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弟三章弟四章读后感(《道德经》第四章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19 10:10: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道德经》第四章读后感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n)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

道德经弟三章弟四章读后感(《道德经》第四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四章读后感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n)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对这篇⽂章个⼈感悟:道就是天道,你怎么⾛、怎么冲也冲不到终头,这是⼈学道不能有⾃满⾃⾜的⼼态,那才能够更好地丰富⾃⼰⼼灵。道本来就是万物之中⼈学得到的,就能挫掉⼈⾃⼰的锐⽓⽽变得善良,道⼈如果愿意去悟并⽤于⽣活上,倒是可以解决所有纷争的。道就像光⼀样,能令⼈有光明和正义。

和其光,就是说⼈愿不愿意把道领悟出道的精髓,并⽤道的标准在⽣活中去做事、做⼈,就能以道相合,就是以光相会,就能把⾃⼰活成光,照亮了⾃⼰⼼中的⿊暗本性,也能⽤天道除掉它。更能照亮别⼈⼼中的⿊暗本性,教育⼈⾏道⾏善除去⿊暗本性产⽣出来的欲望。当⼈把⾃⼰活成了光没有了⿊喑,他⾛出⼈⽣的道路上,成了⼀个真正修道的⼈,那得着⼼灵的快乐是不能⽤⾔语表达出来的。做到了道德要求的标准,那个时候⼈就会发现⾃⼰如同⼀粒尘埃,没有什么可以⾃夸的就会低调下来,好好的学道⾏道,道⽆形⽆像,只有向善有善⼼的⼈努⼒去学道⾏道的要求,才能感受到道的存在和奇妙之处,

《道德经》第四章读后感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阴阳两者相互中和,其作用无穷无尽,其渊深、渊博好像万物的宗主。他锋芒部外露,解除纷扰,在光明之处便与光融合,在尘垢之处便与尘垢同一。其深远幽暗好像无处不在。我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在象帝之前便已存在。

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
一、道是一种思维方式

《道德经》第一章的核心内容讲的是“有”和“无”强调“无”的意义和作用,看不见的更重要。第二章主要讲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上的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第三章老子主要讲看待事物不应该只看到一面,也要看到另一面,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尺度的,把握不好这个度事情就会转化到相反的方面。这一章核心在“冲”,冲的两点放平就是二,冲就是二中,这两点代表阴阳,一阴一阳之为道,任何一件事需要站在正反两方面看,在两者结合和运动的过程来看,这也是现代哲学研究的最高规律:对立统一。有了这个思维方式,就可以站在一个更好的角度来理解和解决问题。阴阳相互中和,相互转化,很普遍,其作用是无穷的。

二、用道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解决问题

道是阴阳,是相互综合,不仅仅应该突出一点,所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12个字讲的是处理问题的方式。阳讲突出,阴讲收敛,锋芒毕露的人长久不了,树大招风,所以应该也懂得收敛。看待事物不仅在自己这边看,还需要站在另一面看,这样才能够对事物的纷扰,纠结,细节有更好的把控,才能有合理正确的解决方法。

和谐很重要,人不能一直忙碌,也应该静下心来思考,生活工作都是一样的,思考可以让忙碌更有效率,把控好正确的方向后高效的忙碌。在微观经济学中针对这点也有一个公式:劳动供给原则,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是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只有找到这种平衡,才是最高效用。所以不要看到别人使劲学使劲加班就效仿,要找到自己的节奏,这很重要,劳逸结合,别人效率高,到你不一定。

最近我们在解决公司仓库的问题,涉及部门相对较多,看起来是个麻烦,但是在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加了解业务,和各部门同时沟通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梳理出高效的解决方法,这不也是积累了经验吗?有了阴阳的思维方式后,就不会抱怨,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也应该有发现另一面的眼睛。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我觉得尼采说的这句话就包含着阴阳,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

所以用这个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物,就会淡定很多,面对突如其来的麻烦,也会减少焦虑。俞敏洪分享的他观察了周边很多人,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其实大家的痛苦都差不多,不是钱方面的就是其他方面的,也说了她的妈妈也有痛苦,爸爸去世二十多年,一个人很孤单。所以放平心态,任何时候,努力做好当下可以做的即可。

《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

读《道德经》第三章有感。
什么是无为而治?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大多时候是用宇宙观来诠释他的治理观。

他一直强调,治理就像大自然一样,日月更替,四季轮回,万物生长,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了。

空气,让我们呼吸,但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管理者就应该像空气一样,最好的管理者是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当我们一旦感觉到空气存在的时候,不是我们自己出了毛病,就是空气出了毛病,譬如雾霾和肺癌。

好的治理就是使管理者的存在作用越来越小,就像西方国家的总统一样,上边随便换,下边照常转。

那么,这个思想对企业管理是不是一样有作用呢?

当然是了。

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他若能做到,他在与不在,企业都照常运转,正常运行,这就是老子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治呢?

肯定不是学一学《道德经》就可以了。

最应该学的其实是现代管理知识,所有答案都能在现在管理理论中找到。

做为一个管理者,不学《道德经》没有多大问题,但不懂现代管理知识和理论 ,那就差大事了。

小CEO也好,大CEO也好,最初的差距就在现在管理知识和理论上,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些,所以能力一直无法提升,干事费劲,硬撑硬挺。

现代管理的东西能让能能力提升,这毫无疑问。

那么,老子的《道德经》对你能有什么帮助呢?

它能让你水平提升!

这个就了不得了!

能力增长和水平提升不是一个概念啊!

能力能让你落地,水平会让你腾飞啊!

水平是理念,能力是标准,维度是不一样的。

大BOS需要水平,小BOS需要能力!

说句不中听的话,我们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有能力没水平。

所以,要学贯中西啊!

所以,要东方理念,西方标准啊!

所以,不要像我一样当个小官,学点国学,就到处显摆,到处吹牛逼呀!

差远了!
老子说的无为而治,其实就是去中心化。

如此看来,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互联网思维,就有了区块链思想。

这里的虚其心和弱其志,指的是君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把自我意志强加于人。

食其腹和强其骨,指的是君王在制定好法律制度以后,只管好养生和健身就行了。
让老百姓知道你重要,但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是治理的最高境界。

就像空气一样,我们知道没有空气活不了,但是,我们不用对空气感恩戴德!

君王如果能这样,那就是高手。

国家领导是这样,企业领导也如此,如果一个企业领导能够不以我为中心,能够不经常作秀,能够不前呼后拥,能够坐的住凳子,闪的开身子,放的下架子,有你没你企业都一样正常运转,你在与不在员工都一样努力工作,这个就了不得了!

所以,学一学《道德经》,对企业管理者还是有益处的。
本文标题: 道德经弟三章弟四章读后感(《道德经》第四章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30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吃瓜子 读后感(丰子恺散文吃瓜子写读后感500字)寓言故事法术读后感(寓言故事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