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公学和精英教育 读后感(求伊顿公学的读后感 字数不限)

发布时间: 2024-02-07 08:27: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2

读《伊顿公学的教育》有感,伊顿公学,坐落于距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以精英摇篮、绅士化闻名世界。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

伊顿公学和精英教育 读后感(求伊顿公学的读后感 字数不限)

读《伊顿公学的教育》有感

  伊顿公学,坐落于距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以"精英摇篮"、"绅士化"闻名世界。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同时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

  伊顿公学的教育非常成功,与"责任、个性、使命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而这些对于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一、培养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的生命纤绳。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联系起,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和价值感的人,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失去创造的动力,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食物所吸引,沉溺其中,平庸一生。

  中国式独生子女现象造就了大量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这些孩子走向社会,也会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无论是星二代官二代的李天一,还是昆明市区的飙车党,都是对社会自私以及无责任心的体现。

  作为家长,要随时建议孩子去帮助身边的亲人,通过帮助别人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孩子找到责任和价值,树立起责任心。而对孩子的建议,不能通过居高临下的训导,而是通过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平等的交流与谈心促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指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如果孩子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父母忍不住自己接受把事情完成,而不是要求孩子重做或继续做,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负责任。无论孩子把事情做的怎么样,只要尽力了,父母都要赞美和鼓励,陪伴孩子一起解决没有做好的问题,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家长一定要注意的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给予帮助孩子。

  中国式家长有一个普遍存在的意识,那就是认为"好好学习,不用干活",这绝对是错误的。家长需要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并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孩子是家庭的意愿,对其他家庭成员是负有责任的,应该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家庭的负担。一个没有责任感和价值感的孩子,可能在无聊的闲谈中、无病呻吟的歌曲中、浪费时间的肥皂剧中消耗了远远多于做家务的时间,对学习更加不利。

   二、快乐教学

  教育应当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应当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痛苦的功使人感到讨厌,而愉快的功会使知识吸引人,填鸭式的教学,在过早的架设眼镜于学生鼻梁之上的同时,也在逐渐的消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无视孩子快乐与否的教育是不道德的,一个家庭,应该给予孩子快乐的力量,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不快乐的事情,只要回到家中,就应该得到快乐。家庭和睦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其一生都很难快乐的重要原因。

  家长最好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然而我们的`家长最喜欢做的恰恰就是这个。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不注意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而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孩子既愿意得到父母的表扬,也愿意忍受父母的批评,最不希望自己被父母忽视。

   三、礼仪修为与德行教育

  礼仪的培养可以美化人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可以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明人。家长在其中的榜样力量不可忽视。曾经我们小区有若干小孩玩滑滑梯,有个女孩子霸占在滑梯入口不肯下,另一个男孩的父亲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解决该事,即抱着自己的小孩强行在女孩的背后推,男孩的脚不时的踢打在女孩的背上,最终女孩哭着跑开了,男孩则胜利的玩起了滑梯。女孩纵然不对,但家长的粗暴行为则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此种榜样对礼仪修为所起到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礼仪不良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羞怯忸怩,另一种是傲慢自大。伊顿公学认为,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要谨守这条原则: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轻视别人。

  中国的家庭教育大多重智轻德,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伊顿公学认为:知识只能帮助孩子提高得到认识,要想让孩子做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是必须进行情感培养、意志培养和行为训练的,否则就会执行脱节,说一套,做一套。

  培养良好的德行,首先要使孩子说话绝对真实,其次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另外自制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当然,勇敢和坚忍是必备的美德,最后自尊心事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四、追求幸福

  在伊顿公学,有一门功叫幸福,这门功,不仅是让孩子从各个角度评述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真正的幸福不是你送个玩具或给孩子买最新的动画片,幸福很简单,也有着深刻的内容。它能培养孩子的精神、与世界融合的感受将是一生受用的财富。

  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信、乐观、有控制世界的感觉。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孩子的这种特性就能很容易被发掘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教会孩子体验快乐,理解幸福。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要让孩子抽出时间放松下。在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帮助孩子寻找快乐,感受幸福;在与孩子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与孩子共同品味生活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样子红持续的快乐心态。

  体会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份快乐,这才是我们要给予孩子的完整的教育。

求伊顿公学的读后感 字数不限

  伊顿公学的读后感
  伊顿公学作为贵族男校之翘楚,英式教育之典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学之一。伊顿的学生出身名门,却绝不养尊处优;他们讲传统、守规矩、平和、礼貌,却不怯懦软弱;他们自信、独立、风度翩翩却不傲慢。一代代“伊顿人”把教育本身变成了一项成功之道。伊顿不仅象征着荣誉与地位,更是精英文化教育的典范。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作为最关系孩子成长的中国家长,视角比金钱重要。凭借这个视角,家长们可以引领孩子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视角,即便再有钱也无法到达。这本书介绍了伊顿的历史和校园风貌,伊顿的管理架构和教学理念,让我们从理性和感性上对伊顿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伊顿的好究竟好到哪里,伊顿的好到底与我心中的好是否一致,书中都给出了答案。在此摘录一段:“伊顿公学在训练学生的日常言谈举止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有些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完全被宠坏,刚进学校时站没站样,坐没坐样。。。。可是,老师很少对这样的孩子大声呵斥,而是更多地言传身教,让周围的好气氛、好环境、好学生的行为影响他、带动他,绝不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自己感到粗野的行为是没有教养的、不受欢迎的。他现在已经是一个伊顿男孩了,那么,就应该用一种伊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高年级学生的言谈举止就是一个典范,这种相互影响十分有效,不出三个月,一个个变成了温文尔雅的小绅士。。。”
  这本书为那些想进入伊顿的人架设了一座桥梁。书里介绍了伊顿的考试制度、教学方法,介绍了外国学生监护人制度,介绍了怎么入学、学习过程以及如何获得奖学金、毕业与升学等内容。如果我们有把孩子送入伊顿的想法,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伊顿的敲门砖是什么,伊顿的航程是如何运行的。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的孩子90%的可能上不了伊顿。那么好,我们了解一下伊顿教育的内涵,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精英品质也好啊。书里讲了伊顿公学的十个关键词: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优越。这十个关键词,即便在中国,也是非常好的品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有重合的地方。我们如果去不了伊顿,那么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和培养孩子也是非常好的。

“伊顿公学校长眼中的教育”带给我的启迪

教育的问题、快乐和困惑是无国界的。

当我久久困顿于学校、校长、教师及家长为教育而如何努力时,伊顿公学前校长托尼﹒利特尔的书《聪明人的教育指南:伊顿公学校长谈教育》给了我灵感和启迪。加之对英国教育的考察和访问,有了两国教育状况的直接对比,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又有了更为系统而深入的思考。

学校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1997年将“教育,教育,还是教育”作为其任职期间的重要关注点,国务大臣迈克尔﹒戈夫也说:“我们在警惕上不能有任何妥协。为了符合道义,我们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国首相为何如此关注教育?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先从两个拉丁文的研究出发:educere和educare。Educere意为领导军队备战,常常与训练联系在一起,Educare意为鼓励、引导、照管、支持儿童的成长。后者才是“教育”一词的真正词源。在历史上,乃至今天,这两种概念依然被混淆,人们依然把“教育”解释为“通过对学生的正式指导向他传授知识。”而古单词“educe”(意为像水一样前进)所代表的画面应该是“我们应当像河流入海一样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引导和带领”,这是一种有力的思想,而不是我们观念里将老师奉为“圣人”,几十个孩子坐在拥挤的教室里安静地接受“指导”。

1971年伊万﹒伊里奇在《去学校社会》一书中提到学校不应该有分裂性和压抑性。学校的班级的划分,班级之间的竞争让学校呈现出了阶级性和分裂性,班级整体结构的规划和发展压抑了学生个体成长的需求,限制了学生的自然欲望、追求和感觉。

如果你把马儿引到河边,它可能不会喝水。但如果河流不复存在,马儿就真的喝不到水了。

学校应该是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儿童、青少年得以学习、成长,他们可以获得终身受益的技能和思想。其真正价值在于让年轻人在集体中理解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家庭之外扮演某种角色,帮助他们培养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学习如何融入社会。

校长

一校之长的定位是什么,应该做什么?

校长无疑是一所学校的掌舵人,其思想引领及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向,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发展及学生的成长方向。

校长,注定每天要与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人打交道,因为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与诸多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追本溯源,对于一校之长来说,最应该具备的或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

首先应该有叶芝笔下的“寂寞而愉快的冲动”,校长是寂寞的,因为他一个人站在塔尖,与众多同行、学生既是盟友、又是引路人,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判断意识,校长是愉悦的,当他看到任何一个教师、学生有所成长,作为一个大家长都为之感到骄傲、愉悦,校长更应该是“冲动”的,没有教育的激情就没有前行的方向,学校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源动力。

其次,校长应该走在“泥土”里,办公室的“高效率”和会议的“高频率”并不能带给一所学校真正的变革,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学生及教师成长的需求。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前校长托尼﹒利特尔曾经描述过自己的工作:“我们学校有着”起诉“制度,学生可以起诉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满……你很难看到一个校长亲自处理学生的各种违纪问题,从错过礼拜或上课经常迟到到可能足够开除学生的严重事件。实际上,我有时处理的全都是一些琐事,明显是在浪费时间,年轻教师对这项制度的作用提出了怀疑,他们认为学生的这些问题应该交给其他人去解决,校长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师身上……通过几个星期的“起诉”事件的参与和处理,我可以从中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成长的需求,同时也了解了孩子口中学校制度的利弊、不同教师的工作状况等……”

可见,看似“浪费时间”的“事无巨细”,实际上在与学生的亲密接触中,托尼校长给了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给了孩子表达、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他懂得如何深入了解并接受孩子们成长的不完美,更明确了在孩子成长中学校应该为之做哪些研究和努力,对孩子人格的培养,让其拥有受益终生的品格与技能,这才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所在,也是一校之长的价值所在。
教师

伊顿公学在翻修时曾发现了一幅1520年左右的壁画,据说是当时的一间教室,那是英国最早的学校场景。画面右边是一群整齐就坐的男生,有些人在勤奋学习,有些人无所事事,有些人在开小差,最右边的一个男生扬起了手臂。让人欣慰的是他不是想教训另一个男孩子,而是在玩铁圈,他处在画面的边缘位置。位于画面中心的是一位男老师,他的形象非常高大,他的头顶有一个拉丁文标签incipe parve puer,可以粗略翻译为“引导小男孩”。教师的墙壁后方是一条巨大的标语,这是昆提利安说过的一句话:Virtuo preceptoris est ingeniorum notare discrimina,意为“教师最出色的技能就是发现学生天赋上的差异”。

这幅画令人非常震惊。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对教育已经有了良好的认知,而现在的我们只不过是一直在刷新这些概念而已。“差异化”是指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个性和特征,最大限度的开发其潜力并帮助其实现自身的发展,无独有偶,我国早在孔子时代也已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可见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不分年代,不分距离,不分人种,因为自古以来人性本是相通的。

    “有教无类”只靠满腔热情是不够的,教师本就是一种职业,它需要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才能达到职业的标准。目前不少国家的老师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更多地是依靠对教育理解的本能和多年摸索的经验,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学习,因此不少老师在工作中感动困惑或气馁,同时由于职业发展受限,也无法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支持和信任。

  芬兰的教育举世闻名,其成功的核心机密之一就是对教师的职业培训。芬兰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它可能是唯一能够从最优秀的前五分之一18岁离校生中招收小学教师的国家。在芬兰,教师的工资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不过随着经验的增长,教师工资的增长速度比其他国家要快,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工作环境允许他们“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教师可以获得充分的职业自主权,将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付诸实践,芬兰的教师认为他们与律师、医生和工程师拥有相同的职业尊严。这种信心和共同的道德使命感来自于未来教师的选择和教育过程。所有教师必须花费5-7年时间完成大学硕士学位课程:师范教育被看作大学生活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系统具有明确的导向:要想从事教师这项职业,没有其他道路或捷径可以选择。

  除接受职业培训外,教师自身要有真心实意的“使命感”,班森认为,使命感指的是相信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这种信仰“非常深邃神秘”。伊顿公学前校长托尼曾明确表示:在招聘教师时,我会迅速跳过哪些仅仅需要一份工作的人。相比之下,整体来看,具备职业精神、有可能伴随着经验的积累而成长的候选人更有吸引力。不过我还希望看到另外一些东西,一些很难寻找的东西,那就是:使命感。

家长

家长除了要保证孩子的健康饮食及身体健康外,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并陪同孩子做好阅读规划,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多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成长,尤其在青春期。托尼校长曾经给家长列出了十条实用建议:

1.保持定期交谈,不管你的孩子有多抵触。这应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你不应该等到出现问题时再去找孩子谈话。

2.如果孩子不愿意和你在家里谈话,你可以寻找另一个场所。你们两个人可以单独去兜风,这样可以回避眼神接触,此时你们可以进行随意的交谈,不会让你的孩子感到紧张。有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在汽车上透露许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3.一定要保持真诚的态度,不能出尔反尔。

4.每次只谈论一件事情,尤其是你面对男孩子时,决不能情绪激动地说:“还有……”

5.记住,青少年的立场不是固定的,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完全可能发生改变。

6.不要和别人比,尤其是不要和朋友比。

7.结识孩子的朋友。

8.倾听孩子的心声。

9.保持耐心。青少年经常和你顶嘴,但他们仍需要你去关注他们。

10.不管他们多么令人失望,你都不能批评他们本人,只能批评他们的行为。青少年可能表现得满不在乎,但他们真的需要被爱的感觉。

评价伊顿公学?

这座世界闻名的贵族学校,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是优良的传统,是奢侈的气息,是刻板的....
英国私立男校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坐落在温莎小镇,与女王钟爱的温莎宫隔泰晤士河相望。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
有“财”,有“才”,才能上伊顿
伊顿 的学位需在七年前预定
伊顿过去是贵族学校,世家子弟出生后即要注册。现在,学校里的贵族所剩无几,所以“贵族”实际已变成“昂贵一族”的代称。伊顿属于私立学校,原则上是面向公众招生,但要符合“财”、“才”二字才行。一个学生每年两万多英镑的学费(包括住宿费),令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因此,每年报考伊顿公学的学生也就是1000余名,通过严格考试和面试后,录取250多人。
报考伊顿[也是有条件的。私立小学的优秀学生是主要生源。私立小学与伊顿一样,也是条件好、学费昂贵,中产阶级家庭少有问津。其次是公立小学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有意培养,校方也会给予报考私立中学的建议。海外学生也能报考伊顿。伊顿公学曾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从印度王子到阿拉伯王子,人人一口“伊顿”口音,见了面不谈国事,先称兄道弟弄清楚对方在校的年头辈分,以及住在伊顿的宿舍楼和房间号,关系就拉近了许多。伊顿现在虽然有王子头衔、后面跟着仆人的人物少见了,但出身大有来历者仍不乏其人。美国的富豪、亚洲的赌王,都把孩子送到这里。
伊顿校服犹如宫廷朝服,等级分明
伊顿的规矩使它显得处处与众不同。不论你是权贵之后,还是富贾世家,进了伊顿都得遵守校规,所有学生一律平等,谁想颐指气使,就等于自讨没趣。
严格的着装是伊顿的校规。伊顿公学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伊顿的校服类似绅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这套行头就要700英镑,加上配套的成打衬衫、领带等,装扮一个伊顿人,至少要好几千英镑。在黑色燕尾服中,有一些带披风的,那是国王奖学金获得者的标志。有些穿不同颜色马甲的,是伊顿5年级的“明日之星”,他们是从所有获奖者中选出的佼佼者。如果配有银色扣子,则代表最高级别的优秀学生,他们有权参与学校政务。通过这些日常服饰上的变化,突出竞争中优胜者的地位,使他们理所当然地鹤立鸡群,让学生充分体会优胜者的优越感、荣誉感。
校长、教务长、舍监和各学科负责人,也有不同的黑色学袍,稍微正式的场合,学袍一穿,犹如宫廷朝服,也是等级分明。
伊顿的教学有何特色
伊顿学生现在也参加英国中学的GCSE和ALEVER水平考试(升入英国名牌大学的主要途径),成绩几乎都是优秀。伊顿教学有3要素:一是高质量的教师。名师出高徒,伊顿也认这个理。伊顿的教师很多是博士、专家,其中不乏牛津、剑桥毕业的伊顿校友。当然,伊顿选择的教师首先必须热爱学生。
二是独特的教材。伊顿也用为中学统考编写的教材,但他们只用一半时间就教完了。余下的一半时间,由系主任自己选择增添其他教材。每年9月开学时,各系主任已制订好独特而细致的教学计划,发给每个老师和学生,学生还可以在计划之外再选学更多的知识。因此,伊顿学生除了参加统考外,还多一项“伊顿考核”,每年12月进行。它比中学统考要难得多。伊顿学生几乎都能通过统考,却不能保证都通过伊顿考核。如果不幸几次没有通过伊顿考核,孩子就必须转学了。同时,伊顿考核在校内决定着下一学期的分班,在升学时,如剑桥国王学院等,会更看重伊顿考核展示的学生质量。
三是“分班制”教学法。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分、特长、爱好都一样。“分班制”就是为了避免成群教育的粗略。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级,较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如进入第一班的学生,即证明他在该科目上已经有了超强的天分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机会。而14班则相反,证明学生在该项目上天赋和能力较弱,缺乏自学能力。老师就要加倍细致、耐心,有时要一对一地个别辅导。
对学生而言,不会因为被划入“低班”而自暴自弃。因为一个学生这科在14班,另一科可能在1班,其间的差异,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产生的是“向自己看齐”,让自己“全面优秀”的动力。同学之间也会注意到每个人各有千秋,你是“数学天才”,我是“文学博士”,增进互相尊重和友谊。每年通过伊顿考核,前几名会升入更高班。每次“提升”班级,学生都得到更上一层楼式的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伊顿有什么奖学金
伊顿的奖学金分为两种:“国王奖学金”(简称KS)和“欧彼德奖学金”(简称OS)。国王奖学金获得者可免5年学费,全校有70名,每年级14名。每年入学的新生中,只有得到私立小学校长推荐的100人有资格参加竞争。获得国王奖学金的男孩不仅增添一件潇洒的披风,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待遇:搬出普通宿舍楼,住进学校中心庭院的“老校舍”,在专用餐厅就餐。据说,那里的有些食谱,沿用的是16世纪宫廷的烹调方式。
如果说国王奖学金代表着入学时的佼佼者,欧彼德奖学金则标志着在伊顿竞争中的优胜者。欧彼德奖学金年年颁发,3种情况可以获得:一是,已考上国王奖学金,但不喜欢在“金丝雀笼子”生活的学生,可以申请自动转换成欧彼德奖学金,搬回到原来的宿舍楼。二是,每年全校各项考试中成绩最优秀的13名学生可获得“卓越者”荣誉,连续3次或累积4次成为“卓越者”,可以获得欧彼德奖学金。三是,由于某种特长,校长特别授予欧彼德奖学金。这是一种纯粹的学术荣誉,没有奖金,也没有披风。
在伊顿的最后一年,从各种获奖者中精选出20人为“明日之星”,名为“POP”,他们的马甲可以是自己选择的颜色。当年威廉王子就曾是“明日之星”,他的马甲是一面英国国旗。
伊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很多人一说绅士就想到礼仪课,伊顿确实有礼仪课,但只是很短时间的选修课,大部分家教好的学生也不需要上。
初入伊顿,学生只是13岁的小男孩,离开伊顿的是18岁的谦谦君子。他们在伊顿的5年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伊顿的校规严格,却不痛苦。比如,一年级学生入学,有10%—20%是没有集体生活经验的家中宝贝,校方的第一个措施是,家长前三周一律不准探望,要把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扳”过来!在不准你留恋父母温情的同时,学校给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的温暖。学校还把各种娱乐、体育和业余生活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长知识而又有趣的活动之后,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有些家在香港的学生,直到第三周结束才突然想起父母。
学校的宿舍是学生们的新家,每座宿舍楼是一个集体,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约50多人,除了上课之外,起居、餐厅、体育、娱乐活动都以宿舍楼为单位。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其中,伊顿划船赛的礼仪优雅浪漫,“伊顿五人”、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勇猛粗鲁。在游戏般的体育运动里,男孩们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能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高年级同学的言谈举止也是低年级同学的榜样,伊顿的良好校风、礼仪,就这样代代相传。

伊顿公学的优雅气质是如何培养的

  英国的伊顿公学,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这个坐落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的贵族学校。凝聚着英国传统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历来被誉为“绅士的摇篮”。下面来说说伊顿公学的优雅气质是如何培养的。

   在全世界人的眼中

  “伊顿”这个名字,已经成为

  贵族、天才、绅士和美男子的代名词

  从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凯恩斯

  抒情诗人雪莱,惠灵顿公爵

  到英国19位首相、印度王子、阿拉伯王子

  英国首相梅卡伦

  ▼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

  ▼

  世界名流、政界精英的名册里

  处处都少不了“伊顿”的标签

  光有钱,不一定进得去

  有小伙伴好奇,进入这样一所学校

  究竟需要什么条件?

  主页君帮你打听了,条件就两条

  要么有钱,要么有才

  除过每年33000英镑的高昂学费

  (约合人民币32万元)

  伊顿也是个“拼爹”的地方

  公学规定,孩子一出生

  家长就得立马预报名,否则不予受理

  预报名的家长必须达到指定学历

  具有一定的学术成就

  否则不予申报

  毕竟全球每年只有200多个名额

  真是年年都争得头破血流

  “受制”于伊顿苛刻的条件

  又不忍放弃它精英版的教育

  每当有男婴出生,英国众多名门望族

  都会凭"出生证"到伊顿公学报名排队

  好保证孩子适龄后能顺利入学

  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曾在这里就读

  对于名门望族,排排队还有点希望

  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

  伊顿公学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除了严苛的入学条件外

  仅是每年高昂的学费

  就足以让刚步入小康的家庭跌入贫困

  然而最近却有这样三位平民学生

  幸运地通过各项测试,并在基金会的赞助下

  顺利入读伊顿公学

  而以他们为题材的BBC纪录片

  《世界上最著名的学校》

  也为我们揭开了伊顿的神秘面纱

  法拉、西奥、詹姆斯

  与王子贵族做同学的平民小孩

  他叫詹姆斯

  家里经营着一家小餐馆

  有时人数不够时

  他要时不时接听电话送外卖

  他叫西奥

  是个游泳健将

  出生于普通的白领家庭

  从小就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他叫法拉

  很小时就被寄予厚望

  母亲希望他进入全英最好的学校

  还好,他不负众望

  怀着期待、憧憬,还有那份小自豪

  他们欢天喜地地来到伊顿公学

  可眼前的景象

  着实令他们大吃一惊

  传说中的伊顿公学

  根本没有想象中的有趣和高大上

  推开伊顿大门

  那些希望孩子享受奢华生活

  拥有贵族范儿的家长也要大失所望了

  这里没有皇家的高贵,没有城堡的奢华

  “竟然比平民学校还要艰苦!”

  比如,大门是这样的

  ▼

  宿舍是这样的

  ▼

  伊顿要求所有在校生

  都必须接受五年(13岁~18岁)的寄宿生活

  无论家庭背景多么显赫

  只要进入伊顿就没有任何“特权”

  入学前三周,所有新生禁止返家和探望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

  这无疑是个煎熬的过程

  他们要住普通的硬板床,吃普通的食物

  穿同样的制服,抱着大书夹

  穿梭在老气横秋的教学楼里

  他们的着装有严格的限制

  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

  都必须穿着定制校服

  黑色燕尾服,白衬衫,黑色马甲

  黑色西裤,黑色英式传统皮鞋,黑袜子

  每天,他们都穿着厚重的校服

  飞奔到礼堂教室上课

  穿着整齐地去餐厅用餐

  因为英国有这样的餐桌礼仪:

  不穿在整齐是不能上餐桌的

  伊顿从小就在培养孩子们这样的习惯

  一旦衣服少了领带,哪怕一个袖口

  都是绝不能容忍的事

  必须重新走回去穿好再来

  毕竟在伊顿的教育理念中

  时刻保持最好的仪态和着装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

  渗透在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绅士的气质,贵族的优雅

  就是在这样的长期修炼中培养起来的

  虽然艰难,虽然严苛

  可这一年打下的良好基础

  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在这里,态度比技能更重要

  仪态和着装仅仅是一个开始

  伊顿还灌输给孩子们

  自律、谦逊、礼貌、守时的价值观

  这些要求,从住校第一天就开始了

  为保证每位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每个宿舍楼都配有专门的舍监

  每天清晨7:30,傍晚21:30

  她们会一间间敲门

  督促孩子按时起床和就寝

  哪怕是繁忙的考试周也从不例外

  从食堂近乎完美的早餐开始

  孩子们就进入了学习阶段

  为了纠正孩子们的餐桌礼仪

  又能保证他们每餐合理搭配

  学生们会和舍监老师们一起吃饭

  老师就坐后孩子们才能开动

  丰盛的早餐过后就是繁忙的功课了

  学生们一天要上7节课,每节40min

  除了英语、数学、哲学等学科之外

  他们还要学习艺术、神学、音乐等课程

  伊顿将班级分为15个等级

  每次考试后再做适当调整

  为了迅速升至下一年级

  也为了不输给同期入学的小伙伴们

  每次考试,学生们都会全力以赴

  毕竟,看到周围人都在努力上进

  自己也得偷偷加把劲儿

  每周35节的课程

  对这三个公立学校出身的孩子来说很吃力

  由于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组织能力

  他们只有付出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

  才能达到让自己满意的标准

  写论文、赶作业、做读书笔记

  都是每天必备的任务

  上额外的拉丁文课程

  也成了习以为常的课业活动

  他们说:

  “我觉得自己是小池塘里的一条大鱼

  去了伊顿,我又变回了一条小鱼。”

  就是这样一次次的严格要求

  孩子们不仅得到了知识的洗礼

  拥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更完成了从男孩到“贵族”的蜕变

  而这种贵族精神,跟财富、地位无关

  更多是精神上的一种习惯

  一种从小到大的潜移默化

  它不需要“装”,只是“习惯了”而已

  真正的贵族,是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餐饮、礼仪的日常课程外

  孩子们还有各种各样丰富的业余活动

  毕竟,绅士可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而是全面发展立体化的贵族绅士

  跑步比赛

  ▼

  足球比赛

  ▼

  苏格兰舞蹈

  ▼

  合唱演出

  ▼

  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而在一年一度的“无制服日”中

  孩子们也恢复了本性中的活波可爱

  奇形怪状的cosplay也是随处可见

  ▼

  乖乖吃早餐的天线宝宝

  ▼

  要结伴才能行走的香蕉们

  ▼

  丰富而紧张的学期结束后

  孩子们要开始准备自己的考试啦

  虽然科目繁多,难度也不小

  但在他们脸上,我们看到了自信的笑容

  问及改变

  詹姆斯说自己已经习惯了伊顿风格

  为了下学期做得更好

  他还给自己设定了新目标

  西奥说自己更加得体、独立

  更加遵守制度了

  法拉觉得自己变得更聪明了

  还有了更厉害的朋友圈

  虽然现在的他们还略显羞涩

  但没准多年后

  他们其中之一会变成首相、名流、精英

  即使出身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良好的教育足以令他们产生蜕变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在伊顿的这段学习历程中

  孩子们刻苦读书,认真生活

  他们都在为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而默默努力坚持着

本文标题: 伊顿公学和精英教育 读后感(求伊顿公学的读后感 字数不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05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孔子畅游读后感小学(孔子周游列国在吕梁瀑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少女贾梅读后感400字(《女生贾梅》的读后感45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