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监督学读后感怎么写?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半大孩子,而通第一学期开学前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几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
行政管理监督学读后感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半大孩子,而通第一学期开学前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几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如果上中专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转折点,那念物流系就是我那个时候的不后悔选择。 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唯一能够做的,而且作好的就是现在学习的目的异乎寻常明确,就是学习门类繁多庞杂法律知识,学得一点知识技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多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钱。我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专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和机遇,用知识来武装彻底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宝藏。那时,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学习上:如果上中专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转折点,那念物流系就是我那个时候的不后悔选择。 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唯一能够做的,而且作好的就是现在学习的目的异乎寻常明确,就是学习门类繁多庞杂法律知识,学得一点知识技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多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钱。我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专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和机遇,用知识来武装彻底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宝藏。那时,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感悟
我虽工作多年,但对管理学还是知之甚少,所以非常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对管理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非常感谢培训老师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的无私精神。
通过这一个多月对《现代管理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法约尔说管理可以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它的研究对象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维护上层建筑。
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自然属性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管理学的来源有这么三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人们掌握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虽然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向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就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视度事,随机应变。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的. 而复杂人是指人们通常有多种需求和不同的能力,往往把满足需要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结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目标。人是复杂的,既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而是因时、因地、因各种主观条件变化而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 霍桑实验 " 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也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精典而又精致的需求模型.由此可看出管理学知识这门学科的应用面之广。
在学习了管理学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综上所述,这是这一个半月我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收获。
通过这一个多月对《现代管理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法约尔说管理可以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它的研究对象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维护上层建筑。
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自然属性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管理学的来源有这么三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人们掌握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虽然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向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就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视度事,随机应变。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的. 而复杂人是指人们通常有多种需求和不同的能力,往往把满足需要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结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目标。人是复杂的,既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而是因时、因地、因各种主观条件变化而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 霍桑实验 " 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也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精典而又精致的需求模型.由此可看出管理学知识这门学科的应用面之广。
在学习了管理学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综上所述,这是这一个半月我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收获。
古典行政管理学的评价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30年代是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由于在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上升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急剧增多,政府的职能也不断扩大,逐渐变的更加复杂和专门化。特别是美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世界事务的干预和插手,使得它的机构急剧膨胀,所以如何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原则和法规以提高行政效率,成为必需。在这种情况下,将行政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也成了当务之急。行政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的一门学科,所以行政学脱胎于政治学,与政治学有根深蒂固的渊源。同时,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兴起,西方先后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过渡。生产的社会化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垄断组织在管理上兴起了科学管理运动。在这一阶段,行政学的产生和形成受到工商企业科学管理的重大影响。许多原则、原理都是借用或移植过来的。
脱胎于政治学的行政学
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
威尔逊(1856—1924)为美国第28届总统。倡导建立一门行政学,“它将为政府工作铺平道路,加强和精干政府组织”。威尔逊在该书中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的世界,以民主为价值准则;行政是中立的技术系统,以效率为目标。因此,威尔逊被誉为美国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
他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开创了行政学发展的起点,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的诞生。在文中,威尔逊认为:“宪政运行正变得比宪政的制订更为困难。”他主张运用更多的知识资源来帮助管理国家。“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并且提出改革文官制度的三个切入点:一是公务人员要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二是要提高政府官员的专业素质;三是要克服官僚主义作用。同时重视公共舆论的重要监督作用,认为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社会权威性、相对独立性、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威尔逊提出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思想。为现代文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方面,威尔逊认为,从理论上讲政治与行政应该相互分离。政治追求的目标在于民主;行政追求的目标在于效率。政治是经选举产生的政治家的活动,行政则是技术官僚们的管理工作。政治家参加选举,制定公共政策,而行政官僚只负责执行政策,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政治家根据选票的多少决定去留,而行政官僚则成为一种终生性的工作。这为行政学借鉴管理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理论保障。
古德诺的行政学思想
古德诺(1859—1939)是美国政治学学会的奠基人之一和第一任主席,他为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1900年,古德诺发表了《政治与行政》一书,对政治—行政二分法进行了严格论证,认为政治与行政在功能上应加以区分,但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两者在功能上的交叉和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他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认为:“政府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功能。”即书名所说的政治与行政。但是政府机构的分工不可能向政府的两种功能那样分得一清二楚。政治涉及的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涉及的是政策的事实。分权是这种区别的基础。立法机构在司法机构解释的协助下表达国家意志并制定政策。行政部门则公正的、非政治的执行这些政策。如何把政党政治的行政控制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古德诺提出了一些原则措施:
第一,适度的行政集中原则。美国政治奉行分权原则,这种分权不仅体现在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而且体现在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州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分权。古德诺认为,地方政治共同体倾向于牺牲国家利益,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立法来控制地方权力,但掌握行政权的地方权力机关便会采取消极不执行的手段使中央政策搁浅,使国家意志无法贯彻。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保留立法分权的同时,加强行政系统的权力集中。
第二,法外调节原则。所谓法外调节就是通过政党的意志统一来促进国家的政治与行政、中央与地方的协调一致。在当时的情况下,参加政治竞选的政党,在没有进入国家权力系统之前,只是“民间法团”,在法定体制之内没有任何地位。然而,政党为了竞选成功,必须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现党内组织控制。一旦这样的政党通过竞选进入中央与地方公共权力系统,政党在竞选中所形成的集中统一就能发挥“上下左右”的协调功能。
第三,把政党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既然政党对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在实际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那么就必须以制度化的方式规范政党行为,把政党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同时,要建立健全公民投票选举的制度,防止政党独裁、政党分肥的出现。这就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处理行政对效率的追求与政治对公平的追求的重大关系问题。
政治要通过法定控制和法外控制(政党调节)对行政进行适度控制,同时要保持行政的集权化,这样才能保证政治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古德诺的观点为美国早期行政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怀特和威洛比的行政学思想
怀特(1891—1958)是美国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威。1926年,他发表了《行政学导论》一书,主张探讨行政活动的规律,建立一个行政知识体系和一般原则。他把行政要素归纳为四部分: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强调科学行政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27年,威洛比发表了《公共行政原理》,对政府机关的公共行政进行了研究,系统阐述了行政学理论体系。在怀特和威洛比的著作中,吸收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管理原则,例如系统化原则、计划化原则、标准化原则、协调化原则、效率化原则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行政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即“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物资行政”和“机关(事务)管理”。怀特和威洛比的这两部著作是公认的最早的行政学通行的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它们的出版问世也标志着“现代行政学”(史称“传统行政学”)的正式形成。
管理学影响下的行政学
由于当时行政研究的目的在于追逐行政效率,所以以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管理同样适用于行政组织。因此泰勒、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等管理学家也是行政学的早期代表人物。
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勒(1856—1915)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著作比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1895年发表的《计件工资》和1903年发表的《工厂管理》以及1912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科学管理的三个出发点:一是效率至上,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三是劳资双方应共同协作。
阐述了管理科学的组织四原则:一是主张将组织中管理者的管理职能与员工的作业职能相分离;二是强调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所有的管理人员应当尽可能专门地分担某一管理职能;三是强调组织计划要计划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四是强调组织管理的例外原则,即主张高层管理人员应将部分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者,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以便集中精力处理最主要的事情。
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泰勒提出工作定额,工作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职能相分离这五条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工作流程组织的系统话研究,把任务划分为细小部分,并设法使任务得以加速完成。通过科学管理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是另一位杰出的管理思想家。在75岁时才发表他的跨时代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的贡献在于,他首先指出了管理是企业的职能之一(其他职能为技术职能、营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和会计职能)。把管理定义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这里他将领导和管理进行了区分,领导就是从组织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寻尽可能多的利益以引导组织达到目标,就是保证组织五项基本职能的顺利完成。
他关于组织的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机构的金字塔是职能增长的结果,职能的发展是水平方向的,因为随着组织所承担的工作量的增加,职能的部门的人员就要增多;等级系列的增长发展是垂直的,是由于有必要增加管理层次来指导和协调下一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所引起的。另外,他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组织图的重要性。法约尔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相适应。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他强调集体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原理。在等级制组织结构中,命令指示是控制权力线或指挥线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传递的,报告请示也一层一层地往上传递。大的组织由于等级多,部门横向联系也多,这样,如果两个部门之间发生问题都要按等级层层上报到最高层再由最高层将决定层层往下传递,然后加以解决,这必然造成低效。法约尔跳板原理的解决之道在于若两个部门有问题要解决,则先由其自行协商解决,只有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各方才向上报告再由上级协调。法约尔跳板原理旨在保持命令统一的情况下,迅速而及时地解决一般事务,从而使组织最上层得以从繁杂事务中摆脱出来,专注于一些重大问题。此外,法约尔认为,组织效率取决于组织的一些内在要素。在他看来,一个组织选择人和发挥人的所长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同时要给人以培训和教育,这一思想对后来的人际关系及行为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法约尔的理论是对泰勒科学管理的有益补充,并对古典管理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古典管理理论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的理论大师之一,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是第一位比较系统地论述官僚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用的学者。韦伯的官僚概念指的是一种以管理为目标的社会组织的特定形式。韦伯的官僚理论是同他的权威理论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看来,权威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魅力权威,即权威靠自身的一些超凡脱俗的特征或天赋,或一般人不能企及的能力对追随者产生影响。
二是传统权威,即权威的行使依赖的是传统、习俗、习惯以及公认的准则。
三是合理合法的权威,也称理性权威,其行使依赖的是组织的规章制度、法律法令等。
这三种权威有它各自对应的组织特征。例如,魅力权威下的组织特征表现为人际关系基于一种深厚的情感之上,领导者与追随着的关系属救世主和弟子之间的关系,不存在职位、任命、升迁、无明确职权,无法规可循,一切皆随意处理。
传统权威的组织特征表现为权威者的独断由其决定权力分配,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争取权威者的宠信为中心。因而组织内部倾轧争斗不断,组织功能不明确,权责不明。官吏的选拔依据的是忠诚而非其必备的资格。
以理性权威为特征的官僚组织的特征在马克斯·韦伯看来才表现了它与工业社会相吻合的组织特征,这一特征表现在:
(1)科层制结构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形态不可缺少的因素;
(2)在此结构中有明确的分工制度,为完成工作目标,每一职位都有相应的法定权力;
(3)各种工作决定有一定的记录在案的法定公式;
(4)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离,行政人员都是具有管理专长的管理者而非立法者;
(5)每一层级的行政人员必须具有特殊的才能和经过特殊训练;
(6)人员的选拔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进行;
(7)每一职位都必须规定明确的职责范围;
(8)职位不属私人所有,不得继承。
韦伯理性地、创建性地提出了行政组织科学的组织理论和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
小结
总之,这一时期的西方行政学的是刚刚从政治学独立出来,研究内容还是局部的,不系统的,同时受管理学的影响,所以过分重视组织的机械效率,忽视社会效益;过分重视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组织的动态方面;把行政机关变成封闭系统,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片面强调人的物质利益,忽视了人的精神因素,缺乏对人的尊重。不管怎么说他们共同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困难重重,但正是这些不足为以后行政学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脱胎于政治学的行政学
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
威尔逊(1856—1924)为美国第28届总统。倡导建立一门行政学,“它将为政府工作铺平道路,加强和精干政府组织”。威尔逊在该书中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的世界,以民主为价值准则;行政是中立的技术系统,以效率为目标。因此,威尔逊被誉为美国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
他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开创了行政学发展的起点,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的诞生。在文中,威尔逊认为:“宪政运行正变得比宪政的制订更为困难。”他主张运用更多的知识资源来帮助管理国家。“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并且提出改革文官制度的三个切入点:一是公务人员要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二是要提高政府官员的专业素质;三是要克服官僚主义作用。同时重视公共舆论的重要监督作用,认为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社会权威性、相对独立性、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威尔逊提出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思想。为现代文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方面,威尔逊认为,从理论上讲政治与行政应该相互分离。政治追求的目标在于民主;行政追求的目标在于效率。政治是经选举产生的政治家的活动,行政则是技术官僚们的管理工作。政治家参加选举,制定公共政策,而行政官僚只负责执行政策,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政治家根据选票的多少决定去留,而行政官僚则成为一种终生性的工作。这为行政学借鉴管理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理论保障。
古德诺的行政学思想
古德诺(1859—1939)是美国政治学学会的奠基人之一和第一任主席,他为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1900年,古德诺发表了《政治与行政》一书,对政治—行政二分法进行了严格论证,认为政治与行政在功能上应加以区分,但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两者在功能上的交叉和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他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认为:“政府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功能。”即书名所说的政治与行政。但是政府机构的分工不可能向政府的两种功能那样分得一清二楚。政治涉及的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涉及的是政策的事实。分权是这种区别的基础。立法机构在司法机构解释的协助下表达国家意志并制定政策。行政部门则公正的、非政治的执行这些政策。如何把政党政治的行政控制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古德诺提出了一些原则措施:
第一,适度的行政集中原则。美国政治奉行分权原则,这种分权不仅体现在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而且体现在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州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分权。古德诺认为,地方政治共同体倾向于牺牲国家利益,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立法来控制地方权力,但掌握行政权的地方权力机关便会采取消极不执行的手段使中央政策搁浅,使国家意志无法贯彻。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保留立法分权的同时,加强行政系统的权力集中。
第二,法外调节原则。所谓法外调节就是通过政党的意志统一来促进国家的政治与行政、中央与地方的协调一致。在当时的情况下,参加政治竞选的政党,在没有进入国家权力系统之前,只是“民间法团”,在法定体制之内没有任何地位。然而,政党为了竞选成功,必须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现党内组织控制。一旦这样的政党通过竞选进入中央与地方公共权力系统,政党在竞选中所形成的集中统一就能发挥“上下左右”的协调功能。
第三,把政党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既然政党对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在实际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那么就必须以制度化的方式规范政党行为,把政党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同时,要建立健全公民投票选举的制度,防止政党独裁、政党分肥的出现。这就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处理行政对效率的追求与政治对公平的追求的重大关系问题。
政治要通过法定控制和法外控制(政党调节)对行政进行适度控制,同时要保持行政的集权化,这样才能保证政治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古德诺的观点为美国早期行政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怀特和威洛比的行政学思想
怀特(1891—1958)是美国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威。1926年,他发表了《行政学导论》一书,主张探讨行政活动的规律,建立一个行政知识体系和一般原则。他把行政要素归纳为四部分: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强调科学行政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27年,威洛比发表了《公共行政原理》,对政府机关的公共行政进行了研究,系统阐述了行政学理论体系。在怀特和威洛比的著作中,吸收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管理原则,例如系统化原则、计划化原则、标准化原则、协调化原则、效率化原则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行政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即“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物资行政”和“机关(事务)管理”。怀特和威洛比的这两部著作是公认的最早的行政学通行的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它们的出版问世也标志着“现代行政学”(史称“传统行政学”)的正式形成。
管理学影响下的行政学
由于当时行政研究的目的在于追逐行政效率,所以以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管理同样适用于行政组织。因此泰勒、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等管理学家也是行政学的早期代表人物。
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勒(1856—1915)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著作比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1895年发表的《计件工资》和1903年发表的《工厂管理》以及1912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科学管理的三个出发点:一是效率至上,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三是劳资双方应共同协作。
阐述了管理科学的组织四原则:一是主张将组织中管理者的管理职能与员工的作业职能相分离;二是强调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所有的管理人员应当尽可能专门地分担某一管理职能;三是强调组织计划要计划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四是强调组织管理的例外原则,即主张高层管理人员应将部分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者,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以便集中精力处理最主要的事情。
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泰勒提出工作定额,工作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职能相分离这五条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工作流程组织的系统话研究,把任务划分为细小部分,并设法使任务得以加速完成。通过科学管理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是另一位杰出的管理思想家。在75岁时才发表他的跨时代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的贡献在于,他首先指出了管理是企业的职能之一(其他职能为技术职能、营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和会计职能)。把管理定义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这里他将领导和管理进行了区分,领导就是从组织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寻尽可能多的利益以引导组织达到目标,就是保证组织五项基本职能的顺利完成。
他关于组织的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机构的金字塔是职能增长的结果,职能的发展是水平方向的,因为随着组织所承担的工作量的增加,职能的部门的人员就要增多;等级系列的增长发展是垂直的,是由于有必要增加管理层次来指导和协调下一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所引起的。另外,他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组织图的重要性。法约尔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相适应。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他强调集体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原理。在等级制组织结构中,命令指示是控制权力线或指挥线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传递的,报告请示也一层一层地往上传递。大的组织由于等级多,部门横向联系也多,这样,如果两个部门之间发生问题都要按等级层层上报到最高层再由最高层将决定层层往下传递,然后加以解决,这必然造成低效。法约尔跳板原理的解决之道在于若两个部门有问题要解决,则先由其自行协商解决,只有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各方才向上报告再由上级协调。法约尔跳板原理旨在保持命令统一的情况下,迅速而及时地解决一般事务,从而使组织最上层得以从繁杂事务中摆脱出来,专注于一些重大问题。此外,法约尔认为,组织效率取决于组织的一些内在要素。在他看来,一个组织选择人和发挥人的所长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同时要给人以培训和教育,这一思想对后来的人际关系及行为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法约尔的理论是对泰勒科学管理的有益补充,并对古典管理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古典管理理论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的理论大师之一,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是第一位比较系统地论述官僚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用的学者。韦伯的官僚概念指的是一种以管理为目标的社会组织的特定形式。韦伯的官僚理论是同他的权威理论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看来,权威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魅力权威,即权威靠自身的一些超凡脱俗的特征或天赋,或一般人不能企及的能力对追随者产生影响。
二是传统权威,即权威的行使依赖的是传统、习俗、习惯以及公认的准则。
三是合理合法的权威,也称理性权威,其行使依赖的是组织的规章制度、法律法令等。
这三种权威有它各自对应的组织特征。例如,魅力权威下的组织特征表现为人际关系基于一种深厚的情感之上,领导者与追随着的关系属救世主和弟子之间的关系,不存在职位、任命、升迁、无明确职权,无法规可循,一切皆随意处理。
传统权威的组织特征表现为权威者的独断由其决定权力分配,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争取权威者的宠信为中心。因而组织内部倾轧争斗不断,组织功能不明确,权责不明。官吏的选拔依据的是忠诚而非其必备的资格。
以理性权威为特征的官僚组织的特征在马克斯·韦伯看来才表现了它与工业社会相吻合的组织特征,这一特征表现在:
(1)科层制结构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形态不可缺少的因素;
(2)在此结构中有明确的分工制度,为完成工作目标,每一职位都有相应的法定权力;
(3)各种工作决定有一定的记录在案的法定公式;
(4)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离,行政人员都是具有管理专长的管理者而非立法者;
(5)每一层级的行政人员必须具有特殊的才能和经过特殊训练;
(6)人员的选拔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进行;
(7)每一职位都必须规定明确的职责范围;
(8)职位不属私人所有,不得继承。
韦伯理性地、创建性地提出了行政组织科学的组织理论和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
小结
总之,这一时期的西方行政学的是刚刚从政治学独立出来,研究内容还是局部的,不系统的,同时受管理学的影响,所以过分重视组织的机械效率,忽视社会效益;过分重视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组织的动态方面;把行政机关变成封闭系统,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片面强调人的物质利益,忽视了人的精神因素,缺乏对人的尊重。不管怎么说他们共同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困难重重,但正是这些不足为以后行政学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一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需要。只有把握和运用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才可能提高效率,实现 *** 管理目标。下面是学习行政管理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我是20XX春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在中央电视大学学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每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时间外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这样我们就必须制定一项个人学习计划。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安排一个学习单元,周末安排两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的时间为1—4小时,虽然安排不少于20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不过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也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参加小组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一般由3—5人组成。都是同专业的、住得比较近的,学习进度较一致的学生,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资讯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 *** 同提高。我们还通过电脑网路、电话等通讯方式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络,及时解决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
还有一些学习技巧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在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习的时候,做自学笔记是帮助理解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阅读教材时直接在材料上做笔记,有助于你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要为听课做好准备,保证精力集中和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课后应该尽快整理听课笔记,检查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其完整并且精确无误,对任何有缺失的和有疑点的地方,应该及时找老师或同学核对并补充完整,读听课笔记,用颜色笔或荧光笔标出重点和重要的概念、结论等。
以上是我在一年多时间里总结,并得很好的验证,希望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也希望我的体会大家能认可。
篇二
经过几周的《行政管理学》学习,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受益匪浅。学校开设的《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将来考公务员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 *** 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络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我国行政管理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和方法。该学科密切关注理论发展和我国行政发展的实践,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研究我国行政管理,特别是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论模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反映行政学的发展,广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构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1、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
用性的科学,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是行政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2、行政管理的主体。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组织和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
3、行政管理的过程。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是一个由多个环节和有机部门组成并有效运作的过程。它们主要有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资讯、行政监督
4、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过程要能够顺利执行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依据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行政管理的目的。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行政管理也面临着不断改革的重要任务。但是行政改革不能是一种盲目的行动,而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必须要有科学研究为先导。具体而言,要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我们必须弄清楚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因为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健康发展。在行政管理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揭示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目标、基本任务、方式,说明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改革,以及应该如何改革、朝着什么方向改革,以便为我国的行政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一个国家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因为任何行政管理工作都是国家公务员去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公务员素质低,这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水平也不会高。因此,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甚至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这已为很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所证实,也为近20年来我国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政管理学在我国恢复和发展以来,我国的各类教育机构对相当数量的公务员进行了行政管理学的培训,广大公务员也认真学习行政管理学知识,相当一部分学习过行政管理学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对从整体上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水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3.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 *** 的良好合作。行政管理学不仅是国家公务员的必修课,而且也应该是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必修课。我们知道,行政管理是
一种执行法律、政策的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离不开 *** ,离不开国家政策。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必须接受 *** 的指导,与 *** 保持良好的合作,按国家法律和政策办事。因此,作为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仅要熟悉和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和事业单位管理知识,而且要了解 *** ,懂得法律,掌握政策。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来说,学习行政管理学是了解 *** 及其执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新的岁月,科学技术革命将以新的动力推动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活的变革。新的观念、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出现,使国家管理更加复杂化。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科学、技术和管理是现代文明的“三鼎足”,知识、能力、身心和人格是个人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历史发展程序的“四素质”。有为才有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态势已初露端倪。所以,在学习中,我们首先应从当前社会、财智时代、地球一村、数字世界的全球视角出发,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贯彻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和个人业绩的争辉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赶快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首要的是文化素质,做识时务的俊杰,为国家、为人民建新功,创新业。
行政管理在当代社会起著愈来愈大的作用。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正确地发挥行政职能,科学地处理 *** 政务,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地说,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一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需要。只有把握和运用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才可能提高效率,实现 *** 管理目标。二是适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客观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尽快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使我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三是当前改革的需要。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又为经济改革和文化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四是提高国家公务员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行政管理学是国家公务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公务员尤需增进这方面的知识。总之,行政学是治国兴邦的科学,是促进广大管理干部成才、成长的科学,是管理干部的必修课。
俗话说,信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从上说来,如果学习的指导思想端正了,提高自我素质的期望值紧迫了,学习目的明确了,那么信心应该倍增,就应寻桥觅舟,想方设法到达目标的彼岸。此时此刻潜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 *** 便会燃起、爆发。创新并不是某个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办到的。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有创新的素质、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可创新。中外历史上名人学家,每一次创新都是在经过艰苦的努力,战胜主客观的不利因素后取得的。每个创新者,在未成名前,均为“小人物”、普通者,只不过是他们有勇气,有胆略,敢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变成行动,敢于承认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激励自己最终达到目的。古人说,人一能之,已十之;人十能之,已百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日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方,一分辛苦一分才。所以,学习应勤奋刻苦,治学要严谨,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
篇三
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行政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这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现行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研究、轻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倾向,改革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认为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改革、 *** 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要求高校着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人事组织等工作的大量人才。而从当前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课堂教学多采取“黑板管理学”授课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既不符合行政管理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会存在缺乏操作技能训练的问题,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中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对行政管理过程中资讯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等要求更高,而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的实践教学为进行社会调研、撰写毕业论文和参与毕业实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优化传统公共行政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我认为进行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力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第一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原则是在行政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样的一种特殊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总体的综合能力,它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对行政管理学思想认识中存在的问题,精练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提高教学效果,并培育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培养高素质的 *** 管理人才。
第二,理论联络实际、不断创新原则。行政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行政管理教学必须时刻关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实践程序,注重理论联络实际,并着力在行政管理具体运作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授课内容要尽可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使教学内容常新,更新教学方法,使行政管理教学方法富于时代感、新鲜感,适应资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注重教学效率和教学方法有效性原则。注重教学效率,遵守教学方法有效性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也是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改进和优化的基本要求。关注实际运作中的低投入和高产出,增强时间观念,提高效率,适应现代 *** 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也是避免教学满堂灌、机械式重复练习、题海战术等低效现象发生的基本要求。
第四,坚持教学方法整体、系统、合理、优化原则。系统效应是衡量行政管理教学方法设计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教学方法内部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以使行政管理教学效果达到合理、最佳状态。也就是说,行政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要考虑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应从总体上关注行政管理教学各要素问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佳的系统整体效益。一方面,要看到各种行政管理教学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特长和独特价值,所以要具体探索和丰富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具体的行政管理教学任务和实际条件,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克服教学方法区域性、僵化做法,扬长避短,综合成整体优化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结构。
行政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从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增强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来提高行政管理教学质量。
第一,案例分析法。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法是以尊重行政管理客观实践与现实环境基础,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对实际行政管理问题分析、探讨与解决的理性思考的学习环境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从而达到理解原理、巩固概念、深化知识、巧用方法的目的。实际上就是通过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行政管理实际运作的替代性经验,以弥补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的不足。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案例知识库,所选案例应尽可能地符合我国现实,并注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最好是一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组织单位的案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课堂讨论阶段,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程序讲解案例,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必要时把对学生的学分压力转化为课堂讨论发言的内动力,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快速反应,引导学生走向行政管理分析问题的专业化思维。最后,在整理总结阶段,对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学生写作的逻辑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在学生小组内交换讨论,并优化方案.储存归档,以便学生日后参考使用。
第二,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模式旨在营造人为的行政管理事务环境或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岗位角色,开展具体行政工作,使之能够在模拟真实的氛围中学习行政管理实践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管理经验,由此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质量。首先在行政管理情境遴选阶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综合考虑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社会人才型别需求、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和本校的现有资源。其次,行政管理情景计划组织阶段,它是提高模拟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首先明确情景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选好所用道具或场所,掌握方法,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并提前将教学计划通知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与预演。再次,行政管理情景开展阶段,它是整个模拟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角色的扮演,并仔细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做好记录。最后,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对模拟的效果进行点评,指出模拟中的优缺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该阶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行政管理实践领域的经验,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为完善组织下一轮模拟行政管理情景积累教学经验。
第三,社会调查实践法。社会调查实践法要求学生亲自深入 *** 工作机构去,适应行政管理工作环境,了解行政管理工作情况,学习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增进学生对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首先。可以采用现场观摩方法,让学生亲自到 *** 机关中的工作现场去,有必要组织学生深入学校所在社群的党政机关进行现场教学。现场观摩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 *** 机关的大力支援,要求院系必须与 *** 机关有比较密切的联络和合作。其次,可运用实践调查方式,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公共部门的热点问题,任课教师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作专题调研,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在行政管理实践领域中发现问题,充实课堂教学。也可聘请那些具有丰富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领导为学生讲解我国行政机构设定、级别划分、权责分配以及中央地方各机构分权授权和执行情况以及机构改革的难点分析和对策等。
再次,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或见习。要成功地培养行政管理学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充足的社会实习基地。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状况有基本的认知,也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实习基地,置身于完全真实的行政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及岗位的适应力。
第四,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法。行政管理学使用现代技术教学法,依托现代通讯技术、网际网路技术、传播技术和资讯科技等,为学生在学习行政管理学时提供集立体性、互动性、趣味性、综合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图、文、声、像并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介面友好。形象直观,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和认知 *** ,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教学资讯量大,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传统行政管理教学法无法比拟的。首先,在教授行政管理课程时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法需要行政管理学会及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组织研究一部能得到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基础理论与现实热点问题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行政管理学电子化教材,并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改革发展定期完善这一教材。其次,组织学生观看行政管理教学录影,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工作,并能从成功的行政管理的经验上培养兴趣,得到感悟。最后,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实现人与人互动。
借助具有成功行政管理教学经验的外校教师,或借助经验丰富的 *** 行政管理人员在网际网路上就行政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人机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达成行政管理教学共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看了的读者还看了:
篇一
我是20XX春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在中央电视大学学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每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时间外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这样我们就必须制定一项个人学习计划。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安排一个学习单元,周末安排两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的时间为1—4小时,虽然安排不少于20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不过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也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参加小组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一般由3—5人组成。都是同专业的、住得比较近的,学习进度较一致的学生,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资讯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 *** 同提高。我们还通过电脑网路、电话等通讯方式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络,及时解决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
还有一些学习技巧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在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习的时候,做自学笔记是帮助理解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阅读教材时直接在材料上做笔记,有助于你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要为听课做好准备,保证精力集中和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课后应该尽快整理听课笔记,检查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其完整并且精确无误,对任何有缺失的和有疑点的地方,应该及时找老师或同学核对并补充完整,读听课笔记,用颜色笔或荧光笔标出重点和重要的概念、结论等。
以上是我在一年多时间里总结,并得很好的验证,希望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也希望我的体会大家能认可。
篇二
经过几周的《行政管理学》学习,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受益匪浅。学校开设的《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将来考公务员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 *** 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络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我国行政管理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和方法。该学科密切关注理论发展和我国行政发展的实践,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研究我国行政管理,特别是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论模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反映行政学的发展,广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构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1、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
用性的科学,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是行政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2、行政管理的主体。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组织和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
3、行政管理的过程。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是一个由多个环节和有机部门组成并有效运作的过程。它们主要有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资讯、行政监督
4、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过程要能够顺利执行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依据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行政管理的目的。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行政管理也面临着不断改革的重要任务。但是行政改革不能是一种盲目的行动,而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必须要有科学研究为先导。具体而言,要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我们必须弄清楚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因为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健康发展。在行政管理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揭示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目标、基本任务、方式,说明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改革,以及应该如何改革、朝着什么方向改革,以便为我国的行政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一个国家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因为任何行政管理工作都是国家公务员去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公务员素质低,这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水平也不会高。因此,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甚至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这已为很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所证实,也为近20年来我国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政管理学在我国恢复和发展以来,我国的各类教育机构对相当数量的公务员进行了行政管理学的培训,广大公务员也认真学习行政管理学知识,相当一部分学习过行政管理学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对从整体上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水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3.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 *** 的良好合作。行政管理学不仅是国家公务员的必修课,而且也应该是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必修课。我们知道,行政管理是
一种执行法律、政策的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离不开 *** ,离不开国家政策。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必须接受 *** 的指导,与 *** 保持良好的合作,按国家法律和政策办事。因此,作为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仅要熟悉和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和事业单位管理知识,而且要了解 *** ,懂得法律,掌握政策。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来说,学习行政管理学是了解 *** 及其执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新的岁月,科学技术革命将以新的动力推动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活的变革。新的观念、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出现,使国家管理更加复杂化。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科学、技术和管理是现代文明的“三鼎足”,知识、能力、身心和人格是个人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历史发展程序的“四素质”。有为才有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态势已初露端倪。所以,在学习中,我们首先应从当前社会、财智时代、地球一村、数字世界的全球视角出发,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贯彻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和个人业绩的争辉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赶快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首要的是文化素质,做识时务的俊杰,为国家、为人民建新功,创新业。
行政管理在当代社会起著愈来愈大的作用。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正确地发挥行政职能,科学地处理 *** 政务,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地说,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一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需要。只有把握和运用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才可能提高效率,实现 *** 管理目标。二是适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客观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尽快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使我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三是当前改革的需要。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又为经济改革和文化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四是提高国家公务员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行政管理学是国家公务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公务员尤需增进这方面的知识。总之,行政学是治国兴邦的科学,是促进广大管理干部成才、成长的科学,是管理干部的必修课。
俗话说,信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从上说来,如果学习的指导思想端正了,提高自我素质的期望值紧迫了,学习目的明确了,那么信心应该倍增,就应寻桥觅舟,想方设法到达目标的彼岸。此时此刻潜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 *** 便会燃起、爆发。创新并不是某个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办到的。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有创新的素质、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可创新。中外历史上名人学家,每一次创新都是在经过艰苦的努力,战胜主客观的不利因素后取得的。每个创新者,在未成名前,均为“小人物”、普通者,只不过是他们有勇气,有胆略,敢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变成行动,敢于承认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激励自己最终达到目的。古人说,人一能之,已十之;人十能之,已百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日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方,一分辛苦一分才。所以,学习应勤奋刻苦,治学要严谨,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
篇三
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行政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这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现行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研究、轻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倾向,改革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认为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改革、 *** 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要求高校着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人事组织等工作的大量人才。而从当前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课堂教学多采取“黑板管理学”授课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既不符合行政管理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会存在缺乏操作技能训练的问题,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中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对行政管理过程中资讯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等要求更高,而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的实践教学为进行社会调研、撰写毕业论文和参与毕业实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优化传统公共行政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我认为进行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力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第一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原则是在行政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样的一种特殊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总体的综合能力,它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对行政管理学思想认识中存在的问题,精练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提高教学效果,并培育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培养高素质的 *** 管理人才。
第二,理论联络实际、不断创新原则。行政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行政管理教学必须时刻关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实践程序,注重理论联络实际,并着力在行政管理具体运作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授课内容要尽可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使教学内容常新,更新教学方法,使行政管理教学方法富于时代感、新鲜感,适应资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注重教学效率和教学方法有效性原则。注重教学效率,遵守教学方法有效性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也是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改进和优化的基本要求。关注实际运作中的低投入和高产出,增强时间观念,提高效率,适应现代 *** 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也是避免教学满堂灌、机械式重复练习、题海战术等低效现象发生的基本要求。
第四,坚持教学方法整体、系统、合理、优化原则。系统效应是衡量行政管理教学方法设计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教学方法内部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以使行政管理教学效果达到合理、最佳状态。也就是说,行政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要考虑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应从总体上关注行政管理教学各要素问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佳的系统整体效益。一方面,要看到各种行政管理教学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特长和独特价值,所以要具体探索和丰富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具体的行政管理教学任务和实际条件,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克服教学方法区域性、僵化做法,扬长避短,综合成整体优化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结构。
行政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从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增强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来提高行政管理教学质量。
第一,案例分析法。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法是以尊重行政管理客观实践与现实环境基础,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对实际行政管理问题分析、探讨与解决的理性思考的学习环境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从而达到理解原理、巩固概念、深化知识、巧用方法的目的。实际上就是通过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行政管理实际运作的替代性经验,以弥补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的不足。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案例知识库,所选案例应尽可能地符合我国现实,并注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最好是一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组织单位的案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课堂讨论阶段,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程序讲解案例,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必要时把对学生的学分压力转化为课堂讨论发言的内动力,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快速反应,引导学生走向行政管理分析问题的专业化思维。最后,在整理总结阶段,对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学生写作的逻辑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在学生小组内交换讨论,并优化方案.储存归档,以便学生日后参考使用。
第二,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模式旨在营造人为的行政管理事务环境或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岗位角色,开展具体行政工作,使之能够在模拟真实的氛围中学习行政管理实践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管理经验,由此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质量。首先在行政管理情境遴选阶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综合考虑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社会人才型别需求、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和本校的现有资源。其次,行政管理情景计划组织阶段,它是提高模拟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首先明确情景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选好所用道具或场所,掌握方法,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并提前将教学计划通知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与预演。再次,行政管理情景开展阶段,它是整个模拟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角色的扮演,并仔细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做好记录。最后,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对模拟的效果进行点评,指出模拟中的优缺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该阶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行政管理实践领域的经验,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为完善组织下一轮模拟行政管理情景积累教学经验。
第三,社会调查实践法。社会调查实践法要求学生亲自深入 *** 工作机构去,适应行政管理工作环境,了解行政管理工作情况,学习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增进学生对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首先。可以采用现场观摩方法,让学生亲自到 *** 机关中的工作现场去,有必要组织学生深入学校所在社群的党政机关进行现场教学。现场观摩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 *** 机关的大力支援,要求院系必须与 *** 机关有比较密切的联络和合作。其次,可运用实践调查方式,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公共部门的热点问题,任课教师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作专题调研,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在行政管理实践领域中发现问题,充实课堂教学。也可聘请那些具有丰富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领导为学生讲解我国行政机构设定、级别划分、权责分配以及中央地方各机构分权授权和执行情况以及机构改革的难点分析和对策等。
再次,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或见习。要成功地培养行政管理学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充足的社会实习基地。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状况有基本的认知,也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实习基地,置身于完全真实的行政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及岗位的适应力。
第四,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法。行政管理学使用现代技术教学法,依托现代通讯技术、网际网路技术、传播技术和资讯科技等,为学生在学习行政管理学时提供集立体性、互动性、趣味性、综合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图、文、声、像并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介面友好。形象直观,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和认知 *** ,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教学资讯量大,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传统行政管理教学法无法比拟的。首先,在教授行政管理课程时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法需要行政管理学会及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组织研究一部能得到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基础理论与现实热点问题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行政管理学电子化教材,并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改革发展定期完善这一教材。其次,组织学生观看行政管理教学录影,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工作,并能从成功的行政管理的经验上培养兴趣,得到感悟。最后,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实现人与人互动。
借助具有成功行政管理教学经验的外校教师,或借助经验丰富的 *** 行政管理人员在网际网路上就行政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人机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达成行政管理教学共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看了的读者还看了:
读管理学类书籍有感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 方法 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下面我整理了管理学类书籍,希望对你有帮助。
管理学类书籍篇一:《细化管理》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后, 总结 出两条基本 经验 ,一是不与同行一起吃饭,即学会在其他领域中寻求突破;二是凡事要做得细而又细,即细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条经验表明创新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条经验则表明细节决定成败。按照分公司党委的安排,xx年4季度学习《细化管理》一书,感受如下:
细节是一种动力
作为部门负责人以为自己是考虑大事情的,只要把决策确定了就行,细节是部下的事情,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负责人做好决策是对的,也是根本性的,但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决策,推行举步维艰,很多情况是:完成了决策,从流程分析到环节剖析;从工作目标到问题提出;从 措施 到制度,应有尽有,然后是发展定位和目标,分阶段主要指标,甚至包括组织再造、 渠道 创新、学习型团队等企业方案,这方面思路都非常重要而且准确,问题是缺乏操作方法。
最后大都不了了之,束之高阁。当重大决策做出以后,必须将其落实在细节上,包括对重大决策的指标细分,即把细节分为操作与考评指标,使之与平时的每项操作挂钩,而尤其重要的是,新思路与旧思路在对接中牵涉许多协调问题,最后会导致对新思路新体系的信心不足。所以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决策的成功与否,一些看似决策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实施不当所致。
部门负责人要抓大事,但抓大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细节,最好的部门负责人是明察秋毫就必须掌握细节,能在细节的较量中比他人更细致、周密,你能细而不一定事事都做得如此细,这就是一种威慑力,使得部下不敢马马虎虎,无法搪塞你,于是所有人都很精细,组织运行质量自然就高了。由此可见,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细节是一种动力,是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的高度结合,是需要加以修炼的。
细节是一种精神
在智力和实践经验相近的情况下,细节就表现出专业精神来,故而说,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更多的是靠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在许多情况下,敬业精神能补救许多能力的不足,正如李素丽讲的那样,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随着技术共享和信息传播的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小。细节作为一种精神,对企业来说决定成败,对个人来说,同样决定成败。
性格和习惯中的粗糙是人生的大忌,更是妨害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大智若愚是精细之极以后的宽容,即聪明以后的糊涂,是对细节的超越,而不是对细节的漠视。从精神层面来强调细节,就要求企业所有员工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兢兢业业地做好、做细一切工作,使管理不存在死角。一切管理和制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与协调也都有缺点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与失误,大而化之可能也会成功,但其失败的概率要高得多。可能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但一次粗心和忽视可能会酿成一生遗憾而难以补救的失败。
细节是一种创造
不要以为创造就得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小改小革,细节高速同样是一种创造。一个善于细节管理的企业,企业里崇尚细节政策已深入人心,全体员工投入合理化建议运动,在几乎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自然越来越高。逐步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过渡。企业只能向管理要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管理浪费。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注重细节,就要保持认真的态度,讲究科学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就是把所有琐碎的事都考虑到、分析到;科学的精神,就是注重实际,用数据说话,根据数据和实践经验制定规则。 “布置不等于完成”,很多差错的造成,是因为执行者不能准确理解管理者的意图。
管理学类书籍篇二:《管理学》
在学习周教授著作《管理学》一书当中,自己受益良多。明白了许多关于管理的知识和道理。
1 《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在《管理学》一书当中共写了六篇,包括十八章,而且全面的阐述了管理学的精华。分别写了以下几点:管理的活动与理论,在管理中的所涉及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以及面临着时代的进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全球化管理以及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其次在管理当中,作为管理者在管理当中需要决策与计划,寻找决策与决策方法,做好计划与计划的工作,得战略性计划与对计划实施进行;再次,本书中的第三篇深刻的反应出管理中的组织,其组织是对参与管理中的任何一种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优化配置,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此详细介绍了组织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变革与组织 文化 ;另外,本书讲述了管理的职能——领导,领导的概论,以及作为领导需要的方法:沟通和激励。此外,在书的第五篇当中,对管理的另一个职能做了详细的介绍,那就是管理当中的控制,详细的介绍了控制与控制过程和方法,让一个管理者怎样去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在管理控制过程当中做的恰到好处。最后这本书,还提倡管理者们需要有创新的精神,不仅需要对管理的职能创新,也需要对企业技术和组织的创新。但是,这本书始终逃脱不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1 管理的任务
管理的任务也是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在管理中承担以下五种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管理的层次分为上中下三层。尽管每层管理者拥有的权利大小不同,关注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
管理作为一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管理活动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是进行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把执行管理任务的人统称为"管理人员"、"管理者"(manageral people)。管理的任务当然也就是管理人员的任务。这里所说的管理人员,没有主管领导(executive)、行政人员 (administrator),以及基层领导者 (supervisor)这些等级之分。虽然这些管理人员可能因为各自所处的组织类型和所进行的具体工作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和级别,担任不同的管理职务,拥有不同的权力范围,担负不同的责任;但是他们的任务都是相同的,都必须为组织及其所有成员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通过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这是管理人员共同的任务,他们的工作比组织中其他工作更重要,因此我们将这个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统称为"主管人员" (manager)。例如在一个公司中,不论是总裁还是经理、部门经理、部门主管等,都属主管人员之列。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职能。对管理的职能,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有计划、执行、控制三大基本职能。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提出,管理有七项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 报告 、预算。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的观点,即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五项职能。而本书的管理职能主要分为五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即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但由于主管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在执行这些职能时也就各有侧重。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层主管(top
manager)、中层主管(middle maneger)和基层主管(first line manager或 supervisor),根据所处的不同层次,他们将各有侧重地执行其职能。
1.2 管理中的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到和控制,在管理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管理者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四者缺一不可,每一个都相辅相成,每一项都影响着对方。
决策是管理的关键职能,管理者的职责是运用其权限范围内的资源,动员其他人完成工作,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计划职能在管理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就是为实现未来预期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工作过程。计划促使管理者参与到目标制定和战略决策的有效途径,给予组织关于方向和目的的意识。它有助于协调组织不同部门,确保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工作,控制管理人员的一种工具,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有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和控制。
组织职能是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组织职能对于发挥集体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学认为,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它的任务是:首先要明确完成目标所需的活动并加以分类,其次对实现目标的必要活动进行分组,再次把各组分派给有权利的管理人员领导,另外确定有关协调的规定,最后根据环境变化及组织发展行组织变革。
管理中的领导包括领导职能和领导者,指挥、带领和引导组织成员与自己一起满怀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的活动过程。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作为领导具有个人影响力和信服力,通过群体努力实现目标。作为领导者是走在群体的前面引导方向、作出榜样,鼓舞和帮助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部才能为实现目标做出贡献。它的影响力是引导和制约他人行为、信仰或活动方向的能力,拥有和运用各种影响力是领导工作的基础。使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双向互动实施领导。让管理中的领导达到效果。
管理学类书籍篇三:《高级管理学》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4个含义: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管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的管理,比如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工商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每一种组织都需要对其事务、资产、人员、设备等所有资源进行管理。每一个人也同样需要管理,比如管理自己的起居饮食、时间、健康、情绪、学习、职业、财富、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精神面貌(即穿着打扮)等。
管理无处不在,在我们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何种行业,都有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遍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高级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速、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门学科。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
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活动,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并为了实现其目的而不断努力,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进而不断的发展生产力;人类的生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类自身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不断的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不断的失败或成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技能。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完善,各种生活,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并使用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虽然管理的制度不断改革推进,但是再完善的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无论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或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人类的各种特征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
客观的条件。至此高级管理学应运而生。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物、财、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后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正在并将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
谁是管理者?什么样的人能称为管理者?又或者有人会问:什么是总经理,总经理是总(揽大局),经(始大业),理(事自若),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那些所谓的一些企业的经理,董事或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或一些政府部门的处长、部长、厅长等等。而这些观点都是对的,但是也是不全面的,不完全的。那怎样定义管理者,根据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者应该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应此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具体到生活,一些经营的小部市门,或一个几个人组成的商店的老板,又或是一个家庭的决策者,大至大公司的经理,理事,董事都是管理者。
管理者必须达到几种境界:第一,自知不能;第二,不知有能;第三,能在卓越。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俗话说:理念为“体”,能力为“用”,“用”不足可找人帮忙,无“体”则为无头苍蝇。企业管理者亦是如此。
在《易经》中有一种说法:生生之谓易,易是指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即是指变化,天地万物随时随地地
在一定的自然规律下不断变化的,在这些规律下产生了很多的思想、学派,管理学也随之诞生(管理学是在人类活动发展、变化过程中孕育出来的)。
人类活动的一切表明“变化”的重要,缺少了“变化”世界、人类的发展将寸步难行。那么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能否缺乏“变化”这一因素呢?回答响亮而肯定:这是不行的,企业管理宛若一条大河,而变化就是其流动的动力,河流缺乏了动力就变为一潭死水,如果企业管理缺乏了变化,那么企业管理将无法正常,那么,变化在企业管理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即一个企业围绕着一个基本的企业理念、文化为中心不变,而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内,适当的改变企业的决策和战略,即企业的权变关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企业根据国际格局、形式,世界经济变化或国家的政策、法令调整,适当的改变自己的营销管理策略、方法,以便更好的盈取经济效益);或者在同一对象下,为达到企业的盈利目的,在法律范围内改变企业自身的销售策略。
例如:有一个以销售梳子作为盈利的企业要求自己的销售员去一个和尚庙里推销梳子,开始第一个推销员认为和尚怎么可能买梳子呢?于是他怀着疑惑去了庙里,而和尚没有头发拒绝了他,结果一把也没卖出;第二个推销员去了庙里见到和尚,说没有头发也可以梳头,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止痒,于是和尚们买了十多把;第三个推销员去了,见到了和尚,他便对和尚说:你看香客们那么虔诚的叩拜以至于把头发弄乱和香灰落在发上,为了表示寺庙对香客的关心,应该在桌上摆放些梳子,结果卖出几十把;第四个推销员去了庙里,说明来意后又说寺庙都有很多虔诚的香客,他们烧香敬佛,寺庙应该有所回赠,特别是在梳子上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以便更好的留念,结果一次卖出一千多把,还达成了长期供货的协议。这一例子告诉我们:改变企业自身的销售策略,可以更好的为企业赚取利润。
可见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但要注意什么在变,什么不变(中心不变,规律不变,但方式发生变化,现象发生变化),即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管理学新的发展是中外管理理念的结晶。
在古代的中国,存在着相当多的管理理念和哲学。比较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认为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道德教化,以仁爱治天下”;
而道家学派提出的是“以道为中心,以德治国,无为而治”,老子是怎样阐述这个理念的呢?他极力反对“有为”,他认为国家的禁令越多,人民越贫困;政府规定越多,社会越混乱。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不知所谓“管理”。而他认为“无为”就是:不任意妄为,“无不为”就是:为而不恃,为而不争;而法家则认为管理应“以法为中心,依法治国”,其理念衍发了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种种说法不一,众说纷纭。在当今中国注重的是一种“和谐”、“含蓄”的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一个以情感为基调的传统社会,尊重人,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同样存在与中国颇为相似的观点——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霍桑试验,即:“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不断提高效率。”该理论注意到了人的重要,以人的本质出发,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梅奥与泰罗(以效率为中心,注意力只放在盈余增加之上,不重视人,把人看为工具、经济人)的观点。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管理的概念也应该随之发展,即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结晶、整合和发展。
其次,管理学的新的发展在于创新。
法约尔提出的观点:把工业、企业,全部的活动做了科学的分类(技术工作、财务工作、会计工作、安全工作、管理工作),从而将管理活动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并贯穿其中。继而世界上较大的软件公司甲骨文驻中国区总裁曾提出五力学说,即:学习力、创造力、发展力、执行力、竞争力。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创造力,一旦企业的创造力得以提高,企业就能更好的在市场站住脚,以至于更好的发展。企业发展了,执行力自然会提升,如果上述的各种都得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会提高,从而进行五力循环。
管理学类书籍篇一:《细化管理》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后, 总结 出两条基本 经验 ,一是不与同行一起吃饭,即学会在其他领域中寻求突破;二是凡事要做得细而又细,即细节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条经验表明创新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条经验则表明细节决定成败。按照分公司党委的安排,xx年4季度学习《细化管理》一书,感受如下:
细节是一种动力
作为部门负责人以为自己是考虑大事情的,只要把决策确定了就行,细节是部下的事情,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负责人做好决策是对的,也是根本性的,但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决策,推行举步维艰,很多情况是:完成了决策,从流程分析到环节剖析;从工作目标到问题提出;从 措施 到制度,应有尽有,然后是发展定位和目标,分阶段主要指标,甚至包括组织再造、 渠道 创新、学习型团队等企业方案,这方面思路都非常重要而且准确,问题是缺乏操作方法。
最后大都不了了之,束之高阁。当重大决策做出以后,必须将其落实在细节上,包括对重大决策的指标细分,即把细节分为操作与考评指标,使之与平时的每项操作挂钩,而尤其重要的是,新思路与旧思路在对接中牵涉许多协调问题,最后会导致对新思路新体系的信心不足。所以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决策的成功与否,一些看似决策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实施不当所致。
部门负责人要抓大事,但抓大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细节,最好的部门负责人是明察秋毫就必须掌握细节,能在细节的较量中比他人更细致、周密,你能细而不一定事事都做得如此细,这就是一种威慑力,使得部下不敢马马虎虎,无法搪塞你,于是所有人都很精细,组织运行质量自然就高了。由此可见,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细节是一种动力,是聪慧、悟性和实战经验的高度结合,是需要加以修炼的。
细节是一种精神
在智力和实践经验相近的情况下,细节就表现出专业精神来,故而说,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更多的是靠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在许多情况下,敬业精神能补救许多能力的不足,正如李素丽讲的那样,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随着技术共享和信息传播的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小。细节作为一种精神,对企业来说决定成败,对个人来说,同样决定成败。
性格和习惯中的粗糙是人生的大忌,更是妨害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大智若愚是精细之极以后的宽容,即聪明以后的糊涂,是对细节的超越,而不是对细节的漠视。从精神层面来强调细节,就要求企业所有员工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兢兢业业地做好、做细一切工作,使管理不存在死角。一切管理和制度都存在不足,一切合作与协调也都有缺点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和空白,只有大家都关注细节,才能减少遗漏与失误,大而化之可能也会成功,但其失败的概率要高得多。可能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但一次粗心和忽视可能会酿成一生遗憾而难以补救的失败。
细节是一种创造
不要以为创造就得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小改小革,细节高速同样是一种创造。一个善于细节管理的企业,企业里崇尚细节政策已深入人心,全体员工投入合理化建议运动,在几乎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自然越来越高。逐步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过渡。企业只能向管理要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管理浪费。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注重细节,就要保持认真的态度,讲究科学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就是把所有琐碎的事都考虑到、分析到;科学的精神,就是注重实际,用数据说话,根据数据和实践经验制定规则。 “布置不等于完成”,很多差错的造成,是因为执行者不能准确理解管理者的意图。
管理学类书籍篇二:《管理学》
在学习周教授著作《管理学》一书当中,自己受益良多。明白了许多关于管理的知识和道理。
1 《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在《管理学》一书当中共写了六篇,包括十八章,而且全面的阐述了管理学的精华。分别写了以下几点:管理的活动与理论,在管理中的所涉及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以及面临着时代的进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全球化管理以及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其次在管理当中,作为管理者在管理当中需要决策与计划,寻找决策与决策方法,做好计划与计划的工作,得战略性计划与对计划实施进行;再次,本书中的第三篇深刻的反应出管理中的组织,其组织是对参与管理中的任何一种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优化配置,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此详细介绍了组织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变革与组织 文化 ;另外,本书讲述了管理的职能——领导,领导的概论,以及作为领导需要的方法:沟通和激励。此外,在书的第五篇当中,对管理的另一个职能做了详细的介绍,那就是管理当中的控制,详细的介绍了控制与控制过程和方法,让一个管理者怎样去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在管理控制过程当中做的恰到好处。最后这本书,还提倡管理者们需要有创新的精神,不仅需要对管理的职能创新,也需要对企业技术和组织的创新。但是,这本书始终逃脱不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1 管理的任务
管理的任务也是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在管理中承担以下五种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管理的层次分为上中下三层。尽管每层管理者拥有的权利大小不同,关注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
管理作为一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管理活动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是进行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把执行管理任务的人统称为"管理人员"、"管理者"(manageral people)。管理的任务当然也就是管理人员的任务。这里所说的管理人员,没有主管领导(executive)、行政人员 (administrator),以及基层领导者 (supervisor)这些等级之分。虽然这些管理人员可能因为各自所处的组织类型和所进行的具体工作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和级别,担任不同的管理职务,拥有不同的权力范围,担负不同的责任;但是他们的任务都是相同的,都必须为组织及其所有成员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通过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这是管理人员共同的任务,他们的工作比组织中其他工作更重要,因此我们将这个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统称为"主管人员" (manager)。例如在一个公司中,不论是总裁还是经理、部门经理、部门主管等,都属主管人员之列。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职能。对管理的职能,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有计划、执行、控制三大基本职能。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提出,管理有七项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 报告 、预算。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的观点,即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五项职能。而本书的管理职能主要分为五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即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但由于主管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在执行这些职能时也就各有侧重。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层主管(top
manager)、中层主管(middle maneger)和基层主管(first line manager或 supervisor),根据所处的不同层次,他们将各有侧重地执行其职能。
1.2 管理中的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到和控制,在管理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管理者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四者缺一不可,每一个都相辅相成,每一项都影响着对方。
决策是管理的关键职能,管理者的职责是运用其权限范围内的资源,动员其他人完成工作,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计划职能在管理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就是为实现未来预期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工作过程。计划促使管理者参与到目标制定和战略决策的有效途径,给予组织关于方向和目的的意识。它有助于协调组织不同部门,确保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工作,控制管理人员的一种工具,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有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和控制。
组织职能是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组织职能对于发挥集体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学认为,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它的任务是:首先要明确完成目标所需的活动并加以分类,其次对实现目标的必要活动进行分组,再次把各组分派给有权利的管理人员领导,另外确定有关协调的规定,最后根据环境变化及组织发展行组织变革。
管理中的领导包括领导职能和领导者,指挥、带领和引导组织成员与自己一起满怀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的活动过程。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作为领导具有个人影响力和信服力,通过群体努力实现目标。作为领导者是走在群体的前面引导方向、作出榜样,鼓舞和帮助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部才能为实现目标做出贡献。它的影响力是引导和制约他人行为、信仰或活动方向的能力,拥有和运用各种影响力是领导工作的基础。使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双向互动实施领导。让管理中的领导达到效果。
管理学类书籍篇三:《高级管理学》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4个含义: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管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的管理,比如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工商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每一种组织都需要对其事务、资产、人员、设备等所有资源进行管理。每一个人也同样需要管理,比如管理自己的起居饮食、时间、健康、情绪、学习、职业、财富、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精神面貌(即穿着打扮)等。
管理无处不在,在我们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何种行业,都有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遍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高级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速、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门学科。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
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活动,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并为了实现其目的而不断努力,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进而不断的发展生产力;人类的生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类自身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不断的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不断的失败或成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技能。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完善,各种生活,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并使用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虽然管理的制度不断改革推进,但是再完善的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无论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或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人类的各种特征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
客观的条件。至此高级管理学应运而生。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物、财、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后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正在并将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
谁是管理者?什么样的人能称为管理者?又或者有人会问:什么是总经理,总经理是总(揽大局),经(始大业),理(事自若),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那些所谓的一些企业的经理,董事或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或一些政府部门的处长、部长、厅长等等。而这些观点都是对的,但是也是不全面的,不完全的。那怎样定义管理者,根据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者应该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应此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具体到生活,一些经营的小部市门,或一个几个人组成的商店的老板,又或是一个家庭的决策者,大至大公司的经理,理事,董事都是管理者。
管理者必须达到几种境界:第一,自知不能;第二,不知有能;第三,能在卓越。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俗话说:理念为“体”,能力为“用”,“用”不足可找人帮忙,无“体”则为无头苍蝇。企业管理者亦是如此。
在《易经》中有一种说法:生生之谓易,易是指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即是指变化,天地万物随时随地地
在一定的自然规律下不断变化的,在这些规律下产生了很多的思想、学派,管理学也随之诞生(管理学是在人类活动发展、变化过程中孕育出来的)。
人类活动的一切表明“变化”的重要,缺少了“变化”世界、人类的发展将寸步难行。那么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能否缺乏“变化”这一因素呢?回答响亮而肯定:这是不行的,企业管理宛若一条大河,而变化就是其流动的动力,河流缺乏了动力就变为一潭死水,如果企业管理缺乏了变化,那么企业管理将无法正常,那么,变化在企业管理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即一个企业围绕着一个基本的企业理念、文化为中心不变,而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内,适当的改变企业的决策和战略,即企业的权变关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企业根据国际格局、形式,世界经济变化或国家的政策、法令调整,适当的改变自己的营销管理策略、方法,以便更好的盈取经济效益);或者在同一对象下,为达到企业的盈利目的,在法律范围内改变企业自身的销售策略。
例如:有一个以销售梳子作为盈利的企业要求自己的销售员去一个和尚庙里推销梳子,开始第一个推销员认为和尚怎么可能买梳子呢?于是他怀着疑惑去了庙里,而和尚没有头发拒绝了他,结果一把也没卖出;第二个推销员去了庙里见到和尚,说没有头发也可以梳头,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止痒,于是和尚们买了十多把;第三个推销员去了,见到了和尚,他便对和尚说:你看香客们那么虔诚的叩拜以至于把头发弄乱和香灰落在发上,为了表示寺庙对香客的关心,应该在桌上摆放些梳子,结果卖出几十把;第四个推销员去了庙里,说明来意后又说寺庙都有很多虔诚的香客,他们烧香敬佛,寺庙应该有所回赠,特别是在梳子上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以便更好的留念,结果一次卖出一千多把,还达成了长期供货的协议。这一例子告诉我们:改变企业自身的销售策略,可以更好的为企业赚取利润。
可见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但要注意什么在变,什么不变(中心不变,规律不变,但方式发生变化,现象发生变化),即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管理学新的发展是中外管理理念的结晶。
在古代的中国,存在着相当多的管理理念和哲学。比较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认为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道德教化,以仁爱治天下”;
而道家学派提出的是“以道为中心,以德治国,无为而治”,老子是怎样阐述这个理念的呢?他极力反对“有为”,他认为国家的禁令越多,人民越贫困;政府规定越多,社会越混乱。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不知所谓“管理”。而他认为“无为”就是:不任意妄为,“无不为”就是:为而不恃,为而不争;而法家则认为管理应“以法为中心,依法治国”,其理念衍发了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种种说法不一,众说纷纭。在当今中国注重的是一种“和谐”、“含蓄”的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一个以情感为基调的传统社会,尊重人,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同样存在与中国颇为相似的观点——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霍桑试验,即:“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不断提高效率。”该理论注意到了人的重要,以人的本质出发,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梅奥与泰罗(以效率为中心,注意力只放在盈余增加之上,不重视人,把人看为工具、经济人)的观点。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管理的概念也应该随之发展,即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结晶、整合和发展。
其次,管理学的新的发展在于创新。
法约尔提出的观点:把工业、企业,全部的活动做了科学的分类(技术工作、财务工作、会计工作、安全工作、管理工作),从而将管理活动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并贯穿其中。继而世界上较大的软件公司甲骨文驻中国区总裁曾提出五力学说,即:学习力、创造力、发展力、执行力、竞争力。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创造力,一旦企业的创造力得以提高,企业就能更好的在市场站住脚,以至于更好的发展。企业发展了,执行力自然会提升,如果上述的各种都得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会提高,从而进行五力循环。
本文标题: 西方行政管理学读后感(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60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