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学生读了都写什么感想了?来看看我精心为你整理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
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 高一语文 课本的一篇课文,学生读了都写什么感想了?来看看我精心为你整理飞向太空的航程 读后感 ,希望你有所收获。
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篇一
自从我读了《飞向太空的航程》后,就有许多感受从我心底萌发。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 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2005年10月17日,费俊龙、聂海胜驾驶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返回了!鲜花簇拥,掌声雷动。航天员,这个响亮的名称让多少人为之向往和憧憬啊!但谁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多么的艰辛!航天员除了要有献身载人航天事业的理想和信念之外,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如此,航天员还要接受科学严格的训练,第一阶段学习的是基础理论培训。第二阶段学习的是专业技术知识和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航天员的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如果飞船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落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还不能赶到现场提供救援时,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这次“神六”安全着落,我想,费俊龙、聂海胜在训练场上撒下了多少汗水啊!第三阶段学习的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是最重要的训练阶段。首先要学习各种飞行文件,我想肯定比我们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要多得多,难得多,而且这些文件是要带到天上去的,在飞行过程中随时会使用,绝对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然后是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多少个白天黑夜,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行模拟器上反复地进行练习,做到熟练掌握,配合默契。从2005年3月起,费俊龙、聂海胜就和4位队友开始了严格的选拔训练。“神六”发射前的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被最终确定担任“神六”的飞行任务。于是,2005年10月12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场雪中费俊龙、聂海胜踏上了飞向浩瀚太空的征程!
看看航天员,再看看我们,心中是否还能平静?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这是为我们着想啊!可我们呢,却这儿埋怨那儿埋怨,仿佛被人剥夺了自由一般。而航天员呢,他们在训练中要熟悉太空飞行的全过程,从进入飞船到发射升空、轨道运行、返回和着落,这每一个的环节都要一丝不苟。无论教练对他们多么严格,他们毫无一点怨言,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艰辛作为代价,成功是不会向你招手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不也如此吗?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原文节选
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 拓展阅读:飞向太空读后感
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篇一
自从我读了《飞向太空的航程》后,就有许多感受从我心底萌发。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 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2005年10月17日,费俊龙、聂海胜驾驶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返回了!鲜花簇拥,掌声雷动。航天员,这个响亮的名称让多少人为之向往和憧憬啊!但谁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多么的艰辛!航天员除了要有献身载人航天事业的理想和信念之外,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如此,航天员还要接受科学严格的训练,第一阶段学习的是基础理论培训。第二阶段学习的是专业技术知识和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航天员的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如果飞船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落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还不能赶到现场提供救援时,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这次“神六”安全着落,我想,费俊龙、聂海胜在训练场上撒下了多少汗水啊!第三阶段学习的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是最重要的训练阶段。首先要学习各种飞行文件,我想肯定比我们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要多得多,难得多,而且这些文件是要带到天上去的,在飞行过程中随时会使用,绝对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然后是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多少个白天黑夜,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行模拟器上反复地进行练习,做到熟练掌握,配合默契。从2005年3月起,费俊龙、聂海胜就和4位队友开始了严格的选拔训练。“神六”发射前的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被最终确定担任“神六”的飞行任务。于是,2005年10月12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场雪中费俊龙、聂海胜踏上了飞向浩瀚太空的征程!
看看航天员,再看看我们,心中是否还能平静?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这是为我们着想啊!可我们呢,却这儿埋怨那儿埋怨,仿佛被人剥夺了自由一般。而航天员呢,他们在训练中要熟悉太空飞行的全过程,从进入飞船到发射升空、轨道运行、返回和着落,这每一个的环节都要一丝不苟。无论教练对他们多么严格,他们毫无一点怨言,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艰辛作为代价,成功是不会向你招手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不也如此吗?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飞向太空的航程读后感:原文节选
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 拓展阅读:飞向太空读后感
神七航天英雄事迹 读后感
500字左右,快快快~~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代表中国,向太空又一次挺进。在他们出发前,笔者倾听他们讲述了选拔和训练的珍贵内幕、个人成长的感人故事和5天6夜的太空生活。
当上飞行员
费俊龙:我小时候很羡慕军人,可能是小时候挺喜欢看战争片,我感觉到军人特别伟大。我特别欣赏红五星,我小时候自己做过红五星,拿铁皮自己铰的,完了以后刷上红漆,放在自己的帽子上。
后来我姐夫是当兵的,我特意跟他要了一个帽徽,别在我的帽子上,那时候我都已经上初一了。因为从小就对军人有种特别的向往,所以当1982年我们学校进行招飞的宣传,我义无反顾地就报了名。
当时我是自作主张。飞行员最后一项检查眼睛,要检查眼底,必须散瞳以后才能检查。我检查完,戴了一个墨镜回家了,因为父母都知道,我平时不戴眼镜。母亲问我眼睛怎么了,我怕她着急,就我没什么事,就是检查眼睛,学校组织的。我的家在江南,江苏昆山。那里比较富裕的,也是个鱼米之乡。我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南方有一种习惯,作为一个男孩又是老小,要当兵的话,父母可能有点顾虑。我想既成事实以后再跟父母说。后来跟父母说的时候,父亲给我一句话,他说既然你自己选择了,你以后不要后悔。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选择的事,你把它做好。
刚到空军的时候与想象中有些不一样,经过一年多的军训,终于从一个普通青年变成一个军人,并且是一个飞行学员,这个过程训练相对比较艰苦,但是我咬着牙过来了,因为我始终相信我爸说的那句话,也相信我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聂海胜:当兵是我自己的选择。参加高考前,空军招收飞行员,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学校里,所有符合条件的男生都报名了。最终选了选了7个,最后飞行飞出来两个,我一个,还有一个在飞运输机。
所谓“飞出来”,就是身体检查合格了,到部队和航校经过几年的训练,最终成为飞行员。没飞出来,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身体原因,比如不适合飞行。
飞行中遇到的危险
费俊龙:有一次,我在飞行过程当中,油耗灯提前亮了,我就判断油量有问题。这时候我就边报告,边往回走,当时(地面)指挥员判断是不是电路故障,让我按规定路线在正常空域里面下降,完了以后再下来。因为要经过内层空域,机场是内层空域,从外层空域回来的时候,下降到一定高度才能从内层空域下面通过,当时我想,如果这样下来,假如真是没有油,有可能就回不了机常根据自己的判断,我立刻请示,按空滑迫降路线回来。
最后,我安全落地以后,机械师一检查,果真是没有油了。如果不是按照空滑迫降下来,如果中间我再加油门,到不了地面就没油了,后果不堪设想。
成为航天员
费俊龙:1996年6月,我那时候正好在新疆哈密下部队,机关训练处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是要招收预备航天员,问我报不报名。说实在话,当时我对航天员这个概念不是很明确,因为我以前看到过的加加林之类的人,国外的称呼都是叫宇航员。当时我只是认为这和飞行员的性质差不多,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飞行职业。作为一个年轻人,虽然不知道具体要去干什么的,但是有一种探索的精神。特别作为飞行员,对职业有一种追求,对未知领域喜欢去些探索。我想,既然有这种选拔,其中肯定有一定的意义,于是我坚决报名。
聂海胜:当时我参选航天员的时候,我妻子开始是不同意的,她反对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当时解决这个矛盾,主要是“两手”,一个是磨,第二个是多干活。我说,我们国家有这个能力了,实行载人航天,这是一个高尚的事业,而且机会难得。我自己喜欢这个事业,能赶到了这个机会真是幸运。经常这样说,她就理解了,也体谅了,同意了。
神五背后的故事
费俊龙:第一次选拔的时候,我当时没想到今后怎么样,只是想到好好准备,扎扎实实地当好我这个备份,没想更多。杨利伟在天上飞的时候,我一直在指挥大厅值班,因为也有一种需要,就是地面支持。在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点火升空的那一刻,我不自觉地站起来了,我从心里真是感到无比光荣、自豪,因为他代表了我们航天员。我当时眼泪都出来了,这是不自觉的,是一种喜悦的心情,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聂海胜:当宣布杨利伟首飞的时候,我在做我自己的准备,因为神五毕竟还没有发射,没有发射之前什么事情都不好说,作为对这一项伟大的工程的负责,一种责任心,它需要我们都做好准备。看到发射升空这个壮举,其实我心里也很激动,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当然更主要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载人航天,去实现千年飞天梦。杨利伟整个表现都非常好,这是大家都是公认的,所以是我替他感到高兴,他代表我们这个航天员队伍去执行了一项咱们国家的重大使命。他回来的时候,我还抱着他流眼泪了。
神六选拔过程
费俊龙:神六选拔的要求是重新洗牌、从零开始,也就是说,要根据14名航天员在新一轮的训练和考核中的表现来确定执行神六飞行任务的人眩当时,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从零开始。先是十三进十,后来又是十进六。当时不敢说自己多大把握,但是我尽力,我用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和选拔,综合成绩前六名的航天员最终确定。由于此次神六飞行任务必须由两人配合完成,从成绩排名和个人意愿两方面考虑,六名航天员两两配对,形成三个飞行乘组。我和聂海胜搭档。
自己眼中的搭档
费俊龙:从1998年来了以后,海胜跟我平时也都在一块训练,生活相互很了解。两个人走在一起很自然,主要还是从工作上考虑,相互感觉到比较合适。海胜的性格比较稳,比较善于待人,诚实而且稳重,这是比较突出的。不管是训练也好,学理论也好,他都比较扎实。
聂海胜:俊龙比较严谨,特别是工作作风比较严谨,做事、做工作,在事先都想得比较细,比较周到。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预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他在生活上其实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很好交往,容易跟人接近。
5天6夜的太空生活
费俊龙:与神五相比,第一是人数不同;第二是飞行时间不同;第三,这一次要进轨道舱,要真正意义上地在太空生活、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吃、喝、睡觉包括个人卫生都要在轨道舱进行,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生活。在飞船上,我们有一种科学和合理的配制,饭、菜都很好吃,我们训练的时候一直在吃。睡觉和地面差不多,只是在失重的状态下。
聂海胜:空中生活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我上去也有很多任务需要去完成,手册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去重点一个是搞好试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个就是生活起居,刚才说的也是比较大的难题,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试验项目,首先把自己照顾好了,积累出经验了,为以后更长时间输一条路子。还可以通电话的,有五天时间,不到一个多小时都能通话,还可以做一些自己的娱乐活动。我们上面带有影视节目,小品,还有音乐和小游戏,都可以的。闲的时候可以调整一下,但是工作是首要的,这是一个调节。
怎么看待风险
费俊龙:我们无论从心理上,训练上,都做好了一切准备,我相信通过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包括系统的训练,包括对一些故障的处理训练,神六任务一定能够圆满顺利,包括今后载人航天事业一定会圆满胜利。
聂海胜:风险应该是有风险,但是首先是怎么对待这个风险,我们刚到这个单位的第一天,就面向国旗,向祖国和人民宣誓,为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甘愿奉出自己的一切。对于风险,我也做好了准备。因为这个事业是一个伟大事业,同时也是自己喜欢的事业。
链接:
费俊龙,1965年5月出生,江苏昆山人,1982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安全飞行1790小时,被评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曾在空军航空兵某师任飞行员,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当上飞行员
费俊龙:我小时候很羡慕军人,可能是小时候挺喜欢看战争片,我感觉到军人特别伟大。我特别欣赏红五星,我小时候自己做过红五星,拿铁皮自己铰的,完了以后刷上红漆,放在自己的帽子上。
后来我姐夫是当兵的,我特意跟他要了一个帽徽,别在我的帽子上,那时候我都已经上初一了。因为从小就对军人有种特别的向往,所以当1982年我们学校进行招飞的宣传,我义无反顾地就报了名。
当时我是自作主张。飞行员最后一项检查眼睛,要检查眼底,必须散瞳以后才能检查。我检查完,戴了一个墨镜回家了,因为父母都知道,我平时不戴眼镜。母亲问我眼睛怎么了,我怕她着急,就我没什么事,就是检查眼睛,学校组织的。我的家在江南,江苏昆山。那里比较富裕的,也是个鱼米之乡。我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南方有一种习惯,作为一个男孩又是老小,要当兵的话,父母可能有点顾虑。我想既成事实以后再跟父母说。后来跟父母说的时候,父亲给我一句话,他说既然你自己选择了,你以后不要后悔。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选择的事,你把它做好。
刚到空军的时候与想象中有些不一样,经过一年多的军训,终于从一个普通青年变成一个军人,并且是一个飞行学员,这个过程训练相对比较艰苦,但是我咬着牙过来了,因为我始终相信我爸说的那句话,也相信我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聂海胜:当兵是我自己的选择。参加高考前,空军招收飞行员,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学校里,所有符合条件的男生都报名了。最终选了选了7个,最后飞行飞出来两个,我一个,还有一个在飞运输机。
所谓“飞出来”,就是身体检查合格了,到部队和航校经过几年的训练,最终成为飞行员。没飞出来,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身体原因,比如不适合飞行。
飞行中遇到的危险
费俊龙:有一次,我在飞行过程当中,油耗灯提前亮了,我就判断油量有问题。这时候我就边报告,边往回走,当时(地面)指挥员判断是不是电路故障,让我按规定路线在正常空域里面下降,完了以后再下来。因为要经过内层空域,机场是内层空域,从外层空域回来的时候,下降到一定高度才能从内层空域下面通过,当时我想,如果这样下来,假如真是没有油,有可能就回不了机常根据自己的判断,我立刻请示,按空滑迫降路线回来。
最后,我安全落地以后,机械师一检查,果真是没有油了。如果不是按照空滑迫降下来,如果中间我再加油门,到不了地面就没油了,后果不堪设想。
成为航天员
费俊龙:1996年6月,我那时候正好在新疆哈密下部队,机关训练处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是要招收预备航天员,问我报不报名。说实在话,当时我对航天员这个概念不是很明确,因为我以前看到过的加加林之类的人,国外的称呼都是叫宇航员。当时我只是认为这和飞行员的性质差不多,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飞行职业。作为一个年轻人,虽然不知道具体要去干什么的,但是有一种探索的精神。特别作为飞行员,对职业有一种追求,对未知领域喜欢去些探索。我想,既然有这种选拔,其中肯定有一定的意义,于是我坚决报名。
聂海胜:当时我参选航天员的时候,我妻子开始是不同意的,她反对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当时解决这个矛盾,主要是“两手”,一个是磨,第二个是多干活。我说,我们国家有这个能力了,实行载人航天,这是一个高尚的事业,而且机会难得。我自己喜欢这个事业,能赶到了这个机会真是幸运。经常这样说,她就理解了,也体谅了,同意了。
神五背后的故事
费俊龙:第一次选拔的时候,我当时没想到今后怎么样,只是想到好好准备,扎扎实实地当好我这个备份,没想更多。杨利伟在天上飞的时候,我一直在指挥大厅值班,因为也有一种需要,就是地面支持。在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点火升空的那一刻,我不自觉地站起来了,我从心里真是感到无比光荣、自豪,因为他代表了我们航天员。我当时眼泪都出来了,这是不自觉的,是一种喜悦的心情,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聂海胜:当宣布杨利伟首飞的时候,我在做我自己的准备,因为神五毕竟还没有发射,没有发射之前什么事情都不好说,作为对这一项伟大的工程的负责,一种责任心,它需要我们都做好准备。看到发射升空这个壮举,其实我心里也很激动,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当然更主要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载人航天,去实现千年飞天梦。杨利伟整个表现都非常好,这是大家都是公认的,所以是我替他感到高兴,他代表我们这个航天员队伍去执行了一项咱们国家的重大使命。他回来的时候,我还抱着他流眼泪了。
神六选拔过程
费俊龙:神六选拔的要求是重新洗牌、从零开始,也就是说,要根据14名航天员在新一轮的训练和考核中的表现来确定执行神六飞行任务的人眩当时,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从零开始。先是十三进十,后来又是十进六。当时不敢说自己多大把握,但是我尽力,我用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和选拔,综合成绩前六名的航天员最终确定。由于此次神六飞行任务必须由两人配合完成,从成绩排名和个人意愿两方面考虑,六名航天员两两配对,形成三个飞行乘组。我和聂海胜搭档。
自己眼中的搭档
费俊龙:从1998年来了以后,海胜跟我平时也都在一块训练,生活相互很了解。两个人走在一起很自然,主要还是从工作上考虑,相互感觉到比较合适。海胜的性格比较稳,比较善于待人,诚实而且稳重,这是比较突出的。不管是训练也好,学理论也好,他都比较扎实。
聂海胜:俊龙比较严谨,特别是工作作风比较严谨,做事、做工作,在事先都想得比较细,比较周到。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预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他在生活上其实是比较平易近人的,很好交往,容易跟人接近。
5天6夜的太空生活
费俊龙:与神五相比,第一是人数不同;第二是飞行时间不同;第三,这一次要进轨道舱,要真正意义上地在太空生活、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吃、喝、睡觉包括个人卫生都要在轨道舱进行,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生活。在飞船上,我们有一种科学和合理的配制,饭、菜都很好吃,我们训练的时候一直在吃。睡觉和地面差不多,只是在失重的状态下。
聂海胜:空中生活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我上去也有很多任务需要去完成,手册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去重点一个是搞好试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个就是生活起居,刚才说的也是比较大的难题,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试验项目,首先把自己照顾好了,积累出经验了,为以后更长时间输一条路子。还可以通电话的,有五天时间,不到一个多小时都能通话,还可以做一些自己的娱乐活动。我们上面带有影视节目,小品,还有音乐和小游戏,都可以的。闲的时候可以调整一下,但是工作是首要的,这是一个调节。
怎么看待风险
费俊龙:我们无论从心理上,训练上,都做好了一切准备,我相信通过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包括系统的训练,包括对一些故障的处理训练,神六任务一定能够圆满顺利,包括今后载人航天事业一定会圆满胜利。
聂海胜:风险应该是有风险,但是首先是怎么对待这个风险,我们刚到这个单位的第一天,就面向国旗,向祖国和人民宣誓,为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甘愿奉出自己的一切。对于风险,我也做好了准备。因为这个事业是一个伟大事业,同时也是自己喜欢的事业。
链接:
费俊龙,1965年5月出生,江苏昆山人,1982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安全飞行1790小时,被评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曾在空军航空兵某师任飞行员,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有关航天知识文章的读后感
急需~谢谢~为了祖国,时刻准备着
读《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有感
读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这篇科普知识文章之后,我不得不为我国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感到骄傲,为航天员的勇气所喝彩,没想到一个重达8吨的飞船上竟装有60余台设备,82个软件,元器件10万余件,这令我惊叹不已。
文章主要介绍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轨道、运行速度,以及一些构造等等,特别提到了“神五”与“神六”的区别。文章还提到了航天员所要接受的训练。当我看到航天员所接受的任务和要冒的风险时,我的心就好象一个轻气球一样悬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发射“神六”的那天上午——10月12日上午九点,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火箭点火升空时科研人员那紧张的神情,更忘不了当逃逸救生塔脱落时那激动人心的欢呼声以及雷鸣般的掌声。那时侯,我还不以为然地想:“不就发射成功一艘飞船嘛,用得着那么兴奋吗?”。但是,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想法,明白了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为“神六”发射所付出的心血,他们对每个仪器都认真地检查了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就连一根发丝般的空隙也要密封好,这样精确、细致的研制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看看科研人员,再想想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平时学习起来,总是很不耐烦,好象是在为爸爸妈妈学习似的。数学作业不会做,空着;语文作业不会写,一个电话打到同学家就解决问题了。这种马马虎虎的学习态度带来的结果是做错的题目“遍地开花”。现在想起这些问题来,就连自己也胆战心惊。我所缺少的不正是航天人那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吗?,我现在的学习态度,不就是好比一艘到处透风的载人飞船吗?如果把这样的飞船发射到天上去,不出事才怪咧!
同学们,当我们沉浸在飞船成功升空的喜悦之中时,请把自己和那些做起研究来一丝不苟的科研人员比较一下,经常检查和排除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象航天人那样,做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不放过任何问题和疑点,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本领,将来才能让我们自己这艘“飞船”成功升空,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有感
读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这篇科普知识文章之后,我不得不为我国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感到骄傲,为航天员的勇气所喝彩,没想到一个重达8吨的飞船上竟装有60余台设备,82个软件,元器件10万余件,这令我惊叹不已。
文章主要介绍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轨道、运行速度,以及一些构造等等,特别提到了“神五”与“神六”的区别。文章还提到了航天员所要接受的训练。当我看到航天员所接受的任务和要冒的风险时,我的心就好象一个轻气球一样悬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发射“神六”的那天上午——10月12日上午九点,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火箭点火升空时科研人员那紧张的神情,更忘不了当逃逸救生塔脱落时那激动人心的欢呼声以及雷鸣般的掌声。那时侯,我还不以为然地想:“不就发射成功一艘飞船嘛,用得着那么兴奋吗?”。但是,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想法,明白了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为“神六”发射所付出的心血,他们对每个仪器都认真地检查了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就连一根发丝般的空隙也要密封好,这样精确、细致的研制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看看科研人员,再想想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平时学习起来,总是很不耐烦,好象是在为爸爸妈妈学习似的。数学作业不会做,空着;语文作业不会写,一个电话打到同学家就解决问题了。这种马马虎虎的学习态度带来的结果是做错的题目“遍地开花”。现在想起这些问题来,就连自己也胆战心惊。我所缺少的不正是航天人那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吗?,我现在的学习态度,不就是好比一艘到处透风的载人飞船吗?如果把这样的飞船发射到天上去,不出事才怪咧!
同学们,当我们沉浸在飞船成功升空的喜悦之中时,请把自己和那些做起研究来一丝不苟的科研人员比较一下,经常检查和排除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象航天人那样,做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不放过任何问题和疑点,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本领,将来才能让我们自己这艘“飞船”成功升空,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标题: 神六五日的读后感(100字4年级作文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23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