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中医59|五脏逼毒法健身的朋友们去健身房练肌肉,是用器械来练习不同部位的,但内脏要怎么练,健身房是练不出来的,这是有技巧的,西方没有,只有东...
遇见中医59|五脏逼毒法
健身的朋友们去健身房练肌肉,是用器械来练习不同部位的,但内脏要怎么练,健身房是练不出来的,这是有技巧的,西方没有,只有东方有。
中医认为:五音应五脏,角、徵、宫、商、羽分别应肝、心、脾、肺、肾。何为“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同频共振。
五脏逼毒法的原理是用五音去震动到五脏,配合相应的动作,使五音频率到达五脏,从而把病毒逼出体内,达到治病保健的功效。
十二经络流注从肺经开始,五脏逼毒也从肺脏开始。
肺在胸腔内,外有肋骨包围,要动到肺必须有个动作可以把肋骨上下一挤压,这样肺里面的浊气就只能往外走。
肺的五音是商声,发“呬”(si)。
功法:
1、吸气,直立双膝微屈,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十指交叉反手举过头顶,舌抵上腭。这个动作挤压到肋骨,手往上升时,肋骨会往上升,一上升就压到肺脏。
2、吐气发“呬”,同时慢慢直膝踮起脚尖,手保持不动,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再用身体的内劲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呬”,这个无声的“呬”才是真正的功法。
可以重复五~六次,逼毒的时候会咳、吐、流泪,这些现象都是好的。
脾的五音是宫音,发“呼”。脾开窍于唇,故把嘴唇做“呼”的口形。
功法:
1、吸气,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重叠放在左肋脾臓的地方。
2、吐气发“呼”,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用身体的内劲再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呼”,这时脾脏会动得非常大。
心脏的五音是徵音,发“呵”,这个功法就是撞墙功,可以打通心脏动脉血管的堵塞,缓解胸闷胸痛。
功法:
1、一脚前一脚后,这样比较稳。墙要找钢筋或混泥土或木板的。撞的时候用后面两个肩胛骨去撞,刚好在三到七椎区域,撞的时候全身放松。
2、先吸气,撞上去的时候大力吐气同时发“呵”。功夫深时刚好在撞的同时把气吐光。刚开始练习时轻轻地撞,等到慢慢习惯以后开始加大力气。
肾脏的五音是羽音,发“吹”。
功法:
1、吸气,一脚前一脚后,身体前倾,两手手掌按压在后腰两肾处。
2、吐气发“吹”,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用身体的内劲再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吹”。
肝脏的五音是角音,发“嘘”。
功发:
1、吸气,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重叠放在右肋肝脏的地方。
2、吐气发“嘘”,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用身体的内劲再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嘘”,这时眼睛会亮。
此外,中医还有一个三焦系统,负责全身脏腑、肌肉之间的联络,发“嘻”。
功法:
1、吸气,自然直立。
2、吐气发“嘻”,同时踮起脚尖,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用身体的内劲再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嘻”,可以把五脏之间、肌肉之间的浊气逼出。
五脏逼毒法宜在空气清新的地方练习。
(以上内容整理自倪海厦老师的《针灸》课程,感恩倪师的传承!)
中医认为:五音应五脏,角、徵、宫、商、羽分别应肝、心、脾、肺、肾。何为“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同频共振。
五脏逼毒法的原理是用五音去震动到五脏,配合相应的动作,使五音频率到达五脏,从而把病毒逼出体内,达到治病保健的功效。
十二经络流注从肺经开始,五脏逼毒也从肺脏开始。
肺在胸腔内,外有肋骨包围,要动到肺必须有个动作可以把肋骨上下一挤压,这样肺里面的浊气就只能往外走。
肺的五音是商声,发“呬”(si)。
功法:
1、吸气,直立双膝微屈,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十指交叉反手举过头顶,舌抵上腭。这个动作挤压到肋骨,手往上升时,肋骨会往上升,一上升就压到肺脏。
2、吐气发“呬”,同时慢慢直膝踮起脚尖,手保持不动,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再用身体的内劲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呬”,这个无声的“呬”才是真正的功法。
可以重复五~六次,逼毒的时候会咳、吐、流泪,这些现象都是好的。
脾的五音是宫音,发“呼”。脾开窍于唇,故把嘴唇做“呼”的口形。
功法:
1、吸气,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重叠放在左肋脾臓的地方。
2、吐气发“呼”,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用身体的内劲再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呼”,这时脾脏会动得非常大。
心脏的五音是徵音,发“呵”,这个功法就是撞墙功,可以打通心脏动脉血管的堵塞,缓解胸闷胸痛。
功法:
1、一脚前一脚后,这样比较稳。墙要找钢筋或混泥土或木板的。撞的时候用后面两个肩胛骨去撞,刚好在三到七椎区域,撞的时候全身放松。
2、先吸气,撞上去的时候大力吐气同时发“呵”。功夫深时刚好在撞的同时把气吐光。刚开始练习时轻轻地撞,等到慢慢习惯以后开始加大力气。
肾脏的五音是羽音,发“吹”。
功法:
1、吸气,一脚前一脚后,身体前倾,两手手掌按压在后腰两肾处。
2、吐气发“吹”,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用身体的内劲再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吹”。
肝脏的五音是角音,发“嘘”。
功发:
1、吸气,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重叠放在右肋肝脏的地方。
2、吐气发“嘘”,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用身体的内劲再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嘘”,这时眼睛会亮。
此外,中医还有一个三焦系统,负责全身脏腑、肌肉之间的联络,发“嘻”。
功法:
1、吸气,自然直立。
2、吐气发“嘻”,同时踮起脚尖,吐到没有气后,提谷道用身体的内劲再发最后一个无声的“嘻”,可以把五脏之间、肌肉之间的浊气逼出。
五脏逼毒法宜在空气清新的地方练习。
(以上内容整理自倪海厦老师的《针灸》课程,感恩倪师的传承!)
遇见中医44 | 也谈长夏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季与季之间的转换称为长夏,前后各2周共1个月。比如:立夏前后2周,大约从大暑至处暑节气为长夏,依此类推,一年有四个长夏。
脾为后天之本,长夏意味着脾土的王时,上苍一年中给我们开了四个王时,足以见其对人类的眷顾。在王时养护脾胃,其功效是加倍的;在王时与邪气开战,不会伤到元气。故治病要伺天时,养护要借天力。
中医认为:长夏属土。
长夏养生要点:
·多食黄色食物,如土豆、小米、玉米、金瓜等等,适食牛肉及甘味、香味。
·勿过度思虑
·听宫音(Do)的曲子:《月光奏鸣曲》、《十面埋伏》、《秋湖月夜》、《鸟投林》、《闲居吟》、《天边-韩磊》等
·唱歌
更多脾胃养护见《 也谈“培土" 》。
脾为后天之本,长夏意味着脾土的王时,上苍一年中给我们开了四个王时,足以见其对人类的眷顾。在王时养护脾胃,其功效是加倍的;在王时与邪气开战,不会伤到元气。故治病要伺天时,养护要借天力。
中医认为:长夏属土。
长夏养生要点:
·多食黄色食物,如土豆、小米、玉米、金瓜等等,适食牛肉及甘味、香味。
·勿过度思虑
·听宫音(Do)的曲子:《月光奏鸣曲》、《十面埋伏》、《秋湖月夜》、《鸟投林》、《闲居吟》、《天边-韩磊》等
·唱歌
更多脾胃养护见《 也谈“培土" 》。
遇见中医52 | 简明八纲辨证
都说中医难在辨证,辩证到位了,方法是四两拨千斤的。中医有八纲辨证: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内经·调经论》对此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从起因区分病之阴阳
人生病分阳病和阴病,阳病起因于外感之风寒暑湿燥热,阴病起因于饮食不节、居处不洁和喜、怒、忧、思、悲、恐等情志之过度。
阴阳与虚实
1、阳实拒按,阳虚喜按
外感伤人为阳病,初时必在皮表,再传入孙脉,当孙脉充满病邪时传入络脉,俟络脉充满病邪,就进入主要经脉了。故外感的传病途经是:皮肤-孙脉-络脉-经脉。若主经气较旺,邪会从络脉进入十五大络。
风雨伤人 时,邪气尚停留在肌肉之间,脉坚硬且大,这是" 阳实 ",表现出的症状是:肌肉坚硬满大,用手按生痛,故 拒按 。
寒湿伤人 时,出现皮肤松软无弹性,肌肉坚硬紧绷,卫气失散,这是“ 阳虚 "。虚者因机能不张而阳气不足,用热手去按压患处,阳气就会聚在该处使它温暖起来,痛会减弱且感觉舒畅,故 喜按 。
2、阴之虚实
过度情志伤人为阴病。人体内又分阴阳:上(心肺)为阳,下(腹)为阴。
过怒 不知控制时,气会上逆冲头,成语"怒发冲冠"讲的就是这种情况。一旦上逆,必使下部空虚,下为阴,阴中带阳,故下部越空虚阳气越散,此时若饮食寒凉之物,寒气就乘虚而入,下部就成为 阴实 了。
过喜 则气缓下降, 过悲 则肺气消散、经脉空虚,此时若饮食寒凉之物,加上肺气虚而外寒由皮表入(肺主皮毛),加重体内寒气,终令血凝气滞,这就是 阴虚 了。
八纲之间的关系
上焦为阳,阳本身始生于上焦,以温暖皮肤和肌肉。当阳气虚损不足时,上焦之阳无法到达皮表,驱走皮表的寒气,使寒气独居于外,感觉寒栗,故曰: 阳虚则外寒 。
过度操劳的人,形体衰弱气不足,无法正常摄取食物运化成阳气,造成上焦运行不畅,下焦排泄受阻,上下焦转不起来,于是食物滞留胃中产生胃热,热气熏胸,即成内热,故曰: 阴虚则内热, 或称阴虚火旺。
当上焦不通时,阳气盛于胸中,无法畅连肌肉皮表,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毛孔因而不通畅,不出汗,体内的热聚于皮下肌中,造成外热,故曰: 阳盛则外盛(热) 。
阴气本居于下,过度劳累使阴气上逆居于胸,胸阳必散,寒气独居阳位,则血凝气滞,面生里寒,故曰: 阴盛则内寒 。
简单地理解:八纲中表里(外内)、寒热是症,或称果,即外寒、内热、外热、内寒。而阴阳、虚实是真正的因,八纲辨证可简化为先辨表里寒热,再由表里寒热推到阴阳虚实,同时加上一些原则:
·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
·脸色苍白、舌苔白厚、小便白、手脚冰冷为寒症;脸色赤、舌苔黄湿、小便黄、手脚壮热、口渴为热症。
·痛为实,酸为虚;初痛为实(一周以内),久痛为虚;拒按为实,喜按为虚;初病为实,久病为虚。实症痛为持续痛,虚症痛为隐隐作痛。麻为虚。
·气虚、无力、面色苍、呼吸短促为虚;热咳、脓痰、面赤、皮干裂、渴为实。
总之,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表里辨别病位的深浅,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中医治病是标本兼治,临床上虽错纵复杂,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调经论》虽专业,但至少教授给我们三条养生的原则:
1、饮食有节、起居有度;
2、管理好情绪,不过分;
3、劳逸结合,不过度劳累。
从起因区分病之阴阳
人生病分阳病和阴病,阳病起因于外感之风寒暑湿燥热,阴病起因于饮食不节、居处不洁和喜、怒、忧、思、悲、恐等情志之过度。
阴阳与虚实
1、阳实拒按,阳虚喜按
外感伤人为阳病,初时必在皮表,再传入孙脉,当孙脉充满病邪时传入络脉,俟络脉充满病邪,就进入主要经脉了。故外感的传病途经是:皮肤-孙脉-络脉-经脉。若主经气较旺,邪会从络脉进入十五大络。
风雨伤人 时,邪气尚停留在肌肉之间,脉坚硬且大,这是" 阳实 ",表现出的症状是:肌肉坚硬满大,用手按生痛,故 拒按 。
寒湿伤人 时,出现皮肤松软无弹性,肌肉坚硬紧绷,卫气失散,这是“ 阳虚 "。虚者因机能不张而阳气不足,用热手去按压患处,阳气就会聚在该处使它温暖起来,痛会减弱且感觉舒畅,故 喜按 。
2、阴之虚实
过度情志伤人为阴病。人体内又分阴阳:上(心肺)为阳,下(腹)为阴。
过怒 不知控制时,气会上逆冲头,成语"怒发冲冠"讲的就是这种情况。一旦上逆,必使下部空虚,下为阴,阴中带阳,故下部越空虚阳气越散,此时若饮食寒凉之物,寒气就乘虚而入,下部就成为 阴实 了。
过喜 则气缓下降, 过悲 则肺气消散、经脉空虚,此时若饮食寒凉之物,加上肺气虚而外寒由皮表入(肺主皮毛),加重体内寒气,终令血凝气滞,这就是 阴虚 了。
八纲之间的关系
上焦为阳,阳本身始生于上焦,以温暖皮肤和肌肉。当阳气虚损不足时,上焦之阳无法到达皮表,驱走皮表的寒气,使寒气独居于外,感觉寒栗,故曰: 阳虚则外寒 。
过度操劳的人,形体衰弱气不足,无法正常摄取食物运化成阳气,造成上焦运行不畅,下焦排泄受阻,上下焦转不起来,于是食物滞留胃中产生胃热,热气熏胸,即成内热,故曰: 阴虚则内热, 或称阴虚火旺。
当上焦不通时,阳气盛于胸中,无法畅连肌肉皮表,使皮肤紧密,肌理闭塞,毛孔因而不通畅,不出汗,体内的热聚于皮下肌中,造成外热,故曰: 阳盛则外盛(热) 。
阴气本居于下,过度劳累使阴气上逆居于胸,胸阳必散,寒气独居阳位,则血凝气滞,面生里寒,故曰: 阴盛则内寒 。
简单地理解:八纲中表里(外内)、寒热是症,或称果,即外寒、内热、外热、内寒。而阴阳、虚实是真正的因,八纲辨证可简化为先辨表里寒热,再由表里寒热推到阴阳虚实,同时加上一些原则:
·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
·脸色苍白、舌苔白厚、小便白、手脚冰冷为寒症;脸色赤、舌苔黄湿、小便黄、手脚壮热、口渴为热症。
·痛为实,酸为虚;初痛为实(一周以内),久痛为虚;拒按为实,喜按为虚;初病为实,久病为虚。实症痛为持续痛,虚症痛为隐隐作痛。麻为虚。
·气虚、无力、面色苍、呼吸短促为虚;热咳、脓痰、面赤、皮干裂、渴为实。
总之,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表里辨别病位的深浅,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中医治病是标本兼治,临床上虽错纵复杂,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调经论》虽专业,但至少教授给我们三条养生的原则:
1、饮食有节、起居有度;
2、管理好情绪,不过分;
3、劳逸结合,不过度劳累。
遇见中医60 | 五味平衡五脏之原则
五味有:酸、苦、甘、辛、咸,功能各有不同。
饮食、烹饪中若能巧用五味的功能,便可通过食物去平衡五脏,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食疗了。
1、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脏不喜欢急,喜欢疏散。比如抽筋,中医叫"拘急",甘能缓,故可以急食蔗糖来缓解抽筋。肝木要疏,如同树叶,不能长得太密,辛味能散,故以辛来补其不足。若散得太过了,就要用酸来收。
最后两句中的"补"和"泻"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义,下同。
2、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心脏不喜欢缓,喜欢有弹性。酸能收,咸能软坚,若心跳太快,用甘味来缓和。
3、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脾脏不喜欢湿,喜欢缓和。苦能燥湿,甘能缓。脾主少腹,若少腹胀满,满则泻,可用苦味来泻。
4、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肺不喜欢气逆,喜欢收敛。气逆则喘,用苦来泻下,把上面的气往下泻,酸能收。若收得太过,如受寒不出汗,用辛味来发散。
5、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肾为水,不喜欢燥,喜欢坚。辛能润燥,苦能坚,若有肾结石等实症,用咸味来软坚并攻下。
只有熟读熟记五味与五脏的本义,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五味平衡法,但前提依然是辨症到位。
饮食、烹饪中若能巧用五味的功能,便可通过食物去平衡五脏,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食疗了。
1、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脏不喜欢急,喜欢疏散。比如抽筋,中医叫"拘急",甘能缓,故可以急食蔗糖来缓解抽筋。肝木要疏,如同树叶,不能长得太密,辛味能散,故以辛来补其不足。若散得太过了,就要用酸来收。
最后两句中的"补"和"泻"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义,下同。
2、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心脏不喜欢缓,喜欢有弹性。酸能收,咸能软坚,若心跳太快,用甘味来缓和。
3、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脾脏不喜欢湿,喜欢缓和。苦能燥湿,甘能缓。脾主少腹,若少腹胀满,满则泻,可用苦味来泻。
4、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肺不喜欢气逆,喜欢收敛。气逆则喘,用苦来泻下,把上面的气往下泻,酸能收。若收得太过,如受寒不出汗,用辛味来发散。
5、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肾为水,不喜欢燥,喜欢坚。辛能润燥,苦能坚,若有肾结石等实症,用咸味来软坚并攻下。
只有熟读熟记五味与五脏的本义,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五味平衡法,但前提依然是辨症到位。
遇见中医60|为什么早饭一定要吃?
吃饭是人体这台机器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为了维持生命,必须吃东西,脾胃负责消化,并转化为能量输送到全身。
人体的气血是按子午流注循环往复的,早上7-9点走胃经,9-11点走脾经。什么意思?
流注是指某一时间段气血的峰值走到某脏。7-9点胃里的气血最旺,其它十一经也有气血,但峰值在胃经,所以这个点就是吃早饭的最佳时间,这时吃进去更容易被运化、转化为能量,为后一时间段做好能量储备。
9-11点走脾经,脾主四肢,主思考,这段时间通常是上午上班时间,开会、外勤、洽谈、做方案等商务活动都需要大量用脑用体力,也是学生们上课用脑的时间,若早饭没吃,就没有能量的储存,当能量不够用时,身体就会去调用元阳-肾精,大家都知道先天的肾精要省着用,用完这一生就结束了。
可见,早饭是一定要吃的。除非前一天晚上过食成积,还堆在胃里,那只能停一顿了。但堆积一夜的食物早已发酵。
中医认为:晚餐以后不要吃东西。如果你吃东西吃得很晚,比如吃宵夜,胃里面就留了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消化,然后你就跑去睡觉。人睡下去以后肠胃也会睡下去,这时候肠胃的蠕动速度就会慢下来,食物就会闷在里面。不管食物是酸甜苦辣,咀嚼过以后,你把它放在嘴巴里,不要动,等个5分钟,它就会变成甜味出来,即使你的宵夜是臭豆腐,也统统堵在胃里发酵成甜味,这样日久会成瘅(湿热),再日久就是糖尿病了。
所以晚上一定要吃得简单,不吃宵夜,早饭到点了一定要吃,但也不易吃大鱼大肉。早上,体内的阳气刚刚升发,还不足,大鱼大肉只会增加脾胃的负担,故早饭宜清淡些。阳气在中午时最旺,那时人还能借到天阳之力,午餐便可丰富些了。
常听老人言:"早饭吃得饱,午饭吃得好,晚饭吃得少。"老祖母的话往往是真理,还是听的好。
人体的气血是按子午流注循环往复的,早上7-9点走胃经,9-11点走脾经。什么意思?
流注是指某一时间段气血的峰值走到某脏。7-9点胃里的气血最旺,其它十一经也有气血,但峰值在胃经,所以这个点就是吃早饭的最佳时间,这时吃进去更容易被运化、转化为能量,为后一时间段做好能量储备。
9-11点走脾经,脾主四肢,主思考,这段时间通常是上午上班时间,开会、外勤、洽谈、做方案等商务活动都需要大量用脑用体力,也是学生们上课用脑的时间,若早饭没吃,就没有能量的储存,当能量不够用时,身体就会去调用元阳-肾精,大家都知道先天的肾精要省着用,用完这一生就结束了。
可见,早饭是一定要吃的。除非前一天晚上过食成积,还堆在胃里,那只能停一顿了。但堆积一夜的食物早已发酵。
中医认为:晚餐以后不要吃东西。如果你吃东西吃得很晚,比如吃宵夜,胃里面就留了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消化,然后你就跑去睡觉。人睡下去以后肠胃也会睡下去,这时候肠胃的蠕动速度就会慢下来,食物就会闷在里面。不管食物是酸甜苦辣,咀嚼过以后,你把它放在嘴巴里,不要动,等个5分钟,它就会变成甜味出来,即使你的宵夜是臭豆腐,也统统堵在胃里发酵成甜味,这样日久会成瘅(湿热),再日久就是糖尿病了。
所以晚上一定要吃得简单,不吃宵夜,早饭到点了一定要吃,但也不易吃大鱼大肉。早上,体内的阳气刚刚升发,还不足,大鱼大肉只会增加脾胃的负担,故早饭宜清淡些。阳气在中午时最旺,那时人还能借到天阳之力,午餐便可丰富些了。
常听老人言:"早饭吃得饱,午饭吃得好,晚饭吃得少。"老祖母的话往往是真理,还是听的好。
本文标题: 遇见中医读后感(遇见中医8:也谈"七七八八")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99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