不会当妈妈而惭愧,好在孩子还小,我还可以改之。其中书中让我久久不能从脑海中忘记的一个词就是“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这一个词语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可我们家长很多时候是用嘴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动。书上有一段话这样说:儿童在没有进入学校之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当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语动作,最是儿童所习所闻的。就是进了学校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以身作则”。父母如对人礼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个悲观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观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悲观的。父母是一个乐观的人,看事物都用乐观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乐观的。儿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经读六年级了,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学习成绩也摆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顾名思义还是以身作则。我要求自己做到:

  1、多看书,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书中的内容,聊书中人物性格,聊看过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想法,聊书中的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不和老公吵架,尽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动,让家庭气氛和谐。

  3、良好的做息时间,早睡早起。

  4、努力学习厨艺,尽量满足孩子的食欲要求。我这样做了的以后的时间里,我们的变化是,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在口水的战争中进行的,妈妈提出的要求,孩子也会乐于去完成,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发现孩子有问题,心里就着毛。现在,我也能沉住气,不会总生闷气了。多亏了这本书,它时时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有内涵的妈妈形象。前进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们的明天是美好的。为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家庭教育读后感3

  “小孩子实在难养的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而父母面对“生来好动”的小孩子往往也很头疼。《家庭教育》这本书中,陈先生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读完这本书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书中多用了一鸣的例子,读来也是很富有童真童趣的。这本书既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书中对于怎样教育小孩讲述的详细入微,淋漓尽致。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处事,都清楚地指导,家长应该怎样去做。

  阅读过程中,我们与作者体会着各种育儿的心得,感悟为人父母的苦与乐。“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家庭教育素为我国所重。陈老先生在书中写道:“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略了,太把这桩事情看的容易了。”很多父母可以把蜂养的很好,有养蜂的学识技能。也可以把蚕养的很好,有过硬的养蚕技能。甚至养牛,养马,养羊,养鱼,养鸟都可以总结出一大堆的技能技巧,而唯独养育自己的儿女反而不如养鸡,养猫,养狗来的用心,看得重要。这种情形在我国现阶段,仍然司空见惯,非常普遍。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家庭教育》这本书人更加值得学习,值得深思并用于实践当中去。

  书中有两大块内容所占篇幅较大。一是卫生上的习惯,二是游戏。陈老先生用了两个章节共25条原则,详细提供了关于小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他对小孩的身体健康的重视,即使放到现在,“体”也是放在首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康,小孩子固然终生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有许多做父母的对于种种卫生的习惯不但没有顾到,还有许多误会。所以在这本书中陈老先生也详细的把主要的习惯一一列举出来,引起做父母的注意,并已解除许多无谓的误会。比如陈先生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还给他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端有三“。剥夺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养成孩子懒惰性格。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

  同时也指导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小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最好用诱导的方法去教小孩子穿衣服。他列举了一鸣在两岁两个月时,早晨穿衣服,他的母亲就给他一本图画书看,或者一同唱歌讲讲故事,这样就可以让他忘记穿衣服这一回事,安安稳稳的,让他母亲穿衣服。而不是像另外一个孩子的父母强迫孩子穿衣服,甚至大骂孩子。因为陈先生知道小孩子是不喜欢穿衣服的,所以他提出,父母应当诱导小孩子穿衣服,“循循善诱”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为,穿衣服是一件开心愉快的事。

  另一大块详述了孩子的游戏,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课程形式,同样在家庭教育中,游戏也相当重要。陈老先生首先提出游戏的条件:有适合的伴侣,有游戏的机会,有舒适的衣服,同时也教育孩子学会收拾玩具,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作为父母也要提供适合的游戏玩具,要注意卫生安全。他认为做父母亲的,不要以爱子女之心太切,而对于玩物之优劣毫不加考虑。凡小孩子看见喜欢的就买给他玩。要知道玩物是有好有坏的,好的玩物固能激发思想,启迪知识,强健身体,培养美感,但坏的玩物是要发生危险而束缚思想的。所以做父母亲的购买文物的时候应该慎重一些才好。其次,陈先生认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好动的。倘若没有适当的东西可以玩,那就要吵闹哭闹的,做父母的也会很心痛,心烦。那父母就可以让小孩子自己独自消遣,比如玩一些画图、看图、剪纸、玩沙、玩泥等小孩子都特别喜欢玩。一方面可以获得很好的经验,一方面也不至于缠绕别人,于小孩子于父母来说都有很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且读且思,且思且悟。陈老先生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中国儿童发展的期盼,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在这种热爱与期盼之中,我看到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染了一位又一位疼爱子女的家长。所以这本书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好好的看一看,仔细阅读。

  家庭教育读后感4

  读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学的悬梁岁月”的文章,感触很深。说的是前世界乒坛冠军邓亚萍苦心求学直至读到剑桥博士的艰辛历程。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刚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亲坚持对他说,你很优秀,真的,后来靠吃方便面矜持集训的她最终靠坚韧的毅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同样,退役的她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清华大学读完了英语本科专业,后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再到后来就读英国剑桥读博士,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与外国教授用英语熟练交流,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挑战,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先天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想反,在条件对她很不利的情况下,靠内心那对强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撑,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和他人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生有涯,知识无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家庭教育读后感5

  《家庭教育》里的《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一文,阐述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分析了其中的利与弊。这将为许多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的家长们,提个醒,作个建议,供家长一个参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为上了这些学校,孩子的前途就锁进了保险箱。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殊不知,不适合孩子的学校制度,反而会使孩子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择校,这样就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个问题。

  有心理恐惧的小孩也不适宜上寄宿班,因为小孩更没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负担。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让孩子从小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先天的固然很好,但后天培养更重要,与其在东奔西走,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要进名校,择名师,还不如加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养一些他自身对学习的兴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这些在教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按照书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还有《家长学校》,《幼儿发展》等等,看了都获益匪浅。还有《巧手妈妈》,《小制作》,《家庭医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栏目。希望以后能读到更精彩,更实用的《家庭教育》。来共同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知能力,为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6

  近日,拜读了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此书分十三章,以浅显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为人父母者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书中陈鹤琴先生运用了一百多个案例,而其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有关儿子一鸣的。从所举事例可以感受到,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细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过许多的母亲。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试验,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家庭教育道路。

  陈鹤琴先生指出,“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此话说得不无道理。在不少家庭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采取的是这样的'作法: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对孩子怒气冲天,大发雷霆,一个却对孩子好言相劝,哄骗利诱。如此一来,孩子便可能会得寸进尺,甚至对父母之言产生轻视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年轻父母与爷爷奶奶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必须采取统一的态度。

  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也同样如此。作为教师,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一旦发现了问题,都会严肃对待,认真教育。可现在很多家庭,要么是称没时间管教孩子,要么是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极不重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长所教的,完全跟学校教师所教的背道而驰。结果呢,老师辛辛苦苦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后果。这岂不令人难过?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方面面都应该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书中124页,有这样一句话:“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陈鹤琴先生的话,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同样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就应该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把他们看做一个真正的“人”!既为真正的“人”,就应当享有作为“人”的尊严。我们就应当同样给予他们尊重,而不能因为是他们的父母或教师,就任意的训斥,或时整天板着脸孔,做出一副威严无比的样子。这样,有可能表面上让孩子驯服了,但孩子的内心呢,却不见得信服。甚至,还会在父子、母子或师生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导致彼此的隔膜。此举,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则孩子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教诲,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时,有了尊重作基础,孩子与父母或教师之间的关系则会显得和谐、和睦而快乐。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则是用金钱也买不回来的。同时,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或教师的言行会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孩子,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他人。

  陈鹤琴先生在书中还提到,“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爱人”。看到此处,不禁想起了一位学生家长曾经愁容满面地对我说起的一句话:“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一点儿都不晓得关心父母!”其内心的忧虑,溢于言表。我想,有此烦恼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实,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需要后天的培养。为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爱孩子,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为孩子操劳,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辞。但可怜的父母们忘记了一件顶重要的事,忘记在爱孩子的同时,教会孩子关爱他人。于是,培养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

  于是,父母们无奈地发出上述的感慨。其实,教会孩子关爱他人,并不难。关键在于,为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比如,家人生病时,可让孩子端水拿药,嘘寒问暖;吃饭时,教孩子把好吃的饭菜夹给长辈吃;出门购物时,让孩子帮着拎东西;家人生日时,自制或选购小礼物,并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遇上自然灾害,引导孩子用零花钱为灾区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识地长期进行训练与培养,那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而不会成为为世人所不齿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这是陈鹤琴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为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却还是忍不住动手帮着孩子做了。就拿我来说吧,儿子小时候,生怕他剥不好葡萄,总是一颗颗剥皮去籽后再送到儿子嘴边。做其他事,也是如此,关怀备至。老公发现后,极力反对。

  细细想来,自己的确做得不够高明。表面上是爱儿子,实际上却在无意中害了儿子。让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处多多。首先,在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自然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这将极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其次,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可以发展他的双手的小肌肉,训练并提高双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这又将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第三,孩子独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成功,则可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失败,则从中汲取沉痛的教训。因此,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锻炼机会,都将很好地帮助孩子积累实践经验,以免重蹈覆辙,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让孩子在独立做事,则孩子就会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体验,是父母所不能给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激发起再一次冲刺的信心和欲望。因此,为人父母者,何不放开手脚,让孩子们独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里行间,听陈鹤琴先生娓娓道来,真的是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曾赞道:“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能捧起此书,认真拜读,这样,“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多好!

  家庭教育读后感7

  在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总是好的,不好的孩子总是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开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所以要培养教育好孩子,就先得从自身做起。

  现在的许多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给孩子创造富裕生活条件的幌子,好像是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实却很少舍得多为孩子花一点心思。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着大人,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而且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一部分孩子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老人们代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时去看望一下而已。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倒不是说长辈们不关爱他们,但是此爱非彼爱。惭愧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时也抱怨也觉得很累,看着别人在潇洒的享受生活,我过着围着家庭转的日子,而且还总是有个“小尾巴”跟在身边。现在想来,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带孩子,如果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边,放手不管,将来我一定会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为让老人带惯的不听话,脾气太犟了,还好现在孩子还小,改正还不晚。千万别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书中谈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非常赞同,只是真正做起来有点难度,尤其是坚持长期如此,更是难上加难。读完这本书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是对我这个不太称职的妈妈敲响了好好教育孩子的警钟。

  班主任老师曾说过,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哪一个父母坚持的时间长,哪一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现在不为孩子操心,孩子的后半辈子都需要你操心,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相信我们做父母的只要选对了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关心教育孩子,那么每个孩子都是最出色的。

好父母好家教读后感怎么写

《好父母 好家教》读后感
平平淡淡
2021-01-22 阅读 691
关注
  社会在进步,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用老思想,要和孩子不断的沟通与学习,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我深知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言传身教,怎么样做好一个好妈妈让孩子不反感,我带着学习的心态读了这本书。
第一次做父母不知道怎么样去表达对孩子的爱,怎么样去达到更好的沟通,其实现在社会发展的很快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用来当着沟通的桥梁,书信就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父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让孩子接受,才能更好的教育。
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要告诉孩子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收获你想要的结果而不是坐享其成。
我们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心里健康和行为习惯也是至关重要,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成长和在今后的社会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我觉得教育孩子要让他成为乐观开朗的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成为学习的机器,在当今社会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在压力过大的时候能很好的自我调节。
如何去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现在有些行为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这要靠父母怎么样去引导他,让他在以后的路很少走弯路,走正道。
看完这篇文章我有很深的感悟,因为里面很多都是说的我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结合书中所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像书中所说,家庭似孩子的一道染缸,你的一言一行关系着以后孩子的成长,做到一个好父母很难,但是只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我要对自己说加油,做一个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
更新于 2021-01-22
本文标题: 好教育好家长的读后感(好父母好家教读后感怎么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98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感恩祖国这本书的读后感(感恩祖国故事读后感300字)金田一探案女王峰读后感(女王蜂的介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