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受父母溺爱的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组漫画,这组漫画引起了我的深思。,图画一,画的是一位爸爸送孩子去绘画,烈日下,爸爸为孩子打着太阳伞,背着一...
不能受父母溺爱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组漫画,这组漫画引起了我的深思。
图画一,画的是一位爸爸送孩子去绘画,烈日下,爸爸为孩子打着太阳伞,背着一个画板,脸上流着豆大般的汗水,而孩子呢,手拿冰棒高兴的吃着。图画二,画的是某些家长拿着热水瓶去浇灌小花。那热水瓶指的是父母的溺爱,那小花指的正是孩子。热水浇花,无疑让花儿走向凋零。
这两幅画都表现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溺爱。
生活中,这种溺爱到处可见,帮孩子背书包,帮上初中的孩子系鞋带,公交车上妈妈手拎大包小包站在过道,有个座位便喊孩子去坐,孩子理所当然的坐下。在这种溺爱下,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习惯,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一切都有父母包办。试问,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还会做什么?会穿衣服吗?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吗?这种溺爱养成了他们只会向别人索取而不愿向别人付出的性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不懂的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只等着别人来关心自己。象图一所表现的,烈日下满头大汗的爸爸为孩子背画板、打太阳伞,而孩子却高兴的吃着冰棒,他不会为爸爸擦去脸上的汗水,也不会问爸爸是否吃冰棒来降温。敢问这样的父母“关爱”下的孩子会去关心别人吗?象图二所表现的某些家长用热水去浇灌小花,小花自然是不能用热水去浇,这暗喻了某些家长不知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了,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怎么能让“小花”茁壮成长。生活中某些家长任由孩子的坏习惯,大把的花钱,打架斗殴,长大后误入企图。正如用热水浇灌花儿,不但没有茁壮成长,反而过早的凋零。所以溺爱只能害了孩子的一生,希望某些家长们能用一种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关爱孩子那是当然,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独立的去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在阳光雨露下成长,不应该在溺爱中凋零。
图画一,画的是一位爸爸送孩子去绘画,烈日下,爸爸为孩子打着太阳伞,背着一个画板,脸上流着豆大般的汗水,而孩子呢,手拿冰棒高兴的吃着。图画二,画的是某些家长拿着热水瓶去浇灌小花。那热水瓶指的是父母的溺爱,那小花指的正是孩子。热水浇花,无疑让花儿走向凋零。
这两幅画都表现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溺爱。
生活中,这种溺爱到处可见,帮孩子背书包,帮上初中的孩子系鞋带,公交车上妈妈手拎大包小包站在过道,有个座位便喊孩子去坐,孩子理所当然的坐下。在这种溺爱下,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习惯,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一切都有父母包办。试问,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还会做什么?会穿衣服吗?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吗?这种溺爱养成了他们只会向别人索取而不愿向别人付出的性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不懂的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只等着别人来关心自己。象图一所表现的,烈日下满头大汗的爸爸为孩子背画板、打太阳伞,而孩子却高兴的吃着冰棒,他不会为爸爸擦去脸上的汗水,也不会问爸爸是否吃冰棒来降温。敢问这样的父母“关爱”下的孩子会去关心别人吗?象图二所表现的某些家长用热水去浇灌小花,小花自然是不能用热水去浇,这暗喻了某些家长不知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了,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怎么能让“小花”茁壮成长。生活中某些家长任由孩子的坏习惯,大把的花钱,打架斗殴,长大后误入企图。正如用热水浇灌花儿,不但没有茁壮成长,反而过早的凋零。所以溺爱只能害了孩子的一生,希望某些家长们能用一种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关爱孩子那是当然,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独立的去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在阳光雨露下成长,不应该在溺爱中凋零。
十大溺爱做法的读后感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几种,我们要以合理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TOP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TOP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TOP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TOP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TOP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TOP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TOP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TOP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TOP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TOP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TOP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TOP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TOP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TOP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TOP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TOP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TOP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TOP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TOP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TOP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父母怎样爱孩子读后感
弗罗姆认为:“婴儿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以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关心;6岁以后的儿童开始需要父亲的爱、父亲的威信、父亲的指点和忠告。”而父亲的爱不同于母亲的爱,它是有条件的。父亲有条件的爱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是私有制的产物。弗罗姆认识到父爱和母爱的不同,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父爱的性质,这典型地体现了弗罗姆的学术渊源———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既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又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人”的存在。与弗洛伊德一样,精神病理分析是弗罗姆心理分析的重要角度,他说:“心理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在于,首先以依恋母亲为中心,再发展到以依恋父亲为中心,最后把这两种依恋结合在一起。神经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能顺利地发展这三个阶段。”父亲和母亲都是成熟的人,他们成为儿女效仿的典范,他们的爱使儿女最终独立并建立自己的权威,这是人成长的理想状态。弗罗姆指出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着明显不同的职责:“母亲有职责给儿女以生活中的安全感;父亲有职责教育和指导儿女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对付那些他们生活在具体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城镇中的年轻母亲多为职业妇女,与男人一样从事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也因此一定程度上有着男女性格的自然融合。所以,传统认为由父亲对孩子施行的影响和教育也可能由母亲来完成。但男女性别差异是由生理基础决定的客观事实,因此,总体来说,弗罗姆所说的父爱与母爱的差异,基本还是符合现状的。不过,更多的家庭,往往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由父母亲一同对孩子施行影响和教育。事实上孩子未必在6岁以后才需要父亲的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儿童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许多缺陷,后来之所以不能治愈,是由于在形成一个人的主要功能的最主要时期,即3岁至6岁的幼儿时期被忽视而造成的。”确实,0-6岁是个体生理与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脑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在脑的重量方面,三岁时约重1000克,到幼儿期结束(6岁)时增长到1250-1300克,接近成人脑重的最低水平。”“4至7岁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最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客观现实在大脑皮层的烙印特别深刻,因而这个时期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不仅一些基本的习惯已经形成,而且智力、情感、意志、社会性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也基本发展。所以在6岁之前对孩子施行为人处世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的引导是必要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的发展,后来的引导和矫正将事倍功半
感动要哭!!
感动要哭!!
作文父母的溺爱1000字
溺爱
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对自己的孩子倍加呵护,让自己的子女吃好的,穿好的,让他们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并且把子女的大事小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全部包办完。中国有句古话,乃曰:贯子如杀子。人家古人都知道,要让自己的子女懂得不再依赖父母,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溺爱孩子呢?
所以父母应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不要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否则那孩子长大后肯定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根本没有社会能力,和要独立这个概念。
有一幅画,画着的是一个平静的夜晚,在郊外,萤火虫在草丛里钻来钻去,微风带来了淡淡的草香,深蓝的天空中,想着无数颗银白的星星。空旷的草地上,有一家人,只见大人们达成了一座很高的“塔”:爸爸站在最下面。在爸爸上面,又站着满脸皱纹的奶奶和年迈的爷爷,最上面站着的是妈妈。她手持一个小罗网,对准了一颗星星使劲一挥,高塔颤了一下,她没网到,又使劲一挥,还是没网到。接着又连续惠了七八次,大家都已经气喘嘘嘘了,但网里却还是空的。所有人的脸上都冒出了珍珠大的汗珠,大家腰都累弯了。
这时,天上掠过一道亮光,站在草地上的小孩看见了,一边哭闹,一边指着那颗星星说:“我不要那颗大的了,我要那颗会飞的!”
父母都这么肯满足孩子的愿望了,但孩子却还不满足,这就是过度溺爱的后果。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不要象画里的人那样,只会迁就孩子。
另一篇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爱是一种崇高境界
爱与溺爱的区分我想应该在与理智和盲目区别。在我们的一生中,也许会得到无数的爱,爱可来自各个方面。同样我们也会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我们爱的人,爱也是无疆界的。
爱会使人的思想境界升华,爱可融化冰封的心灵。爱也会唤醒和启迪意识的形成,更都会起到无形的作用。。。。。。。
溺爱是在无形中形成的,现在很多父母把爱已经转换成了溺爱,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就有独生子女的出现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如今80后的年轻人都即将进入了30岁,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80后的他们恋爱和结婚多数人都是在父母的资助下购建了自己的安乐窝。做父母的宁愿自己受苦受累,顶债借债也为孩子铸造幸福,父母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可是有一部分80后的年轻人,都认为向父母索取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事。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当霸主的习惯。独生子女的头衔和光环一直在笼罩他们,家庭条件的优越和溺爱换来是是孤僻,霸道,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只讲究个性等等。。。。。
现在部分80后他们子女也出生了,又一代人的优越家庭条件,给了祖辈不是关怀和赡养。更谈不上伺候家中的老人,老人只有当奴役的份。老人成了带着工资的保姆和勤杂工。家中的老人变成了孙子。。。
想想也别怪做儿媳妇的,因为她们同样也是独生子女,和儿子一样在家里霸道惯了说一不二,在娘家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们都是父母伺候着,宠着,惯着。目中无人成了习惯。结婚后要求她们打理好家务照顾孩子丈夫和赡养公公,婆婆那可能吗?
真的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是溺爱造成的悲哀,是溺爱种下了溺爱的毒种子,溺爱把部分人性变的扭曲和贪婪,自私自利。。。。。。溺爱纯粹是毒药。
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人,应该从理智出发。社会和家庭影响教育都非常重要。
您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是溺爱的毒果子,从现在开始努力的去培养他们独立,自立,别在当他们附属品和依赖的拐杖。您需要自己解放自己。应该叫孩子在实践中去体验失败和挫折,家长永远是家长不能代替和包揽孩子的一生。要叫子女学会溶入社会,应该教育孩子首先学会尊重社会和他人。
社会是多员化的,培养孩子的目的做家长的应该明确。您的目的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材而不是废物。什么样的沃土和种子就会生长什么样的苗。今天您种下的就是您将来自己收获的。
溺爱是人生中的大敌,是毒药。。。。。。。。
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对自己的孩子倍加呵护,让自己的子女吃好的,穿好的,让他们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并且把子女的大事小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全部包办完。中国有句古话,乃曰:贯子如杀子。人家古人都知道,要让自己的子女懂得不再依赖父母,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溺爱孩子呢?
所以父母应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不要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否则那孩子长大后肯定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根本没有社会能力,和要独立这个概念。
有一幅画,画着的是一个平静的夜晚,在郊外,萤火虫在草丛里钻来钻去,微风带来了淡淡的草香,深蓝的天空中,想着无数颗银白的星星。空旷的草地上,有一家人,只见大人们达成了一座很高的“塔”:爸爸站在最下面。在爸爸上面,又站着满脸皱纹的奶奶和年迈的爷爷,最上面站着的是妈妈。她手持一个小罗网,对准了一颗星星使劲一挥,高塔颤了一下,她没网到,又使劲一挥,还是没网到。接着又连续惠了七八次,大家都已经气喘嘘嘘了,但网里却还是空的。所有人的脸上都冒出了珍珠大的汗珠,大家腰都累弯了。
这时,天上掠过一道亮光,站在草地上的小孩看见了,一边哭闹,一边指着那颗星星说:“我不要那颗大的了,我要那颗会飞的!”
父母都这么肯满足孩子的愿望了,但孩子却还不满足,这就是过度溺爱的后果。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不要象画里的人那样,只会迁就孩子。
另一篇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爱是一种崇高境界
爱与溺爱的区分我想应该在与理智和盲目区别。在我们的一生中,也许会得到无数的爱,爱可来自各个方面。同样我们也会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我们爱的人,爱也是无疆界的。
爱会使人的思想境界升华,爱可融化冰封的心灵。爱也会唤醒和启迪意识的形成,更都会起到无形的作用。。。。。。。
溺爱是在无形中形成的,现在很多父母把爱已经转换成了溺爱,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就有独生子女的出现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如今80后的年轻人都即将进入了30岁,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80后的他们恋爱和结婚多数人都是在父母的资助下购建了自己的安乐窝。做父母的宁愿自己受苦受累,顶债借债也为孩子铸造幸福,父母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可是有一部分80后的年轻人,都认为向父母索取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事。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当霸主的习惯。独生子女的头衔和光环一直在笼罩他们,家庭条件的优越和溺爱换来是是孤僻,霸道,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只讲究个性等等。。。。。
现在部分80后他们子女也出生了,又一代人的优越家庭条件,给了祖辈不是关怀和赡养。更谈不上伺候家中的老人,老人只有当奴役的份。老人成了带着工资的保姆和勤杂工。家中的老人变成了孙子。。。
想想也别怪做儿媳妇的,因为她们同样也是独生子女,和儿子一样在家里霸道惯了说一不二,在娘家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们都是父母伺候着,宠着,惯着。目中无人成了习惯。结婚后要求她们打理好家务照顾孩子丈夫和赡养公公,婆婆那可能吗?
真的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是溺爱造成的悲哀,是溺爱种下了溺爱的毒种子,溺爱把部分人性变的扭曲和贪婪,自私自利。。。。。。溺爱纯粹是毒药。
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人,应该从理智出发。社会和家庭影响教育都非常重要。
您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是溺爱的毒果子,从现在开始努力的去培养他们独立,自立,别在当他们附属品和依赖的拐杖。您需要自己解放自己。应该叫孩子在实践中去体验失败和挫折,家长永远是家长不能代替和包揽孩子的一生。要叫子女学会溶入社会,应该教育孩子首先学会尊重社会和他人。
社会是多员化的,培养孩子的目的做家长的应该明确。您的目的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材而不是废物。什么样的沃土和种子就会生长什么样的苗。今天您种下的就是您将来自己收获的。
溺爱是人生中的大敌,是毒药。。。。。。。。
《溺爱是毁掉孩子未来的残酷之爱》读后感
《溺爱是毁掉孩子未来的残酷之爱》读后感1. 爱孩子需要学习------追求高质量的爱。爱子秘籍的宗旨: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爱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
2.犹太家长爱子启示录--------- 在所有与孩子有关的问题上,我们可能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全然不知道我们的爱也有可能是目光短浅的短线投资。怎样爱孩子就成了一门艰深的学问。犹太家长对儿女的爱,是以终身受益为目标,他们不做短线,他们做长线投资。“有偿生活机制不培养啃老族”,“挖掘每个孩子的富翁潜质”,“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延迟满足让孩子理解家长”,“参观爸爸妈妈的一天”,“100分家长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生存从娃娃抓起”等等一整套的独特方法。在富裕的环境下爱孩子,需要父母有更高的境界、智慧和勇气。掌握了爱孩子的艺术,孩子就会受益一生。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和满足感,你才会有从容的晚年,孩子也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作者沙拉在书中多次提到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种种现象,检视一下我们自己,对号入座看看我们是不是这样的:
中国现在还没有成为经济强国,很多家庭还徘徊在中产阶级的门槛外,但对于爱孩子,却表现出来先娇、未贵先奢的教育理念。中国出现“孩奴”、“肯老族”、“草莓族”、“直升机父母”,(意思是指一些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始终盘旋在孩子头上不肯撤退,不经意地还会愈飞愈快,愈管愈多,还生怕一减速,就会摧毁自己与孩子的人生。)国外将中国的“直升机妈妈”写进词典,并非有意丑化中国妈妈,而是对中国“直升飞机妈妈”的一个善意的提醒。在中国有很多父母为子女包办一切、关怀强迫、过分热心、过度抚养,孩子们不用叠被、不用烧水、不用做饭,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嘴,父母则是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他们也不会有怨言。
在犹太人家里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小主人,不是中国家庭的“小皇帝”。
中国“富不过三代”,但在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世代传承,这种传承并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三成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难怪不少人都在高喊:谨防养儿“啃”老的现象颠覆中国人多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
这些现象该给中国人敲响警钟了吧!
中国新一代父母养儿育女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就是走出爱孩子的四大误区,你陷入了那个误区?
误区一: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表现:在国内没有主心骨的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舞蹈、书法、外语等等错当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后果:好分数=好学校,好学校=好文凭,好文凭=好工作,结果养儿“啃”老颠覆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养儿“防”老。
误区二:习惯性满足各种要求
表现:对孩子物质娇宠和娇宠,父母是孩子的提款机。父母成了“孩奴”,孩子成了“啃老族”。
后果:“钱是父母兜里掏出来的”、“钱是银行给的”,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不知道劳动是价值,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父母即时满足、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容易养成孩子我行我素、任性、情绪不稳定、安全感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感恩的个性。
误区三:知爱而不知数
表现:新一代的父母更重视教育,但却没有领略“爱而知数”的内涵。“爱而知数”是家范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慎始教育,而不仅仅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智能、英语、奥数等教育。
后果: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明确规范的家庭,孩子到一定阶段会放肆,会不理解父母,父母越是给孩子无原则的宽容和无原则的耐心,孩子越会巧妙地接用你的爱心,最后擒拿了父母。
误区四:过度抚养,关怀强迫,过度热心
表现:父母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在孩子上空盘旋、转悠,不肯撤退,典型的“直升机父母”。
后果: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自理能力和适应力。会缺乏独立性、坚韧性、耐苦性和艰难意识。在爱的名义下,家长们付出了辛苦的代价,却收获了对孩子的唠叨与担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泼及全球,世界上数万种工作中,养儿育女是最重要,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者沙拉总结了犹太家长爱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她将爱子秘籍,总结七个字:特别狠心特别爱,并归纳出三个内涵和对应技巧,书中记录了沙拉改造三个孩子的经验,非常非常值得学习,她会给爷爷奶奶们、爸爸妈妈们很好的启发收获和帮助。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人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不仅使犹太人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瓢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开展他们的事业。犹太人将干家务活看做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课。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有的东西并不能垂手而得。“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延迟满足”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练意志,磨练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
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不做包办的管家,做一个参谋、观察、提醒的军师是犹太家长对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就是这样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
家庭教育帮助犹太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强调爱与教结合,但爱和教都要有度。只强调教,孩子就成了教育的靶子,他感受不到爱,他和父母之间的爱也就不会流动。
外婆学习心得-------以上介绍的三个方面教子经验,外婆也要逐步列入小红帽教育之中。
第一:“有偿生活机制”,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效果明显,那我就从做简单的家务事入手,让小红帽扫地、擦地、搬凳子、叠自己的小衣服做起,(现也正是这样做的)等上大班,让她自己洗自己的内裤、袜子,叠被子、洗碗等等家务,上学后我也实践实践“有偿生活机制”。
第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小红帽知道爸爸妈妈要上班,要苦钱,不上班就没有钱,有些东西可以给他买,其他小朋友有的东西,不一定就非要自己也有,她还是能懂这些道理的。
第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外婆我带外孙女基本原则就是培养她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她好的生活习惯,外婆告诉年轻的父母,你越早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你就越省心,孩子就越好带,你就越轻松,孩子就越懂事。
外婆挺欣慰的,看来外婆的教育没有偏离方向,还需继续努力呀!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绿色地、科学地爱孩子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享受的父母之爱应该有所不同,这是父母要把握的分寸。当孩子进入童年、少年以后,就应该尽量把父母之爱的剂量科学化,否则,补药就成了毒药,毁掉孩子前程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了。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有温度、有理智地爱孩子
爱是一门艺术,这里面最难把握的就是情绪。特别狠心特别爱,以理智的胸襟包容孩子犯错误,以温暖的笑容鼓励孩子改正错误,使孩子的生命之树奋力向下自己扎根,直到长为参天大树。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有牺牲,更有智慧地爱孩子
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受苦的同时也是享乐,奉献的同时也是收获,牺牲的同时也是满足。但过多牵连,过分束缚,以爱为名的牺牲与奉献最终也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有些爱,欲速则不达。
为了孩子,让我们学会如何去爱吧!
2.犹太家长爱子启示录--------- 在所有与孩子有关的问题上,我们可能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全然不知道我们的爱也有可能是目光短浅的短线投资。怎样爱孩子就成了一门艰深的学问。犹太家长对儿女的爱,是以终身受益为目标,他们不做短线,他们做长线投资。“有偿生活机制不培养啃老族”,“挖掘每个孩子的富翁潜质”,“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延迟满足让孩子理解家长”,“参观爸爸妈妈的一天”,“100分家长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生存从娃娃抓起”等等一整套的独特方法。在富裕的环境下爱孩子,需要父母有更高的境界、智慧和勇气。掌握了爱孩子的艺术,孩子就会受益一生。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和满足感,你才会有从容的晚年,孩子也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作者沙拉在书中多次提到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种种现象,检视一下我们自己,对号入座看看我们是不是这样的:
中国现在还没有成为经济强国,很多家庭还徘徊在中产阶级的门槛外,但对于爱孩子,却表现出来先娇、未贵先奢的教育理念。中国出现“孩奴”、“肯老族”、“草莓族”、“直升机父母”,(意思是指一些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始终盘旋在孩子头上不肯撤退,不经意地还会愈飞愈快,愈管愈多,还生怕一减速,就会摧毁自己与孩子的人生。)国外将中国的“直升机妈妈”写进词典,并非有意丑化中国妈妈,而是对中国“直升飞机妈妈”的一个善意的提醒。在中国有很多父母为子女包办一切、关怀强迫、过分热心、过度抚养,孩子们不用叠被、不用烧水、不用做饭,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嘴,父母则是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他们也不会有怨言。
在犹太人家里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小主人,不是中国家庭的“小皇帝”。
中国“富不过三代”,但在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世代传承,这种传承并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三成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难怪不少人都在高喊:谨防养儿“啃”老的现象颠覆中国人多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
这些现象该给中国人敲响警钟了吧!
中国新一代父母养儿育女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就是走出爱孩子的四大误区,你陷入了那个误区?
误区一: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表现:在国内没有主心骨的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舞蹈、书法、外语等等错当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后果:好分数=好学校,好学校=好文凭,好文凭=好工作,结果养儿“啃”老颠覆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养儿“防”老。
误区二:习惯性满足各种要求
表现:对孩子物质娇宠和娇宠,父母是孩子的提款机。父母成了“孩奴”,孩子成了“啃老族”。
后果:“钱是父母兜里掏出来的”、“钱是银行给的”,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不知道劳动是价值,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父母即时满足、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容易养成孩子我行我素、任性、情绪不稳定、安全感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感恩的个性。
误区三:知爱而不知数
表现:新一代的父母更重视教育,但却没有领略“爱而知数”的内涵。“爱而知数”是家范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慎始教育,而不仅仅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智能、英语、奥数等教育。
后果: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明确规范的家庭,孩子到一定阶段会放肆,会不理解父母,父母越是给孩子无原则的宽容和无原则的耐心,孩子越会巧妙地接用你的爱心,最后擒拿了父母。
误区四:过度抚养,关怀强迫,过度热心
表现:父母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在孩子上空盘旋、转悠,不肯撤退,典型的“直升机父母”。
后果: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自理能力和适应力。会缺乏独立性、坚韧性、耐苦性和艰难意识。在爱的名义下,家长们付出了辛苦的代价,却收获了对孩子的唠叨与担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泼及全球,世界上数万种工作中,养儿育女是最重要,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者沙拉总结了犹太家长爱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她将爱子秘籍,总结七个字:特别狠心特别爱,并归纳出三个内涵和对应技巧,书中记录了沙拉改造三个孩子的经验,非常非常值得学习,她会给爷爷奶奶们、爸爸妈妈们很好的启发收获和帮助。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人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不仅使犹太人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瓢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开展他们的事业。犹太人将干家务活看做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课。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有的东西并不能垂手而得。“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延迟满足”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练意志,磨练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
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不做包办的管家,做一个参谋、观察、提醒的军师是犹太家长对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就是这样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
家庭教育帮助犹太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强调爱与教结合,但爱和教都要有度。只强调教,孩子就成了教育的靶子,他感受不到爱,他和父母之间的爱也就不会流动。
外婆学习心得-------以上介绍的三个方面教子经验,外婆也要逐步列入小红帽教育之中。
第一:“有偿生活机制”,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效果明显,那我就从做简单的家务事入手,让小红帽扫地、擦地、搬凳子、叠自己的小衣服做起,(现也正是这样做的)等上大班,让她自己洗自己的内裤、袜子,叠被子、洗碗等等家务,上学后我也实践实践“有偿生活机制”。
第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小红帽知道爸爸妈妈要上班,要苦钱,不上班就没有钱,有些东西可以给他买,其他小朋友有的东西,不一定就非要自己也有,她还是能懂这些道理的。
第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外婆我带外孙女基本原则就是培养她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她好的生活习惯,外婆告诉年轻的父母,你越早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你就越省心,孩子就越好带,你就越轻松,孩子就越懂事。
外婆挺欣慰的,看来外婆的教育没有偏离方向,还需继续努力呀!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绿色地、科学地爱孩子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享受的父母之爱应该有所不同,这是父母要把握的分寸。当孩子进入童年、少年以后,就应该尽量把父母之爱的剂量科学化,否则,补药就成了毒药,毁掉孩子前程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了。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有温度、有理智地爱孩子
爱是一门艺术,这里面最难把握的就是情绪。特别狠心特别爱,以理智的胸襟包容孩子犯错误,以温暖的笑容鼓励孩子改正错误,使孩子的生命之树奋力向下自己扎根,直到长为参天大树。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有牺牲,更有智慧地爱孩子
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受苦的同时也是享乐,奉献的同时也是收获,牺牲的同时也是满足。但过多牵连,过分束缚,以爱为名的牺牲与奉献最终也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有些爱,欲速则不达。
为了孩子,让我们学会如何去爱吧!
本文标题: 家长的溺爱 读后感(不能受父母溺爱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30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