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骑士读后感读后感~很可怕,8次东征,为了钱财,害了很多人命,东征不是为了上帝而圣战,而是为了钱财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1095年11月。罗马...
十字军骑士读后感
读后感~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
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红扑扑的脸上泛着喜悦之色,望着树木丛生的大花园。望了一会回过身来在室内踱步,右手缓缓举起,伸出食指划了一个小圆圈,便停在胸前,点了点头,心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然东罗马皇帝派使看来求援,并表示分裂出去的东正教要归于我天主教辖下,又恰值塞尔柱土耳其帝国内讧分裂……我不趁此时,更待何时?”乌尔班二世把右拳一捏,便命人分头去通知教徒:下一个礼拜日在法国克英蒙召开宗教会议。
这一天,克莱蒙郊外的空地上早已集合了大批教士、封建主和老百姓,万头攒动,人声嘈杂,在初冬的寒风中等候着教皇来临。在太阳已经升到树顶之上的时候,只听得一阵号角伴着鼓声,便有人举着巨大的十字架走过来。在场的人们立即鸦雀无声,把视线集中到方十字架的方向。
举十字架的人先把十字架安在了用石头与泥土筑就的约三米高的台子中央,吹鼓手们分列左右两侧。不一会,大马车驶近土石台畔。教皇乌尔班二世走下车来登上高台。只见他头戴古怪的帽子,身穿古怪的衣服手执《圣经》,眼中闪出神灵一般的光。此时,执长矛的二百多名卫士已在台子四周肃然环立。
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道:“教皇真威严!”教皇立在巨大十字架前,把身子一挺,又把《圣经》举了一下,用铜钟般洪亮的声音说:“虔诚的信徒们,我以基督的名义告诉你们,现在在东方,一个叫做什么“伊斯兰教”的异教教徒,在迫害我们的东正教兄弟。大家知道,东正教就是“正教”,他们在1054年与我们闹过别扭,但那已是几十年前的旧帐了,既然他们而今表示要归属于我们天主教,我们与他们就又是兄弟了。”
“信徒们,那些异教徒才是一群魔鬼、恶棍,他们的存在就是我们的耻辱!”听众们出于宗教的狂热,一起喧嚣起来,大喊:“消灭异教徒!”“拯救东方兄弟!”喊声此起彼伏,把四周树丛的鸟鹊都惊得仓惶向远处逃去。教皇乌尔班二世见听众的情绪已被煽动起来。便一举《圣经》,台下顿时一片寂然。他便用清亮的嗓门说:“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天主已经示谕我们,让我们去投入战争。信徒们,让我们遵奉天主的圣谕,到耶路撒冷去,去解放耶稣圣墓的所在地。凡是为解放圣墓而战斗过的人,将来他的灵魂都可以升入天国!”听众们就又喧嚷起来,一派“解放圣墓”的声浪在旷野上回荡。
教皇乌尔班二世越说越激动,直把内心的实话吐露出来,他大喊:“教民们,那东方国家遍地都是牛乳、羊乳和蜂蜜呀!黄金、钻石俯拾皆是。
“谁到那里去不会成为富翁呢?把十字架染红作为徽号,军队就叫作‘十字军’。有耶稣保佑,会无往而不胜的!”教皇讲到最后喉咙都有些沙哑,太阳穴旁边的血管鼓胀起来。人群大呼大嚷,欢欣跳跃。会后,教皇又派教士到各地去宣传,许多农民匆匆忙忙纠合为“穷人十字军”。
1096年春,正是各地闹春荒的季节,由农民组成的“穷人十字军”乱纷纷地沿莱茵河、多瑙河蜿蜓曲折地向东行进,拉开了十字军东征的序幕。这些农民们用竹竿或木杆挑着用被单做成的旗帜,旗上缝一个大红“十”字,有的人骑着马,有的骑驴,有的骑着牛,更多的人则是步行。由青壮年男子领头,妻儿老小随后。他们的武器主要是木棍、长把镰刀、叉子、钉耙等,少数人有自制的长矛、砍刀,还有些人是赤手空拳,只在衣兜里装十枚八枚鹅卵石。
开始出发的一两天内大家有说有笑,行了三四天,老人、小孩和不少妇女就难于跟上,队伍拉得很长。行了十几天,连青壮年也疲惫不堪,人们焦急起来,沿途向人打听“耶路撒冷还有多远”,看到一座城市便问“是不是耶路撒冷”,弄得旁观的人哈哈大笑,说:早呢早呢,还没走出欧洲呢!”这些乌合之众没有给养,沿途靠抢劫、偷窃、乞讨来维持生活,途中有些人因疾病、饥饿、疲惫而死去,越走人们越沮丧。加之他们沿途侵害乎民的利益,每当他们夜间宿营时,当地的人偷袭他们,致使他们不得安宁。
最后,这批“穷人十字军”终于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小亚细亚,的确离耶路撒冷近了。于是,他们整顿好自己的队伍,高张起红十字大旗,不时也吹号、鸣鼓,颇有了一点军队的样子。
一天正越过一片茫茫草原时,塞尔柱土耳其人的装备精良的铁骑,从前后左右包围过来,先是一阵弓弩远射,把“穷人十字军”的农民及牲口射倒许多,接着塞尔柱土耳其人挥着长刀冲上来,“穷人十字军”中有的农民大喊:“这些就是魔鬼!就是异教徒!”于是农民们忽然个个抖擞精神,连被敌人刺伤的农民也一跃而起,奋力抗击塞尔柱土耳其的铁骑。虽然又打死打伤了一些敌人,但到底上帝无法保佑这帮“穷人十字军”,他们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到夜幕降临时,这支“穷人十字军”已被歼灭了大部分。残兵败卒乱纷纷西窜,有一些农民侥幸逃回了欧洲。他们带回的不是金银珍宝,而是悲伤与惨痛的记忆。
1096年秋,由封建主们组织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了,队伍分别从法国、德意志和意大利出发。
这支队伍矛长刀利,铠甲坚牢,坐骑神骏,给养充足,人人的衣服上缝有红十字作为标志,一路抢掠,一面东进。此次东征的三支部队,北路由雷根斯堡出发,经维也纳向东:南路由里昂开拔,经热那亚、比萨、罗马向东;中路由里昂启程,经威尼斯向东。而后渡过搏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小亚细亚,一举攻下尼西亚。
塞尔柱土耳其人用轻骑兵袭击十字军,本以为可以一举歼灭他们,岂料这支十字军非“穷人十字军”可比,塞尔柱土耳其人损兵折将未能取胜。于是,塞尔柱土耳其人另设计谋,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叫十字军得不到粮食和水。十字军进退维谷,处境艰难,又加盛夏酷暑,找不到水源,不断有人马因饥渴死于途中。不过,这支十字军毕竟强悍,塞尔柱土耳其人奈何他们不得。
到1098年,经过几次战斗,十字军攻占了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斯河上游的埃德萨和地中海未岸的安条克。十字军在东方挺进并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了欧洲,商人们尤其是意大利北部的商人受到鼓舞,活跃起来,想利用十字军的武力确定自己在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的垄断地位,便给十字军物质上的巨大资助。其中热那亚和威尼斯的商人纷纷从海上、陆上给十字军运去粮食、衣物、制造攻城器械的木材,还有马匹和几批新参加十字军的兵员。十字军们每天见到驶近地中海东岸的大帆船,更欣喜若狂。1098年,十字军想要夺取的耶路撒冷,被开罗哈里发国家从塞尔柱土耳其手中夺走了。到1099年7月,十字军进攻耶路撒冷时,塞尔柱土耳其人采取旁观态度。
十字军调集精兵良将,备是了攻城器械,把耶路撒冷四面围住。
耶路撒冷是一座著名古城,东临死海,基督教认为耶稣被钉死于此,伊斯兰教相信穆罕默德在此登霄(升天),所以两教均奉之为“圣地”。守方不愿放弃它,攻方务在必克。却说守城军见十字军围了几日,似渐懈怠,便派一彪人马冲出城来,岂料十字车早已埋伏在城边,一阵弓矢,射得对万纷纷落马,仓惶退入城去,紧闭城门。这天夜里,城中忽然乱起来,四处喊杀,火球乱飞,原来是少量十字军趁对方退入城中之机混进耶路撒冷去了。此时城外的十字军喊声大作,在城门架起冲车,在四周竖起云梯。轰开城门的同时,十字军又从城墙不断翻越进去,内外夹攻,守军抵敌不住,便向南逃跑,又彼埋伏在那里的十字军候个正着,长矛大刀齐出,人仰马翻。败兵只得向东逃窜,不少人彼赶进了死海,沉不下去,浮不上来,苦咸的海水浸得受伤的兵士痛不可忍,求死不得。
十字军攻占了耶路撒冷,把城中居民都视为“异教徙”,逢人便杀,见物即夺。十字军闯入著名的艾格撒清真寺,发现那里面躲藏着许多避难的男女老幼,便不分青红皂白大肆屠杀,杀得惨叫声不绝于耳,杀得到处是人头,到处是鲜血。最后还有一个婴儿在死尸间啼哭,一个十字军手起一刀,就剁为两截。这一次血洗清真寺,共杀死一万名无辜平民。一个十字军军官骑着马在寺内看了一圈,那马膝都被血染红了。十字军又到各处宫殿、寺院和民间去抢夺金银财宝,全城被洗劫一空,每一个战士顿时都变成了富翁。
血洗耶路撒冷后,十字军又列队到“圣墓”去举行宗教仪式。仪式肃穆、庄严,此时的十字军将士们个个都自以为是解放“圣墓”、拯救天下的圣人之徒。仪式一结束,他们又纷纷的四出烧杀、枪掠、奸淫。攻占耶路撒冷后,在富饶的西亚土地上建立起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撤冷王国,此外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及爱德沙伯国等。这样,沿海的繁华城市,几乎都成了意大利商人的特区,他们既握有行政大权,又操纵着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不过,在这些十字军国家中,来自西欧的统治者只占人口的少数,本地人民普遍仇视他们,他们只好修起坚固的堡垒,作为立足之地。那堡垒四周是坚厚的高墙,中央是碉堡式的房屋,城墙四周有道路或壕堑围绕,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到1144年,爱德沙伯国被塞尔柱土耳其人消灭了,其他十字军国家也风雨飘摇,危若垒卵。于是1147年,法国国王与德国皇帝亲自统兵进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历时两年,最后以彻底失败告终。
1187年,埃及的苏丹(君主)萨拉丁·优素福·伊本·阿尤布,打败并俘获了耶路撒冷国王和圣殿骑士团团长,欧洲大为震惊。经过了两年的准备,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君王共同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但三个君王各有打算,互不协调。德意志的国君在小亚细亚落水淹死,其军无主,大部分都返回了德国。英国国王与法国国王又彼此争吵,法国国王一怒之下把法国十字军带回国去,井乘机强占了英国在法国的领地。最后,只剩英军孤军作战。英国的国王是理查一世,绰号“狮心王”,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他经过几年苦战,也未取得什么成果,只好率军返回,返回途中又被奥地利公爵俘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在1202年至1204年期间。教皇英诺森三世积极推行新的十字军侵略计划,在教皇鼓动下,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封建主们组织了大批十字军,在威尼斯集合。
他们计划乘坐威尼斯的船只去进攻埃及,以摧毁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基地,揽乱萨拉丁·优素福·伊本·阿尤布的后方,而后再夺回耶路撒冷。但威尼斯商人的劲敌是东罗马帝国。威尼斯商人为十字军提供船只,却利用十字军付不出巨额船费的窘境,怂恿十字军去进攻东罗马帝国。1204年4月,十字军在占领了东罗马帝国大部分土地上,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攻下后,十字军的骑士们和天主教的教士们以及威尼斯商人们,纷纷涌入城内大肆枪掠,他们抢劫各种“圣器”,各种艺术品,剥下祭坛与教堂门窗上的金银,他们刚酒、纵火,使许多古建筑与珍贵图书付之一炬,平民百姓更是惨遭浩劫。这批十字军也顾不得去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了,就在巴尔干半岛东南和马尔马拉海东西两边建立了一个十字军国家,称作拉丁帝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在1217年至1221年,第六次在1228至1229年,第七次在1248至1254年,第八次在1270年。但这几次已经是十字军东征火焰的回光返照而已。
其间,在1261年,由东罗马残余统治势力建立的尼西亚帝国攻陷了十字军控制的君士坦丁堡。到1291年,十字军占领的最后一个陆上据点阿克城被穆斯林占领,至此,十字军东征告终。
后来,十字军在东方只保有塞浦路斯岛。
从1096年到1291年间断续进行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不仅给东地中海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西欧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
十字军的东征意义
十字军原本是为了对抗不断侵扰的穆斯林才组建并发动。十字军骑士团成员大部分成员都是武装修道院士,他们拄着武器祈祷,并洁身自好为独身主义者。但第一次十字军之后十字军便被国王与贵族利用,无奈的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尽管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和西欧各国生灵涂炭,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但它们对欧洲文明却有着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限于它为欧洲基督教各王国的内战找到了一个出口。十字军东征使得欧洲大陆走上了一条世界主义的道路,使欧洲人认识到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老兵们看到了他们的乡村里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他们带回来的故事点燃了欧洲创造的火花。
从12世纪开始,即大约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回忆录和歌曲形式的文学诗歌兴盛起来。在中世纪黑暗年代的沉寂之后,十字军史诗的发展和扩散被一些学者称为“12世纪的复兴”。
很多人干脆就没有回欧洲,尤其是那些在欧洲没有继承土地机会的不是长子的人。留下来的人在圣地建立了军事、文化和商业前哨。他们在第一次东征后建立起来的要塞,常常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移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阿拉伯世界众多图书馆的接触为欧洲封闭的学者们开辟了全新的世界,他们逐渐看到那些用阿拉伯语保存了若干个世纪的丰厚的古希腊典籍。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伴随着暴力的互动。从某种方面来说,十字军东征在传播知识层面的积极作用超过了它的负面影响。
十字军东征还将欧洲的旅行者和商人同一个发展中的世界融合了起来。对中东奢侈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意味着欧洲必须拿出自己的物品来交换,由此促进了欧洲羊毛和纺织业的发展。十字军东征和中东拉丁王国的结束意味着获得亚洲贸易品的难度增加,但需求却并未因此而减少。一些历史学家推测,15世纪中东对欧洲商人的关闭加快了航海探险的步伐,并最终导致新大陆的发现。
华盛顿美国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迈德说:“十字军东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至今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一个欧洲长期进攻的记忆。”它的影响深刻:对当时可能是全球最强大、最具活力的穆斯林文明来说,东征及其造成的破坏打击了伊斯兰世界,动摇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则是一个起点,它推动着欧洲从一个黑暗的孤立时代走向开放的现代世界。
十字军所遗留下来的,除了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新的敌意与封建体系的恶化,同时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于很多领主陆续破产并在死后遗留土地给国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农奴成为十字军后不再回来。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后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面,例如cotton(棉)、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和bazaar(市场)。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这些新鲜货品的需求,加速了贸易活动,意大利的商业城邦国家(尤其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发展。这种需求尚促进了自十四世纪开始的大发现时代。十字军所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并增加了地方上的货币供应,大力提升经济的成长。
欧洲十字军的东征的利与弊
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其在东方向的最后据点阿克,十字军东侵终于以失败告终。
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后果是复杂的,它给西欧和东方人民带来了浩劫。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使西欧死伤上百万人,耗资巨大,仅法国支付第7次十字军东侵花费折合货币就达7000万美元。然而在客观上,也带来了发动者料想不到的后果。
十字军到东方,加强了与东方拜占庭、叙利亚和埃及的接触,一些先进技术逐渐传入西方。如,中国制造火药的方法,拜占庭制造玻璃的方法等,都是这个时期传入西方的。十字军所提供的运输对造船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意大利的银行业也使欧洲各地获利。从此确立了威尼斯、热那亚、法国马赛等在地中海区域的商业优势,从而促进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并发展了东方的贸易。
商业贸易方面,十字军东征后,欧洲人学习了阿拉伯人的商业技术,例如支票、提货单、股份公司等。此外,欧洲商人还借用许多阿拉伯人的商业航运用语。英文中的贸易(Traffic)、关税(Tariff)、风险(Risk)、支票(Check)、仓库(Magazine)、零(Zero)、薄棉布(Muslin)、商品陈列所(Bazar)、平面战舰(Corvette)等词,都是在这一期间从阿拉伯字脱胎而来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